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雯;李囡;刘立新(综述);王红霞;李汇华(审校)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为中医安神剂名方,因其立法精妙、适用范围广泛,近年来在文献理论、临床应用、实验药理等方面均有较多论述。作为近代方剂药学研究的重点,资料未免有些繁杂,其在诸多疑难杂症中的广泛应用和卓越疗效均未进行系统整理及分析归纳,缺乏系统全面的联系和总结。在现代基础研究领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相信随着对其基本作用机制的了解,将推动新药的研发,促进祖国医药的发展。
作者:陈琪;杨德爽;李诗梦;卫利;刘晓芳;陈自佳(综述);王素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具有许多相似的细胞表型特征,因此如何增强治疗的靶向性极为重要。沃伯格效应是指肿瘤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仍依赖糖酵解,而2-脱氧-D-葡萄糖(2DG)是常用的糖酵解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恶性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黏附并增强免疫原性。由于单独应用2DG所需剂量较大使其在临床推广受限,故现研究多着手于2DG与传统化疗药物的联用或与其他代谢抑制剂及新药合用。
作者:邵霞(综述);王婷(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汀类药物作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降脂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的推荐用药。除上述作用外,它还有非调脂性的保护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等。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稳定斑块的基础上,结合其非调脂性的保护机制,有助于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降低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防止心源性猝死。
作者:朱乔燕;王光宇(综述);张庆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500 mg/次,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塞那肽(5μg/次,1次/d )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血压、血糖、血脂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臀围、腰围、体内脂肪比、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低于对照组[(93±5) cm比(95±6) cm,(80±4) cm比(84±5) cm,(23±3)%比(25±4)%,(23±2) kg/m2比(25±3) kg/m2,(8.3±1.3) mmol/L 比(10.3±1.9) mmol/L,(9.0±2.3) mmol/L 比(11.5±2.9) mmol/L,(2.45±0.24) mmol/L 比(3.02±0.37) mmol/L,(4.7±0.5) mmol/L 比(6.03±1.11) mmol/L,(2.4±0.4) mmol/L 比(3.2±0.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62±0.42) mmol/L 比(1.23±0.2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安全性高,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罗艳;胡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百合是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抗抑郁作用。百合类复方抗抑郁疗效肯定,与西药联合应用既能增强疗效还可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百合类复方还能够改善抑郁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升高海马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水平,下调亢进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功能。百合的有效成分百合皂苷也具有升高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的作用。对百合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抗抑郁新药、提高抑郁诊治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颖;陈宇霞;陈朝(综述);黄世敬(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 Tg)对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首次确诊并经甲状腺全切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7例,术后12个月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血清Tg用于判断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价术后 Tg用于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术后1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 Tg 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8.5±8.4)μg/L 比(9.1±2.8)μg/L](P<0.01),有远处转移患者Tg水平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39.3±7.2)μg/L 比(19.0±4.8)μg/L](P<0.01)。绘制ROC曲线,血清Tg用于诊断DT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73(95% CI 0.649~0.896,P<0.05),通过佳切点值分析得到 Tg的临界值为14.5μg/L时,其诊断的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84.0%。 Tg水平>14.5μg/L的患者和<14.5μg/L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DTC 患者术后 Tg水平有望成为预测DTC患者转移等预后的指标。
作者:杨金华;杨佃玉;王彩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地贫),临床上为常见的是其β分型。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发展,关于β-地贫红细胞流变学行为的研究也愈发受到关注,其变形性、聚集性和细胞膜稳定性则是较为重要的三种流变学性质。目前对β-地贫红细胞的研究已证实,其变形能力下降、聚集性上升、细胞膜稳定性明显降低,三者性质同时发生改变提示其红细胞流变学行为异常。而通过对该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将会指引一个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新方向。
作者:曾颖(综述);陈仲巍;曾臻(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小脑扁桃体切除对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Arnold-Chiari 畸形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小脑扁桃体电灼治疗,比较两组的脑脊液流速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 d观察组脑脊液.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32/32)比87.5%(28/32)],观察组小脑扁桃体下缘水平脊髓背侧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头向流速高于对照组[(8.17±1.56) cm/s比(6.21±1.16) cm/s],尾向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9.38±1.48) cm/s比(7.10±1.52)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9%(31/32)比78.1%(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脑扁桃体切除能够更好地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董永军;宋飞霞;田德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年龄及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贫血、营养不良、氧化应激、炎症状态等。慢性肾脏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相似性及重叠性,导致该人群中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同时慢性肾脏病亦影响着原有疾病的进展及预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寿命。
作者:李珊珊(综述);解汝娟;包宇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对粉尘螨过敏的过敏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抗变态反应药物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将滴剂滴于舌下,含1~3 min后吞服,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每次含服粉尘螨滴剂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0.76±0.25)分比(1.46±0.45)分,(0.78±0.32)分比(1.38±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 FEV1/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90±8)%比(68±7)%,(90±7)次/min比(69±7)次/min,84.2±6.1比61.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4.7%(10/68)比29.8%(20/67),25.0%(17/68)比41.8%(2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能明显改善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哮喘病情急性发作,提高患儿肺功能,对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陈雪明;闵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根据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及解剖特点,决定了修补手术为其唯一治愈的方法,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术后一些并发症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比如复发率逐渐下降,而术后慢性疼痛比率却相对增加,究其原因错综复杂,较为常见的慢性疼痛原因包括术前即存在的高危因素,术中神经的损伤及不同材质补片的使用,术中固定补片的方式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这已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将目光从原来的单纯手术转移到如何减轻患者术后慢性疼痛上来。除此之外,从治疗上看,现阶段主要是对症处理,关键是重在预防。
