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外胆管结石的内镜治疗进展

贾秋红;刘福建

关键词:肝外胆管结石, 内镜治疗, 大球囊扩张术, 鼻胆管引流术
摘要: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微创治疗尤其是十二指肠镜下取石已逐渐成为第一选择.以往肝外胆管结石的内镜下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以及胆管支架放置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上述方法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对于一些复杂性肝外胆管结石,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一般及复杂性肝外胆管结石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YKL-40在烟雾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YKL-40在烟雾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3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由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动物中心提供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为被动吸烟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呼吸清洁空气,被动吸烟组被动吸入香烟烟雾,每日2次,每次30 min,持续12周.分别于实验的第4、8、12周麻醉处死大鼠.观察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以及肺组织的大体情况,采用HE染色判断大鼠模型肺泡炎及气道重塑情况,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YKL-40蛋白及rnRNA在肺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被动吸烟组大鼠不同程度地出现活动减少、倦卧、近食量减少等情况;第5周开始出现毛发枯糙、发黄,懒于活动,体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喘息;第12周末情况更趋于严重,大鼠鼻部及唇周出现发绀,甚至死亡.两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成增加的趋势,且正常对照组大鼠体质量上升的幅度要大于被动吸烟组大鼠,两组大鼠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吸烟组大鼠的两肺外观膨胀,体积明显增大,弹性差,肺表面略显不平,并可见小囊泡状突起及黑色斑点.镜下可见被动吸烟组大鼠的气道壁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及杯状细胞增生,气道平滑肌和纤维组织明显增多,气道黏膜脱落,管腔狭窄,严重肺气肿形成.两组大鼠YKL-40在分子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逐渐升高,但被动吸烟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大鼠YKL-40在分子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在组间、时间点以及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KL-40在COPD大鼠中表达增强,其可以作为COPD发生发展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宋庆军;吴国洪;段宗美;王世立;李俊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3D生物打印技术在骨创伤中的应用进展

    3D生物打印技术是基于生物材料研究成果、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近年来其在临床领域应用逐渐增多.对于骨创伤领域而言,3D生物打印技术主要在打印模型和导航模板方面取得了尝试性应用,其与传统手术相结合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虽然其在骨创伤诊疗应用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如组织、器官打印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但该技术未来有望成为治疗骨创伤有成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广涛;马会力;齐岩;李征;田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辅助超声引导靶向透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辅助超声引导靶向透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胸腔穿刺抽液术组和联合组,各43例.胸腔穿刺抽液术组采用2HRZE/10HR+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联合组则在胸腔穿刺抽液术组的基础上联合辅助超声引导靶位透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胸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较胸腔穿刺抽液术组低[(46.6±6.1) mmHg比(50.4±7.8) mmHg],动脉血氧分压、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大吸气压力、大呼气压力较胸腔穿刺抽液术组高[(98.4±7.0) mmHg比(89.8±8.1) mmHg、(2.5±0.4)L比(2.3±0.3)L、(82.1±10.4)%比(71.8±7.9)%、(112.3±16.1) cmH2O比(98.4±17.8) emH2O、(189.6±15.1) cmH2O比(167.4±17.8) cmH2O] (P<0.05).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胸膜厚度较胸腔穿刺抽液术组更薄[(1.1±0.3)mm比(1.4±0.3) mm] (P <0.05).联合组胸膜粘连、包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胸腔穿刺抽液术组[18.6%(8/43)比44.2%(19/43)、16.3% (7/43)比34.9% (15/43)] (P <0.05).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40/43),胸腔穿刺抽液术组为88.4% (3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助超声引导靶向透药可有效改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肺功能,减轻胸膜厚度,但总体疗效与胸腔穿刺抽液类似.

    作者:詹钊;张瑜;陈兴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肠腔灌洗术在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的应用进展

    肿瘤脱落细胞种植导致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复发,而合理应用肠腔灌洗术能明显减少肿瘤细胞,降低局部复发率.近几年来,肠腔灌洗术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并投入研究使用,利用0.9%氯化钠注射液、聚维酮碘进行肠腔灌洗已取得了确切的灌洗效果,两者均能明显降低肿瘤脱落细胞的数量和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但是,直肠癌化疗药物是否能应用于灌洗,其灌洗效果是否优于0.9%氯化钠注射液和聚维酮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磊;陆启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对肾输尿管畸形患儿康复及家属满意度影响

