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节性T细胞检测在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高双英;吴静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 调节性T细胞, FOXP3, 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检测在浆细胞性乳腺炎( PC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华润武钢总医院收治的62例PCM患者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18例)、亚急性期(31例)和慢性期(13例);另选择30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女性作为乳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乳腺癌组、PCM组外周血CD4+CD25+CD127-T 细胞、CD4+CD25+FoxP3+T 细胞百分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别为(4.0±1.8)%、(4.4±1.4)%、(87±16) mg/L;(3.0±0.5)%、(2.4±1.1)%、(53±19) mg/L;(5.8±2.2)%、(5.5±1.0)%、(385±37) mg/L。 PCM 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乳腺癌组患者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PCM组 CD4+CD25+CD127-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TGF-β为(2.8±1.2)%、(1.6±0.7)%、(35±11) mg/L,亚急性期分别为(3.1±1.2)%、(2.4±1.0)%、(56±14) mg/L,慢性期为(3.5±1.2)%、(3.3±1.3)%、(70±22) mg/L,急性期显著低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亚急性期显著低于慢性期(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25+CD127-T 细胞与 CD4+CD25+FoxP3+T 细胞、TGF-β呈正相关( r =0.589,0.724,P<0.05),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IgA、IgG、IgM、C3、C4、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性( P>0.05)。结论 PCM 患者外周血 CD4+CD25+CD127-T 细胞显著降低,可以作为筛查PCM的指标之一。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西安地区9338例孕妇TORCH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孕妇TORCH感染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933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捕获酶联免疫法检测 TORCH病毒的IgG和IgM抗体。比较不同年份、季节TORCH的感染率。结果 TORCH四种病原体弓形虫( 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和人疱疹病毒(HSV)Ⅱ型的 IgG 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42%(226/9338)、74.14%(6923/9338)、72.32%(6753/9338)、3.44%(321/9338),IgM 抗体阳性率依次为0.05%(5/9338)、0.10%(9/9338)、0.58%(54/9338)、0.05%(5/9338);RV与 CMV 的 IgG 抗体阳性率远高于TOX与HSV-Ⅱ型( P<0.05);CMV的 IgM抗体阳性率远高于 TOX、RV 与 HSV-Ⅱ型(P<0.05);2013年,TOX、RV 与 CMV 三种病原体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2012年(P <0.05);RV 与CMV的IgG抗体,夏秋季阳性率高于冬春季(P<0.05);TOX的IgG抗体,秋季阳性率高于其他3季(P<0.05);4种病原体的IgM抗体阳性率无明显的年份和季节性变化(P>0.05)。结论西安地区近两年无病原体暴发流行,且感染的季节变化不明显;目前缺少有效的方法治疗孕妇 TORCH感染,因此以预防为主。

    作者:谢小娟;李小侠;李芒会;张利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13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组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随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肌瘤复发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66±21) mL 比(160±37) mL、(4.9±0.9) d 比(6.3±1.2) d、5.0%(3/60)比15.7%(11/70),P<0.05或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可减轻手术损伤,降低肌瘤复发率。

    作者:王珂;权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超声定位和体表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和体表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择期行上肢手术的68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体表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则行超声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效果、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肌皮神经[(4.4±2.1) min 比(9.8±3.6) min]、桡神经[(4.2±1.3) min比(10.6±4.5) min]、正中神经[(6.4±2.5) min 比(15.1±6.6) min]、尺神经[(7.3±3.0) min比(18.0±7.4) min]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完全阻滞率、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1.2%(31/34)、82.4%(28/34)、94.1%(32/34),与对照组的58.8%(20/34)、38.2%(13/34)、70.6%(24/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体表异感定位相比,超声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成功率高、麻醉效果良好且并发症相对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恒跃;吕虎;平山;杨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MET)联合罗格列酮(RSG)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广泛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从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发表的关于以MET联合 RSG与单用 MET比较治疗T2DM 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并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0质量评价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评价,用 RevMan 5.2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 RCT 文献,共1730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MET联合RSG组较单用MET组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SMD=-0.66%,95%CI -1.02~-0.30,P =0.0004]、空腹血糖水平[SMD =-0.75mmol/L,95%CI -1.05~-0.45,P<0.00001],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1,95%CI 0.58~1.44,P=0.69]。结论 MET联合RSG较单用MET能更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提高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糖代谢,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似。

