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癫痫主要病理机制及其相关微RNA的研究进展

刘婷婷;尹明康;黄鹏如;蔡玉洁;崔理立(综述);赵斌(审校)

关键词:癫痫, 微RNA, 炎症, 细胞凋亡, 突触重构
摘要:微 RNA( miRNA)广泛参与癫痫病理机制中的炎症反应、神经细胞凋亡、胶质细胞功能异常、突触重构等过程。 miRNA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α等参与癫痫炎症反应;机体通过上调促凋亡miRNA和下调抗凋亡miRNA的表达影响细胞凋亡,促使癫痫发作;miRNA调节胶质细胞发育,引起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癫痫发作;miRNA也可以通过合成蛋白质、共价修饰已有蛋白质及再利用膜受体等方式影响突触重构而促发癫痫。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是主要由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分泌并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炎症过程。 Lp-PLA2的活性受遗传和外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它是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中、高危患者)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Lp-PLA2与颈动脉斑块及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相关性。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血管事件与其降低Lp-PLA2活性呈正相关,Lp-PLA2抑制剂( darapladib)的Ⅲ期临床试验也未达主要临床终点。

    作者:王贤进(综述);赵艳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对小儿心脏手术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对小儿心脏手术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收治的30例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修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第1小时,对照组患儿给予0.2 mg/(kg· h)咪达唑仑,研究组患儿给予1μg/(kg· h)右美托咪定,待2 h后,两组患儿的药物输注剂量均减少一半。所有患儿的麻醉诱导第1小时均给予10μg/kg 芬太尼、0.2 mg/kg 维库溴铵以及0.2 mg/kg咪达唑仑。1 h后维库溴铵、芬太尼药物用量均减少一半,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为达到控制血流动力学反应的目的,切皮手术或切胸骨手术等具有强烈性刺激时给予患儿吸入七氟烷。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心率、平均动脉压( MA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心率在T1时上升,T2时下降,T3时又上升,研究组心率平稳,T1、T2、T3优于对照组[(88.4±9.6)次/min比(98.3±9.7)次/min,(85.4±10.4)次/min比(97.7±11.2)次/min,(90.5±9.9)次/min比(127.3±12.9)次/min],两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MAP在T1、T2、T3时间点呈上升趋势,研究组 T1、T2时较平稳,T3时升高,且研究组T1、T2、T3时间点的 MAP 均低于对照组[(73.1±6.9) mmHg 比(83.7±6.5) mmHg,(72.3±7.5) mmHg 比(84.8±6.9) mmHg,(79.3±6.4) mmHg比(100.6±9.9) mmHg],两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在 T1、T2、T3时间点的 SpO2呈上升趋势,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波动较小[(98.3±0.8)%比(93.5±0.5)%,(97.4±1.2)%比(95.1±0.9)%,(97.8±1.4)%比(96.3±1.2)%],研究组 T1、T2、T3时间点 SpO2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进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可对患儿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可更好地控制患儿血流动力学反应状况,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任静;刘静;邵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布地奈德喷雾剂联合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喷雾剂联合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2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64)和布地奈德组(n=64)。布地奈德组应用布地奈德喷雾剂(每次1~2吸,每日2次,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布地奈德组的基础上应用脱敏疗法,治疗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87%(62/64),布地奈德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52/64),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布地奈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等症状评分分别为(0.8±0.1)分、(0.7±0.1)分、(0.8±0.1)分、(0.8±0.2)分,低于布地奈德组的(2.0±0.2)分、(1.6±0.4)分、(1.6±0.4)分、(1.8±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 CD4+Th17细胞比率低于布地奈德组[(1.1±0.2)%比(1.8±0.3)%],Th17/Treg、CD4+CD2+5 Treg细胞比率高于布地奈德组[(32.8±4.2)%比(10.8±0.2)%、(27.0±3.0)%比(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喷雾剂联合脱敏疗法能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任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百合抗抑郁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百合是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抗抑郁作用。百合类复方抗抑郁疗效肯定,与西药联合应用既能增强疗效还可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百合类复方还能够改善抑郁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升高海马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水平,下调亢进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功能。百合的有效成分百合皂苷也具有升高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的作用。对百合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抗抑郁新药、提高抑郁诊治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颖;陈宇霞;陈朝(综述);黄世敬(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脑扁桃体切除对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的意义

