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应用于正畸牙颌测量的研究进展

王璐(综述);陈岩;王建明(审校)

关键词: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畸应用, 牙颌测量
摘要:牙颌测量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是诊断儿童及成人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方法,亦可为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CBCT)是一种口腔正畸辅助诊断中的颅颌面影像采集设备,相较于CT,CBCT具有影像精确度高、扫描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以及放射辐射量低等优势。 CBCT在正畸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头影测量分析、定位阻生牙、辅助植入微种植体以及分析牙体和牙弓形态等。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糖皮质激素对COPD及ARDS患者IL-8表达的干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呼吸道常见急症,由于两者以肺部感染作为加重病情发展的诱因,因此在抗感染的同时,基于炎症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求更加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8在炎症反应中作用显著,参与多种炎性细胞的聚集活化。糖皮质激素虽然在治疗方面一直存在争议,但其强大的抗炎作用应用于临床治疗肺部疾病已有近半个世纪。该文主要探讨上述两种肺部疾病患者的IL-8表达,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控制IL-8生成方面的作用。

    作者:金珊珊;陈小岚;刘刚(综述);王兴友(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虽然目前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如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等,但放射性肺炎( RP)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 RP一旦发生,常不可逆转且无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预防和减少 RP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RP 的发生与一些剂量-体积参数、联合化疗或辐射防护剂阿米福汀、放疗前手术、肿瘤位于中下肺、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10)、转化生长因子β1、KL-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吸烟史、慢性肺疾病、肺功能状况及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作者:蒋军(综述);涂彧(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52例 OSAHS患儿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及低血氧饱和度)、血清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所占百分比变化。结果手术治疗6个月后患儿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较术前均显著降低[(1.7±0.6)次/h 比(8.4±1.3)次/h,(5.0±1.7)次/h比(17.0±2.1)次/h,(24±5) s 比(87±6) s,(30±9) s比(63±11) s,P<0.01],低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显著增高[(91±7)%比(74±13)%](P <0.05);患儿术后1个月IgA、IgG、IgM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CD4 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较术前显著降低[(1327±315) mg/L 比(1635±407) mg/L,(8.8±1.6) g/L 比(11.7±1.7) g/L,(1014±244) mg/L比(1270±379) mg/L,(35±4)%比(39±4)%,P<0.05],而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治疗OSAHS疗效显著,短期免疫指标有所下降,但长期免疫参数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郭俊宇;李泽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脂肪因子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还是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研究已阐明,脂肪分泌的脂肪因子作为炎性因子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促进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等)的发生、发展。另外,脂肪因子还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参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脂肪因子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认识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孔秀芳(综述);姜林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他汀类药物潜在治疗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A)是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是造成老年人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OA将会给我国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然而至今仍缺乏改变OA疾病进程的药物。近些年,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OA从基础及临床层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相关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软骨细胞老化及退变、防止细胞外基质降解等作用。故他汀类药物有望成为改变OA疾病进程的药物。

    作者:陆万里(综述);滕华建;蒋青(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甲泼尼龙和泼尼松诱导缓解治疗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和泼尼松诱导缓解治疗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 PNS 患儿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泼尼松治疗[2.0 mg/(kg? d)],观察组接受甲泼尼龙治疗[1.8 mg/(kg? 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尿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体液免疫指标等。结果①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②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尿蛋白值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7.2±0.7) mg/(kg? d)比(21.2±2.3) mg/(kg? d),(47.2±6.0) g/L比(32.6±5.2) g/L,P<0.01],同时尿蛋白转阴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6.4±0.8) d比(11.6±1.7) d,P<0.01];③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IgG、C3、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3±1.3) g/L比(6.1±0.9) g/L,(1.27±0.18) g/L比(1.13±0.19) g/L,(0.54±0.08) g/L比(0.39±0.07) g/L](P<0.01)。结论甲泼尼龙可以显著提高PNS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尿蛋白,同时提升血清白蛋白水平,优化体液免疫指标。

    作者:宫晶;薜见珍;王凌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延缓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 GIP)降解而延长生理性GLP-1作用时间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除此之以外它的众多胰腺外作用逐渐被发现。 DPP-4抑制剂可以安全的单独使用及和与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联合使用,不影响体质量,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性价比较高,在临床上逐渐广泛应用广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又一个有力武器。

