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策略的几点看法

乔振华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 真菌, 细菌, 混合感染, 致病菌, 维甲酸, 医师, 药物, 培养, 临床, 患者, 病例, 标本
摘要:这里陆文斌医师所述病例,从治疗的过程、结局回顾性分析可能系维甲酸综合征并细菌、真菌的混合感染.虽然多次未从患者痰中查出细菌和真菌,这也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一般在白血病的治疗中要强调及时地进行多种标本、多次培养,力求获得致病菌及明确敏感的药物.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血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5例骨髓细胞学表现及治疗反应

    对45例外周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进行骨髓细胞检查,并与血象等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观察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后血象的变化.结果示SLE骨髓损害缺乏特异性,大部分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小部分为骨髓各系受抑制,少数再生障碍,骨髓受累程度较外周血轻;缺铁可能是狼疮贫血的部分原因;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骨髓增生;外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形态无异常者应警惕SLE可能.血细胞减少者对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反应良好.

    作者:黄林喜;吴贤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用速率法动态监测18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肌酶谱,以5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血清心肌酶谱水平ACOP患者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与轻度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于中毒后第2天达峰值,第10天基本复常,乳酸脱氢酶第3天达峰值,第14天复常.

    作者:王绪华;孙玲;王绪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简介

    一、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与时间生物学正常人血压以24 h为周期反复发生昼夜节律性变化.一般说来,正常人血压日间高于夜间,日间血压波动较大,尤其是收缩压,在凌晨2:00~3:00时处于低谷,以后呈上升趋势,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约上午8:00~9:00时达到第一峰值,下午5:00~6:00时可略高,此为第二峰值,之后开始缓慢下降,所以24 h动态血压监测曲线呈双峰一谷.

    作者:匡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团结起来为防治高血压做出更大努力

    刚刚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信息,向我们提出了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医师认真思考、分析、探索,找出我们努力的方向和道路.

    作者:戴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低钾血症转变为高钾血症一例

    患者男,16岁.因长跑800 m 后出现全身无力、恶心、呕吐来院,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史,无甲状腺、肾脏疾病史.查体:四肢为对称性软瘫,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1级.无明显感觉异常,无肌萎缩,腱反射消失.血钾1.7 mmol/L,心电图提示低血钾.经静脉、口服补钾等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能自由活动.家属又自购自服10%氯化钾300 ml,患者肌无力再次加重至0级,同时感胸闷、呕吐,排尿困难.此时静脉、口服补钾共39 g/36 h(其中口服补钾31.5 g).急查血钾8.36 mmol/L,心电图提示高血钾.立即给予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20 ml、速尿20 ml,静脉滴注5%碳酸氢纳、10%葡萄糖液+短效胰岛素(4 g糖+1 U短效胰岛素),监测血钾、心电图、血糖、尿量.经处理患者四肢肌力渐恢复,胸闷消失,能主动排尿.24 h后患者完全恢复正常,血钾降至6.0 mmol/L,心电图正常.

    作者:柳玉华;邢艳芳;王媛;李海永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患者胆道术前阿托品应用探讨

    我们在胆道手术前进行迷走神经功能测定,对功能亢进患者36例进行阿托品应用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博;王玉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顽固性呃逆51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全紧闭重复吸入二氧化碳(CO2)、膈神经阻滞、颈部硬膜外阻滞等方法综合治疗顽固性呃逆5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娄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咽喉结核32例临床分析

    咽喉结核临床较少见,极易误诊.我院1996年7月至2001年7月共收治咽喉结核32例,均曾被误诊,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桂宾;高绪胜;高兴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程度,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24 h尿白蛋白.分析血尿酸与颈动脉IMT及斑块的关系.结果血尿酸四分位组分析显示,随分位数增加,老年人颈动脉IMT及斑块严重程度增加.血尿酸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血尿酸与斑块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空腹血糖及24 h尿白蛋白的自然对数.结论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正相关,血尿酸升高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独立于年龄、性别、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血脂、血肌酐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肾损伤指标.

    作者:宝辉;苗懿德;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城市社区四种慢性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医疗费用评价

    用非随机化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评价城市社区常见四种慢性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应用的医疗费用, 结果提示双向转诊临床路径有利于节约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的医疗费用.

    作者:钱宁;杜雪平;周海虹;戴秋影;梁万年;路孝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解读《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七)

    (上接2004年第6期第357页)八、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1.健康教育的定义:健康教育是引导个人、家庭、单位、社区乃至全社会去实施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此进行计划的设计、执行及评价.

    作者:左惠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问题

    每一个医生都应该能够合理使用抗生素,这不是内科医生或感染科医生的专利.

    作者:范洪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卡托普利副作用的国内报道综述

    卡托普利(captopril, 巯甲丙脯酸,开搏通)是人工合成的非肽类化合物,含有巯基,经过肾脏排泄,是较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适用于各型高血压患者,还可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开搏通的广泛应用,其副作用也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师所重视.现据国内文献报道作一总结.

    作者:刘迎梅;丁学兵;巩延丽;王涛;陈晨;宗兆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以疼痛为首发症状的药物过敏性休克二例

    我院急诊科2002至2003年收治2例以疼痛为首发症状的药物过敏性休克,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健;石礼;李小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近况

    尿潴留是肛肠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属中医癃闭范畴,系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以小便不利、涓滴而下,甚或小便不通为主证.对尿潴留的处理内服药多缓不解急,传统导尿法易诱发泌尿系逆行感染,患者不易接受,临床常采用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就1996 年以来针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伏蓉;周爱生;孙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7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肝损害问题.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的1 464例肺结核病患者中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高发年龄为20~60岁,占70.3%,消化道症状出现和肝功能改变发生于用药后8周内强化治疗期的占73.8%,轻者加保肝药治疗可不需停用抗结核药物,重者须停药并着重保肝治疗.157例(91.3%)恢复正常,13例(7.6%)好转,2例恶化出院,41例(23.8%)需减量或停药,对化疗效果产生影响.结论应用抗结核药物易发生肝损害,体重<50 kg的老年男性、既往已有肝损害或嗜肝病毒感染、饮酒、合并肺外疾病、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药联用等为易感因素.

    作者:程书权;侯淑君;孔淑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160例

    肛裂是肛肠科常见疾患之一,我们采用局部注射、中药坐浴、复方硝酸甘油膏外涂综合治疗肛裂1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对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2003·中国)

    1999年我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召开的海南会议提出并经全国消化大会确认的<对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1]于2000年发表至今已3年余.3年多来,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简称H. pylori或简写为HP或Hp)的一些重要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2000年欧洲Maastricht-2共识报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2002年第三届全国HP会议上广泛听取了大家对<共识>的意见,又经2003年安徽桐城召开的全国HP共识会议(简称桐城会议)审核修订,现提出新的HP共识意见,以便在推广应用中充实和完善.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37例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常见骨折之一,占肘部骨折的60%~70%,肘内翻是其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3%~79.2%,平均30%.目前尚无统一的预防方法[1].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37例,分别采用手法整复、手术、骨牵引及电视X线下闭合穿针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学峰;朱付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加强对耐药性结核病的认识

    当前,全球结核病耐药形势日趋严重,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以及不合理化疗等因素的影响,耐药结核尤其是耐多药结核(multiple-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 MDR-TB)病例数急剧上升,估计目前全球耐药结核菌感染者已达5 000万人[1].耐药种类、数量增加使治疗费用增加、临床治愈率下降、病死率上升,结核有可能再次成为难治之症、不治之症.

    作者:葛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