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容积重建法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段少银;黄锡恩;康江河;张丹彤;庞瑞麟

关键词:容积重建法, 脑血管造影, 三维成像, 颅内动脉瘤, 成像方法, 应用研究, 血管成像术, 图像工作站, 脑血管畸形, 含碘造影剂, 周围结构, 诊断价值, 应用范围, 血管阻塞, 显示比例, 图像数据, 手术结果, 三维影像, 容积扫描, 颅内出血
摘要:1.研究主要内容及特点:容积重建法(volume rendering,VR)CT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伤而获取脑血管三维影像的方法.该技术经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以充填血管,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取得全颅脑的原始图像数据;利用图像工作站进行参数设定来实现血管的三维成像.通过观察血管及周围结构的改变、三维成像方法比较及手术结果对照,明确颅内动脉、静脉的显示比例,评价脑血管畸形、脑血管阻塞、脑膜瘤、颅内动脉瘤及不明原因的颅内出血等疾病的诊断价值.本成果作了系统的、大样本的临床应用研究,填补了国内外这一领域广泛应用的空白.扩大了应用范围,丰富了三维成像的内容.为全身血管成像术及其他三维成像方法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血管影像学及相关临床学科的发展.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锌与生物膜屏障和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进展

    锌对生物膜屏障功能的稳定性和细胞的动态平衡过程极为重要,对细胞凋亡过程产生重要的生物学影响.机体在许多疾病状态下,普遍存在生物膜屏障功能的损害和细胞凋亡的过剩或衰减,这与缺Zn(zinc-deficiency,ZD)综合征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孙永波;陈红霞;宋益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北京市2004年度医药卫生科研成果重点介绍

    一、基础医学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北京朝阳医院等单位对本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SARS的临床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临床描述医学、诊断、治疗及防护研究.

    作者:崔立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多元点振荡基础平衡数学式的证明

    目的证明糖代谢系统在血糖正常或NIDDM人群,空腹状态相关因子和细胞、细胞微单元功能的彼此作用始终处于动态平衡.方法依据空腹间隔30分钟两次肘静脉血糖(G)、胰岛素(I)、C肽(C)检测值较为近似的事实,把G、I、C的首次和再次检测值分别用GO1,IO1,CO1,和GO2,IO2,CO2,表示.其比值GO2/GO1,CO2/CO1,IO2/IO1称之谓变化度.结论多元点振荡基础平衡数学式G/I·C·x·y=1/1=1,即:GO2/GO1,IO2/IO1,CO2/CO1·x·y=1/1=1表达了空腹状态下,糖代谢系统各相关因子和细胞、细胞微单元功能值的变化度,其数学积是1.

    作者:杨奎元;杨立成;贾保顺;姚珍;赵领欢;王文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酷似宫外孕的卵巢癌

    临床上宫外孕有时可与卵巢肿瘤相混淆,特别是滋养细胞肿瘤.二者均可伴有不规则出血、腹胀、界限不清的包块,当血β-HCG增高时更不易鉴别.以下报告一例酷似宫外孕的卵巢癌.

    作者:李彩娟;郭丽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抗凝蛋白缺陷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发生率,探讨中国人群LDVT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应用ACLPuturn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了100例LDVT患者(包括73例初发和27例复发病例)和100例健康人的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PC)活性及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结果LDVT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DVT复发组与初发组相比,AT、PS、PC活性明显降低,APCR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本组100例LDVT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存在有抗凝蛋白缺陷,以PS缺陷的总发生率高,为13%(13例),其次是PC缺陷,为8%(8例),AT缺陷占5%(5例),APCR缺陷的总发生率小,为4%(4例).结论先天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陷是中国人LDVT发病和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中国人群LDVT患者PS、PC、AT缺陷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中国人静脉血栓易栓症的病因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有必要对LDVT病人进行抗凝蛋白水平的筛选.

    作者:高阳;芦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三参肺心汤治疗肺心病急发期48例临床观察

    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对48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除常规用西药外,运用自拟三参肺心汤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疗效分析

    螺内酯为醛固酮拮抗剂,近年发现其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可明显改善病情,本文观察该药治疗心衰病人36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闫小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疗效分析

    苯磺酸氨氯地平(Amlodipine,商品名络活喜),为临床的新一代钙离子拮抗剂,具有半衰期长疗效稳定,服用方便,副作用少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重视.1年来,我们用该药治疗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碧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治疗探讨

    目的观察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使用可充气囊性扩肛器行术后扩肛治疗的意义.方法136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排便障碍患者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A组89例术后未进行特殊处理,B组47例于术后第一天始采用可充气囊性扩肛器行扩肛治疗,扩肛2周,随访远期疗效.结果A、B两组近期疗效相近分别为97.8%和98.8%.远期疗效相差悬殊,为52.8%和95.8%,P<0.01.结论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有效的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取决于正确的术后处理.术后充分、有效的扩肛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贾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不同时间抽除鼻腔凡士林纱条临床比较

    目的通过对三种不同时间抽除鼻腔凡士林纱条后鼻出血及粘膜损伤情况的前瞻性比较,指导临床选择早日抽除凡士林纱条的必要性.方法将194例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鼻出血的病人按抽除时间随机分为三组:12h组;24h组;48h组;对各组在去除纱条后4h,4~24h,24~48h时段中再出血量、出血人数及鼻粘膜损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人在各时段再出血量及出血人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鼻粘膜损伤方面:48h组较12小时组有明显差异(P<0.05).去除填塞物后再出血多发生在1h内,24h后再出血发生率低.结论对于填塞12h内无明显出血病人给予早日抽除填塞物是可行的、必要的,它可以大限度减小由填塞物带来的痛苦和对鼻粘膜的损害,迅速恢复鼻腔生理功能.

