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相关分子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

白瑞丹(综述);张洪;黄萃园(审校)

关键词: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分子机制, 青蒿琥酯, 信号通路
摘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阶段,同时也是向肝癌发展的中间环节。肝星状细胞( 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细胞,抑制 HSC 的活化与增殖是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策略之一。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其具有抗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作用,能够使活化的HSC发生凋亡,促凋亡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以及激活或抑制一些信号通路从而发生一定的级联效应。目前青蒿琥酯可作用于 HSC中的信号通路有: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核因子κB、Wnt/β-caten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信号通路等。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对粉尘螨过敏的过敏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抗变态反应药物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将滴剂滴于舌下,含1~3 min后吞服,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每次含服粉尘螨滴剂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0.76±0.25)分比(1.46±0.45)分,(0.78±0.32)分比(1.38±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 FEV1/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90±8)%比(68±7)%,(90±7)次/min比(69±7)次/min,84.2±6.1比61.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4.7%(10/68)比29.8%(20/67),25.0%(17/68)比41.8%(2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能明显改善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哮喘病情急性发作,提高患儿肺功能,对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陈雪明;闵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骨流失和骨组织破坏为病理改变,以骨痛、骨质变脆为临床症状。近年来中药防治骨质疏松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中药因其不良反应小、标本兼治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的防治,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对骨质疏松进行辨证论治,从补阳、补气、补阴、补血等方面对骨质疏松的中药防治予以综述。

    作者:孙玉敏(综述);李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心肌肥厚中的研究进展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UPS)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 UPS参与真核细胞的许多生物学功能(如炎症、细胞信号转导、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凋亡等)。心肌肥厚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心肌肥厚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蛋白酶体可在心肌肥厚模型中被激活,而蛋白酶体抑制剂能阻止或逆转心肌肥厚。

    作者:鄢雯;李囡;刘立新(综述);王红霞;李汇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的流变学行为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地贫),临床上为常见的是其β分型。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发展,关于β-地贫红细胞流变学行为的研究也愈发受到关注,其变形性、聚集性和细胞膜稳定性则是较为重要的三种流变学性质。目前对β-地贫红细胞的研究已证实,其变形能力下降、聚集性上升、细胞膜稳定性明显降低,三者性质同时发生改变提示其红细胞流变学行为异常。而通过对该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将会指引一个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新方向。

    作者:曾颖(综述);陈仲巍;曾臻(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在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汀类药物作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降脂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的推荐用药。除上述作用外,它还有非调脂性的保护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等。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稳定斑块的基础上,结合其非调脂性的保护机制,有助于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降低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防止心源性猝死。

    作者:朱乔燕;王光宇(综述);张庆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究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病情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12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RA患者98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来氟米特组(口服来氟米特片,每日2次,20 mg/d)、美洛昔康组(口服美洛昔康分散片,每日2次,15 mg/d)、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组(来氟米特10 mg/d,每日1次;美洛昔康7.5 mg/d,每日1次)。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个月患者的病情活动指标[红细胞沉降率( ESR)、C 反应蛋白( CRP)及类风湿因子( RF)]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1、2、3、4个月后ESR、CRP与RF均呈下降趋势,但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组下降速度更快,三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在治疗1、2、3、4个月后关节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等临床症状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组下降速度更快,三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RA 能显著降低其 ESR、CRP与RF水平,是治疗RA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武臣;黄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等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发生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时,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踝关节骨折术后可能伴有各种并发症(如肿胀、疼痛、关节僵硬等),将严重影响踝关节的功能。而踝关节骨折术后选择采用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光疗法等物理因子疗法以及运动疗法对改善踝关节功能效果明显。近年来,踝关节损伤的康复已逐渐成为骨科及康复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

