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综述);黄皓月;魏华(审校)
目的:分析营养治疗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营养科接受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接受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64例)接受针对性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体质指数等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高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接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值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营养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体质指数,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郝海水;张秀芬;朱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金花茶属于山茶科,富含400多种化学成分以及多种对人体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具有抗癌、防癌、抗氧化等功能。其主要活性物质通过抑制部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阻滞某些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分化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金花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抗肿瘤作用等方面的文献,对金花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赵元华;刘会芳(综述);何荣霞(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检测在浆细胞性乳腺炎( PC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华润武钢总医院收治的62例PCM患者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18例)、亚急性期(31例)和慢性期(13例);另选择30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女性作为乳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乳腺癌组、PCM组外周血CD4+CD25+CD127-T 细胞、CD4+CD25+FoxP3+T 细胞百分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别为(4.0±1.8)%、(4.4±1.4)%、(87±16) mg/L;(3.0±0.5)%、(2.4±1.1)%、(53±19) mg/L;(5.8±2.2)%、(5.5±1.0)%、(385±37) mg/L。 PCM 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乳腺癌组患者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PCM组 CD4+CD25+CD127-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TGF-β为(2.8±1.2)%、(1.6±0.7)%、(35±11) mg/L,亚急性期分别为(3.1±1.2)%、(2.4±1.0)%、(56±14) mg/L,慢性期为(3.5±1.2)%、(3.3±1.3)%、(70±22) mg/L,急性期显著低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亚急性期显著低于慢性期(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25+CD127-T 细胞与 CD4+CD25+FoxP3+T 细胞、TGF-β呈正相关( r =0.589,0.724,P<0.05),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IgA、IgG、IgM、C3、C4、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性( P>0.05)。结论 PCM 患者外周血 CD4+CD25+CD127-T 细胞显著降低,可以作为筛查PCM的指标之一。
作者:高双英;吴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临床上腔镜手术期间导致严重的二氧化碳栓塞少见,但其是潜在的致命性的严重并发症,是麻醉医师应注意的重点。二氧化碳栓塞一般发生在二氧化碳注入期间或注入后不久,主要为二氧化碳误入血管或实质脏器所致。二氧化碳栓塞的临床表现由轻到严重为无症状、神经损伤、心血管性虚脱、甚至死亡等。近年来,二氧化碳栓塞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中兵(综述);张燕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很多疾病均可导致疼痛,如何有效缓解疼痛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研究发现,P物质是一种十一氨基酸多肽,广泛地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其他外周组织器官内,其 G蛋白偶联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密集分布于脊髓背角浅层。 P物质及其受体 NK-1受体与疼痛有密切关系。 P物质作为兴奋靶组织器官的神经递质,从初级感觉传入纤维终末释放,介导痛觉传递。 P物质和 NK-1R结合也可以介导痛觉效应。 P物质经酶解产生的N端片段和NK-1受体拮抗剂则产生镇痛作用。
作者:赵国敏(综述);尹金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随着国际卫生组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越来越重视,国内外对新生儿期甲状腺功能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功能低下两方面。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智力低下,甚至智力障碍。为了降低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新生儿健康的危害程度,新生儿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筛查多被应用于临床诊断,以便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赵军育(综述);吴立江;刘晓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食管癌是全世界第八大高发的恶性肿瘤。外科治疗是可切除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传统食管癌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为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微创食管切除术逐渐发展起来。微创食管切除术认为是一种安全可选择的食管癌治疗方法,目前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研究主要为术后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缺乏长期疗效。将微创食管切除术作为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治疗,目前还言之过早。
作者:杨鲸蓉;徐驰(综述);曾志勇;陈丰穗(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微RNA( 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蛋白质编码的小分子 RNA,它通过对目标mRNA的剪切和翻译抑制,发挥对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作用。 miRNA具有多靶点的特性,至少参与约1/3人类蛋白质的表达调控,并且参与调控细胞分化、凋亡,肿瘤形成、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行为。近些年研究表明,miRNA对于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因表达、调节脂质形成和储存至关重要。
作者:于俊杰(综述);詹晓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宫腔纱条填塞治疗重度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重度产后出血的57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各种不同产后出血原因应用宫腔纱条填塞的病例数,以57例使用宫腔纱条填塞术产后出血患者不同出血量为观测点,分别统计各观测点治疗有效和无效行子宫切除术的人数,并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①使用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的57例重度产后出血患者,宫缩乏力导致者19例,胎盘因素导致者36例,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者2例,7例治疗无效切除子宫。②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重度产后出血的成功率与出血量呈负相关(r=-0.943,P<0.05),当出血量≥2500 mL时,子宫切除的概率大于子宫保留的概率( P<0.05)。结论宫腔纱条填塞术是治疗胎盘因素及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重度产后出血避免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有效措施,其有效率随产后出血量的增加而下降,当出血量≥2500 mL 时,出血控制失败而行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概率更大。
作者:梁升连;葛海艳;褚志平;应小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已广泛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30多年来,PCNL手术体位从初的俯卧位扩展到仰卧位、侧卧位,并经历了多种 PCNL 手术体位的改良。俯卧位、仰卧位和侧卧位PCNL具有确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改良手术体位更提供了同时顺行 PCNL和逆行尿路内镜的操作,不同程度上提升了碎石的成效。充分认识不同 PCNL体位的穿刺特点能为手术体位的合理选择和进一步体位改良提供依据。