    作者:胡璟(综述);肖常青;庞翠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内镜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涎腺内镜的发展,对于涎腺疾病的病因人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涎腺内镜治疗技术的应用为涎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在涎腺内镜的帮助下,进一步直观了解到涎腺疾病导管内的病变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内镜可以直接治疗涎石症、涎腺导管狭窄及异物等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涎腺疾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该文主要通过回顾近年来涎腺内镜技术的应用,探讨涎腺疾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杨立(综述);安韦华;沈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我国儿童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 Meta 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中国儿童 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联性。方法以“幽门螺杆菌”“HLA-DQA1”“基因多态性”“儿童”为检索词,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disc)、清华同方( CNKI)系列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VIP)、万方数据库、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全面检索1995年1月至2015年1月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HLA-DQA1与中国儿童Hp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筛选标准的研究以OR值作为效应指标,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1项病例对照研究,共计 Hp感染组445例和正常对照组317例。对11项研究中涉及较多的HLA-DQA1*0101,0102,0103,0104,0201,0301,0302,0401,0501,0601共10个位点进行了Meta分析。经综合分析:①HLA-DQA1*0103和HLA-DQA1*0301可能为中国儿童 Hp感染的易患性基因OR合并及其95%CI 分别为1.77(1.18,2.64),P =0.005;1.80(1.09,2.98),P =0.02;②HLA-DQA1*0104和HLA-DQA1*0302位点存在异质性,按民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为:对于HLA-DQA1*0104,HLA-DQA1*0302位点汉族组间无异质性,而少数民族组仍有异质性,亚组结果显示,HLA-DQA1*0302可能是我国汉族儿童的保护基因[OR合并及其95%CI为0.50(0.26,0.98),P=0.040];HLA-DQA1*0104可能是少数民族儿童感染易患基因[OR合并及其95%CI为2.15(2.13,3.77),P=0.007];③换用模型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除 HLA-DQA1*0104和 HLA-DQA1*0301两位点结论发生改变外,其余位点结论均未发生变化。而剔除小样本后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结论均未发生改变。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果较可靠。结论中国儿童Hp感染可能与HLA-DQA1*0103和 HLA-DQA1*0301位点有关联,未发现其余位点与感染有关。

    作者:张铁民;张天哲;陈银苹;朱红俐;陈晓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兼症医学

    兼症医学是临床医学在应用诊断、治疗、预防的一种方法学。这方法学强调了“统一同一时体论”在医疗、教学、科研实践上的重要性。统一性强调了共性(整体性),同一时性明确了个性(差异性)。人是由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组成的自身整体的个体,也是宇宙间的独立体,但是必须统一于宇宙。

    作者:刘桂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牙缺失患者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牙缺失患者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实施牙缺失治疗的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不同分为老年组(94例)和非老年组(82例),并在术后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成功率、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植体周牙龈状况较非老年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齿槽骨吸收水平均降低,术后1个月老年组患者的骨吸收水平高于非老年组,之后在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吸收水平的差异逐渐减小。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牙缺失患者的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均较非老年人差,但其对手术成功率影响不明显。

    作者:韩永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 PH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PHC的治疗方法目前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常用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经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射频消融、生物疗法、中医治疗等。近几年PHC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取得明显进展,应用也日益广泛,尤其是生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姚冬雪(综述);秦成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白细胞与血压水平的关系

