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在上腹部手术后自控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治疗的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选择用舒芬太尼1μg/kg联合地佐辛0.3 mg/kg镇痛,对照组选用舒芬太尼2 μg/kg镇痛,所有患者均为持续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不同时间段48 h内镇痛情况与镇静情况、24h自控镇痛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1、6、12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评分呈现上升趋势,术后24、48 h均呈下降低趋势,观察组患者1、6、12、24、48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2±0.32比1.76±0.54,2.32±0.65比2.74±0.89,2.82±0.92比3.56±1.12,2.21±0.63比2.90±0.95,1.87±0.60比2.32±0.76).两组患者在术后1、6、12、24h镇静评分呈上升趋势,术后48 h均呈下降低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镇静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1 h:2.32±0.25比2.96±0.62,6 h:2.44±0.32比2.98±0.38,12 h:2.48±0.52比2.88±0.56,24h:2.56±0.35比3.12±0.54,48 h:2.33±0.16比2.76±0.32).两组患者在术后1、6、12、24、48 h自控镇痛次数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镇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1 h:4.23±1.02比4.51±1.02;6 h:3.75±1.23比3.97±1.21;12 h:2.59±0.65比3.64±0.68;24 h:2.08±0.57比2.44±0.78;48 h:1.79±0.46比2.3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6/60)比40.0% (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用于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李霞;阳兴;向江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10月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就诊治疗高血压伴PAF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第1周剂量每次200 mg,每日3次;第2周剂量每次200 mg,每日2次;第3周剂量每次200 mg,每日1次,维持剂量,直至试验结束或心房颤动复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治疗,每次10 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心房内径(LAD)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心房颤动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D与LVEDD、发作次数、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2.1±2.1) mm比(35.1±2.4)mm,(46.2±2.5) rmm比(49.4±3.4)mm,(0.38±0.14)次比(0.52±0.11)次,27.1% (13/48)比66.7%(32/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症状,未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 (4/48),对照组为6.2% (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PAF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有效控制心房扩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 17、叉头状/翅状螺旋蛋白3(Foxp3)的表达,探讨其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小鼠急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共40只6~8周龄雌性Bal/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20只以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克罗恩病模型(实验组),另外20只小鼠以同等浓度的乙醇氯化钠灌肠(正常对照组).干预1周后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TDI)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价,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IL-17mRNA、Foxp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IL-17蛋白、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DAI、TDI、CMDI显著升高[DAI(5.41±0.48)比(0.85±0.07),TDI(5.63±0.74)比(0.74±0.08),CMDI(6.88±0.84)比(0.91±0.06),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17 mRNA显著升高[(1.118±0.145)比(1.000±0.000),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正相关(r =0.875,0.935,0.825,P<0.01),Foxp3 mRNA显著降低[(0.797±0.271)比(1.000±0.000),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负相关(r=-0.885,-0.734,r-0.812,P<0.01),结肠组织IL-17蛋白显著上升[(0.631±0.331)比(0.272±0.112),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正相关(r =0.765,0.778,0.734,P<0.01),Foxp3蛋白显著降低[(0.274±0.112)比(0.592±0212),P<0.01],与DAI、TDI及CMDI呈负相关(r=-0.889,-0.809,-0.851,P<0.01).结论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中,Th17/Treg轴的免疫偏倚是导致克罗恩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曾放;孙华文;刘顺;孙科明;吴红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电子染色技术是近年来运用在内镜检查中的一项新技术,包括内镜窄波光成像技术和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应用电子染色技术可以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细微结构变化,包括黏膜上皮形态以及黏膜表面的血管网结构,其还能改善病灶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结构及细微血管的对比度,更加精确的活检,提高了消化道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提高内镜诊断准确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作者:曹立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男性会阴部解剖结构复杂,病变多种多样,对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一直首选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高频超声具有无创、价廉、可重复性好、实时动态观察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男性会阴部的肌肉、肌腱、韧带、神经及血管的正常解剖声像图及相关疾病的位置、范围、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和血流分布情况.因此,高频超声检查对男性会阴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曲涛;尹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中骨痛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甚至截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近的治疗进展使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翻了一倍,但是骨髓瘤仍然是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已证实有多种途径和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的因子参与了MM骨病的发生与恶化.其中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骨保护素系统、泛素-蛋白酶体途径、Wnt信号途径和骨髓微环境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MM骨病的发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心脏纤维化不仅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心脏重构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等恶性心脏病的诱因.在心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包括促心脏纤维化细胞因子、抑制心脏纤维化细胞因子及各种炎性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单独或相互作用,可促进心脏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李莎;郭芙蓉;周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前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双膦酸盐为人工合成的焦磷酸盐类似物,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抗骨质疏松药;狄诺塞麦是一种新型的抗骨质疏松药,不但有强大的抗骨质疏松效力,还能避免使用双膦酸盐引起的并发症;特立帕肽与抗骨吸收药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加骨矿化密度;维生素D虽然能有效防止骨软化症,却不能增加骨矿化密度.另外,鼓励患者均衡饮食、保持体重,预防患者摔倒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也十分重要.
