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

诸葛盼;杨蓓蓓;尤慧华;黄萍芳;张玉兰

关键词:鼻内镜下, 等离子, 低温消融, 手术治疗, 慢性肥厚性鼻炎,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现报道如下, 方法
摘要: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手术治疗传统方法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我科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29例,并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作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的表达及其与C-erbB-2、Ki67的关系

    目的 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原癌基因C-erbB-2、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7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BRCA1及C-erbB-2、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并分析BRCA1与临床病理指标及C-erbB-2、Ki67的关系.结果 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下降或缺失,其失表达率为46.8%,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BRCA1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Ki67的表达无关(P>0.05),与绝经状况、肿块大小、ER、PR状况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BRCA1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BRCA1与C-erbB-2共同检测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及指导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万芳;黎体缨;吕卫国;石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波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2%,跗骨骨折的60%,其中波及距下关节面的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5%.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以前多采用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或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等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晚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概率很高[1].

    作者:曹廷生;朱凤春;柴敏军;徐学斌;袁学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胫骨干骨折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4%.由于胫骨前侧约1/3位于皮下,胫骨骨折又多为高能损伤,骨折端血运较差,故在临床治疗时骨迟缓愈合及不愈合发生率较高.髓内钉内固定作为目前常用的骨干骨折治疗方法,具有使用简单,固定稳定可靠,对骨折端血运破坏小,患者可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及负重活动等优点,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良好.我们于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尝试使用国产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对36例胫骨干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叶凌;严世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27例临床分析

    自从1992年Carroll首次报告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以来,LS逐渐被外科医生用来治疗各种需进行脾切除的疾病[1].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6年3月,共施行LS2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作一分析.

    作者:阙日升;曹利平;吴峥嵘;蒋达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乳腺复杂性窦道的处理

    乳腺复杂性窦道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由多种乳腺疾病发展而来的以乳腺内窦道形成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多见,但一旦形成,往往病变复杂多样,处理较为困难.我院2003年2月至2004年10月收治了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牟凌骏;庄莉;黄钟英;胡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

    脊柱结核致残率极高,近10年来新发病人有增多趋势,其中胸、腰椎结核常见.有些学者主张对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利预防或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1-2].我科于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应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14例,报道如下.

    作者:郑荣宗;何登伟;潘水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4例报道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十分罕见,文献均为个案报道[1-2].本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443例原发性肝癌中仅发现4例(0.9%).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作一分析.

    作者:庄莉;凌琪;王伟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腹腔镜手术七氟烷吸入麻醉的临床观察

    脑电双频指数(BIS)可反映镇静催眠程度,指导麻醉用药[1].七氟烷是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诱导迅速、患者苏醒快、对循环抑制轻等优点.本文观察了腹腔镜手术中用BIS指导七氟烷吸入麻醉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以期为临床使用七氟烷提供参考.

    作者:屠文龙;陈元良;徐军;杜光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紫杉醇化疗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paclitaxel)是从紫杉的树干、树皮或针叶中提取或半合成的有效成分,为20世纪末开发的抗癌新药,其作用机制独特,对很多耐药的患者也有效.紫杉醇的作用靶点是构成细胞骨架的微管,主要通过促进蛋白质组装成微管及阻止其解聚,将肿瘤细胞阻遏在G2期和M期,从而抑制其有丝分裂,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还具有抗肿瘤血管形成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1].

    作者:周晓芳;方青芳;翁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乳腺癌乳头乳晕复合体侵犯的多因素分析

    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加深及治疗手段的进步,乳腺癌手术呈缩小趋势,保乳手术正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虽然保乳的指征正被逐步放宽,但相当一部分患者需施行全乳切除术.

    作者:金纯;郭贵龙;张筱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染色木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染色木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7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7组:高脂组(HF)、雌激素组(EG)、染色木黄酮高、中、低剂量组(H-SI、M-SI、L-SI)、假手术组(Sham)、正常对照组(NG).除NG组和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除NG组外,其余6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灌胃给药3个月,每周称重1次,实验结束后取血标本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及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结果 经染色木黄酮干预后,大鼠血清LDL-C、HDL-C、GSH-Px及SOD活性发生改变.与HF组比较,H-SI与L-SI组LDL-C显著降低(均P<0.01),H-SI、M-SI及L-SI组GSH-Px活性明显提高(均P<0.01);与干预前比较,H-SI、M-SI及L-SI组HDL-C水平和GSH-Px活性均明显提高(均P<0.01),并能拮抗SOD活性下降;但对体重增长抑制不明显.结论 染色木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中LDL-C、HDL-C、GSH-Px、SOD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具有拮抗和改善去势大鼠高脂血症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过氧化损伤.