    目的 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NOTUS)应用于肾输尿管畸形患儿临床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采取NOTUS半肾切除术治疗的28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儿作为NOTUS组,以采取传统后腹腔镜半肾切除术治疗的23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情况包括术后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时间,于出院前调查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对比;随访12个月,以手术瘢痕评估表评估两组患儿术后瘢痕情况,同时调查对比患儿家属对手术瘢痕的满意度.结果 NOTUS组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9±0.20) cm比(4.04±0.19) cm、(10.4±1.2) mL比(13.8±1.3) mL、(87±6) min比(94±7) min,P<0.01],NOTUS组术后镇痛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3±1.1)d比(3.8±1.1)d、(8.9±2.5)h比(12.3±3.0)h、(6.1±1.1)d比(7.6±1.3)d,P<0.01];NOTUS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US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43% (26/27)比69.57% (16/23)](P <0.05);术后随访t2个月,NOTUS组瘢痕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 (22/28)比39.13% (9/23),P<0.01];NOTUS组患儿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43%(27/28)比47.83% (11/23),P<0.01].结论 NOTUS的应用优势明显,疗效确切,且术后瘢痕极小,患儿家属对术后瘢痕满意度高,可在肾输尿管畸形患儿的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淼;孙荣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能够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及纤维化范围,同时能够识别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冠心病患者,是冠状动脉造影的重要补充;并且能够诊断心电图等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的未被认知的心肌梗死以及发现心肌梗死及再灌注治疗中的无复流现象,同时根据延迟强化显示的心肌梗死位置和范围以及无复流现象的出现与否判断患者的预后.新的T1 mapping技术能够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量化组织信号强度,为检测弥漫性纤维化提供帮助.

    作者:陈文剑;刘鹏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线粒体缝隙连接蛋白43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缝隙连接蛋白(Cx)通过形成缝隙连接介导细胞间电化学信息传递,而哺乳动物心室肌中的Cx主要为Cx43.Cx43不仅存在于心肌细胞膜上,也存在于线粒体中.其中,缺血预处理或药物预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分子机制与线粒体Cx43有关,它主要通过改善线粒体的功能状态,减少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的死亡,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而线粒体Cx43是否存在更多的生理或病理功能以及能否成为临床治疗缺血/再灌注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王大亮;刘金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肾盏憩室结石的诊疗进展

    肾盏憩室是无分泌功能的尿路上皮内衬的肾内囊性空腔,常伴有结石形成,憩室中结石的成因是代谢因素和尿流停滞的共同作用结果.其确诊则需静脉尿路造影、肾CT(平扫+强化)、逆行肾盂造影.肾盏憩室无症状时不需要治疗,但憩室直径大或合并结石时需要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和开放手术是既往常用的治疗手段,经皮肾镜手术及内镜途径是目前常用治疗方法,腹腔镜及机器人是新兴的治疗选择及替代方案.目前,当肾解剖存在异常时,推荐使用内镜和腹腔镜治疗.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来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它可以同时处理结石及憩室.

    作者:刘锦;胡云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目前临床医学中广为提倡的一种新型医学理念,旨在强调围术期应用各种已被证实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从而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经济负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麻醉质量的不断优化,其已渗透到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术中麻醉深度、液体管理、体温监测以及围术期镇痛等麻醉的各个环节,并受到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目前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作者:王艳;韩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Toll样受体与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TLRs)作为一种能够识别高度保守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跨膜受体,可以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失调会引起各种炎症反应、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TLRs在鼻部疾病中的重要免疫调节作用逐渐被人们所发现,特别是其在变应性鼻炎(AR)中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而针对TLRs的治疗在AR中也取得很大的疗效,这些发现表明TLRs可能成为未来防治AR的新靶点.深入总结TLRs在AR中的作用机制可以揭示TLRs在AR发生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和预防AR提供参考.

    作者:杨雅琳;杨贵;邱书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绵阳市中心医院2010-2014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绵阳市中心医院2010-2014年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与手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绵阳市中心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共分离出病原菌27 8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 947株,以大肠埃希菌居多共4 997株,占26.4%,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3 638株,占19.2%,铜绿假单胞菌2 301株,占12.1%,鲍曼不动杆菌2 263株,占11.9%.革兰阳性细菌5 9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514株,占42.5%.标本种类主要是痰、血液、尿液和切口分泌物等;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儿科、普外科和ICU等科室.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7.2%~ 21.9%;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好;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差;复方新诺明对不同的细菌敏感性差异较大,需根据药物敏感结果来判断用药.结论 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本医院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蒋文强;李红霞;罗军;李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研究进展

    食管癌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营养需求高.因此,食管癌围术期的营养非常重要.肠内营养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感染和腹腔内脓肿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也有利于消化道结构和功能的保护,并提高了胃肠道的免疫功能,因此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目前食管切除术后常见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包括经口、鼻肠管、空肠营养管等,但暂无充足的证据阐明佳的营养方式.