    目的:研究小脑扁桃体切除对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Arnold-Chiari 畸形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小脑扁桃体电灼治疗,比较两组的脑脊液流速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 d观察组脑脊液.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32/32)比87.5%(28/32)],观察组小脑扁桃体下缘水平脊髓背侧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头向流速高于对照组[(8.17±1.56) cm/s比(6.21±1.16) cm/s],尾向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9.38±1.48) cm/s比(7.10±1.52)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9%(31/32)比78.1%(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脑扁桃体切除能够更好地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董永军;宋飞霞;田德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鼻内激素联合割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IL-4、IgE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内激素联合割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 IL-4)、IgE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接受诊治的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激素联合割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鼻内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L-4、IgE 水平的变化以及鼻痒、流鼻涕、喷嚏、鼻塞、鼻部体征的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4、IgE水平低于对照组[(1.27±0.16) ng/L比(1.52±0.28) ng/L,(42±11) ng/L比(52±1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痒、流鼻涕、喷嚏、鼻塞、鼻部体征低于对照组[(0.34±0.10)分比(1.27±0.28)分,(0.35±0.08)分比(1.50±0.40)分,(0.44±0.11)次比(1.57±0.35)次,(0.14±0.03)分比(1.15±0.10)分,(0.34±0.10)分比(1.22±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45/50)比74.0%(37/50)],复发率低于对照组[6.0%(3/50)比46.0%(2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内激素联合割治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 IL-4和 IgE 水平,并且治疗后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超鹏;陈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脱氧-D-葡萄糖抗肿瘤作用机制及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具有许多相似的细胞表型特征,因此如何增强治疗的靶向性极为重要。沃伯格效应是指肿瘤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仍依赖糖酵解,而2-脱氧-D-葡萄糖(2DG)是常用的糖酵解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恶性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黏附并增强免疫原性。由于单独应用2DG所需剂量较大使其在临床推广受限,故现研究多着手于2DG与传统化疗药物的联用或与其他代谢抑制剂及新药合用。

    作者:邵霞(综述);王婷(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对玫瑰糠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对玫瑰糠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接诊的90例玫瑰糠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伐昔洛韦片,每次0.3 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片,每次0.4 g,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两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73.01±5.43)%比(63.88±5.31)%,(41.58±2.43)%比(33.12±2.31)%,1.51±0.02比1.08±0.01],CD8+低于对照组[(26.12±3.02)%比(31.68±3.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44/45)比48.9%(22/4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2/45)比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对玫瑰糠疹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T淋巴细胞亚群失常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作者:杨艳萍;薛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相关分子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阶段,同时也是向肝癌发展的中间环节。肝星状细胞( 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细胞,抑制 HSC 的活化与增殖是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策略之一。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其具有抗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作用,能够使活化的HSC发生凋亡,促凋亡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以及激活或抑制一些信号通路从而发生一定的级联效应。目前青蒿琥酯可作用于 HSC中的信号通路有: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核因子κB、Wnt/β-caten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信号通路等。

    作者:白瑞丹(综述);张洪;黄萃园(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的流变学行为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地贫),临床上为常见的是其β分型。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发展,关于β-地贫红细胞流变学行为的研究也愈发受到关注,其变形性、聚集性和细胞膜稳定性则是较为重要的三种流变学性质。目前对β-地贫红细胞的研究已证实,其变形能力下降、聚集性上升、细胞膜稳定性明显降低,三者性质同时发生改变提示其红细胞流变学行为异常。而通过对该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将会指引一个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新方向。

    作者:曾颖(综述);陈仲巍;曾臻(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展望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剧烈疼痛对于骨科和麻醉医师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目前,主流的术后镇痛方式是以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与此同时股神经阻滞产生的股四头肌肌力阻滞也成了热议话题,因此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仍在不断探索中。隐神经是股神经的纯感觉分支,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隐神经阻滞展开了研究并将其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