作者:吴定涛(综述);陈远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13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组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随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肌瘤复发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66±21) mL 比(160±37) mL、(4.9±0.9) d 比(6.3±1.2) d、5.0%(3/60)比15.7%(11/70),P<0.05或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可减轻手术损伤,降低肌瘤复发率。
作者:王珂;权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是早期子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措施。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对盆腔结构的深入认识,早期子宫颈癌的手术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也明显提高。该文将早期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方案分为保留生育功能的次广泛切除手术、保留生育功能的广泛子宫颈切除术以及不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并就其治疗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徐睿(综述);黄淑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检查手段也从单一的血液学检查发展到现在的血液学、影像学检查,甚至是病理活检;治疗手段也从局限的手术切除发展到含射频消融治疗等在内的多种常用手段。中医以辨证内服中药及特色外治法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中西医学在甲状腺结节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诊疗手段等。
作者:陈悦(综述);黄皓月;魏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导致目前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高龄和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而心血管并发症是非心脏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危害大,是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直接决定了手术的成败。因而对心血管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和预测,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并改善患者预后,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发现了风险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评估体系,一些全新的高敏生化指标及无创检测也展示出良好的预测价值和应用前景。
作者:杨彬(综述);熊卫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建始县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建始县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确诊的院内感染患者180例,调查标本来源,细菌培养后选择8种抗生素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20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60例,占50.0%,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分泌物与血液标本;科室来源于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和普通外科。耐药率高的3种药物为庆大霉素(65.0%)、亚胺培南(58.3%)、哌拉西林(55.0%),敏感率高的3种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0%)、头孢他啶(6.7%)与硫酸阿米卡星(10.0%)。结论院内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比较大,多在危重科室患者中分离检测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与硫酸阿米卡星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
作者:李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寒战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可能与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温度及孕妇自身因素等有关。寒战可以使机体的耗氧量成倍增加,导致低氧血症、心肌缺血的发生,严重者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影响子宫收缩及使术后切口感染率增加。该文就目前剖宫产手术寒战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予以综述,探讨了预防和治疗寒战时所使用的心理安慰、物理保温及药物治疗等手段,并重点阐述了药物治疗中各类药物的优缺点。
作者:秦玫(综述);薛兴(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 SW480结肠癌细胞生长增殖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后,采用人工重组基膜技术监测槲皮素对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和运动活性的作用。将培养成功的细胞分为空白组和其余5个不同浓度(10、20、40、80、160 mg/L)的槲皮素作用组,观察干预结果,检测人结肠癌 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选择佳作用浓度;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内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 SW480细胞经槲皮素处理后,体外侵袭、运动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P <0.05);槲皮素能显著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浓度为10、20、40、80、160μmol/L的槲皮素作用于结肠癌 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1±1.2)%、(13.9±1.5)%、(38.8±2.2)%、(41.5±2.6)%、(45.3±2.6)%,与空白组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的结肠癌 SW480细胞内 Ki67和 PCNA的表达均呈下调表现(P<0.05)。结论槲皮素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对人结肠癌 SW480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作者:王芬;熊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 GDM)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413例GD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05例)和对照组(2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如营养宣教、运动及血糖监测;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管理。分别对两组孕妇干预前后体质量增长、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变化、产科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围生儿结局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体质指数18.5~24.9、25.0~29.9、>30 kg/m2的患者孕期增重均低于对照组[(12±5) kg 比(16±7) kg、(8±6) kg 比(11±7) kg、(6±3) kg比(10±4)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2±0.8) mmol/L 比(4.5±0.6) mmol/L、(6.0±0.8) mmol/L比(6.4±0.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体化管理应用于GDM孕妇,可有效控制体质量增长及血糖水平,显著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龙隽;杨海燕;邓志娇;陈美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橙黄色多酚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风湿、抗氧化、抗炎症反应的药理特性,可以改善癌症、炎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症状。姜黄素对多种疼痛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如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手术后疼痛和炎症性疼痛等。
作者:张力(综述);侯娜;向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微 RNA(miRNA)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 miR-181 b在急性白血病和其他多种恶性实体肿瘤中表达上调,具有癌基因作用,不仅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调控,同时还与药物敏感性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 miR-181b的表达改变可作为预测疾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孔晓琳(综述);李英花(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