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OSAHS的临床观察

严建平;沈祖宁;任卓超

关键词:应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正压通气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临床疗效, 夜间低氧血症, 疗效和安全性, 患者, 白天过度嗜睡, 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 睡眠质量, 世界各国, 潜在危险, 内科治疗, 呼吸系统, 观察分析, 常见疾病, 不良反应, 状态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呼吸系统具潜在危险的常见疾病,目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作为内科治疗OSAHS的主要有效方法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通过nCPAP治疗,可以显著减少以至消除患者睡眠时打鼾、睡眠时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纠正夜间低氧血症,提高睡眠质量,显著改善白天过度嗜睡状态[1~3].这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并被临床广泛应用.但OSAHS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值得关注.本文对我院一组持续应用nCPAP治疗5年以上的OSAHS患者进行综合观察分析,以探讨nCPAP治疗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泼尼松早期诱导试验敏感性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关系

    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主要药物之一,泼尼松诱导试验敏感性在评估患儿预后中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进入泼尼松早期诱导试验的高危ALL患儿的预后进行观察,探讨泼尼松早期诱导试验后外周血幼稚细胞快速下降与儿童ALL预后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王菊香;李原;阮积晨;章佳珠;钱江潮;周海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溶血磷脂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与上皮性卵巢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上皮性卵巢癌患者37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上述患者血浆LPA水平,结合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卵巢癌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浆LPA水平(6.10±2.62)μmol/L,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浆LPA水平(2.35±1.5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35,P<0.01).实验组患者PC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t=30.70,P<0.05).结论LPA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潜在指标.

    作者:杜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1例设为冠心病组,同期排除冠心病的健康者14名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动脉弹性测定和血尿酸水平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大、小动脉弹性指数分别为9.78±2.39、3.66±1.53,均低于对照组15.97±3.52、7.51±4.0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5.602、3.214;均P<0.01);冠心病患者大、小动脉弹性指数与尿酸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9、-0.430,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指数降低是冠心病发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其与尿酸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陈旭娇;俞蔚;黄抒伟;凌锋;陈建明;王静;王志军;沈法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微创闭式引流胸腔积液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患者中,发生胸腔积液十分常见,约为65%左右[1].由于ICU患者不能配合采取常规胸腔穿刺所需的坐位姿势,且机械通气下胸穿易并发气胸.我院对ICU中需要机械通气、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微创闭式引流进行治疗,同时评估其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朱宝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达70%[1],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其发病机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及内毒素的清除方面,本文对ALSS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梦飞;黄红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二尖瓣置换术后出血性并发症23例临床分析

    严重二尖瓣病变,如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双病变常以二尖瓣置换术作为治疗手段,效果良好.然而,其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左心室破裂、左心房破裂、低心排、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等也较为常见[1~5],这将影响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成率.其中出血性并发症较为常见,我们对在我院行二尖瓣置换术后的出血性并发症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原因及特点,以期减少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董侃;陶谦民;徐远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VEGF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胃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ase)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ase)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促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ase和eNOSase的表达.分析其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68例胃癌中,VEGF、iNOSase和eNOSase的表达率分别为75.0%、72.1%和79.4%.VEGF与iNOSase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581,P<0.01),与eNOSase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VEGF和iNoSas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462、0.396,r=0.537,P<0.01;r=0.459,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eNOSase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VEGF与iNOSase的表达具有明显正相关,提示iNOSase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EGF和iNOSase表达与胃癌的进展有关.

    作者:陈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内皮功能障碍、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且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机制也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被认为AS是内皮功能障碍后与继发性炎症性病变的不断演进的疾病.了解其发病机制可为A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作者:刘俊芳;朱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浅谈处女膜闭锁的超声诊断体会

