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静萍;张修云;赵丽娜;任家材;阎红琳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一对共刺激分子,能负性调节免疫应答,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激活PD-1/PD-L1信号通路有助于肿瘤发生免疫逃逸,而阻断该通路可以减少肿瘤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抑制,从而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有研究显示,PD-1和PD-L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的关系却存有争议.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提高抗PD-1/PD-L1疗法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俊升;焦言;杨文锋;韩大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丙酮酸激酶有4种同工酶,其中活性强的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是糖酵解途径中的限速酶,它在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丙酮酸中起关键作用.PKM2可根据肿瘤细胞代谢的需要在低活性二聚体和高活性四聚体之间进行动态转换,从而在肿瘤代谢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关于PKM2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但通过探讨PKM2在蛋白质相互作用、微RNA、信号分子等方面对肿瘤代谢的影响,阐述PKM2和肿瘤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挖掘PKM2作为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靶点的潜力,可为临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海迪;赵春艳;吴秋秋;陈书志;陈祚玺;母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胎儿生长受限(FGR)不仅导致不良妊娠结局,还影响幼儿神经发育,与成人心脑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胎儿脐动脉多普勒血流监测是临床普遍应用诊断FGR的指标.随着脐动脉血流阻力的增加,胎儿宫内危险性升高.但由于脐动脉血流频谱变化的非特异性,临床采用孕妇子宫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及静脉导管的多普勒血流频谱改变来评价胎儿宫内安危.近年来研究表明胎儿心肌做功指数、脐静脉、肾动脉等血流频谱改变对预测FGR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张丽娜;吴青青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Axl与锌指转录因子Slug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5年7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病理证实为胆管癌石蜡标本70例,并收集其中病理证实为非癌组织的癌旁胆管蜡块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不同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级的Axl与Slug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动静脉受侵的Axl与Slug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动静脉受侵组(P<0.05).在胆管癌中Axl与Slug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8,P<0.001).结论 Axl与Slug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胆管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子伟;吴娟;冯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属宫颈癌前病变,对CIN的治疗在宫颈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是治疗高级别CIN常用的术式之一.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及以及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接受CKC的妇女仍有生育要求.由于CKC术后宫颈缩短、宫颈完整性受到影响,随后妊娠中晚期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及围生儿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CKC术后妊娠风险高,故在妊娠期和分娩期应对其给予足够关注、加强宫颈长度的监测.宫颈环扎术在预防CKC术后早产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作者:梁胜男;刘晓巍;王建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良好的侧支循环在维持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减少梗死灶面积、降低溶栓后脑出血的风险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侧支循环与炎症反应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密切联系.在脑梗死急性期,炎症反应大多对缺血组织存在损伤作用,进一步降低脑血流灌注,不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影响患者的预后.而在慢性期,有些炎性因子可以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等途径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研究侧支循环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燕;朱向阳;周永;张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血管形成是胚胎发育期间的早进程之一,其对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非常重要.血管形成和发育进程受一系列基因、转录因子、信号通路等调控.转录因子SOX7(SRY 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7)在调控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内皮细胞向造血细胞转化、动静脉分化等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特异性高水平地表达于胚胎的心血管组织,提示其参与调控心血管的形成与发育.SOX7与众多参与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转录因子存在调节关系,其可通过抑制RUNX1的转录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向造血细胞转化.Notch信号通路是调控血管发育和动静脉血管分化的关键通路,SOX7很可能作用于Notch信号通路上游,参与调控动脉和静脉血管的分化.但其调控血管发育的确切分子机制未来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宝雷;洪楠超;孙锟;于昱;陈笋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乳腺癌已成为当今社会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内源性雌激素暴露、生育史、乳腺良性疾病、遗传因素、生活行为习惯等.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分子亚型包括Luminal A、Luminal B、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及三阴性.通过研究影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乳腺癌的预防、治疗及改善预后.但目前部分危险因素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影响尚无定论,后续可开展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随访研究进行验证.
作者:龚力;孙爱娟;李琴;苟悦;何谦 刊期: 2018年第19期
扩散加权成像(DWI)理论认为组织中的水分子扩散是一种单纯扩散,并通过单指数模型定量计算组织中的水分子受限程度.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理论认为,组织中的水分子扩散是一种非高斯扩散,且这些水分子扩散信息包含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灌注信息,临床上常用双指数模型定量计算水分子扩散的受限程度与毛细血管灌注信息.其中,DWI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质量高等优势,而IVIM在实性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恶性病灶病理分级、治疗后评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对于DWI与IVIM的更多临床应用价值需要以后进一步研究.