    作者:王文蔚;朱红叶;余清;李安乐;刘存丽;王一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完善浙江省老年医疗健康保障模式的探讨

    1浙江省老年医疗保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将是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一个世纪.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65岁以上者为老年人,欧美及工业发达国家均采用这一标准.评价人口老龄化的指标之一是老年人口系数即老年人口比例,计算公式为: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人口总数×100%.WHO建议,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10%为老年人口型国家,8%~10%为成年人口型国家,8%以下为青年人口型国家.

    作者:骆华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以下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蛛网膜下隙阻滞是临床上常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方法,但药物剂量、注药速度掌握不当易引起严重低血压.由于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和对缺血缺氧耐受力下降,严重低血压对大多数本身就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能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作者:余静;连庆泉;张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58例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以及使用化疗药物、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常出现严重感染,反复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又易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并成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长期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肖峰;佟红艳;金洁;麦文渊;钱文斌;孟海涛;童茵;王蕾;毛莉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骨肉瘤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不同临床行为的骨肉瘤活检组织和8例转移灶组织进行VEGF、MMP-2、MMP-9表达的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经13~91个月随访,骨肉瘤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50.3%,5年无瘤生存率38.8%.MMP-2表达阳性率为53.6%,MMP-9表达阳性率为53.6%,VEGF高表达率为51.8%;MMP-2、MMP-9表达阳性和VEGF高表达与预后相关(P=0.0012、0.0049、0.0322).MMP-2、MMP-9与VEGF的表达均有相关性(P=0.014、0.04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骨肉瘤预后的因素有年龄(P=0.030)、MMP-2表达(P=0.024)和MMP-9表达(P=0.014),而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亚型、手术方式和VEGF表达则与预后无关.骨肉瘤转移灶中MMP-2、MMP-9、VEGF表达阳性率较高,且同一病例原发灶与转移灶的表达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骨肉瘤原发灶MMP-2、MMP-9表达提示肿瘤易于转移,患者预后差;骨肉瘤原发灶MMP-2、MMP-9表达与VEGF表达有相关性,提示前两者与VEGF在骨肉瘤转移过程的作用有关联;骨肉瘤转移灶MMP-2、MMP-9、VEGF表达阳性率较高.

    作者:李伟栩;叶招明;杨迪生;陶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缺血再灌注后股骨头骺关节软骨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 对发育期髋关节缺血再灌注后股骨头骺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方法 80只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组,开腹暴露腹主动脉并关闭3h,制作髋关节缺血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不同时点取股骨头骺关节软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术后光镜观察到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到膜性细胞器的损害及软骨基质成分的变化,表现为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核蛋白体及糖原颗粒减少,软骨基质胶原纤维增粗、间质颗粒减少、钙盐沉积增多.结论 发育期髋关节缺血再灌注后股骨头骺关节软骨的损害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退行性改变,缺血再灌注后超微结构的损害是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的基础,抑制再灌注损伤可能有利于防止发育期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

    作者:张敬东;陈华;温宏;毛方敏;李彬;徐华梓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治疗脑积水28例

    脑积水的治疗当前仍然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尽管有许多新的方法如可调压阀、含抗生素的引流管等已经在临床应用,但术后仍常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对阻塞性脑积水人们还是认可颅内分流术.

    作者:王义荣;李新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内皮素1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CVS)是SAH和动脉瘤术后患者病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已经做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但CVS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作者:张新文;刘伟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探查时机

    临床上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仅占腹内脏器闭合性损伤的2.5%~5%,其中80%以上合并其他腹内脏器损伤[1].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率低,并发症严重.

    作者:方东林;曹利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地氟醚对全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地氟醚在血液及组织中的溶解度较低,用于全麻维持易于调控,从体内排出也较快,被认为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1],但其对人体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

    作者:陈骏萍;葛鹬雯;刘诚;彭洁;施忠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