作者:陶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冠状动脉支架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主要的治疗方式,虽然药物涂层支架被广泛应用,但支架内再狭窄仍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具有无创等优点而被临床所接受.虽然它评估支架再狭窄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但有辐射,并且受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导致其诊断准确率不高.近来部分学者提出低剂量CCTA、高分辨率CT、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阶差征以及心肌灌注与CCTA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作者:余蒙蒙;李跃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前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且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故正确认识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了解其与局部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重视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治,可更好地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因数字化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为脑血管检查的“金指标”,故利用其对颈动脉分叉部的解剖测量可为医学应用及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数值.
作者:谭庆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血小板反应蛋白(TSP) 1/2是血管化有效的内源性抑制因子,通过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并促其凋亡,其作用靶点为CD36、CD47和整合素.而CD36和β整合素是信号转导的起始环节,CD36和CD47的血管化抑制作用与一氧化氮通路相关.研究TSP1/2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研究抗癌新疗法以及治疗其他与血管化相关的疾病.该文重点阐释TSP1/2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调节血管化的分子作用机制以及TSP1/2及其类似物在抗肿瘤、组织损伤修复等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张永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emergency agitation,E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LC治疗的100例为研究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围术期间均给予全身麻醉,麻醉维持均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复合进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经微量输注泵输注0.5μg/kg的DEX;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经微量输注泵泵入与DEX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缝合皮肤时两组患者停止吸入七氟烷.结果 手术结术前5 min(T0)、全身麻醉拔管前(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5 min(T3)两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在T1、T2、T3时间点,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值较T0明显升高[(146.8±9.7) mmHg (1 mmHg=0.133 kPa)、(153.2±10.9)mmHg、(145.1±9.5) mmHg比(135.5±10.3) mmHg;(92.1±9.3)次/min、(107.9±10.4)次/min、(93.2±8.9)次/min比(81.2±8.2)次/min]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36.2±10.1)mmHg、(137.4±10.2) mmHg、(135.8±9.2)mmHg比(146.8±9.7) mmHg、(153.2±10.9)mmHg、(145.1±9.5) mmHg;(82.3±6.7)次/min、(85.5±7.4)次/min、(82.1±6.8)次/min比(92.1±9.3)次/min、(107.9±10.4)次/min、(93.2±8.9)次/min] (P <0.05),但与T0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拨管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进入即刻(T4)、15 min(T5)、30 min(T6)、60 min(T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18±0.79)分,较对照组(5.62±0.81)高(P<0.01),躁动持续时间为(7.2±2.6) min,较对照组(13.3±2.8)min短(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 (2/50)比34.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4、T5、T6、T7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6)分比(6.3±0.8)分;(1.9±0.7)分比(6.5±0.7)分;(2.2±0.8)分比(6.7±0.6)分;(2.3±0.6)分比(6.4 ±0.6)分](P<0.05).结论 DEX可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EA的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了苏醒期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路圣成;徐萍;赵小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或逐渐减少,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近年来,由于产妇年龄趋于增高,剖宫产率上升,工作压力大等诸多因素,产后缺乳临床发病率呈上升态势.母乳喂养是公认的佳喂养方式,对新生儿及产妇均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雨充足的乳汁是母乳喂养的前提条件,如何有效治疗产后缺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的治疗方案中,中医药占主导,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疗效确切,有着广阔前景.
