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泛素连接酶APC/C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

焦延延;王欣;黄秉仁

关键词:泛素连接酶, 细胞周期, 复合物, 有丝分裂, 抑制因子, 亚基组成, 减数分裂, 过磷酸化, 特异性, 泛素化, 调节, 地位, 底物
摘要:一、APC/C在泛素途径中地位1(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cyclosome,APC/C)细胞周期后期促进复合物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1.5MD的E3泛素连接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着密切的关系.APC/C复合物通过磷酸化和激活、抑制因子的调节来实现在不同细胞周期的阶段其底物泛素化的特异性.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研究中对照组的选择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通常在月经初潮后发生,以月经紊乱、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

    作者:魏丽娜;丛晶;吴效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特殊眼外伤视功能损害特征、修复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

    基于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军事装备的提高,包括角膜化学烧伤、视网膜光损伤在内的特种眼外伤发病率明显提高.由于目前对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中存在着许多难题.

    作者:燕振国;岳红云;孙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丙型肝炎病毒亚基因组复制子模型及其应用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丙型肝炎的致病体.目前对HCV的预防和治疗缺乏有效手段,常规的干扰素单用或者IFN联用病毒唑治疗的总体应答率比较低,治疗费用颇高,且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望朔;彭小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次使用咪达唑仑对小鼠学习记忆、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诱发和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多次使用咪达唑仑(Mid)后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只KM小鼠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成M1、M2、M3、M4和NS组,每组12只.分别腹腔注射0.5mg/kg、1mg/kg、2mg/kg、4mg/kgMid或生理盐水.每天3次,连续10天.第10天给药后30 min,进行避暗实验训练,24h后测验.避暗实验测验后各组随机取6只小鼠,取海马分别检测LTP和CaMKⅡ含量(western-blot法).比较各组小鼠测验时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HFS前、60min后PS变化幅度和CaMKⅡ含量.结果 各剂量Mid组分别与NS组相比,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在HFS后60min时,M1、M2、M3、M4组和NS组PS幅度分别为刺激前的208.60±8.82%、173.81±10.73%、138.41±8.50%、126.27±10.52%和260.60±48.62%,各剂量Mid组PS变化幅度分别与NS组相比,幅度明显降低(P<0.05);M2、M3和M4组与M1组相比、M3和M4组与M2组相比,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S变化幅度降低和CaMKⅡ含量减少(P<0.05),似呈剂量依赖性;但M3组与M4组相比,潜伏期和错误次数、PS变化幅度、CaMKⅡ含量均相似(P>0.05).结论 行为学、电生理和生化检测结果相一致,多次使用Mid后可以抑制小鼠的学习记忆,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该作用有封顶效应.Mid可能通过抑制CaMKⅡ对学习记忆产生影响.

    作者:袁力勇;王义桥;王霞民;戴体俊;程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T2DM患者96例,糖耐量低减(IGT)者33例,及正常对照组(NGT)39例,比较3组血清CRP的浓度.结果 (1)NGT、IGT、T2DM 3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每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血清CRP水平与空腹血糖(FBG)(r=0.753,P<0.01)、OGTT 2h血糖(PBG)(r=0.748,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725,P<0.01)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r=-0.568,P<0.01)、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BCI)(r=-0.489,P<0.01)呈负相关.结论 CRP可能与T2DM的发生有关,可能具有致病作用,T2DM可能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亚临床炎症性疾病.