    作者:潘月华;李从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人参皂苷Rg3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人参皂苷 R g3作为传统中药人参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非常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还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影响肿瘤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增强患者免疫能力等。人参皂苷 Rg3单体制剂———参一胶囊是我国独立开发的一类抗癌新药,临床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该文就人参皂苷Rg3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成远(综述);华海清(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姜黄素在皮肤外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姜黄素是从姜黄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多酚类化合物,是姜黄属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显著抗炎、抗氧化、抗癌、抗突变、抗凝、抗感染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其一直作为草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风湿病、糖尿病病足、咳嗽和鼻窦炎。姜黄素还被证明有显著地促进伤口愈合的特性。它可以作用于伤口愈合过程的不同阶段,从而加速愈合。

    作者:周曙(综述);金海蓉;胡晋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纳入62例同期行传统开胸手术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9.3±42.4) min,术中出血量为(157.2±70.2) mL,术后胸腔引流量为(869.3±332.4) mL,拔管时间为(6.6±3.3) d,术后住院时间为(7.5±2.2) d,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8.3±58.4) min]、术中出血量[(230.1±100.4) mL]、术后胸腔引流量[(1806.3±458.4) mL]、拔管时间[(9.8±4.6) d]及术后住院时间[(11.2±5.5)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57/6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0/60),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3.6%,58/62)、并发症发生率(38.7%,24/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可以达到开胸手术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具有微创价值。

    作者:连爱民;方勇;师智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腹部超声检查可疑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患者31例,将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对照分析。对临床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将行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与未行该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经临床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29例,不全流产2例,诊断准确率为93.5%(29/31)。行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2.5±1.8) d,较未行该操作的患者(18.8±3.8) d短(P<0.05),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为(23.3±3.3) d,较未行该操作的患者(34.8±4.1) d短(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梅娜;宫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营养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分析营养治疗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营养科接受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接受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64例)接受针对性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体质指数等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高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接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值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营养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体质指数,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郝海水;张秀芬;朱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个体化管理对门诊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 GDM)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413例GD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05例)和对照组(2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如营养宣教、运动及血糖监测;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管理。分别对两组孕妇干预前后体质量增长、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变化、产科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围生儿结局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体质指数18.5~24.9、25.0~29.9、>30 kg/m2的患者孕期增重均低于对照组[(12±5) kg 比(16±7) kg、(8±6) kg 比(11±7) kg、(6±3) kg比(10±4)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2±0.8) mmol/L 比(4.5±0.6) mmol/L、(6.0±0.8) mmol/L比(6.4±0.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体化管理应用于GDM孕妇,可有效控制体质量增长及血糖水平,显著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龙隽;杨海燕;邓志娇;陈美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剖宫产手术寒战的治疗进展

    寒战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可能与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温度及孕妇自身因素等有关。寒战可以使机体的耗氧量成倍增加,导致低氧血症、心肌缺血的发生,严重者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影响子宫收缩及使术后切口感染率增加。该文就目前剖宫产手术寒战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予以综述,探讨了预防和治疗寒战时所使用的心理安慰、物理保温及药物治疗等手段,并重点阐述了药物治疗中各类药物的优缺点。