    作者:汪其贇(综述);张俊峰;江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采取腹腔镜结直肠全系膜切除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开腹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并对患者免疫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 IgA、IgM、Ig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IL-6术后1 d明显升高,术后7 d相较于术后1 d明显下降,但相较于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癌胚抗原(CEA)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两组在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组间及组间·时点间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3%(25/80)比87.5%(70/80),P<0.05];患者术后5年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于传统开腹手术,是临床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魏鸿;王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近视的中医体质及防治进展

    近些年我国近视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传统中医对于近视有独特的理解与防治方法。中医治疗近视以外治研究为主,主要有针刺、敷贴耳穴、推拿等方法。通过刺激穴位、通经活络、调节经气、补益气血等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对近视患者视力改善均有不错的效果。而且中医偏颇体质为近视的易患因素,可以通过改善中医偏颇体质和防止久视伤血损伤视力来预防近视。

    作者:吴田英;翟晓蔚;吴咏梅(综述);何建成(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 胶囊20 mg,每日3次,根据患者的承受度以及病情状况调整药物用量,维持剂量控制在15~25 mg/d;观察组口服阿维A 胶囊10 mg,每日2次,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 mg,每日3次。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皮肤损伤面积、严重程度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肤损伤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8±1.5)分比(7.3±2.4)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8.6±1.2) ng/L比(13.6±2.9)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皮肤损伤面积及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沈跃莉;叶俊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癫痫主要病理机制及其相关微RNA的研究进展

    微 RNA( miRNA)广泛参与癫痫病理机制中的炎症反应、神经细胞凋亡、胶质细胞功能异常、突触重构等过程。 miRNA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α等参与癫痫炎症反应;机体通过上调促凋亡miRNA和下调抗凋亡miRNA的表达影响细胞凋亡,促使癫痫发作;miRNA调节胶质细胞发育,引起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癫痫发作;miRNA也可以通过合成蛋白质、共价修饰已有蛋白质及再利用膜受体等方式影响突触重构而促发癫痫。

    作者:刘婷婷;尹明康;黄鹏如;蔡玉洁;崔理立(综述);赵斌(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贝伐单抗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应用进展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常并发于多种眼病,是严重损害人类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能使视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一直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体内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拮抗剂类药物能够与VEGF相结合并阻断其活性,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秦岭(综述);刘宁;宋彩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疾病背景下慢性肾脏病的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年龄及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贫血、营养不良、氧化应激、炎症状态等。慢性肾脏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相似性及重叠性,导致该人群中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同时慢性肾脏病亦影响着原有疾病的进展及预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寿命。

    作者:李珊珊(综述);解汝娟;包宇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在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汀类药物作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降脂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的推荐用药。除上述作用外,它还有非调脂性的保护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等。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稳定斑块的基础上,结合其非调脂性的保护机制,有助于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降低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防止心源性猝死。

    作者:朱乔燕;王光宇(综述);张庆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激活素A与心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激活素A与急性及慢性炎症有关并可用于预测疾病的严重性,激活素 A也参与纤维化和凋亡等疾病的病理过程。在不同的疾病模型中,抑制激活素A能够减弱机体的炎症反应、逆转纤维化及降低病死率。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炎症、纤维化和凋亡有密切关系,同时激活素A在很多心脏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激活素A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工具。

    作者:胡娟;王晞;周芹;唐艳红(综述);黄从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胶质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胶质瘤在原发性脑肿瘤中发病率高且总体预后不良。目前胶质瘤的分级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基于形态学的分类方法,但在临床中,组织学类型相同的个体其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却不尽相同。分子标志物的出现可在WHO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为胶质瘤定义新的亚型,且分子标志物的状态在某些胶质瘤亚型中具有良好的预后及预测价值,故分子分类方案表现出指导临床决策的潜力。

    作者:邓春娥(综述);李荣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