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蓓蓓;魏帅帅(综述);王强修(审校)
微 RNA( miRNA)广泛参与癫痫病理机制中的炎症反应、神经细胞凋亡、胶质细胞功能异常、突触重构等过程。 miRNA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α等参与癫痫炎症反应;机体通过上调促凋亡miRNA和下调抗凋亡miRNA的表达影响细胞凋亡,促使癫痫发作;miRNA调节胶质细胞发育,引起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癫痫发作;miRNA也可以通过合成蛋白质、共价修饰已有蛋白质及再利用膜受体等方式影响突触重构而促发癫痫。
作者:刘婷婷;尹明康;黄鹏如;蔡玉洁;崔理立(综述);赵斌(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500 mg/次,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塞那肽(5μg/次,1次/d )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血压、血糖、血脂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臀围、腰围、体内脂肪比、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低于对照组[(93±5) cm比(95±6) cm,(80±4) cm比(84±5) cm,(23±3)%比(25±4)%,(23±2) kg/m2比(25±3) kg/m2,(8.3±1.3) mmol/L 比(10.3±1.9) mmol/L,(9.0±2.3) mmol/L 比(11.5±2.9) mmol/L,(2.45±0.24) mmol/L 比(3.02±0.37) mmol/L,(4.7±0.5) mmol/L 比(6.03±1.11) mmol/L,(2.4±0.4) mmol/L 比(3.2±0.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62±0.42) mmol/L 比(1.23±0.2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安全性高,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罗艳;胡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地贫),临床上为常见的是其β分型。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发展,关于β-地贫红细胞流变学行为的研究也愈发受到关注,其变形性、聚集性和细胞膜稳定性则是较为重要的三种流变学性质。目前对β-地贫红细胞的研究已证实,其变形能力下降、聚集性上升、细胞膜稳定性明显降低,三者性质同时发生改变提示其红细胞流变学行为异常。而通过对该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将会指引一个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新方向。
作者:曾颖(综述);陈仲巍;曾臻(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鼻内激素联合割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 IL-4)、IgE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接受诊治的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激素联合割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鼻内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L-4、IgE 水平的变化以及鼻痒、流鼻涕、喷嚏、鼻塞、鼻部体征的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4、IgE水平低于对照组[(1.27±0.16) ng/L比(1.52±0.28) ng/L,(42±11) ng/L比(52±1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痒、流鼻涕、喷嚏、鼻塞、鼻部体征低于对照组[(0.34±0.10)分比(1.27±0.28)分,(0.35±0.08)分比(1.50±0.40)分,(0.44±0.11)次比(1.57±0.35)次,(0.14±0.03)分比(1.15±0.10)分,(0.34±0.10)分比(1.22±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45/50)比74.0%(37/50)],复发率低于对照组[6.0%(3/50)比46.0%(2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内激素联合割治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 IL-4和 IgE 水平,并且治疗后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超鹏;陈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睡眠障碍是困扰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睡眠障碍作为独立评价预测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高病死率的指标日益受到重视。睡眠障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日间睡眠过多、噩梦、纤维肌肉痛等),了解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学的发病机制、有效的评估方式以及治疗进展对提高患者的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国娟;马金荣(综述);梁真;李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慢性炎症为肿瘤发生的关键促进因子,炎症相关基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核因子κB(NF-κB)、环加氧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凋亡、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相互调节,启动相关信号通路,共同参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研究AMPK/NF-κB/COX-2/PGE2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可能为N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为 NSCLC的三级预防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作者:张相民(综述);李韶今(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近些年我国近视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传统中医对于近视有独特的理解与防治方法。中医治疗近视以外治研究为主,主要有针刺、敷贴耳穴、推拿等方法。通过刺激穴位、通经活络、调节经气、补益气血等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对近视患者视力改善均有不错的效果。而且中医偏颇体质为近视的易患因素,可以通过改善中医偏颇体质和防止久视伤血损伤视力来预防近视。