    作者:胡艾君;袁辉;邬晓帆;朱政文;刘志勇;辛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141例不同临床分期的乳腺癌血流SPV彩超检测结果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超的广泛应用,乳腺癌的检出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已往超声检查工作者只注重癌肿的检出率,而超声检查对于乳腺癌分期的帮助则很少被重视.而乳腺癌的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法特别是手术方法的选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收集1999年3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入我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41例患者总计142枚乳腺癌高频彩超检测的SPV资料,作如下回顾性分析.

    作者:诸纪明;沈丽君;张升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儿童必需氨基酸的水平与成人的比较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血氨基酸谱、血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血总必需氨基酸/血总氨基酸比与成人的差异,探讨儿童时期氨基酸-蛋白质代谢与成人不同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改善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营养问题,纠正某些影响儿童营养平衡的误导,并指导临床医师对患病儿童重视必需氨基酸的均衡补充,避免非必需氨基酸的过度补充,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方法采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24例健康儿童,39例成人血清氨基酸水平进行检测.对儿童与成人血清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水平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血必需氨基酸水平大多明显低于成人.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的组间比较,t值2.329~11.26,P<0.05~0.01,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亮氨酸和组氨酸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苯丙氨酸则为儿童高于成人,t=7.473,P<0.01.儿童血非必需氨基酸水平大多高于成人,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酪氨酸、鸟氨酸、精氨酸为儿童高于成人,t=2.305~6.991,P<0.05~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只有胱氨酸和脯氨酸为成人高于儿童,t=3.681~3.88,P<0.05~0.01.丙氨酸在儿童组与成人组间无差异.儿童血总必需氨基酸低于成人,t=10.8,P<0.01,总非必需氨基酸高于成人,t=3.3,P<0.01.结论儿童血氨基酸代谢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血必需氨基酸较低而非必需氨基酸较高.儿童饮食应重视必需氨基酸的补充和饮食结构的均衡.对患病儿童,更需重视必需氨基酸的补充,避免非必需氨基酸的过度摄入.以此指导儿童保健及临床治疗,将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病儿预后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冬莉;崔敏娴;余峰;夏晓青;柴鸣雷;吴琳;林飞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核转录因子κB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模型组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予普通标准饲料喂养,连续12周,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p65的表达,TBA法检测肝匀浆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肝匀浆SOD活力,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重度脂肪变、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NF-κBp65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表达较在正常组中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MDA含量和血清TNF-α、IL-6、NO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肝匀浆SOD活力则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发生非酒精性脂肪变性,NF-κB参与了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损伤过程,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芝芸;严茂祥;何蓓晖;刘庆生;孙丽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对1135名自愿者进行OGTT试验,采用1g/kg体重计算口服葡萄糖量,服糖后0.5h、1h、2h、3h分别抽肘静脉血检测血糖(G)、胰岛素(I)和C肽(C).结果在血糖正常人群或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病患者、体重指数(BMI)≥24kg/m2者不但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而且其C肽值水平也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水平增高提示糖生化反应异常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亢进.胰岛素抵抗的本质应当是机体代谢不能正常进行.

    作者:张纪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肺癌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

    我们实验室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进行了有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一系列研究,发现RSV不仅感染小儿,也会引起成人的各种严重感染.还发现肺癌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RSV的检出率比一般呼吸道感染病人要高1倍.本研究旨在探索成人RSV感染与肺癌的关系,即RSV感染对肺癌细胞发生发展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本课题对成人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研究有较大促进作用,提高了临床病原学的诊断,避免滥用抗生素,也为生物因素致肺癌的病因研究提供新线索,为肺癌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陈杭薇;尤兰华;钱桂生;辛庆红;杜玉国;李继成;周景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骨转移癌放射治疗止痛效果分析

    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5年1月对98例各类恶性肿瘤骨转移的178处病灶进行单纯放射治疗.现将止痛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马常英;王文豪;宇长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对照研究

    笔者从2004年3月至12月应用降纤酶与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文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PTCA后冠脉循环PDGF水平的改变及意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静脉窦血液内PDGF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病(冠脉狭窄≤50%)或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47例,分为单纯冠脉造影组(A组)27例,PTCA组(B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即刻、术后30分钟采集冠状静脉窦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PDGF水平.结果①A组冠脉造影后30分钟血浆PDGF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②B组PTCA+Stent术后30分钟血浆PDGF含量显著升高,达到统计学意义(P<0.01)(注:PDGF单位pg/ml).结论①诊断性心导管检查不引起冠脉循环内PDGF含量的明显变化;②PTCA术后血浆PDGF水平增高可能与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有关,可能参与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形成,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李丽娜;周丽舫;范宝晶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亚洲主要国家及地区突发传染病应对体系及防疫措施

    2003年,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经历了突发传染病SARS暴发流行的洗礼,许多国家都经受住了考验,其中日本和韩国已有完整细致、分工明确的应对体系,没有出现疫情大面积传播及蔓延.20004年,在亚洲的十几个国家相继出现了禽流感疫情,其中越南和泰国还出现了禽流感死亡病例.下面我以亚洲一些国家突发传染病应对系统以及相关防疫措施重点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为我国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作者:黎彬;许增禄;张虎林;胡世平;李秋芳;杨淑敏;李海燕;任慧玲;栗文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灵芝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灵芝是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子实体的统称,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收载赤芝(Ganoderma lucidum)和紫芝(Ganoderma sinesis)两种灵芝作为法定中药材.除子实体外灵芝的菌丝体和孢子(粉)亦可入药.

    作者:林志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