    作者:王云霞;蔡天燕(综述);冉春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相关分子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阶段,同时也是向肝癌发展的中间环节。肝星状细胞( 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细胞,抑制 HSC 的活化与增殖是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策略之一。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其具有抗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作用,能够使活化的HSC发生凋亡,促凋亡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以及激活或抑制一些信号通路从而发生一定的级联效应。目前青蒿琥酯可作用于 HSC中的信号通路有: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核因子κB、Wnt/β-caten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信号通路等。

    作者:白瑞丹(综述);张洪;黄萃园(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现状

    子宫腺肌症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但却具有增生、浸润、转移和复发等恶性行为。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年轻化,而传统治疗方法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恢复慢、费用高。目前,临床上唯一的根治方法是手术切除子宫,但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或者坚决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而言,如何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无创治疗方法,临床已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曹正珺(综述);艾星子·艾里(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脑扁桃体切除对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的意义

    目的:研究小脑扁桃体切除对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Arnold-Chiari 畸形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小脑扁桃体电灼治疗,比较两组的脑脊液流速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 d观察组脑脊液.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32/32)比87.5%(28/32)],观察组小脑扁桃体下缘水平脊髓背侧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头向流速高于对照组[(8.17±1.56) cm/s比(6.21±1.16) cm/s],尾向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9.38±1.48) cm/s比(7.10±1.52)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9%(31/32)比78.1%(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脑扁桃体切除能够更好地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董永军;宋飞霞;田德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对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 Tg)对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首次确诊并经甲状腺全切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7例,术后12个月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血清Tg用于判断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价术后 Tg用于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术后1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 Tg 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8.5±8.4)μg/L 比(9.1±2.8)μg/L](P<0.01),有远处转移患者Tg水平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39.3±7.2)μg/L 比(19.0±4.8)μg/L](P<0.01)。绘制ROC曲线,血清Tg用于诊断DT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73(95% CI 0.649~0.896,P<0.05),通过佳切点值分析得到 Tg的临界值为14.5μg/L时,其诊断的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84.0%。 Tg水平>14.5μg/L的患者和<14.5μg/L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DTC 患者术后 Tg水平有望成为预测DTC患者转移等预后的指标。

    作者:杨金华;杨佃玉;王彩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500 mg/次,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塞那肽(5μg/次,1次/d )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血压、血糖、血脂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臀围、腰围、体内脂肪比、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低于对照组[(93±5) cm比(95±6) cm,(80±4) cm比(84±5) cm,(23±3)%比(25±4)%,(23±2) kg/m2比(25±3) kg/m2,(8.3±1.3) mmol/L 比(10.3±1.9) mmol/L,(9.0±2.3) mmol/L 比(11.5±2.9) mmol/L,(2.45±0.24) mmol/L 比(3.02±0.37) mmol/L,(4.7±0.5) mmol/L 比(6.03±1.11) mmol/L,(2.4±0.4) mmol/L 比(3.2±0.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62±0.42) mmol/L 比(1.23±0.2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安全性高,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罗艳;胡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百合抗抑郁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百合是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抗抑郁作用。百合类复方抗抑郁疗效肯定,与西药联合应用既能增强疗效还可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百合类复方还能够改善抑郁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升高海马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水平,下调亢进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功能。百合的有效成分百合皂苷也具有升高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的作用。对百合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抗抑郁新药、提高抑郁诊治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颖;陈宇霞;陈朝(综述);黄世敬(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均给予抗凝、调脂、营养神经以及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 ,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患者凝血因子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4.0%(47/50)比80.0%(40/50),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4±0.8)分比(10.5±1.0)分,(75.3±5.8)分比(64.5±4.2)分,P<0.01];观察组凝血因子Ⅰ水平、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3.8±0.4) g/L比(4.0±0.3) g/L,(6.12±0.62) mPa· s比(7.82±0.73) mPa· s,(1.32±0.35) mPa· s 比(2.13±0.40) mPa· s,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黏度,保护缺血神经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齐伟静;刘永刚;高爱民;杨帅;张丽;马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近视的中医体质及防治进展