    处女膜闭锁又称无孔处女膜,为女性外生殖器发育异常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因其早期无特殊症状,初诊易误诊.现就近几年以来,我院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处女膜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黄安茜;许亮;包凌云;雷志锴;胡卫红;赵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NF-κBp65、抑癌基因p53在宫颈鳞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抑癌基因p53在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分别检测76例宫颈鳞癌组织、4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54例癌旁组织NF-κBp65、抑癌基因p53的表达.结果NF-κBp65、抑癌基因p53在宫颈鳞癌、CIN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58/76)、57.9%(44/76);33.3%(14/42)、28.6%(12/42);22.2%(12/54)、14.8%(8/54).NF-κBp65、抑癌基因p5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程度和表达率均显著高于CIN组织和癌旁组织(x2分别为42.312,26.832,均P<0.01);NF-κBp65与抑癌基因p5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9,P<0.05).NF-κBp65、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无关(r=0.147,P>0.05).结论提示NF-κBp65、抑癌基因p53的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陈柏坤;卓佳;薛向阳;张丽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27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采用K-B法测定美罗培南等15种抗菌药物对2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三维试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高为66.7%,其它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55.6%)、头孢吡肟(51.9%),美罗培南敏感率为29.6%.三维试验结果表明,12株产碳青霉烯酶中金属酶2株;单产AmpC酶3株.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2株阳性,与三维试验结果相符.根据参考文献设计VIM-2特异性引物,PCR反应结果阳性,经克隆测序证实VIM-2型金属酶.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产碳青霉烯酶.

    作者:王杰;周建英;俞云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干眼抗炎治疗进展

    干眼,又称角结膜干燥症(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由于干眼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给临床诊治带来极大困难.尤其在治疗方面常采用泪液替代和尽量维持泪液在眼内存留时间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尚未对潜在病因进行治疗.现在许多学者认为眼表面的炎症反应是影响干眼病情十分重要的因素.这种炎症是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1],为非感染性的基于免疫反应的炎症.多数学者倾向将这种炎症反应作为各种不同类型干眼的共同发病机制.因此,抗炎治疗已成为近年来干眼治疗的重要措施.皮质类固醇激素作为有效的抗炎剂,逐步应用于干眼的临床治疗;同时随着美国FDA批准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用于治疗干眼,临床对CsA研究也日益增多.现将眼表炎症与干眼的关系及抗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雯;顾扬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抗基底神经节抗体与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关系的探讨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是一种儿童期起病,以慢性多发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常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近年来,国外有研究显示链球菌感染后抗基底神经节抗体(antibasal ganglia antibodies,ABGA)升高与TS的发病相关联[2].而ABGA升高与链球菌感染相关,本文对TS患儿进行血清ABGA和抗链球菌DNA酶B滴度检测,以探讨儿童TS与ABGA的关系.

    作者:杨广飞;高峰;夏哲智;顾伟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动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是指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哮喘.目前对CVA的研究多集中在CVA患儿的临床表现、肺功能情况和非特异性气道反应及治疗方案等方面,而对CVA患儿气道炎症治疗效果评价等研究较少.有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气道EOS所致的炎症程度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指标来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衡量病情的严重程度[1~2].本文通过对CVA患儿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探讨其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柴鸣雷;王小燕;熊江波;唐亚萍;崔敏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分泌型子宫内膜样癌1例

    分泌型子宫内膜样癌临床较少见,发生于45岁以下妇女则更是十分罕见[5],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常易误诊为分泌期子宫内膜.我院曾遇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宜玲;袁马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27例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Hysteromyoma,HM)切除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常用HM剔除或子宫切除两种方式.但临床对于如何在腹腔镜下选择不同方式治疗该种疾病尚存在争议.我院行腹腔镜下HM剔除术与标准筋膜下子宫切除术(CISH)共127例,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

    作者:朱海斌;杜炜杰;杜成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碘仿纱条宫腔填塞治疗顽固性产后大出血10例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之首[1].顽固性产后大出血系指予常规子宫收缩剂、按摩子宫、置冰袋等措施均不能控制的出血,随时可危及产妇的生命[2].临床上常因此而行子宫切除术,给产妇带来终身的心理、生理创伤.因此,如何采用快速积极、行之有效的措施保留子宫并减少出血至关重要.我院对顽固性产后大出血患者行碘仿纱条宫腔填塞治疗,取得良好结局,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峰冰;贺晶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与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测量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组及对照组患者大、小动脉弹性指标(C1、C2)和血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高胆固醇血症组C1、C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35、3.06,P<0.05或0.01).C1、C2与LDL-C呈负相关(r=-0.25、-0.44,P<0.05或0.01).结论HDL-C是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的影响因素之一,LDL-C与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相关,在降低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尹来;俞蔚;沈法荣;黄抒伟;陈旭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18例临床分析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现将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王芸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8例临床分析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急,病情凶险,多数表现为阴道大出血及休克,易被诊为单纯产后大出血而误诊.若能及时救治、去除病因可获痊愈.随着对本症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发展,诊断及抢救成功率逐渐提高,死亡率下降.现将我们两院收治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科DIC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中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作者:杜洪灵;项素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