    作者:李博一;文磊;罗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成人烟雾病缺血表现

    目的 烟雾病是先天的以颅底动脉环动脉进行性阻塞为特点的疾病,成人烟雾病的缺血表现以往的认识有很多不足,本文就成人烟雾病的缺血表现进行一些阐述.方法 我们研究了我们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88例,共有49例病史中有缺血表现.我们记录了患者首次发病的症状,及病人当时的临床症状分级,并在以后进行随访,10例失随访,随访时间1~120个月(平均45个月).并记录了随访.前后患者情况的变化.同时记录了缺血患者的脑血管造影以及MRA表现,并采用CT或MRI来了解脑实质的缺血情况,并有10例患者采用SPECT验证.结果 成人烟雾病以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共有49例,占病例总数的55.7%,其中有7例出现颅内出血(15.2%).患者的年龄和脑血管闭塞的严重程度并没有相关性;且血管造影显示血管闭塞的严重程度也不能反应脑内梗死灶发生的情况;7例首发症状是缺血的患者转化为脑内出血的平均时间是18个月(1~56个月).从7例由缺血转变为出血的患者中,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DSA的分级和脑内梗死灶的情况和其他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从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只是梗死的部位和闭塞血管的位置有明显相关.结论 成人缺血性烟雾病发病的比例并不是很低.如果这类患者年龄在30~40岁,既往没有其他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存在脑内有多发的无法解释的梗死灶,应该考虑到有患这种疾病的可能.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后,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可以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伟明;王硕;赵元立;张东;赵继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浙江地区汉族人TAFI基因编码序列C1040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浙江地区汉族人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基因编码区中与其血浆水平相关的C1040T基因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应用PCR技术结合Spe Ⅰ酶切分析,研究了126名浙江地区汉族人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基因编码区C1040T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浙江地区汉族人等位基因C1040与等位基因T1040的频率分别为0.798和0.202;基因型1040C/C纯合子、1040C/T杂合子及1040T/T纯合子的频率分别为0.667、0.262和0.071.结论 浙江地区汉族人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C1040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其他人种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江明华;谭映霞;李向阳;陶红群;吴连拼;温怀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泛素连接酶APC/C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

    一、APC/C在泛素途径中地位1(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cyclosome,APC/C)细胞周期后期促进复合物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1.5MD的E3泛素连接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着密切的关系.APC/C复合物通过磷酸化和激活、抑制因子的调节来实现在不同细胞周期的阶段其底物泛素化的特异性.

    作者:焦延延;王欣;黄秉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应激加速阿尔茨海默症发生与发展

    目的 评估急性应激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与发展的影响.方法 利用急性束缚的方法建立急性应激模型,处理C57小鼠2h后,用荧光底物实验、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等检测比较急性应激组与对照组之间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水平、γ-分泌酶(γ-secretase)活性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并用Sigmaplot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急性应激能使C57小鼠海马中γ-分泌酶的活性增强、Aβ产生增加及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急性应激可能对AD的发生与进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段宝玉;腾林;康九红;聂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CA125、TSGF联检对卵巢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卵巢恶性肿瘤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它的诊断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血清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共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卵巢癌早期阶段的敏感性较低.

    作者:张荣富;丁杰锋;赵文;刘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IL-6在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IL-6(cytokine)与BSF-2(B细胞刺激因子)是同一种物质,于1988年正式命名为IL-6,它是由活化的单核-吞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其他细胞分泌的分子质量为26kU的细胞因子,具有复杂生物功能,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过程,还是能量代谢平衡的重要调节因子,通过控制凋亡而调节脂肪和肌肉组织的总量.

    作者:关丽波;唐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消除乙肝表面抗原管状颗粒在乙肝表面抗原定量过程中的干扰

    目的 消除乙肝表面抗原管状颗粒在乙肝表面抗原定量过程中的干扰.方法 用1.6%NaCl溶液稀释病人血清,使乙肝表面抗原管状颗粒解聚为小球形颗粒后再进行测量.结果 用1.6%NaCl做乙肝表面抗原测量稀释剂,稀释线性良好,r=0.976.检测的精密度可控制在15%以内,回收率>96%.结论 用1.6%NaCl做乙肝表面抗原测量稀释剂,由于能有效排除管状颗粒的干扰,测量准确性大大提高.

