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黄绍光;李庆云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流行病学调查, 睡眠期疾病, 高碳酸血症, 医疗资源, 研究资料, 认识水平, 健康教育, 记忆减退, 发病机制, 低氧血症, 患病率, 发病率, 并发症, 嗜睡, 日间, 人群, 患者, 防治, 打鼾
摘要: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SAHS)是一种睡眠期疾病,患者在睡眠中出现打鼾、呼吸暂停或呼吸变浅,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日间出现嗜睡、记忆减退等.近年来,随着对人群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不断进行,该病发病率之高、并发症之严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满足健康教育的需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并进行有效防治.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脾结核临床诊治八例

    脾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8例脾结核.

    作者:武希润;王玲;郭文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近期疗效观察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情重,呈进行性恶化,治疗效果差.我们应用中药抗痨胶囊联合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初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观察其近期疗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姜艳;于志勇;尹红义;韩玉庆;李金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脾结核一例

    患者男,20岁.因咳嗽、咳痰、左胸痛、盗汗6个月,发热7 d入院.入院后体温37.2~39.2℃.体检:消瘦,颈部右侧扪及直径约15 mm淋巴结3个,活动,边界清楚,无触痛.两肺呼吸音无明显异常.肝肋下未及, 侧卧位脾肋下2 cm, 质中.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119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4 U/L,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6 U/L, 谷酰转肽酶88 U/L,白蛋白32.7 g/L.红细胞沉降率28 mm/1 h.痰涂片抗酸杆菌(-).

    作者:王雅凡;吴小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超声动态观察诊断胃肠道蛔虫症七例

    我院超声科2001年3月至2003年5月行全方位腹部扫查时,共检出胃肠道蛔虫症7例,对其行实时超声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绍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肺癌术中发现不同叶硬化性血管瘤一例

    患者女,66岁,因咳嗽3个月、胸部X线平片示左肺上叶占位入院.入院后CT检查示:左肺上叶可见4 cm×2 cm不规则密度影,密度较小、均匀,边缘不清.临床诊断:左肺上叶肿瘤.

    作者:刘丽丽;战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出血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发生破裂或流产出血时病情凶险,在基层医院常由非妇产科医生接诊.作者对福建省沙县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1月间确诊为该病的14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交流急诊首诊体会.

    作者:吴泰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伤寒和副伤寒182例分析

    伤寒、副伤寒的主要表现是持续发热、相对脉缓、消化道症状、玫瑰疹和肝脾肿大,肠出血和肠穿孔是其严重并发症.近年来该病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现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182例伤寒和副伤寒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健球;韩利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致双侧颌下腺肿大一例

    患者男,53岁,因头晕1 d就诊.既往体健,无过敏史.查体:体温36.2℃,脉搏75次/min,血压168/11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醒,心肺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2级.予口服卡托普利25 mg 10 min后,双侧颌下进行性肿胀,均可触及核桃大小肿块,伴头晕加重、眼胀,无胸闷、咳嗽,无皮疹、皮肤瘙痒.查体:体温36.2℃,脉搏8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30/90 mm Hg.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出血点,无结膜充血;双侧颌下腺肿大,可触及3 cm×2 cm×3 cm肿块,质软,无触痛;心肺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初步诊断为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嘱患者多饮水,观察2 h后颌下腺肿块逐渐缩小,次日晨症状和体征消失.

    作者:高晓丽;张辉;张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一项简单而又决定诊断的体格检查

    2004年7月21日,一例因发热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而在本院急诊室留观的患者,被家属用车推到我的门诊诊室,要求会诊.患者女,49岁,农民,既往体健,因发热、无力、肌痛及肢体浮肿1个月来院求治.患者每日体温波动在38℃左右,四肢无力,疼痛和浮肿日渐加重,但尿量无明显减少,无皮疹、脱发、关节痛、心慌、咳嗽、气短及其他不适.在当地医院接受过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无改善.本院急诊室已查血和尿常规、心电图及X线胸片等项目均无异常.

    作者:施桂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芬太尼贴剂治疗癌症疼痛48例疗效观察

    疼痛是严重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癌痛愈来愈受到广泛关注.根据WHO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案,阿片类药物已成为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标准药物.芬太尼透皮缓释贴剂与传统的口服药物相比具有用药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我科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患者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冯斌;孙雅红;张保轩;范开席;韩明勇;郭其森;宋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7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ATP Ⅲ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无代谢综合征组,以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评价其病变程度.结果 175例中89例(50.9%)合并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组的体重指数、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代谢综合征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后者;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65.1%比45.4%,P<0.01)及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均显著高于无代谢综合征组(7.5±3.6比6.4±3.3,P<0.05);代谢综合征组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也高于无糖尿病患者(8.0±3.7比6.3±3.5,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的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合并代谢综合征较为普遍,且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呈多支性、狭窄程度更高,应进行全面心血管危险因素防治,以改善预后.