    作者:朱捷;杨鲸蓉;叶仕新;曾志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对手术患儿七氟烷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手术患儿七氟烷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7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右美托咪定组于注射七氟烷前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其余同右美托咪定组.①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②分别于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5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时检测血清醛固酮、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③比较两组患儿T1、T2、T3、T4的平均动脉压、心率.④比较两组患儿面部表情量表法(FPS)、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⑤两组患儿术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醛固酮、皮质醇、血糖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但右美托咪定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以及醛固酮、皮质醇、血糖水平均低于同时段的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醛固酮、皮质醇、血糖水平在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右美托咪定组患儿FPS、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4±0.3)分比(4.4±0.4)分、(7.8±0.7)分比(11.5±1.4)分、34.3%(12/35)比62.9%(22/35)](P<0.05).右美托咪定组恶心/呕吐、上呼吸道梗阻、咳嗽无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6% (3/35)比34.3%(12/35)、11.4% (4/35)比31.4%(11/35)、11.4% (4/35)比17.1% (6/35)] (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能够维持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平稳,缓解患儿苏醒期躁动状态,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作者:朱明;王璐;顾洪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MRI多技术扫描在心肌梗死后评估及预后的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早期诊断、准确评估病情是临床治疗的前提.心脏磁共振(CMR)技术由于一次检查即可同时提供多方面信息的特性而广泛用于临床.CMR由初的亮血成像技术到使用对比剂之后的心肌灌注成像及延迟成像,由静止图片到心脏舒张、收缩两期电影序列,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近年来各种后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使CMR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不仅能评估远期病情,还能预测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盔;沈比先;丁晨宇;杨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及其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力逐渐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临床试验取得的成果少,但利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AD小鼠模型的脑部,可恢复部分行为学功能.由于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s)来源的NSCs,具有分化效率高、不存在排斥反应及伦理问题等优点,因而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故探讨iPSCs向NSCs分化及提高其分化效率的方法,对iPSCs及由iPSCs来源的NSCs分化的神经元细胞在AD模型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锦;何志旭;范安然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并选取同时期收治的10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分为高24h SBPCV组(n=48)和低24 h SBPCV组(n=56).观察各组患者血压变异情况、左心室肥厚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类型分布情况,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 高24 h SBPCV组的24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依次为(17.6 ±4.2) mmHg(1 mmHg=0.133 kPa)比(14.1±3.4) mmHg、(12.2±2.8)mmHg,(13.2±2.7) mmHg比(11.3±2.2)mmHg、(9.7±1.9) mmHg,(16.3 ±3.1) mmHg比(13.8±2.1)mmHg、(11.9±1.6)mmHg,(12.8±2.4) mmHg比(10.7±2.5) mmHg、(9.5±2.2) mmHg,(13.5±2.9) mmHg比(11.2±3.6) mmHg、(9.8±3.2)mmHg,(11.9±2.4) mmHg比(10.7±2.9)mmHg、(9.3±2.6) mmHg,(14.1±2.5)%比(10.4±1.7)%、(8.2±1.8)%,(10.4±1.9)%比(9.3±1.5)%、(8.1±1.3)%](P<0.05),低24 h SBPCV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高24 h SBPCV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P<0.05),而低24 h SBPCV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24 h SBPCV组患者非杓型比例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P<0.05),而低24 h SBPCV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变异性,且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

    作者:赵景新;张永艳;陶楠楠;刘士英;王秀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缺氧诱导因子1和缺氧诱导因子2抑制剂靶向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缺氧常发生在急慢性血管疾病、肿瘤形成中.而缺氧诱导因子(HIF)-1和HIF-2是维持肿瘤缺氧微环境的关键作用因子,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可引起治疗耐受、生长增殖、侵袭转移,终导致患者的生存期缩短.此外,其抑制剂在癌症的靶向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抑制剂干扰了HIF的信使RNA表达、蛋白质合成、蛋白质降解以及DNA结合和转录.从1996年开始至今的癌症治疗中,并没有直接抑制HIFs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因此,总结并开发同时抑制HIF-1和HIF-2的靶向抗癌药物,对于延长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天池;唐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瑞芬太尼作为新型的麻醉镇痛药、选择性激动μ受体,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效果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目前,临床麻醉多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等麻醉剂联合应用,以达到满意的手术条件并防止术中知晓.而联合用药不仅增强了麻醉效果,提高了麻醉安全性,还避免了大剂量使用单一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值得在临床麻醉推广的一种用药方法.瑞芬太尼与以上各药的联用有助于个体化麻醉的实施,从而为提高麻醉质量提供指导意见.

    作者:陈甜子;角述兰;杨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是心肌的一种自我修复过程.心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基础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相似,是心室重构难以逆转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心肌纤维化发生机制复杂,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多种细胞因子、气体信号分子等参与外,自噬、微RNA等亦对其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心肌纤维化可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伟伟;于俊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网膜素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脂肪组织通过分泌各种脂肪因子发挥内分泌功能,网膜素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因子,主要在内脏脂肪组织中表达,其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血管舒张功能、血管重建以及血管钙化,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病生过程.网膜素参与了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动脉高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恶性胸膜间皮瘤等的病程,研究网膜素在其中的作用可为今后寻求新的治疗策略和诊断方法等提供思路.

    作者:陈晓东;卓宋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