    高血压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主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高血压与炎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白细胞是反映炎症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白细胞起着重要作用。既往研究显示,白细胞升高与血压水平升高有关,两者存在正相关性,且这种作用独立于其他多重危险因素。该文通过研究白细胞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王坤伟(综述);刘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VEGF和FASC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骨架蛋白成束蛋白(FASCIN)(能和f-actin紧密结合的骨架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80例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方法检测 VEGF 和FASCIN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 的表达阳性率为71.2%(57/80),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15.0%(3/20),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P<0.05);FASCIN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2.5%(58/80),在正常口腔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4/20),FASC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P<0.05);有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 VEGF、FASCIN 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 P <0.05),病理分级Ⅱ级、Ⅲ级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FASCIN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理分级Ⅰ级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 P<0.05)。结论 VEGF、FASC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通过检测VEGF与 FASCIN 的表达水平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提供一定的理论根据,因此也可为临床上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后续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汪晓龙;贾玉林;舒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子宫内膜厚度联合检测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12年11月潍坊市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异位妊娠患者164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异位妊娠组(异位妊娠组,64例),宫内妊娠流产组(宫内妊娠流产组,38例),正常宫内妊娠组(正常宫内妊娠组,62例),采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并测定患者的血清孕酮及β-HCG值,比较3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β-HCG、孕酮水平。结果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0.65±0.30) cm、β-HCG(1846±655) U/L及孕酮(20±3) nmol/L水平明显低于宫内妊娠流产组(1.04±0.32) cm、(2580±1216) U/L、(33±4) nmol/L 及正常宫内妊娠组(1.38±0.19) cm、(3211±1405) U/L、(60±14) nmol/L(P<0.05);在三组中子宫内膜厚度及血β-HCG、孕酮联合诊断的准确率(95.3%、92.1%、9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单项指标判断早期异位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异位妊娠及宫内妊娠中,子宫内膜厚度与孕酮及β-HCG值均呈正相关( P<0.05)。结论血清孕酮及β-HCG值可判定妊娠发生,但对异位妊娠与宫内未形成孕囊的早早孕鉴别较难,配合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判定孕囊的着床部位,对早期鉴别异位妊娠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铭艳;曾杰;谢伟涵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纳米银的抗菌机制及其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于新型抗菌材料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对纳米银颗粒的研究。纳米银材料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性强以及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临床多个专科。但对于纳米银抗菌机制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而且已有研究发现,新型纳米银材料也有一定的毒性,不恰当的或过量的使用会导致银毒性的产生,危及身体健康。

    作者:赵永彬(综述);赵亚群(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血脂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病程<24 h的脑卒中患者260例,其中16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出血性卒中组,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将26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总胆固醇( TC)水平分为低TC患者组( TC<6.00 mmoL/L)组218例和高 TC 患者组( TC≥6.00 mmoL/L)组42例,再按三酰甘油( TG)水平分为低TG患者组( TG<2.00 mmoL/L)156例和高TG患者组( TG≥2.00 mmoL/L)104例。比较各组受试者血脂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4.26±0.94) mmol/L比(5.91±1.22) mmol/L,(1.67±0.66) mmol/L比(2.60±0.58) mmol/L,(2.84±1.22) mmol/L比(3.50±1.12) mmol/L],出血性脑卒中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SS评分)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28.7±8.8)分比(41.9±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 TC 患者组 SSS 评分显著低于高 TC 患者组[(31±14)分比(4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TG患者组SSS评分显著低于高TG患者组[(30±12)分比(4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较低的脑卒中患者病情较严重。

    作者:慈光胜;潘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 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住院的92例结肠癌患者、52例结肠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结肠癌组、结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CEA、CA199和 CA125,分析比较三组中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值。结果①结肠癌组血清 CEA、CA199和 CA125水平分别为(20.08±4.14) mg/L、(44±19) kU/L、(262.6±43.1) kU/L,结肠良性肿瘤组分别为(3.09±0.58) mg/L、(13±5) kU/L、(7.4±2.6) kU/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9±0.15) mg/L,(12±4) kU/L、(7.4±2.2) kU/L、结肠癌组的血清CEA、CA199和 CA125水平高于结肠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结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EA、CA199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肠癌诊断的灵敏度(87.1%)、准确度(60.4%)、阳性预测值(64.0%)、阴性预测值(36.9%)均较单独检测值高。结论 CEA、CA199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高了结肠癌早期诊断的效率。

    作者:张巨彪;苏秀兰;欧阳晓晖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预防的方式有个人维护(包括保持口腔卫生、戒烟、减少一些药物的使用)和临床检查(包括适应证的选择、种植材料的选择、种植后维护)。治疗方案有局部清创、激光治疗、电化学治疗、联合应用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不良反应小,手术治疗能修复骨组织和牙龈组织等软硬组织的缺损。把握好各个方案的适应证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邱茜茜;廖素杭(综述);余和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其预后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其预后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8.0~10.0 mmol/L,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则控制在4.4~7.8 mmol/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不良事件以及血清IL-6、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2±8) U/d比(25±6) U/d,15.9%(7/44)比2.4%(1/42),P<0.05],胰岛素应用时间、重症病房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3) d比(12±5) d,(10±4) d比(14±6) d],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3/44)比23.8%(10/42),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水平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8±10)μg/L比(44±14)μg/L,(43±18) mg/L比(87±24) mg/L,P<0.01]。结论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保持较低的血糖控制水平,会缩短重症病房治疗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但是并不会改善患者病死以及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情况,并且还可能增加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作者:魏铭;魏澄;王瑛;万少兵;黄敏;钟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