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涛(综述);陈远波(审校)
目的:探讨个体化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 GDM)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413例GD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05例)和对照组(2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如营养宣教、运动及血糖监测;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管理。分别对两组孕妇干预前后体质量增长、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变化、产科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围生儿结局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体质指数18.5~24.9、25.0~29.9、>30 kg/m2的患者孕期增重均低于对照组[(12±5) kg 比(16±7) kg、(8±6) kg 比(11±7) kg、(6±3) kg比(10±4)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2±0.8) mmol/L 比(4.5±0.6) mmol/L、(6.0±0.8) mmol/L比(6.4±0.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体化管理应用于GDM孕妇,可有效控制体质量增长及血糖水平,显著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龙隽;杨海燕;邓志娇;陈美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脑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因其致残率、致死率高而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近些年各种生物基因治疗不断涌现,其中溶瘤病毒的抗肿瘤作用正在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新城疫病毒( NDV)的胶质瘤治疗更是研究的热点。现就NDV的发现、溶瘤的结构基础、分类及关于治疗胶质瘤的研究及反向遗传技术的应用等进行总结。
作者:李俊卿;申汉威(综述);杨孔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类风湿关节炎( RA)属中医痹症范畴,在现代医学研究,R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病因尚未明确,病理学改变分为基本病变和各器官病变;西医治疗基本参照指南,中医治疗 RA,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和症型,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依据进行辨证论治,结合西医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疗效。由于RA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作用机制也未明确,也没有完全符合该病的动物模型,需进一步搞好基础研究,建立适当的病症契合的RA动物模型,筛选组方,完善基础理论研究。
作者:张庆丽;杨卫彬;杨静;胡春花;李倩(综述);张裕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微RNA( 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蛋白质编码的小分子 RNA,它通过对目标mRNA的剪切和翻译抑制,发挥对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作用。 miRNA具有多靶点的特性,至少参与约1/3人类蛋白质的表达调控,并且参与调控细胞分化、凋亡,肿瘤形成、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行为。近些年研究表明,miRNA对于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因表达、调节脂质形成和储存至关重要。
作者:于俊杰(综述);詹晓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金花茶属于山茶科,富含400多种化学成分以及多种对人体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具有抗癌、防癌、抗氧化等功能。其主要活性物质通过抑制部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阻滞某些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分化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金花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抗肿瘤作用等方面的文献,对金花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赵元华;刘会芳(综述);何荣霞(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在现代骨科康复观指导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骨远端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检测受试者C反应蛋白(CRP)和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65±6) min比(81±6) min,(320±10) mL比(420±16) mL,(1.9±1.0)次比(3.4±1.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CRP、CK水平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点CK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 HSS 评分高于对照组[(95±6)分比(8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术中采用新型前外侧入路,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损害,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汤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寒战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可能与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温度及孕妇自身因素等有关。寒战可以使机体的耗氧量成倍增加,导致低氧血症、心肌缺血的发生,严重者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影响子宫收缩及使术后切口感染率增加。该文就目前剖宫产手术寒战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予以综述,探讨了预防和治疗寒战时所使用的心理安慰、物理保温及药物治疗等手段,并重点阐述了药物治疗中各类药物的优缺点。
作者:秦玫(综述);薛兴(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建始县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建始县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确诊的院内感染患者180例,调查标本来源,细菌培养后选择8种抗生素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20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60例,占50.0%,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分泌物与血液标本;科室来源于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和普通外科。耐药率高的3种药物为庆大霉素(65.0%)、亚胺培南(58.3%)、哌拉西林(55.0%),敏感率高的3种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0%)、头孢他啶(6.7%)与硫酸阿米卡星(10.0%)。结论院内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比较大,多在危重科室患者中分离检测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与硫酸阿米卡星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
作者:李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以局部或全身皮肤黏膜色素脱失为特征的皮肤病,直接影响患者的容貌,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不清,存在多种学说如黑素细胞自毁、自身免疫、遗传缺陷、氧化应激、微量元素失衡等,但终结果是黑素细胞减少、缺失和功能抑制。所以,黑素细胞的损害在白癜风的病机中占重要地位。中药治疗白癜风有确切疗效。借助于其他学科,中药治疗白癜风已研究至分子机制。