作者:吴田英;翟晓蔚;吴咏梅(综述);何建成(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儿童肾功能损害不同时期的血清胱抑素C( Cys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州中医院收治的肾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内生肌酐清除率,按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值分为肾功能正常组( Ccr≥80 mmol/L)50例、肾功能不全组(50 mmol/L≤Ccr <80 mmol/L)50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30≤Ccr <50 mmol/L)50例和肾衰竭组(Ccr <30mmol/L)50例,并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检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给予所选研究对象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同时检测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BUN)、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肾衰竭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肾功能不全组CysC、Cr、BUN、β2-MG 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6.69±1.15) mg/L、(3.61±0.62) mg/L、(1.98±0.34) mg/L 比(0.93±0.23) mg/L、(0.81±0.11) mg/L;(572±127)μmol/L、(371±61)μmol/L、(158±32)μmol/L 比(38±7) mmol/L、(36±5)μmoI/L;(38.17±8.93) mmol/L、(25.21±3.82) mmol/L、(11.97±3.14) mmol/L 比(3.67±0.19) mmol/L、(3.49±0.15) mmol/L;(11.96±1.62) mg/L、(5.13±1.35) mg/L、(4.39±0.92) mg/L 比(2.31±0.71) mg/L、(1.87±0.42) mg/L],肾衰竭组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CysC、Cr、BUN、β2-MG 指标显著高于肾功能不全组(P <0.05),肾衰竭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功能正常组Cre、BUN、CysC、β2-MG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ysC 可反映出肾功能损害情况,为医师在诊断早期肾功能损害中提供了有效依据,可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莉;李君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等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发生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时,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踝关节骨折术后可能伴有各种并发症(如肿胀、疼痛、关节僵硬等),将严重影响踝关节的功能。而踝关节骨折术后选择采用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光疗法等物理因子疗法以及运动疗法对改善踝关节功能效果明显。近年来,踝关节损伤的康复已逐渐成为骨科及康复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
作者:王云霞;蔡天燕(综述);冉春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患者性生活能力以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4年6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2例,采用抽签法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6例。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开腹组行常规开腹结肠根治术治疗。通过调查问卷对患者术后性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性生活能力、胃肠道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83.2±15.4) mL 比(133.7±16.5) mL]、住院时间、镇痛时间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开腹组[(6.5±1.9) d 比(14.8±2.2) d;(1.2±0.4) d比(3.4±0.6) d;(2.5±0.4) d 比(3.6±0.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进食普通食物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2±0.5) d 比(3.6±0.4) d;(3.5±0.9) d 比(4.7±0.8) d,(2.2±0.3) d 比(3.2±0.5) d,(2.8±0.4) d 比(3.6±0.2) d],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性欲低下评分、术后性厌恶评分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并发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失眠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相比于常规开放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对性生活能力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晋;于海洋;王红禄;赵振生;曹双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骨质疏松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骨流失和骨组织破坏为病理改变,以骨痛、骨质变脆为临床症状。近年来中药防治骨质疏松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中药因其不良反应小、标本兼治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的防治,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对骨质疏松进行辨证论治,从补阳、补气、补阴、补血等方面对骨质疏松的中药防治予以综述。
作者:孙玉敏(综述);李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常并发于多种眼病,是严重损害人类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能使视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一直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体内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拮抗剂类药物能够与VEGF相结合并阻断其活性,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秦岭(综述);刘宁;宋彩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以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危重症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但其有效治疗方案有限。基于脓毒症的本质是体内失控的炎症反应,脓毒症的免疫调理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其治疗主要包括针对过度炎症的抗炎治疗以及针对免疫抑制的增强免疫治疗。根据脓毒症患者所处免疫功能状态的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脓毒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杨桂香;杜晓刚(综述);陈雪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UPS)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 UPS参与真核细胞的许多生物学功能(如炎症、细胞信号转导、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凋亡等)。心肌肥厚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心肌肥厚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蛋白酶体可在心肌肥厚模型中被激活,而蛋白酶体抑制剂能阻止或逆转心肌肥厚。
