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研究进展

吴海严;程文

关键词:肾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 根治性肾切除术
摘要: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在治疗局限性肾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该术式的大量开展,其取得了与传统根治性肾切除术相似的癌特异性存活率和控瘤效果.此外,它还可以尽可能地保留患侧肾功能,减少术后急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NSS逐渐成为治疗肿瘤直径<4 cm肾癌的标准术式.同时,随着对NSS研究的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其手术疗效也得到了改善.该文总结NSS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以为其今后的改善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托拉塞米治疗儿童急性心力衰竭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进展

    托拉塞米利尿作用强而短暂,具有抑制醛固酮分泌、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负荷等优势,在心力衰竭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临床治疗儿童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中,托拉塞米是常用的袢利尿剂,但其推荐使用剂量是建立在成人药动学/药效学(PK/PD)研究基础上,故不符合儿童药物代谢特点,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借助托拉塞米血药浓度监测,利用群体PK/PD模型,探索出符合儿童特征的托拉塞米给药方案,才能为儿童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肖群文;杨龙;李琪;贺湘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影响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因素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的恶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逐年增高.手术切除是许多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即使将恶性肿瘤完全切除,许多患者仍死于术后癌症的复发或转移.免疫系统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转移密切相关,围术期许多因素可能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恶性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风险,因此研究影响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因素,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素玲;刘婷婷;靳茜茜;温菲;类维富;王焕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肝泡型棘球蚴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艾滋病患者合并肝泡型棘球蚴感染诊断困难点及快速进展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肝泡型棘球蚴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起病史、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等,分析疾病特点及诊疗经过,讨论诊治过程中的难点,终联合文献复习系统回顾肝泡型棘球蚴疾病特点.结果 本病例中患者流行病学史1年半,肝脏出现巨型棘球蚴改变,考虑艾滋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缺陷可能是造成肝泡型棘球蚴急性发展和早期表现的主要原因.结论 诊断艾滋病的患者,有棘球蚴流行病区居留史,即使在血清免疫学检查阴性的情况下,肝内肿瘤样病变也应考虑棘球蚴的诊断可能.

    作者:仇丽霞;郭娜;牟丹蕾;汪雯;张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CDH17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类肝肠黏着蛋白(CDH17)作为钙黏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特殊的结构特征,其主要表达于肠上皮细胞及部分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DH17基因作为一种肿瘤相关基因,其致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CDH17基因的表达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DH17是通过调节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在胃癌细胞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调控作用的.CDH17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意义对于胃癌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林晶;江小杰;蔡清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卵母细胞冷冻的临床应用进展

    人类卵母细胞冷冻作为生育力保存的一种方式,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已在辅助生殖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成为生殖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卵母细胞冷冻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冷冻方法上新兴的玻璃化冷冻法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程序化慢速冷冻.但不同成熟期人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研究仍有诸多争议.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不论冷冻方法还是冷冻技术如何,都有与年龄相关的婴儿出生率下降的趋势.

    作者:王琰;柴三明;倪亚莉;安锦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Mdm2转录产物对p53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在肿瘤生物学中,p53是重要的蛋白质之一,这种蛋白又称“基因守护者”,作为一种细胞内应激反应的基础,在抑制肿瘤中有重要的作用.鼠双微体2(Mdm2)是一种肿瘤蛋白,有抑制p53肿瘤抑制因子介导的转录激活的作用,而且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除全长Mdm2(mdm2-fl)高表达外,Mdm2其他转录产物,如Mdm2-a、Mdm2-b、Mdm2-c,在肿瘤细胞中也存在高表达.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与Mdm2和p53之间相互作用有关,在Mdm2与p53研究成为热点的同时,Mdm2其他转录产物对p53影响也是至关重要.

    作者:阚清鹏;王欣宇;栾厦;田国梅;姜廷军;赵长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宫内感染诊断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诊断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出生的新生儿71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61例宫内感染者作为感染组,另350例无宫内感染者作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性别、胎心异常、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有无缺氧病史以及HIE发生情况及程度等情况.结果 感染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非感染组[(36.5±3.4)周比(38.5±2.9)周、(2.5±0.8) kg比(2.9±0.7)kg、(9.1±1.1)分比(9.7±0.8)分](P<0.01),两组患儿的性别、胎心异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HIE发生率(17.7%,64/361)高于非感染组(9.7%,34/350)(P <0.05).结论 新生儿若发生宫内感染,HIE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会明显升高,对于此部分患儿必须予以重视.

    作者:何冬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药治疗烧烫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烧烫伤是一种治疗周期长,且极易引起并发症的疾病,如不做好良好的治疗,会导致烧烫伤创面难以修复,留下不能消退的瘢痕,更甚者会导致烧烫伤患者死亡.中药及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双向调节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水平,降低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抑制体表细菌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刺激机体的免疫调节.目前,中药治疗烧烫伤以浅Ⅱ度及以下为主,更深入地了解其在烧烫伤患者体内的作用机制,进而提高中药在临床上的运用深度和广度是广大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未来的研究重点.

    作者:黄梦玲;王雄;吴金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预测急性脑梗死后心房颤动评分方法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能有效减少AF患者卒中的风险.阵发性AF (pAF)并不少见,其发生心源性脑梗死的风险与慢性AF相似,发现pAF并不容易.为此,近几年先后提出了STAF评分、LADS评分、Fujii等制定的评分、iPAB评分,预测急性脑梗死后AF,以提高急性脑梗死后AF的检出率.还有一些专门针对急性脑梗死后诊断pAF的方法,如延长心电监测时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预测pAF无创多参数评分.这些预测急性脑梗死后AF尤其是pAF的评分和方法各有优劣.