作者:陶奉明;刘爱连;刘静红;陈丽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发病率较高,可导致髁突骨软骨缺损,但临床修复缺损的方法尚存在不足,骨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技术的发展使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有了较好的方法,但在修复过程中仍然存在骨软骨复合组织结构仿生修复不足、种子细胞来源及支架材料与宿主组织间免疫反应影响修复质量等问题.干细胞外泌体在骨软骨组织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解决了种子细胞来源不足以及免疫排斥等问题,参与了支架材料与宿主周围组织的免疫反应中巨噬细胞的极化,对髁突骨软骨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智玲;魏志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肺占位CT能谱成像的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水浓度、40 KeV下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等多参数定量测量,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肺占位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CT普通平扫首次发现肺部存在一个或多个占位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宝石能谱成像模式(GSI),得到的数据重建,传送到ADW 4.5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和数据分析,获得70 KeV能量下的单能量图、能谱曲线、碘含量以及水含量.整理炎症组(30例)与肺癌组(42例)病灶碘含量、40 KeV下CT值、能谱曲线斜率、水含量之间的差异,以及肺癌组中鳞癌组(20例)和腺癌组(20例)碘含量、40 KeV下CT值、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结果 炎症组病灶碘含量浓度、标准化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值、40 KeV下CT值高于肺癌组[(1.87±0.20)g/L比(0.76±0.17)g/L、0.14±0.08比0.04±0.02、2.59±1.01比1.01±0.65、(177.83±27.98)HU比(86.16±22.45)HU](P<0.01).肺癌组中鳞癌组病灶碘含量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值、40 KeV下CT值低于腺癌组[(0.64±0.12)g/L比(1.27±0.36)g/L、0.76±0.11比1.26±0.23、(73.25±5.96)HU比(99.48±7.64)HU](P<0.01).结论 碘含量、标准化碘含量、40 KeV下CT值、能谱曲线斜率值有助于区分肺部炎性占位和肺癌,水含量对区分肺部炎性占位和肺癌不具有诊断意义,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对鉴别肺部炎性占位和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车舒平;吕哲昊;肖喜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前对于早期胰腺癌患者行手术切除仍为首选的治疗方式.然而,传统的在开腹下行胰腺切除具有手术切口大、涉及脏器多、手术时间长等缺点,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重.近年来,随着机器人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与腹腔镜在扩大手术视野、消除操作抖动和进行3D视野重建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对于度过学习曲线的外科医师,适时开展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利于患者预后.目前机器人手术治疗的成本较高,相信通过完善相关手术器械、改进手术策略,为患者提供机器人微创治疗是未来临床的必然发展趋势.
作者:张文杰;谭云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醒后卒中和不明发病时间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的卒中类型,因无法明确发病时间而被排除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之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致残率和致死率.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DWI)/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不匹配是指DWI表现为高信号,而Flair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其被推荐用于判断不明发病时间卒中患者时间窗的有效指标,可有效指导醒后卒中和不明发病时间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实现治疗的个体化.
作者:吴迎春;王俊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已成为严重危害全球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发展简单有效的乳腺癌风险预测工具已经成为乳腺癌预防研究的重点.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可以通过计算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基于不同的基因及流行病学资料建立了不同人群的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这些模型的应用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公众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利于卫生资源合理分配.
作者:吉桂宜;唐怀蓉;鲍婷;洋翰玮;蒋贤雯;黄文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是一种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虽然发病率极低,但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除典型临床表现如假性早熟、阴道出血、月经不调等症状外,还存在个体化的表现.加深个体化临床表现的认识有助于卵巢JGCT的早期诊断,从而改善疾病预后.目前卵巢JGCT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激素治疗以及分子生物靶向治疗.卵巢JGCT的低发病率导致其治疗方案,尤其是复发后化疗方案的选择方面尚无统一的标准,有待于大量本的数据分析.
作者:林宏;刘岿然;冯子懿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可以对生物组织实时、在体、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及非侵入性的光学成像方法.它可以从微观结构上显示组织断层的三维立体形态结构图像,又可以显示组织的吸收、散射、血液流速等功能信息,其分辨率接近组织病理切片水平.通过与消化道内镜、穿刺针、导管及腹腔镜等装置结合,可以明确组织微观结构、淋巴结性质、肿瘤边界,未来腹腔镜OCT可实时确定肠管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因此OCT技术在胃肠肿瘤性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及临床应用中有极大的潜力.
作者:胡琛;朱宣进;黄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具有自我增殖、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以及免疫调节作用,且在体外易于扩增.神经系统含有大量的神经元细胞,其属于不可再生的永久细胞.如果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神经元死亡,神经元细胞就无法再生,机体只能进行神经功能的恢复.尽管有关应用hUC-MSCs治疗神经损伤的研究多有报道,但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所能涉及的机制包括直接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替代机制、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促进新血管生成、免疫调节以及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等.
作者:周葳;陈乃耀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免疫逃逸是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从而得以在体内生存和增殖的现象,免疫检查点蛋白表达的失调是乳腺癌实现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是乳腺癌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相关通路,可解除这种抑制作用,重新活化免疫细胞,帮助其清除癌细胞,恢复机体抵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有望成为乳腺癌的新型治疗手段.
作者:袁静萍;张修云;赵丽娜;任家材;阎红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多因素作用引起的疾病,终将导致心力衰竭和(或)多种心律失常.DCM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复制更新的多潜能细胞,理论上可用于移植并分化为心肌细胞.现用于研究的干细胞类型主要包括间充质干细胞、心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等,移植途径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冠状动脉内注射、心包腔注射、心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等方式.但对于佳细胞类型、给药量、给药时间和如何选择移植途径,以及移植后的安全性等问题需要更进一步探索.
作者:代燕;谢洪祥;周鹏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外泌体是在细胞间交流中起重要作用的双层脂质膜囊泡,其内含物:脂类、蛋白质、信使RNA、微RNA等随着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而相应不同.这些特点使得外泌体成为一种远距离传递信息的载体,在免疫应答、细胞凋亡、血管生成及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得益于介导信息传递的生物学特性,近年来有关外泌体微RN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成为热点,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评估提供潜在的新型生物学指标.外泌体微RNA作用于靶细胞,启动信号转导,起到减少细胞凋亡、抗炎、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强血管再生及抗心肌重构的作用,从而在急性心肌梗死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林蓓佑;李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