作者:刘嘉欣(综述);李汝红(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比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效果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依据抽签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治疗采用甲巯咪唑(口服,初始剂量30 mg/d,后以5~10 mg/d 的维持剂量继续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对照组治疗采用丙硫氧嘧啶(口服,初始剂量为250 mg/d,后以40~90 mg/d的维持剂量继续治疗,连续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肝功能异常率与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6±0.14) nmol/L 比(2.78±0.18) nmol/L、(121.64±5.30) nmol/L比(125.73±5.32) nmol/L、(9.21±1.24) pmol/L比(10.28±1.17) pmol/L、(29.16±2.53) mol/L比(30.48±2.41)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2.18±1.16) U/L比(23.20±1.08) U/L、(37.80±4.12) U/L比(39.85±5.06) U /L、(84.46±5.24) U/L比(87.38±4.30) U /L、(14.41±1.36)μmol/L比(15.28±1.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5%(7/40)比75.0%(30/40)],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运用甲巯咪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确切,治疗效率与安全性较高,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荐运用。
作者:沈玉国;仝淼;王晓剑;陈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生物体基因组不断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威胁仍能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与机体不同类型的DNA修复功能密切相关。但是,当DNA修复功能异常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受损的DNA进行修复时,基因组的稳定性就会受到挑战,从而导致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终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进展。因此,对 DNA修复功能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治疗、延缓肿瘤进展。
作者:白莎莎(综述);祁小飞;陈子兴(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他达那非对感音神经性聋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阳性对照组),各20只。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0.9%NaCl注射液4 mL/( kg· d)、他达那非2 mg/( kg· d)、盐酸氟桂利嗪0.5 mg/( kg· 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 d、噪声暴露后1、2、4周Ⅰ波潜伏期和听性脑干反应( 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其Ⅰ波潜伏期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后较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较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均呈下降趋势[(1.289±0.014)、(1.747±0.020)、(1.698±0.018)、(1.628±0.018)、(1.533±0.021) ms,(1.299±0.011)、(1.760±0.016)、(1.711±0.014)、(1.640±0.015)、(1.545±0.018) ms]。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豚鼠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ABR阈值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呈延长趋势,给药2周后其 ABR 阈值均呈不同程度下降[(23.9±0.8)、(41.1±9.9)、(43.2±1.7)、(38.8±1.8)、(29.8±2.8) dB,(24.0±0.9)、(41.1±9.9)、(41.5±10.0)、(39.2±1.7)、(30.1±2.9) dB]。扫描电镜显示,阴性对照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他达那非组及氟桂利嗪组耳蜗病变均较轻,听毛仅有不同程度的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他达那非能够减轻感音神经性聋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害,缩短其引起的Ⅰ波潜伏期延长。
作者:梁媛;尹桂茹;马桂琴;范伟;刘春丽;张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睡眠障碍是困扰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睡眠障碍作为独立评价预测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高病死率的指标日益受到重视。睡眠障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日间睡眠过多、噩梦、纤维肌肉痛等),了解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学的发病机制、有效的评估方式以及治疗进展对提高患者的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国娟;马金荣(综述);梁真;李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维生素D在机体钙平衡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维生素D对免疫/炎症系统也有调节作用。低维生素D水平可增加发生急性感染的风险,并加重其不良结局。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哮喘、炎症性肠病、慢性肾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的发病中具有多效性,其在炎症性疾病的炎症/免疫应答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卫晶晶(综述);邬月琴(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等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发生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时,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踝关节骨折术后可能伴有各种并发症(如肿胀、疼痛、关节僵硬等),将严重影响踝关节的功能。而踝关节骨折术后选择采用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光疗法等物理因子疗法以及运动疗法对改善踝关节功能效果明显。近年来,踝关节损伤的康复已逐渐成为骨科及康复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
作者:王云霞;蔡天燕(综述);冉春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UPS)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 UPS参与真核细胞的许多生物学功能(如炎症、细胞信号转导、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凋亡等)。心肌肥厚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心肌肥厚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蛋白酶体可在心肌肥厚模型中被激活,而蛋白酶体抑制剂能阻止或逆转心肌肥厚。
作者:鄢雯;李囡;刘立新(综述);王红霞;李汇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肿瘤包括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三者在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方面构成了从良性、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的谱系,且它们的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均不相同。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也缺乏特异性,所以术前很难确诊。加之三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故需结合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等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吕蓓蓓;魏帅帅(综述);王强修(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警福建省边防总队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3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55.2±1.2) min、术中出血量为(8.8±1.2) 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3±0.4) d、住院时间为(4.1±1.0) d、住院费用为(6.1±1.1)千元,对照组手术时间(60.0±2.2) min、术中出血量(12.8±3.2) mL、肠蠕动恢复时间(1.6±0.5) d、住院时间(4.2±1.0) d、住院费用(6.8±1.5)千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例胆瘘、2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治国;杨育军;欧朝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