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砚春;陈竞;李金穗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复杂原因之一,致残率、病死率高.其主要治疗方法有血管内治疗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过去依赖于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以防再次出血.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其麻醉方法众多,由早期的局部麻醉发展至神经安定、监护下麻醉,以至目前选择较多的全身麻醉方法,麻醉方法选择范围广泛.
作者:阮剑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携带者孕妇剖宫产行硬膜外麻醉置管时的出血情况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收治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00例,其中HBV携带者(100例)设为携带组,HBV感染者(100例)设为感染组.选择同期行剖宫产手术的HBV阴性者100例设为对照组,三组孕妇均进行全程监管防护,比较三组孕妇的置管出血率、术后肝功能异常情况以及硬膜外麻醉30 min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满意度、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失败率.结果 感染组患者置管出血率、末后肝功能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携带组、对照组[21.0% (21/100)比15.0% (15/100)、8.0% (8/100);97.0% (97/100)比71.0% (71/100)、2.0% (2/100)],而携带组孕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麻醉后30 min后VAS、麻醉满意度、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剖宫产手术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时,针对HBV感染或携带者应注意置管的手法和穿刺点的选择,以降低置管出血率.
作者:佟华丽;邹学军;杨刚;杨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脉冲电磁场作为一种可施加于人体的外来物理因子,现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脉冲电磁场刺激治疗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已经使用多年,因其无创伤性、无感染、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外针对脉冲电磁场在不周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该文阐述了脉冲电磁场治疗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研究的进展及应用,并对本领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作者:吴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免疫紊乱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的ITP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ITP组),根据血清Hp抗体情况又分为Hp抗体阳性组(15例)和Hp抗体阴性组(19例);选择同期来医院的1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TP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4、IL-6水平.结果 ITP患儿中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115.50(30.10,282.65) ng/L比37.76(8.16,62.47) ng/L;82.73(57.99,108.00) ng/L比13.52(6.64,43.53) ng/L] (P<0.01),Th2细胞因子IL-4、IL-6水平低于对照组[8.42(0.44,18.10) ng/L比21.44(16.71,51.66) ng/L;16.65(7.16,26.72) ng/L比137.28(93.99,207.10) ng/L](P<0.01);Hp阳性组患儿IL-2、IFN-γ水平高于Hp阴性组[280.14(62.12,380.64) ng/L比50.70(20.33,150.53) ng/L;111.44(89.59,139.59) ng/L比69.51(50.54,81.36) ng/L](P<0.05或P<0.01),IL-4、IL-6水平低于Hp阴性组[2.00(0.36,7.97) ng/L比14.76 (3.42,20.01) ng/L;7.47(2.30,17.07)比24.21 (11.22,40.39) ng/L](P<0.05或P<0.01).结论 ITP患儿存在Th1/Th2失衡,Hp感染时ITP患儿Th1/Th2失衡显著,临床治疗时应注意.
作者:蔡键玲;吴北燕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小鼠的红细胞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其红细胞的相关免疫因子变化.方法 使用带有阳性猪附红细胞体的血液,在小鼠体内建造红细胞感染模型;在第1、2、4、6、8日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小鼠体内CD35、CD58和CD59水平.结果 感染组小鼠在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第1、2、4、6、8日,红细胞表面的CD35水平呈下降趋势[(55.19±0.03)%、(54.91±0.06)%、(53.87±0.06)%、(54.18±0.06)%、(54.61±0.07)%],对照组无变化[(55.68±0.04)%、(55.66±0.05)%、(55.67±0.06)%、(55.68±0.05)%、(55.67±0.05)%],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4、6、8日血浆CD35[(55.39±0.02)%、(58.99±0.63)%、(58.01±0.05)%、(55.46±0.04)%、(54.92±0.03)],CD58[(17.79±0.03)%、(22.87±0.05)%、(20.91±0.04)%、(18.19±0.03)%、(17.33±0.01)],CD59[(17.19±0.02)%、(22.87±0.05)%、(21.07±0.05)%、(17.58±0.03)%、(17.31±0.02)]水平呈现上升到达蜂值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第2日达到高值,对照组CD35[(54.08±0.03)%、(54.11±0.02)%、(54.11±0.03)%、(54.09±0.02)%、(54.11±0.04)%]、CD58[(17.15±0.05)%、(17.15±0.03)%、(17.17±0.02)%、(17.13±0.04)%、(17.16±0.01)%]、CD59[(16.86±0.01)%、(16.81±0.09)%、(16.83±0.05)%、(16.85±0.04)%、(16.85±0.03)%]无变化,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在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红细胞表面的CD35、CD5s、CD59水平下降,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影响机体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
