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邹民吉;徐东刚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近年来,老年急性胰腺炎有增加趋势,且症状重、愈后差.为探讨老年AP病因及临床特点,现将我院五年来收治的老年AP38例与同期收治的青年AP30例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彩云;谢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一种新的,极具潜力的真核表达系统,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该蛋白表达系统的一些特征及影响其表达的相关因素.
作者:黄石;邹民吉;徐东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种新的冠状病毒被鉴定为该病的病原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是一种近才被克隆出的金属蛋白酶分子,是SARS-CoV进入细胞的功能受体之一.ACE2是一种与ACE相似的酶,主要在人类的肺、心、肾和胃肠道等组织器官的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可能是一个在SARS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的靶点.该发现可能有助于建立 SARS感染动物模型和寻找动物宿主,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研制开发防治措施和治疗性药物.
作者:孔琪;秦川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中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球菌(NG)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3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正常子宫内膜各15例CT、UU、NG感染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CT阳性率40%(12/30)、UU阳性率3.3%(1/3)、NG阳性率33.3%(10/30).15例子宫内膜增殖症CT阳性率20%(3/15),NG阳性率13.3%(2/15),无UU感染.15例正常子宫内膜CT、NG阳性率各6.67%(1/15),无UU感染.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殖定及正常子宫内膜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子宫内膜CT、NG感染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与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相关.
作者:董跃兰;赖建华;陈利馨;谭德勇;任永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是近20年来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及人体健康的传染病,至今全球艾滋病毒感染者已超过6000万.我国目前HIV感染人数已达100万.艾滋病毒的一个显著生物学特征是其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对HIV基因变异的研究是HIV分子流行病学、血清学诊断、致病机理、药理治疗以及HIV疫苗研制等领域所关心的课题.因此,在HIV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用于研究HIV变异的方法很多且各有优点,比较而言,由华盛顿大学mullins教授在HIV基因变异研究中建立起来的异源双链泳动分析(Heteroduplex Mobility assay,HMA),是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目前已在全球HIV分离鉴定网上广泛使用.但我国尚未建立起适合中国HIV流行株分型的HMA.本研究首次在国内系统,建立了这项技术并将其用于HIV基因分型、变异分析以及临床追踪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作者:姚均;邵一鸣;肖瑶;张福杰;赵红心;邢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由于肺发育不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进行性肺不张,从而造成严重低氧血症和肺顺应性下降.本院于2001年1月~2004年1月在使用呼吸机基础上加用沐舒坦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秀云;杨光艳;冯海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准确而便捷的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促进了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研究和认识.以下就有关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晓明;张宣;高阳;崔吉君;李鲁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用于本课题研究的病例总数为2000例(其中穿刺活检702例,前列腺癌检出率为42%),研究方法为光镜、电镜、形态定量、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所用抗体包括基底细胞标记抗体(34βE12,Cytokeration 5和P63)及前列腺癌抗体P504S.包括:前列腺癌的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和诊断标准;易于与癌混淆的良性前列腺病变的病理鉴别诊断;特殊组织学类型前列腺癌;临床A期前列腺癌,以及前列腙穿刺和切除标本的病理学差异;前列腺癌放疗后的组织学效应及其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形态定量研究;前列腺肉瘤.
作者:蒋智铭;张惠箴;陈洁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宫内节育器是目前常用的节育措施,一般应在绝经后1年内取器.自2001年5月~2004年4月,我们对40例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的妇女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IL-6、CRP、C3及TRF四项指标水平,探讨多指标检测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97例不同病因的胸腔积液患者分成漏出液组、良性渗出液组及恶性渗出液组三组,平行检测患者胸腔积液中四项指标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IL-6、CRP、C3在三组胸腔积液中差异均有意义(均P<0.05).以良性渗出液组中高,漏出液组低.渗出液中TRF比漏出液中TRF高(P<0.05),IL-6与CRP联检诊断渗出液的敏感度97.0%,特异度为100%.结论胸腔积液中CRP、C3、TRF、IL-6检测及多指标联检对鉴别胸腔积液性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胡云良;李向阳;黄小芳;林洁;李玉萍;李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COPD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常见的肺疾患之一.有关其发病机制及诊治虽有较长足的进展,但就其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机理仍是目前世界范围给于广泛和深入研究的热点.特别是COPD呼吸衰竭的发生及其伴随的呼吸调节和呼吸困难发生、发展机制,诸如:COPD安静时及运动负荷时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与其呼吸调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COPD呼吸衰竭和呼吸困难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呼吸困难的定量评价,氧气及药物对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包括血气、呼吸力学等的影响)等,至今仍存在较多的争议,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刘志;刘广杰;于润江;杨丽丽;刘刚;宋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复力冲剂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机理.方法①以戊巴比妥致猫急性心力衰竭,从十二指肠灌入心复力悬液,给药后连续记录各项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上升速度(+dp/dtmax)、左室压力下降速度(-dp/dtmax)、心输出量(CO)、心肌收缩力.用静脉注射西地兰0.2mg/kg作为阳性对照.②以异丙肾上腺素20mg/kg致大鼠心肌损伤,正常组与病理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给药组口服心复力冲剂或普奈洛尔,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坏死程度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心复力冲剂对戊巴比妥致急性心力衰竭猫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而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经心复力冲剂防治后,大鼠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病灶范围减少,以修复反应为主.结论心复力冲剂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的心肌损伤,对急性心力衰竭无防治作用.