    作者:陈兴东;罗伟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8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和综合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其中8例患者上腹部胀痛,5例出现黄疸,3例出现全身乏力症状,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均立即终止妊娠,其中17例(94.44%)系剖宫产终止妊娠,1例(5.56%)患者入院时已临产,可短期结束分娩,予以缩短产程经阴道分娩.18例患者予以血浆置换治疗,均好转出院.1例患者胎死宫内入院,17例患者均获健康活婴.结论 AFLP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及时阻断该疾病进展,减少功能器官的损伤,大大改善孕妇的预后,降低产妇死亡率,增加胎儿存活率,减少AFLP的并发症,对保障母婴健康,减少围生儿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栾雪峰;侯顺玉;梁宝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枢神经系统β淀粉样蛋白的相关研究进展

    β淀粉样蛋白(Aβ)是跨膜糖蛋白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水解产物,在大脑中的过量生成和聚集,沉积可引起神经元钙稳态失衡、自由基大量产生、激活炎性因子,引起脑组织局部炎症等一系列反应.随着海马和大脑皮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脑中胆碱能和多巴胺能递质出现渐进性减少,终导致机体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在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均发现Aβ蛋白斑块的大量形成,这些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Aβ蛋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进;孙兆良;杨西涛;冯东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草药提取物及方剂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进展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在我国成年人中发病率高,是丧失咀嚼器官功能的主要原因.目前,西药治疗牙周炎存在耐药性、易发不良反应等缺点,而中草药以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在牙周炎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基于对牙周疾病患者耐药性和长期用药安全的考虑,中草药(提取物及方剂)在该疾病的治疗方面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周知航;唐健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CD26/DPPⅣ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CD26/二肽基肽酶(DPP)Ⅳ在体内底物众多,执行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时CD26/DPPⅣ还是一种细胞膜受体和共刺激分子,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肿瘤侵袭、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信号转导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有理由推测CD26/DPPⅣ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后的转归,是一重要的研究靶点.但截至目前,有关CD26/DPPⅣ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尚少.

    作者:张娜;刘晓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代谢组学技术在肝毒性生物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

    在系统生物学背景下,代谢组学通过定性定量地分析各种生物体液或组织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变化,来评价病理生理性刺激物对机体的影响.肝毒性是药物研发过程中一个主要的安全问题,导致上市药物的使用受限甚至药物退市.近年来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完善、代谢组学的不断发展,代谢组学的研究在医药学领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作者:李胜男;原永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反复着床失败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辅助生殖技术的终目的是不孕患者获得妊娠,而胚胎着床是成功妊娠的前提.胚胎着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求囊胚与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是母胎免疫耐受顺利建立的结果.反复着床失败(RIF)是辅助生殖技术的一大难题,根据胚胎着床机制将RIF的病因可分为三大类,即母体因素、胚胎因素及母胎界面免疫因素.因此,RIF的临床治疗方法也是从这三方面入手,其病因及治疗进展一直是生殖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尤其是不明原因的RIF和免疫治疗.

    作者:贾婉璐;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的研究进展

    髋关节置换术有数十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与改进成为目前外科领域中成功的手术之一,是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有效治疗选择,能矫正畸形、改善功能、消除疼痛等.髋关节置换假体根据骨水泥使用与否可分为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尽管两类假体存在诸多不同,但目前两者均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目前两者在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各有优缺点,未能肯定何种假体优于对方.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应根据术者的理念、患者的年龄、活动需求量等进行综合考虑.

    作者:黄敬叶;罗世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γδT细胞在肿瘤中的作用

    γδT细胞因不具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而被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γδT细胞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都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目前,γδT细胞的动物模型研究主要通过过继免疫和体内直接激活两种手段.而绝大多数临床试验则聚焦在Vγ9Vδ2+T细胞亚群,通过体内或体外激活提升其外周血浓度而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然而,γδT细胞可能在某些时候起到促癌作用,并且这一促肿瘤生长作用与白细胞介素17密切相关.

    作者:王君杰;朱健;俞巍;夏楷顺;王倚天;陶惠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室起搏电极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控制心力衰竭、预防恶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治疗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脏起搏器及起搏电极的制造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心室电极是应用早且应用广泛的起搏电极,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工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过程,同时也良性推动了心脏起搏器技术的发展.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心脏起搏器治疗的疗效得到了提高,相关并发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目前,心室主动电极、左心室起搏电极、除颤电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无线起搏电极也开始投入临床,未来承载不同功能的无线起搏电极将是重点研究方向.

    作者:蔡子奇;郝应禄;李燕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造成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针对肺癌的现有治疗较为局限,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预后差.因此,迫切需要相应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控制肺癌的发展.常规治疗的应用策略还存在很多不足,故寻求肺癌新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目前对于肺癌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及细胞因子治疗等,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因此,可从免疫治疗的方向对肺癌进一步探索.

    作者:关丽娜;李世敏;孙文学;孔英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药物治疗现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常见慢性疾病,常引起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等,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目前EM疼痛治疗的临床用药依然十分有限,一线用药仍是口服避孕药,其次,孕激素也是一种可考虑的方案.EM疼痛的其他治疗方案,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GnRH拮抗剂、芳香化酶抑制剂、孕激素受体调节剂、达那唑、非甾体消炎药等尚处于研究阶段,并具备一定前景,但存在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等缺点,使用前需根据患者需求、花费、可耐受性权衡利弊.

    作者:李宛真;魏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