作者:张帆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氧化压力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过程.经血逆流可将大量红细胞、巨噬细胞及子宫内膜细胞等带入盆腔中这些被带入盆腔内的物质是盆腔中氧化压力产生的重要刺激因素.盆腔腹膜液中氧化压力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进而激活涉及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的核因子κB通路,并调控许多细胞的增殖、凋亡、黏附、侵袭以及局灶血管的生成,从而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刘秀妮;任青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脱发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影响美容、心理和健康的疾病.目前,脱发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甚清楚.毛囊结构、毛乳头细胞及毛囊干细胞异常可能与脱发性疾病密切相关.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是将外源性转录因子导入已分化的体细胞中并重新编排形成的具有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全能性的多潜能细胞,在临床医学和再生医学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iPSC可分化为毛乳头细胞、毛囊干细胞及再生毛囊,为治疗脱发性疾病开辟了新道路.
作者:罗雯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靶向survivi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N)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凋亡及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分为正常组、脂质体组、正义组和反义组,正常组常规培养,并用Opti-MEM培养液代替转染液进行转染;脂质体组采用Lipofectamine 2000-Opti-MEM代替转染液进行转染;正义组采用survivin正义寡核苷酸进行转染;反义组采用survivin基因asON转染.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分别用紫杉醇处理MCF-7细胞株,并检测紫杉醇处理后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抑制率.结果 asON转染后,MCF-7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其中反义组survivin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脂质体组和正义组(0.34±0.10比0.63±0.10、0.74±0.20、0.73±0.10),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正常组、脂质体组和正义组[(51.32±7.42)%比(3.72±0.10)%、(4.12±0.10)%、(4.5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反义组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2/M期;其中反义组G2/M期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正常组、脂质体组和正义组[(34.9±2.7)%比(21.5±2.8)%、(19.4±2.6)%、(18.8±1.9)%],反义组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高于正常组、脂质体组和正义组[(16.3±1.2)%比(5.1±0.4)%、(5.3±0.5)%、(5.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经紫杉醇处理后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抑制率均显著增加,与不加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反义组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脂质体组和正义组(0.62±0.15比1.37±0.33、1.47±0.33、1.33±0.26),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正常组、脂质体组和正义组[(84.75±9.62)%比(36.44±3.73)%、(41.45±5.36)%、(40.82±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基因与MCF-7细胞增殖、抗凋亡、化疗耐药等生物学行为有关,通过asON下调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增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示survivin基因是乳腺癌基因治疗的主要靶点之一.
作者:高砚春;陈竞;李金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CTRP12)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与脂联素高度同源的脂肪因子,主要作用于脂肪组织和肝脏.CTRP12可分别通过增强胰岛素信号和直接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耱摄取的方式调节全身糖代谢发挥抗糖尿病作用;CTRP12还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发挥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另外CTRP12可能有刺激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作者: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肝肠循环在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生理上,胆红素的代谢、胆汁酸的排泄、药物及对身体有害物质的代谢皆通过肝肠循环代谢;在病理上,高脂血症、黄疸等疾病的发生与肝肠循环有重要关系.近年来,祖国医学对肝肠循环也有较多的研究,“肠-肝轴”学说很好地解释了肝肠循环的发生机制.肝肠循环理论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钤培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神经肽Y(NPY)是机体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NPY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以海马内浓度高,通过与不同亚型的受体结合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神经损伤时,NPY可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相应离子通道及酶的作用,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神经损伤的机制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疾病状态下NPY均可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不同.