    作者:秦玫(综述);薛兴(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瘢痕疙瘩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瘢痕疙瘩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指在皮肤创伤后局部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且超出原有损害范围。该病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生长因子等因素相关。治疗方法较多,但单一疗法的疗效均不理想,主张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目前研究认为,瘢痕疙瘩术后联合放射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但对于手术后何时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总剂量及分次剂量选择仍无统一标准,其治疗亦存在个体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汪杰华(综述);姚晖(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药治疗白癜风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以局部或全身皮肤黏膜色素脱失为特征的皮肤病,直接影响患者的容貌,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不清,存在多种学说如黑素细胞自毁、自身免疫、遗传缺陷、氧化应激、微量元素失衡等,但终结果是黑素细胞减少、缺失和功能抑制。所以,黑素细胞的损害在白癜风的病机中占重要地位。中药治疗白癜风有确切疗效。借助于其他学科,中药治疗白癜风已研究至分子机制。

    作者:李情(综述);许爱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微RNA-181 b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微 RNA(miRNA)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 miR-181 b在急性白血病和其他多种恶性实体肿瘤中表达上调,具有癌基因作用,不仅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调控,同时还与药物敏感性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 miR-181b的表达改变可作为预测疾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孔晓琳(综述);李英花(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甲状腺结节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检查手段也从单一的血液学检查发展到现在的血液学、影像学检查,甚至是病理活检;治疗手段也从局限的手术切除发展到含射频消融治疗等在内的多种常用手段。中医以辨证内服中药及特色外治法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中西医学在甲状腺结节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诊疗手段等。

    作者:陈悦(综述);黄皓月;魏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新进展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脑伤残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及伤残率,但这仍是一个难点。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应用彩色多普勒监测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以及实验室检测脑特异性蛋白能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两种检查方法均未能在临床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加强对两者的进一步研究,使其能在临床实际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对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早期治疗新生儿窒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世界(综述);李明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早期宫颈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是早期子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措施。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对盆腔结构的深入认识,早期子宫颈癌的手术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也明显提高。该文将早期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方案分为保留生育功能的次广泛切除手术、保留生育功能的广泛子宫颈切除术以及不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并就其治疗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徐睿(综述);黄淑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清脑钠肽水平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血清脑钠肽水平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心肺复苏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脑损伤组(28例)、中度脑损伤组(20例)及重度脑损伤组(20例),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研究对象和3组患者在自主循环回复后2、8、12、24及48 h血清脑钠肽的水平,分析不同时间脑钠肽的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的相关性。结果4组研究对象血清脑钠肽的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脑损伤组患者的脑钠肽高,2、8、12、24、48 h分别为(3.26±0.14) ng/L、(3.34±0.57) ng/L、(3.13±0.39) ng/L、(2.99±0.41) ng/L、(2.15±0.13) ng/L,对照组低,分别为(0.75±0.44) ng/L、(0.75±0.44) ng/L、(0.78±0.44) ng/L、(0.75±0.45) ng/L、(0.75±0.44) ng/L,且不同时点间脑钠肽水平与GCS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脑钠肽的水平可预测脑损伤程度,脑钠肽水平越高,脑损伤程度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反之,则损伤较轻,预后较好。

    作者:肖铸;付斌;刘玉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截留量血液透析膜在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高截留量血液透析( HCO)是近年来血液透析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之一,其可有效清除相对分子质量为65000的物质,主要用于治疗骨髓瘤管型肾病、脓毒症、横纹肌溶解征等疾病。骨髓瘤患者由于游离轻链被近曲小管吸收后沉积在上皮细胞胞质内,使肾小管细胞变性,导致急性肾衰竭。大量临床试验证明,HCO可有效清除游离轻链,促进肾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就 HCO在多发性骨髓瘤管型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述。

    作者:徐丰博(综述);孙懿(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非心脏手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和预测研究现状

    医学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导致目前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高龄和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而心血管并发症是非心脏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危害大,是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直接决定了手术的成败。因而对心血管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和预测,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并改善患者预后,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发现了风险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评估体系,一些全新的高敏生化指标及无创检测也展示出良好的预测价值和应用前景。

    作者:杨彬(综述);熊卫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