    作者:米树华;陶红;赵全明;田磊;王南晔;郑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触摸与心理疏导对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不仅会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1].特别是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他们在术中神志仍保持清醒,因此紧张和恐惧情绪尤为严重,心理压力也较大,而触摸则可以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其心理痛苦.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772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在术中适当应用触摸手段结合心理疏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单秀萍;汤金荣;李键铃;刘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效果调查

    为使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尤其是医患沟通能力,帮助他们从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干预措施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等宏观视角更加全面地认识医学科学的重要性[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组织临床医学七年制99级学生在第5学年生产实习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到北京市西城区厂桥医院下属的白米斜街、玉桃园、鼓楼及西四北大街4个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内容包括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小讲座、入户访谈、在全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操作、参与社区人群健康教育、开展健康咨询等.实践活动每周1次,连续4周为1轮,共开展了2轮.

    作者:徐燚;周庆环;王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脑前动脉闭塞致胼胝体梗死二例

    例1 女,60岁,因突发不能讲话、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尿失禁1 d入院.既往冠心病病史5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查体:神志清楚,情感淡漠,感觉性失语,不能按医生指令完成动作,如伸舌、系扣等,但自发能完成上述动作,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精细、复杂及深感觉障碍明显,右下肢病理反射(+).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左尾状核头、胼胝体嘴、膝部、体部大片状等T1WI长T2WI信号病区,边界清楚.头部增强核磁血管造影(MRA):左前交通动脉、左大脑前动脉未显示(图1).入院后予降纤、抗凝等治疗,住院第 3周表情较前明显丰富,问话能答,自发语言流利,语量减少,行走自如.

    作者:朴明淑;姜春莉;刘春颖;刘淑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SAHS)是一种睡眠期疾病,患者在睡眠中出现打鼾、呼吸暂停或呼吸变浅,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日间出现嗜睡、记忆减退等.近年来,随着对人群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不断进行,该病发病率之高、并发症之严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满足健康教育的需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并进行有效防治.

    作者:黄绍光;李庆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在北京市东城区某社区对居民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1.对象与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社区800名20~60岁的居民做问卷式调查,有效调查795人,调查应答率为99.4%.调查内容:糖尿病患病情况,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和超重等.调查员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具有全科医师资格的人员担任,由区健康教育所负责对调查员进行一天的培训,并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 超重、肥胖、高血压等指标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判定.

    作者:赵惠珍;乔磊;左爱玲;贾晓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对家庭病床服务的认识和态度调查

    为了解医护人员对家庭病床服务的认识和评价,找出医护人员从事家庭病床服务意愿性的影响因素,我们对东城区的300名医护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王存亮;梁万年;王亚东;王力宇;张晓林;李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宁波市海曙区居民糖尿病防治认知与行为现状调查

    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海曙区常住居民2 043人入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自报患病率5.1%,相关危险因素正确认知率37.7%,患者中同时采纳5项控制措施的占52.8%,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控制良好的分别仅占26.0%和15.4%.提示糖尿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必要性.

    作者:吕书红;李曼春;鲍科臻;张学军;周澹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段食管胃黏膜异位症误诊误治一例

    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残余病变,可发生在消化管或内胚层分化形成的器官[1],现将我院误诊误治且术后经病理学证实的1例分析如下.

    作者:施勇;庄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心脑血管的损害

    中国目前已经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据报道香港地区OSAHS患病率为4.1%[1];张庆等[2]报告河北省承德市OSAHS患病率为4.63%;另有调查报告上海市OSAHS患病率为3.62%[3].如依照4%的患病率估算,目前我国30岁以上人口中OSAHS患者至少有2 000万人.但必须指出,实际患病人数肯定远不止这个数字.因为目前国内外进行OSAHS流行病学调查时通常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问卷了解所调查人群中的中重度打鼾发生率,在此基础上再对中重度打鼾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以确立诊断.然而众所周知打鼾是人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发生的,本人通常并不知晓,而且常常否认此种现象,只能靠同床和(或)同室人反映.如果打鼾不很重,或者同床和(或)同室人对此不敏感,则常被忽略.其次还应当特别指出的一点即到目前为止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在内仍旧不认为睡眠打鼾是一种病,是一种可以严重影响全身多脏器功能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何权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