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乔燕;王光宇(综述);张庆勇(审校)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尾状叶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尾状叶肝癌手术切除的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行非尾状叶肝癌手术切除的3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死率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断血管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33±8) min比(22±5) min、(198±18) min比(124±16) min、(14.2±2.5) d比(10.0±2.1) d],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614±82) mL比(351±46) mL、(842±102) mL比(522±7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肝衰竭、术后出血、胸腔积液、膈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年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70.3%(26/37)比43.2%(16/37)],3年的复发率也高于对照组[56.8%(21/37)比32.4%(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行手术切除后的疗效相对差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可能与尾状叶肝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切缘不足等因素相关。
作者:张昆鹏;李少一;任怀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贫血患者血细胞形态学及血常规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贫血患者63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的体检的62例人群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周围血常规情况。结果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均显著低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293±11) g/L 比(347±6) g/L、(72.34±2.82) fL 比(88.27±3.32) fL、(24.52±0.96)%比(43.63±1.64)%](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显著高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23.4±0.9)%比(14.8±0.6)%](P <0.05)。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 MCV、HCT[(71.99±2.77) fL、(25.63±0.99)%]显著低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P <0.05),MCHC、RDW-CV[(348±13) g/L、(14.9±0.6)%]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细胞性贫血组 MCHC、RDW-CV、MCV、HCT[(441±26) g/L、(23.1±1.4)%、(134.65±8.08) fL、(91.22±5.47)%],均高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231±11)×109/L比(281±15)×109/L、(122±5) g/L比(141±3) g/L、(0.48±0.06)比(0.63±0.05),(4.2±1.1)×109/L 比(7.1±2.1)×109/L],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0.49±0.04)比(0.4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贫血患者中有着较高的MCHC、RDW-SD、MCV、HCT、淋巴细胞数量,存在较低的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量。
作者:侯淼;郭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地贫),临床上为常见的是其β分型。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发展,关于β-地贫红细胞流变学行为的研究也愈发受到关注,其变形性、聚集性和细胞膜稳定性则是较为重要的三种流变学性质。目前对β-地贫红细胞的研究已证实,其变形能力下降、聚集性上升、细胞膜稳定性明显降低,三者性质同时发生改变提示其红细胞流变学行为异常。而通过对该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将会指引一个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新方向。
作者:曾颖(综述);陈仲巍;曾臻(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以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危重症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但其有效治疗方案有限。基于脓毒症的本质是体内失控的炎症反应,脓毒症的免疫调理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其治疗主要包括针对过度炎症的抗炎治疗以及针对免疫抑制的增强免疫治疗。根据脓毒症患者所处免疫功能状态的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脓毒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杨桂香;杜晓刚(综述);陈雪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子宫腺肌症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但却具有增生、浸润、转移和复发等恶性行为。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年轻化,而传统治疗方法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恢复慢、费用高。目前,临床上唯一的根治方法是手术切除子宫,但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或者坚决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而言,如何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无创治疗方法,临床已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曹正珺(综述);艾星子·艾里(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警福建省边防总队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3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55.2±1.2) min、术中出血量为(8.8±1.2) 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3±0.4) d、住院时间为(4.1±1.0) d、住院费用为(6.1±1.1)千元,对照组手术时间(60.0±2.2) min、术中出血量(12.8±3.2) mL、肠蠕动恢复时间(1.6±0.5) d、住院时间(4.2±1.0) d、住院费用(6.8±1.5)千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例胆瘘、2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治国;杨育军;欧朝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肿瘤包括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三者在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方面构成了从良性、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的谱系,且它们的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均不相同。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也缺乏特异性,所以术前很难确诊。加之三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故需结合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等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吕蓓蓓;魏帅帅(综述);王强修(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胶质瘤在原发性脑肿瘤中发病率高且总体预后不良。目前胶质瘤的分级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基于形态学的分类方法,但在临床中,组织学类型相同的个体其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却不尽相同。分子标志物的出现可在WHO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为胶质瘤定义新的亚型,且分子标志物的状态在某些胶质瘤亚型中具有良好的预后及预测价值,故分子分类方案表现出指导临床决策的潜力。
作者:邓春娥(综述);李荣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他达那非对感音神经性聋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阳性对照组),各20只。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0.9%NaCl注射液4 mL/( kg· d)、他达那非2 mg/( kg· d)、盐酸氟桂利嗪0.5 mg/( kg· 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 d、噪声暴露后1、2、4周Ⅰ波潜伏期和听性脑干反应( 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其Ⅰ波潜伏期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后较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较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均呈下降趋势[(1.289±0.014)、(1.747±0.020)、(1.698±0.018)、(1.628±0.018)、(1.533±0.021) ms,(1.299±0.011)、(1.760±0.016)、(1.711±0.014)、(1.640±0.015)、(1.545±0.018) ms]。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豚鼠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ABR阈值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呈延长趋势,给药2周后其 ABR 阈值均呈不同程度下降[(23.9±0.8)、(41.1±9.9)、(43.2±1.7)、(38.8±1.8)、(29.8±2.8) dB,(24.0±0.9)、(41.1±9.9)、(41.5±10.0)、(39.2±1.7)、(30.1±2.9) dB]。扫描电镜显示,阴性对照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他达那非组及氟桂利嗪组耳蜗病变均较轻,听毛仅有不同程度的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他达那非能够减轻感音神经性聋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害,缩短其引起的Ⅰ波潜伏期延长。
作者:梁媛;尹桂茹;马桂琴;范伟;刘春丽;张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小脑扁桃体切除对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Arnold-Chiari 畸形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小脑扁桃体电灼治疗,比较两组的脑脊液流速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 d观察组脑脊液.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32/32)比87.5%(28/32)],观察组小脑扁桃体下缘水平脊髓背侧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头向流速高于对照组[(8.17±1.56) cm/s比(6.21±1.16) cm/s],尾向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9.38±1.48) cm/s比(7.10±1.52)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9%(31/32)比78.1%(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脑扁桃体切除能够更好地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董永军;宋飞霞;田德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年龄及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贫血、营养不良、氧化应激、炎症状态等。慢性肾脏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相似性及重叠性,导致该人群中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同时慢性肾脏病亦影响着原有疾病的进展及预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寿命。