作者:马丽红;焦增绵;范礼理;阮英茆;王亚芳;司文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在高脂饮食诱导下形成肥胖后,胰岛素敏感性及其TNFα、FFAs的变化.方法9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C,n=8)和高脂饲养组(HF,n=8).喂养10周,比较两组大鼠体重、HOMA-IR、以及TNFα、FFAs等的变化.结果经10周高脂喂养,HF组与NC组比较,体重和内脏脂肪组织显著增加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空腹FFAs和TNFα水平显著上升,较NC组分别增加了80.8%(P<0.05)和58.4%(P<0.05),但两组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HF组:7.89±1.46mmol/L vs NC组8.70±1.59mmol/L,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肥胖伴胰岛素抵抗,其胰岛索抵抗的形成可能与FFAs水平的升高有关.
作者:谢军;邹洁宁;刘良培;陈新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前消除分娩的疼痛越来越受到医务界和产妇的广泛关注,我们对部分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进行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莉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nm23-H1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增生过长内腹35例,内膜腺癌组织30例,以PCR-SSCP技术检测nm23-H1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未发现nm23-H1基因突变,复杂型增生过长内膜中发现1例突变,内膜癌组织中2例中、晚期低分化腺癌发生基因突变.结论nm23-H1基因突变与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及内膜癌转移有关,提示m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组织分化中发挥作用.
作者:杨连卫;任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极低体重窒息新生儿属新生儿高危儿,出生后均需综合治疗以维持正常生命体征,葡萄糖为基础补充液体,也是维持生命能量之源,过高易致高渗状态,甚则诱发和加重颅内出血,低血糖则使脑细胞修复失去能量之源,甚则导致脑细胞永久性损害.故严密监测血糖水平,维持糖代谢平衡,是提高极低体重窒息新生儿生存率重要措施.为此我们监测极低体重窒息新生儿血糖,以指导输液治疗.
作者:刘清泉;薛国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正常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脾脏的基因表达谱,大规模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AA的发病机制.方法造成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从正常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脾脏分别提取mR-NA,经反转录分别用Cy3、CY5荧火标记,获得两组的cDNA探针,与博星基因芯片表达谱杂交,扫描仪扫描结果,用分析软件分析统计.结果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血色素较正常小鼠组均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骨髓活检,发现模型组骨髓增生极度低下,造血细胞容量减少,脂肪细胞增多,间质水肿等改变.模型组和正常组差异表达基因共100条(4.88%),其中AA时上调基因29条(1.41%),下调基因71条(3.47%).下调基因占差异表达基因的多数(71%).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结合动物模型能大规模、高通量地研究AA的基因表达谱,初步筛选出疾病相关基因,对进一步阐明AA在基因水平上的发病机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庚庭;梁卫青;魏克民;郑军献;浦锦宝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国内单生子女政策及无一定规模的骨髓库,使多数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病人找到HLA匹配相关与非相关供者非常困难,但几乎所有人均有单倍体相合相关供者,它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奠定了基础.80年代国外开始单倍型相关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重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失败.去除植入物中T细胞后,可控制GVHD发生,但是植入物的排斥、白血病的复发及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迟缓等原因,移植同样是失败的.90年代,单倍体移植取得了很大进步,1997年报道体外和体内T细胞去除相结合以及移植后连续免疫调节的方法,用T10B9进行选择性T细胞清除,提高了移植后无病生存.
作者:纪树荃;陈惠仁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