作者:叶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PAL)及神经功能学评分(ND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包括血糖和血压的控制,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 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丁苯酞治疗,丁苯酞口服,0.2g/次,3次/d.神经节苷脂100 mg加入到250 mL0.9% NaCl溶液中,静脉注射,1次/d.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及血小板聚集水平(PAL)和NDS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 (21/25)比56.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0) mmol/L比(5.5±1.1) mmol/L,(1.5±0.3) mmol/L比(1.7±0.4) mmol/L,(2.9±0.5) mmol/L比(3.1±0.6) mmol/L,P >0.05].观察组PAL、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2.7±3.2)%比(59.4±3.0)%,(5.2±2.1)分比(7.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PAL和NDS评分,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桂心;谢小红;黄晓霞;张仁荣;吴克林;李洪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依卡倍特对胃炎患者溃疡灶愈合及环加氧酶(COX)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依卡倍特颗粒(1g,每日2次)和盐酸雷尼替丁胶囊(0.15g,每日2次)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0.15g,每日2次)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统计患者溃疡灶愈合情况,以及COX-1、COX-2积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0% (47/50)比74% (37/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COX-1、COX-2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12±0.05)分比(3.12±0.37)分,(4.23±0.04)分比(3.32±0.35)分],且两组患者治疗后COX-1、COX-2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卡倍特能有效改善COX,保护胃黏膜,促进胃溃疡愈合.
作者:杨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联合康复新液外用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微生物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将其放置在阴道中,每晚1粒(1.74 g);观察组采取保妇康栓联合康复新治疗,80 mL康复新液加入水中,进行10 min的局部清洗,每日3次,冲洗完毕后将1粒保妇康栓放置在阴道中,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分泌物阴性率与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指标低于对照组[(41.14±6.57)%比(45.05±7.47)%、1.35±0.15比1.52±0.22],CD8高于对照组[(26.47±6.28)%比(20.11±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充血糜烂消失、阴道分泌物减少及阴道与外阴瘙痒灼热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4.1±0.4)d比(8.2±0.8)d、(6.2±0.7)d比(9.2±1.1)d、(5.1±0.5)d比(9.0±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9% (34/37)比73.0% (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分泌物阴性率高于对照组[89.2% (33/37)比62.2% (23/37)],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7%(2/35)比30.3%(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康复新液外用有利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微生物环境的改善,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复发率较低,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黄润强;任松森;王高法;张春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其特点是对呼吸几乎无抑制作用,可以产生能被唤醒的镇静状态.目前,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外科手术、有创或无创检查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辅助用药用于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小儿也取得了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作者:王晓芳;姜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情况、炎性细胞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13±5) ng/L比(26±13) ng/L;(44±14) ng/L比(66±26) ng/L;(10±3)ng/L比(26±11) ng/L],且均低于治疗前[(68±23) ng/L、(96±16) ng/L、(42±1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 (30/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祥;姚碧;倪良春;李庆臣;马黎明;刘高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血液病的急危重症,其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较差等临床特点.导致HLH的原因众多,遗传因素、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等均可为本病的致病因素.感染相关性HLH和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性HLH以基础疾病治疗为关键,预后相对较好,而原发性HLH和肿瘤相关性HLH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但预后欠佳.
作者:王乔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与TLR-4在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0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列入足月胎膜早破组,100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37周)列入早产胎膜早破组,上述两组共同纳入胎膜早破组,100例足月正常分娩孕妇列入对照组.取受试患者分娩后的胎膜破口处组织为化验样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观察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和胎膜组织TLR-2、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胎膜早破组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0%(96/200)比8.0%(8/100),P<0.01],但足月胎膜早破组、早产胎膜早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患者TR-2与TLR-4表达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1.01±2.13)阳性细胞数/mm2比(8.01±1.78)阳性细胞数/mm2,(12.29±3.22)阳性细胞数/mm2比(6.17±1.36)阳性细胞数/mm2] (P <0.01),但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早产胎膜早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与TLR-4可通过免疫介导作用参与胎膜早破的发展过程,对两种因子的深入了解将有利于对胎膜早破的早期预防研究,两者有望成为胎膜早破免疫治疗的新靶位.
作者:李凯霞;刘福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