作者:李珊珊(综述);解汝娟;包宇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比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效果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依据抽签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治疗采用甲巯咪唑(口服,初始剂量30 mg/d,后以5~10 mg/d 的维持剂量继续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对照组治疗采用丙硫氧嘧啶(口服,初始剂量为250 mg/d,后以40~90 mg/d的维持剂量继续治疗,连续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肝功能异常率与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6±0.14) nmol/L 比(2.78±0.18) nmol/L、(121.64±5.30) nmol/L比(125.73±5.32) nmol/L、(9.21±1.24) pmol/L比(10.28±1.17) pmol/L、(29.16±2.53) mol/L比(30.48±2.41)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2.18±1.16) U/L比(23.20±1.08) U/L、(37.80±4.12) U/L比(39.85±5.06) U /L、(84.46±5.24) U/L比(87.38±4.30) U /L、(14.41±1.36)μmol/L比(15.28±1.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5%(7/40)比75.0%(30/40)],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运用甲巯咪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确切,治疗效率与安全性较高,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荐运用。
作者:沈玉国;仝淼;王晓剑;陈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是主要由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分泌并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炎症过程。 Lp-PLA2的活性受遗传和外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它是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中、高危患者)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Lp-PLA2与颈动脉斑块及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相关性。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血管事件与其降低Lp-PLA2活性呈正相关,Lp-PLA2抑制剂( darapladib)的Ⅲ期临床试验也未达主要临床终点。
作者:王贤进(综述);赵艳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激活素A与急性及慢性炎症有关并可用于预测疾病的严重性,激活素 A也参与纤维化和凋亡等疾病的病理过程。在不同的疾病模型中,抑制激活素A能够减弱机体的炎症反应、逆转纤维化及降低病死率。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炎症、纤维化和凋亡有密切关系,同时激活素A在很多心脏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激活素A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工具。
作者:胡娟;王晞;周芹;唐艳红(综述);黄从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 Tg)对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首次确诊并经甲状腺全切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7例,术后12个月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血清Tg用于判断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价术后 Tg用于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术后1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 Tg 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8.5±8.4)μg/L 比(9.1±2.8)μg/L](P<0.01),有远处转移患者Tg水平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39.3±7.2)μg/L 比(19.0±4.8)μg/L](P<0.01)。绘制ROC曲线,血清Tg用于诊断DT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73(95% CI 0.649~0.896,P<0.05),通过佳切点值分析得到 Tg的临界值为14.5μg/L时,其诊断的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84.0%。 Tg水平>14.5μg/L的患者和<14.5μg/L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DTC 患者术后 Tg水平有望成为预测DTC患者转移等预后的指标。
作者:杨金华;杨佃玉;王彩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采取腹腔镜结直肠全系膜切除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开腹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并对患者免疫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 IgA、IgM、Ig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IL-6术后1 d明显升高,术后7 d相较于术后1 d明显下降,但相较于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癌胚抗原(CEA)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两组在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组间及组间·时点间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3%(25/80)比87.5%(70/80),P<0.05];患者术后5年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于传统开腹手术,是临床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魏鸿;王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常并发于多种眼病,是严重损害人类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能使视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一直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体内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拮抗剂类药物能够与VEGF相结合并阻断其活性,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秦岭(综述);刘宁;宋彩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地高辛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地高辛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静、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地高辛组患者给予地高辛、联合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地高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心功能指标、心功能分级及洋地黄中毒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地高辛组[92.5%(37/40)比67.5%(27/40),P<0.01],且联合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地高辛组(Z=5.548,P=0.024);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地高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8±10.3)次/min 比(74.8±8.5)次/min,(133.8±20.6) mL比(120.4±27.5) mL、(86.4±18.6) mL比(65.9±22.2) mL,P<0.01];心排血量、心排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联合组患者高于地高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4±0.9) L/min 比(5.5±0.8) L/min、(2.5±0.5) L/(min· m2)比(3.0±0.5) L/(min· m2)、(48.3±9.2)%比(60.8±8.7)%,P<0.01];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较地高辛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联合组、地高辛组患者洋地黄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40)比12.5%(5/40)](P >0.05)。结果参麦注射液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较地高辛单独应用更为显著,心功能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钟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体位性低血压( OH)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和跌倒的风险。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典型症状包括头昏、视物模糊、乏力甚至晕厥等。诊断上需通过症状及病史筛查后进行详细体格检查、测量血压等,确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屈昔多巴作为一种合成的儿茶酚胺,是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该病的新药。该文就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治进展及屈昔多巴在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马文文(综述);邓辉胜(校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百合是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抗抑郁作用。百合类复方抗抑郁疗效肯定,与西药联合应用既能增强疗效还可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百合类复方还能够改善抑郁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升高海马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水平,下调亢进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功能。百合的有效成分百合皂苷也具有升高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的作用。对百合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抗抑郁新药、提高抑郁诊治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颖;陈宇霞;陈朝(综述);黄世敬(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