作者:陈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水通道蛋白9(AQP9)对水、甘油等小分子物质具有通透性,在肝脏中表达为丰富.AQP9通过通透甘油参与肝脏糖脂代谢(包括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另外,AQP9还可通过通透水分子及甘油参与调节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等生物学行为,进而参与肝脏肿瘤的进展.研究AQP9在肝脏耱脂代谢、肝脏肿瘤的表达及调控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作者:李传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异维A酸胶囊对中度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寻常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口服异维A酸胶囊治疗,每次10 m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维胺酯胶囊治疗,每次50 mg,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皮损数量及皮损积分,采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4、6周,观察组皮损数量少于对照组[(28±5)枚比(32±6)枝,(21±4)枚比(27±5)枚,(15±2)枝比(18±3)枚],皮损积分低于对照组[(11.7±3.2)分比(13.5±2.9)分,(9.4±2.6)分比(11.4±3.0)分,(7.4±1.5)分比(9.8±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自我感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4±2.1)分比(6.9±1.7)分,(14.3±2.9)分比(11.9±2.5)分,(10.1±1.3)分比(8.6±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干燥、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2/60)比13.3% (8/60),8.3%(5/60)比28.3(1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 (55/60)比81.7% (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维A酸胶囊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且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跃莉;叶俊儒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与遗传因素显著相关的心律失常.转录因子在导致心律失常易患性增加方面发挥重要的潜在作用,同时,转录因子在房颤相关的心房重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转录因子可以在肺静脉及心房产生一种致心律失常基质,然而,转录因子在房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家族性房颠及普通人群房颤患者的基因研究将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作者:谢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困难气道的早期预测及评估,对于每个麻醉医师都非常重要,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困难气道的预测方法都不尽完善.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医学技术,尤其是基于影像学特点进行的模型重建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取得巨大进步.将三维模型重建技术运用于困难气道的研究,不但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气道各组织解剖特点,还可以进行气管插管的生物力学分析,对困难气道评估方法的完善、新的气管插管设备的研发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冯肖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肱骨近端骨折大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当骨折移位明显或骨折不稳定时常需手术方法治疗.骨近端骨折大多无明显移位,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段;对于移位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经皮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髓内针、肩关节置换等治疗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合的骨折类型和术后并发症,需要医师根据惑者的情况作出判断.
作者:李永全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自噬是在基础或应激状态下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机制,是细胞的自我消化过程,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均有重要作用.现认为自噬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相关,自噬功能异常可能是NAFLD的根本病因,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发生及肝星状细胞的激活等密切相关,故自噬有可能成为NAFLD防治的新靶点.
作者:张艺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其治疗效果较差,术后复发率、病死率高.随着一些新的诊断技术如灌注成像技术、波谱成像技术、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等逐渐应用于临床,同时术中超声、神经导航、术中核磁共振、电生理检测技术、染色显影技术等新技术也逐步得到推广,再结合放化疗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胶质瘤的综合疗效得到一定改善.
作者:陈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浦东新区肺科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5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每次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采用master screen型肺功能仪对患者的功能残气量、大呼气流量(PEF)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在预计值中的百分比(FEV1%)进行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结果 参芪扶正注射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 (42/4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5,P<0.05),且参芪扶正注射液组的疗效也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Z=3.908,P=0.04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残气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EF和FEV1%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参芪扶正注射液组患者功能残气量低于常规治疗组[(2.6±0.6) L/s比(3.0±0.4) L/s],而PEF和FEV1%高于常规治疗组[(4.2±1.1)L比(3.8±0.4) L;(74.3±13.7)%比(66.0±11.73)%],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脑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参芪扶正注射液组患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脑钠肽低于常规治疗组[(6.4±1.2) mg/L比(11.8±1.8) mg/L;(0.4±0.1) μg/L比(0.7±0.1) μg/L;(55.9±18.7) pg/L比(107.4±22.4) pg/L](P<0.01).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其能够改善肺功能,缓解机体的炎性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顾浏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H19是早发现的长链非编码RNA分子之一,H19在机体生长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H19在许多肿瘤中异常表达,其致瘤机制错综复杂,因此进一步明确与H19有关的特异性肿瘤谱以及分子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该文着重介绍H19的分子机制及在常见肿瘤中的差异表达,以期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尤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顾小波;何彬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