作者:鄢雯;李囡;刘立新(综述);王红霞;李汇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为中医安神剂名方,因其立法精妙、适用范围广泛,近年来在文献理论、临床应用、实验药理等方面均有较多论述。作为近代方剂药学研究的重点,资料未免有些繁杂,其在诸多疑难杂症中的广泛应用和卓越疗效均未进行系统整理及分析归纳,缺乏系统全面的联系和总结。在现代基础研究领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相信随着对其基本作用机制的了解,将推动新药的研发,促进祖国医药的发展。
作者:陈琪;杨德爽;李诗梦;卫利;刘晓芳;陈自佳(综述);王素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激活素A与急性及慢性炎症有关并可用于预测疾病的严重性,激活素 A也参与纤维化和凋亡等疾病的病理过程。在不同的疾病模型中,抑制激活素A能够减弱机体的炎症反应、逆转纤维化及降低病死率。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炎症、纤维化和凋亡有密切关系,同时激活素A在很多心脏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激活素A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工具。
作者:胡娟;王晞;周芹;唐艳红(综述);黄从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生物体基因组不断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威胁仍能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与机体不同类型的DNA修复功能密切相关。但是,当DNA修复功能异常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受损的DNA进行修复时,基因组的稳定性就会受到挑战,从而导致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终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进展。因此,对 DNA修复功能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治疗、延缓肿瘤进展。
作者:白莎莎(综述);祁小飞;陈子兴(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比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效果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依据抽签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治疗采用甲巯咪唑(口服,初始剂量30 mg/d,后以5~10 mg/d 的维持剂量继续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对照组治疗采用丙硫氧嘧啶(口服,初始剂量为250 mg/d,后以40~90 mg/d的维持剂量继续治疗,连续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肝功能异常率与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6±0.14) nmol/L 比(2.78±0.18) nmol/L、(121.64±5.30) nmol/L比(125.73±5.32) nmol/L、(9.21±1.24) pmol/L比(10.28±1.17) pmol/L、(29.16±2.53) mol/L比(30.48±2.41)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2.18±1.16) U/L比(23.20±1.08) U/L、(37.80±4.12) U/L比(39.85±5.06) U /L、(84.46±5.24) U/L比(87.38±4.30) U /L、(14.41±1.36)μmol/L比(15.28±1.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5%(7/40)比75.0%(30/40)],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运用甲巯咪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确切,治疗效率与安全性较高,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荐运用。
作者:沈玉国;仝淼;王晓剑;陈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额肌瓣悬吊术在上睑下垂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汉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睑下垂病历资料,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27例)。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患者作为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10 d 泪液浸润湿长10 mm试纸所需的时间、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睫毛角度轻微异常、障碍性睑板腺功能、测量瞬目的次数。观察近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3、5、10 d泪液浸润湿长10 mm试纸所需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充血评分、轻微异常性上睑睫毛角度及异常的睑板腺眼数、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1、3、5、10 d泪膜破裂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始终高于观察组,尤其是术后10 d,对照组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观察组[(11.21±0.74) s比(8.21±0.49) s];两组术后1、3、5、10 d眼睑闭合不全距离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始终短于对照组,尤其是术后10 d,观察组的眼睑合并不全为(1.41±0.21) mm,短于对照组的(2.47±0.45) mm;两组术后1、3、5、10 d瞬目次数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始终多于对照组,尤其是术后10 d,观察组的瞬目次数(15.02±1.32)次/min多于对照组(10.02±1.21)次/min,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良好率[70.37%(19/27)]显著高于对照组[16.67%(6/3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85%(14/27)、50.00%(18/3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睑下垂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正,对于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而言,效果更为明确。
作者:邬天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