    近些年我国近视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传统中医对于近视有独特的理解与防治方法。中医治疗近视以外治研究为主,主要有针刺、敷贴耳穴、推拿等方法。通过刺激穴位、通经活络、调节经气、补益气血等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对近视患者视力改善均有不错的效果。而且中医偏颇体质为近视的易患因素,可以通过改善中医偏颇体质和防止久视伤血损伤视力来预防近视。

    作者:吴田英;翟晓蔚;吴咏梅(综述);何建成(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激活素A与心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激活素A与急性及慢性炎症有关并可用于预测疾病的严重性,激活素 A也参与纤维化和凋亡等疾病的病理过程。在不同的疾病模型中,抑制激活素A能够减弱机体的炎症反应、逆转纤维化及降低病死率。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炎症、纤维化和凋亡有密切关系,同时激活素A在很多心脏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激活素A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工具。

    作者:胡娟;王晞;周芹;唐艳红(综述);黄从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他达那非对感音神经性聋潜伏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他达那非对感音神经性聋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阳性对照组),各20只。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0.9%NaCl注射液4 mL/( kg· d)、他达那非2 mg/( kg· d)、盐酸氟桂利嗪0.5 mg/( kg· 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 d、噪声暴露后1、2、4周Ⅰ波潜伏期和听性脑干反应( 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其Ⅰ波潜伏期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后较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较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均呈下降趋势[(1.289±0.014)、(1.747±0.020)、(1.698±0.018)、(1.628±0.018)、(1.533±0.021) ms,(1.299±0.011)、(1.760±0.016)、(1.711±0.014)、(1.640±0.015)、(1.545±0.018) ms]。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豚鼠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ABR阈值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呈延长趋势,给药2周后其 ABR 阈值均呈不同程度下降[(23.9±0.8)、(41.1±9.9)、(43.2±1.7)、(38.8±1.8)、(29.8±2.8) dB,(24.0±0.9)、(41.1±9.9)、(41.5±10.0)、(39.2±1.7)、(30.1±2.9) dB]。扫描电镜显示,阴性对照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他达那非组及氟桂利嗪组耳蜗病变均较轻,听毛仅有不同程度的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他达那非能够减轻感音神经性聋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害,缩短其引起的Ⅰ波潜伏期延长。

    作者:梁媛;尹桂茹;马桂琴;范伟;刘春丽;张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屈昔多巴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研究进展

    体位性低血压( OH)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和跌倒的风险。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典型症状包括头昏、视物模糊、乏力甚至晕厥等。诊断上需通过症状及病史筛查后进行详细体格检查、测量血压等,确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屈昔多巴作为一种合成的儿茶酚胺,是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该病的新药。该文就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治进展及屈昔多巴在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马文文(综述);邓辉胜(校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贝伐单抗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应用进展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常并发于多种眼病,是严重损害人类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能使视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一直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体内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拮抗剂类药物能够与VEGF相结合并阻断其活性,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秦岭(综述);刘宁;宋彩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比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效果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依据抽签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治疗采用甲巯咪唑(口服,初始剂量30 mg/d,后以5~10 mg/d 的维持剂量继续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对照组治疗采用丙硫氧嘧啶(口服,初始剂量为250 mg/d,后以40~90 mg/d的维持剂量继续治疗,连续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肝功能异常率与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6±0.14) nmol/L 比(2.78±0.18) nmol/L、(121.64±5.30) nmol/L比(125.73±5.32) nmol/L、(9.21±1.24) pmol/L比(10.28±1.17) pmol/L、(29.16±2.53) mol/L比(30.48±2.41)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2.18±1.16) U/L比(23.20±1.08) U/L、(37.80±4.12) U/L比(39.85±5.06) U /L、(84.46±5.24) U/L比(87.38±4.30) U /L、(14.41±1.36)μmol/L比(15.28±1.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5%(7/40)比75.0%(30/40)],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运用甲巯咪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确切,治疗效率与安全性较高,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荐运用。

    作者:沈玉国;仝淼;王晓剑;陈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