作者:李情(综述);许爱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是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组织异常增生导致的肺部疾病。研究证实,发病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后导致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肌成纤维细胞聚集,形成成纤维细胞灶。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IPF 早期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炎症反应、细胞内张力、端粒酶活性等因素参与了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并在肺纤维化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到重要作用。该文对IPF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刘建;刘燕梅(综述);王玉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随着国际卫生组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越来越重视,国内外对新生儿期甲状腺功能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功能低下两方面。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智力低下,甚至智力障碍。为了降低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新生儿健康的危害程度,新生儿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筛查多被应用于临床诊断,以便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赵军育(综述);吴立江;刘晓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细胞屏障功能的损害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血管内皮屏障、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屏障、肺微血管屏障及血脑屏障的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微循环障碍,导致血浆渗漏及有效血容量不足。而肠道黏膜屏障的损害会引发细菌移位,进一步激活并扩大炎症反应。肺微血管屏障的损害则导致换气功能障碍,终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清除炎性介质及改善氧应激,目前被广泛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作者:陈思(综述);沈清(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13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组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随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肌瘤复发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66±21) mL 比(160±37) mL、(4.9±0.9) d 比(6.3±1.2) d、5.0%(3/60)比15.7%(11/70),P<0.05或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可减轻手术损伤,降低肌瘤复发率。
作者:王珂;权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国产十四肽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AHN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国产十四肽生长抑素100μg,缓慢静脉注射后再予以250μg/h的速度静脉泵入,连续治疗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记录患者就诊当日及治疗3 d及5 d后体液淀粉酶(淀粉酶检测试剂盒检测法);记录患者腹胀腹痛时间、恶心呕吐时间、禁食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腹胀腹痛时间、恶心呕吐时间、禁食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1.3) d 比(4.4±1.3) d,(3.6±1.0)d 比(5.1±1.1) d,(8.4±1.2) d 比(12.0±1.4) d,(4.9±1.4) d 比(7.1±1.7) d,(16.7±2.0) d 比(21.8±2.7) d,26.7%(8/30)比36.7%(11/30),均P<0.01]。结论血必净联合国产十四肽治疗AHNP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倪浩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近几年,不同的外照射放射治疗技术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在肝细胞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单纯放射治疗对早期患者可治愈,对中、晚期患者可延长生命,并可减轻疼痛。放射治疗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或口服索拉非尼或静脉化疗等方法联用,疗效可进一步提高,且毒性可耐受。因目前文献均局限于Ⅰ期/Ⅱ期临床试验或回顾性分析,故放射治疗在肝细胞癌综合治疗中的潜在作用,还需要开展Ⅲ期研究来证实。
作者:梁永(综述);何克菲(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检查手段也从单一的血液学检查发展到现在的血液学、影像学检查,甚至是病理活检;治疗手段也从局限的手术切除发展到含射频消融治疗等在内的多种常用手段。中医以辨证内服中药及特色外治法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中西医学在甲状腺结节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诊疗手段等。
作者:陈悦(综述);黄皓月;魏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医院环境中,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逐年升高,临床上已出现了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甚至全耐药菌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株是指仅对1~2种对其感染治疗有效的抗菌药物(主要是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其分离率逐年上升,临床上选择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案非常棘手。该文就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梁大胜(综述);石齐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血清脑钠肽水平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心肺复苏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脑损伤组(28例)、中度脑损伤组(20例)及重度脑损伤组(20例),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研究对象和3组患者在自主循环回复后2、8、12、24及48 h血清脑钠肽的水平,分析不同时间脑钠肽的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的相关性。结果4组研究对象血清脑钠肽的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脑损伤组患者的脑钠肽高,2、8、12、24、48 h分别为(3.26±0.14) ng/L、(3.34±0.57) ng/L、(3.13±0.39) ng/L、(2.99±0.41) ng/L、(2.15±0.13) ng/L,对照组低,分别为(0.75±0.44) ng/L、(0.75±0.44) ng/L、(0.78±0.44) ng/L、(0.75±0.45) ng/L、(0.75±0.44) ng/L,且不同时点间脑钠肽水平与GCS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脑钠肽的水平可预测脑损伤程度,脑钠肽水平越高,脑损伤程度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反之,则损伤较轻,预后较好。
作者:肖铸;付斌;刘玉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 SW480结肠癌细胞生长增殖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后,采用人工重组基膜技术监测槲皮素对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和运动活性的作用。将培养成功的细胞分为空白组和其余5个不同浓度(10、20、40、80、160 mg/L)的槲皮素作用组,观察干预结果,检测人结肠癌 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选择佳作用浓度;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内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 SW480细胞经槲皮素处理后,体外侵袭、运动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P <0.05);槲皮素能显著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浓度为10、20、40、80、160μmol/L的槲皮素作用于结肠癌 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1±1.2)%、(13.9±1.5)%、(38.8±2.2)%、(41.5±2.6)%、(45.3±2.6)%,与空白组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的结肠癌 SW480细胞内 Ki67和 PCNA的表达均呈下调表现(P<0.05)。结论槲皮素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对人结肠癌 SW480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作者:王芬;熊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橙黄色多酚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风湿、抗氧化、抗炎症反应的药理特性,可以改善癌症、炎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症状。姜黄素对多种疼痛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如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手术后疼痛和炎症性疼痛等。
作者:张力(综述);侯娜;向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