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佳
目的:探讨肺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及发病因素.方法:对54例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较高(1.5%);腹泻与菌群失调有密切关系;病情越重,抗生素使用种类越多,时间越长,腹泻发生率越高,腹泻程度越重.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肺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作者:徐百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根据市、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和安排部署,巴州区宕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宕梁卫生院转型,于今年4月正式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现就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半年来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作分析,并就改进措施提些建议.
作者:郑贵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的主要手段,但是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绝对安全、有效的,加强预防接种各环节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预防接种差错发生,同时防止不必要疫苗反应发生.为了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从加强预防接种环节管理入手,严格要求,使预防接种反应发生率降到低.20余年来,体会如下.
作者:隋凤湖;张艳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盆腔保健操对痔疮患者的疗效.方法:自创盆腔保健操对痔疮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组治疗556例,痊愈58例(10.4%),有效405例(72.8%),无效93例(16.7%),总有效率83.2%.结论:盆腔保健操能有效减轻盆腔充血,对痔疮疗效较好.
作者:赵振卿;王秀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我们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2种不同长度鼻饲管鼻饲,并对两种插管长度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是插管长度增加10cm的患者上腹部不适感消失,解决了护理问题.但长期鼻饲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并发症.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继红;王常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不典型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31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探讨不典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方法.结果:31例患者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未达到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率达61.3%.结论:常规心电图对不典型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诊断价值有限,特别是对高危心血管发病人群,必要时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
作者:曹政;刘祥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探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联合用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与疗效.
作者:高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根据93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方法:采用GEvivit S6和西门子G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超声心动图观察测量各房室腔大小,室壁运动,测量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经、左室射血分数等.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缺血性心肌病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古丽娜尔;寇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正确掌握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及护理,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朱宗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由于大面积烧伤的原因,行颈外静脉穿刺抽血或置管补液术是常采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此例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补液2天后,行翻身俯卧时不慎致留置针脱出血管壁导致液体漏入皮下及组织间隙,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为吸取教训,报告如下.
作者:罗晓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我院自2007年以来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7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和吞咽困难,我们早期采取鼻饲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纠正已经或即将出现的营养不良,减少蛋白质和热量的消耗,改善负氮平衡,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1],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盛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病变为主要特点,该病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过去认为东南亚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我国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报道逐渐增多,甚至大多数报道显示,近来溃疡性结肠炎已成为我国主要肠道疾病[1].现就笔者在华西学习期间近半年UC住院病人24例分析如下.
作者:田道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减少手术室职业危害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董艳芹;刘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1].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锥体外系症状、角膜K-F环及骨关节、肌肉等其他脏器损害.本病属少数几种经治疗可以缓解的遗传性疾病之一.2008年美国肝病协会及中华医学会陆续推出了本病治疗的新指南,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温占秋;杨任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是全国护理行业的共性问题,它影响护理质量的完成,制约护理的发展,故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是我们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庞艳梅;王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震后不寐从肝脾论治的疗效.方法:62例震后不寐患者服用从肝脾论治方药,每日1剂,7天1疗程.结果:治愈28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结论:从肝脾论治震后不寐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孙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产后6周内第1次发病,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的精神紊乱.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本院收治农村产妇约占76%,笔者在农村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护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东明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含抗菌药物处方1125张,对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含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处方106张,占抽查处方的2.5%,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药物之间相互拮抗,毒性相加,选药不当,用法用量不当等.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重视.
作者:郭秋芳;肖克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既减轻静脉穿刺的痛苦,又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血管,对于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既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改善穿刺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小儿静脉留置针常用的穿刺途径有小儿头皮小儿留置针和小儿肢体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临床操作中较多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头皮静脉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浅显易见,不易滑动,易于固定,便于保温,因此临床<3岁的小儿通常选用头皮静脉输液.
作者:张金蓉;刘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脑血管病是身心疾病,除了对身体的护理,还要注意对心理的护理.由于个体差别和不同的临床时期,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映.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正确地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准确地实施心理护理,这是对脑血管患者的治疗康复起到较重要作用.
作者:刘景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