    作者:尚文章;石宝刚;郭斌;郭长河;罗云杰;赵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亚叶酸钙和5-FU在进展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中的应用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特点为病程短、进展快、病死率高,中数生存期6个月左右[1]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的机会,胰腺癌放化疗不敏感,我们于2004年5月~2006年6月对23例进展期胰腺癌采用吉西他滨联合亚叶酸钙和5-FU(5-氟尿嘧啶)动脉灌注化疗,分析其疗效和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涛;罗福申;张娜;李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对小鼠ATP酶的影响

    以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的浓度分别为100mg/(kg·d),200mg/(kg·d),300mg/(kg·d),400mg/(kg·d)染毒小鼠,探讨该化合物对小鼠肝脏、心脏的ATP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染毒剂量的增大,肝脏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先呈下降趋势.在200mg/(kg·d)时酶活性下降到低.当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浓度继续增大时,酶的活性又上升.随着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染毒剂量的增大,心脏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先呈上升趋势.在200~300mg/(kg·d)时酶活性上升到高.当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浓度继续增大时,酶的活性又下降.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对小鼠内脏的ATP酶活性有一定影响.

    作者:鲍利峰;袁均林;丁书茂;杨继文;吴扬;柯翔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替考拉宁在革兰阳性菌所致肺炎中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院获得性肺炎中需氧革兰阳性菌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医院血行感染中更为明显,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已居医院血行感染病原菌的1~3位[1].

    作者:李敏;张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在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160例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80例,治疗前1天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80例,常规操作),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焦虑情况、血压心率变化及对治疗的配合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及心率也低于对照组,且更主动配合治疗.结论 心理干预有利于无抽搐电休克患者不适症状的减轻及焦虑情绪的改善,使患者更愿意主动配合治疗.

    作者:张丽英;马黎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实验与临床研究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损害并进行性恶化的终果,统计资料提示,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群体中约半数以上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所致,由于没有统一有效的防治措施,肾损害进行性恶化,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了尿毒症的终结局,给人类健康、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钟建庭;刘丽;席春生;王璇;葛秀洁;姜一真;叶夏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随机应答技术原理及其在敏感问题调查中的应用

    所谓敏感问题,是指涉及到个人(或单位)的隐私的问题,它们或者与个人的利益有关,或者涉及到道德或法律.因此,在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往往拒绝回答敏感问题,或者给出相反的答案[1].这大大增加了调查结果的误差,降低了结果的可信度,并且这种误差往往无法估计.

    作者:周泽宇;吴尊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黄素胶囊促进便秘模型排便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大黄素胶囊对地芬诺酯引起的便秘模型小鼠的排便作用以及与大黄苏打片作用的比较.方法 将ICR小鼠分成6组,包括空白对照组、地芬诺酯模型组、大黄素25mg/kg组(小剂量组)、大黄素50mg/kg组(中剂量组)、大黄素100mg/kg组(大剂量组)、大黄苏打片500mg/kg组.除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外,余4组按剂量给药,观察记录每只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和6h排便粒数并称粪便总重量.结果 模型组首次排出黑便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01),大黄素25、50、100mg/kg组使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01),大黄苏打片使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地芬诺酯使排便粒数及排便重量显著减少(P<0.01),3个剂量大黄素及大黄苏打片对小鼠6h内排便粒数及排便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P<0.01,P<0.001).结论 大黄素胶囊使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排便重量显著增加,对便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总体效果优于大黄苏打片.

    作者:张喜平;程琪辉;王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及预防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3月~2006年5月术后发生ARF的3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40.6%)患者因术中或术后大出血、低血容量休克而出现ARF,10例(31.3%)因术后感染或吻合口瘘、感染中毒性休克致ARF,2例(6.3%)因术后早期化疗致ARF,7例(21.9%)原因不明.总病死率为56.3%(18/32).结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恶性肿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术前积极补液维持有效循环容量、术中细致操作、减少并发症、术后尽量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是预防术后ARF、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毕新宇;蔡建强;赵建军;胡敬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