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姚冬雪(综述);秦成勇(审校)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生物治疗, 中医治疗
摘要:原发性肝癌( PH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PHC的治疗方法目前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常用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经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射频消融、生物疗法、中医治疗等。近几年PHC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取得明显进展,应用也日益广泛,尤其是生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单肺通气时降低吸入氧浓度对肺损伤的影响

    单肺通气( OLV)期间吸入纯氧能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也会导致吸收性肺不张和氧中毒。虽然OLV期间降低吸入氧浓度会使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在充分评估围术期患者全身情况下,适当降低吸入氧浓度( FiO2)能够减轻肺损伤。该文主要描述 OLV 期间氧中毒肺损伤的机制,介绍近年来OLV期间降低FiO2对肺损伤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彭依(综述);顾连兵(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血脂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病程<24 h的脑卒中患者260例,其中16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出血性卒中组,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将26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总胆固醇( TC)水平分为低TC患者组( TC<6.00 mmoL/L)组218例和高 TC 患者组( TC≥6.00 mmoL/L)组42例,再按三酰甘油( TG)水平分为低TG患者组( TG<2.00 mmoL/L)156例和高TG患者组( TG≥2.00 mmoL/L)104例。比较各组受试者血脂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4.26±0.94) mmol/L比(5.91±1.22) mmol/L,(1.67±0.66) mmol/L比(2.60±0.58) mmol/L,(2.84±1.22) mmol/L比(3.50±1.12) mmol/L],出血性脑卒中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SS评分)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28.7±8.8)分比(41.9±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 TC 患者组 SSS 评分显著低于高 TC 患者组[(31±14)分比(4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TG患者组SSS评分显著低于高TG患者组[(30±12)分比(4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较低的脑卒中患者病情较严重。

    作者:慈光胜;潘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和单一臂丛麻醉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和单一臂丛麻醉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收治的5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锁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臂丛麻醉,观察组采用颈臂丛联合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麻醉后观察组的平均心率、平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改变显著低于对照组[(72±4)次/min比(78±5)次/min,(15.2±2.3)次/min 比(16.7±2.1)次/min,(71±6) mmHg(1 mmHg=0.133 kPa)比(79±7) mmHg](P<0.05),但麻醉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颈臂丛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优于单一臂丛麻醉,对生命体征影响更小,是锁骨骨折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巨辉;程智;白国强;杨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甲泼尼龙和泼尼松诱导缓解治疗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和泼尼松诱导缓解治疗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 PNS 患儿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泼尼松治疗[2.0 mg/(kg? d)],观察组接受甲泼尼龙治疗[1.8 mg/(kg? 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尿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体液免疫指标等。结果①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②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尿蛋白值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7.2±0.7) mg/(kg? d)比(21.2±2.3) mg/(kg? d),(47.2±6.0) g/L比(32.6±5.2) g/L,P<0.01],同时尿蛋白转阴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6.4±0.8) d比(11.6±1.7) d,P<0.01];③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IgG、C3、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3±1.3) g/L比(6.1±0.9) g/L,(1.27±0.18) g/L比(1.13±0.19) g/L,(0.54±0.08) g/L比(0.39±0.07) g/L](P<0.01)。结论甲泼尼龙可以显著提高PNS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尿蛋白,同时提升血清白蛋白水平,优化体液免疫指标。

    作者:宫晶;薜见珍;王凌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结肠癌术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区域灌注化疗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90例结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全身化疗组和 TACE 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各45例。全身化疗组给予500 mg 氟尿嘧啶+40 mg顺铂静脉全身给药,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先给予500 mg氟尿嘧啶+40 mg顺铂灌注给药,后使用超液态碘油2~3 mL加羟基喜树碱注射液10 mg。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不良反应和随访情况。结果①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甲胎蛋白及肝内转移灶体积均显著小于全身化疗组[(56±4)μg/L 比(290±25)μg/L,(22±4) cm3比(45±9) cm3,P<0.01];②TACE 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治疗后 CD3+、CD4+、CD4+/CD8+、CD16+CD56+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CD3+、CD4+、CD4+/CD8+高于全身化疗组[(74±10)%比(62±4)%,(44±10)%比(31±7)%,(2.7±0.6)比(1.3±0.4),P <0.01];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全身化疗组2、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TACE 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44.4%比66.7%、26.7%比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可有效预防结肠癌术后肝转移,且可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

    作者:商斌;曹成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的应用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快。放疗是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定位是放疗的重要步骤,定位是否准确及图像清晰程度直接影响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CT)弥补了 CT 定位困难和 PET 假阳性及定位不精确的不足。该文就 PET/CT 在 NSCLC 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邹蕴(综述);宛红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超声新技术诊断甲状腺癌的应用进展

    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攀升,但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仍是影像诊断的难点。 B 型和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甲状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但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特异性不高。三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幅度提高了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

    作者:闫娜(综述);王伟娟;庄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皮质激素对COPD及ARDS患者IL-8表达的干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呼吸道常见急症,由于两者以肺部感染作为加重病情发展的诱因,因此在抗感染的同时,基于炎症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求更加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8在炎症反应中作用显著,参与多种炎性细胞的聚集活化。糖皮质激素虽然在治疗方面一直存在争议,但其强大的抗炎作用应用于临床治疗肺部疾病已有近半个世纪。该文主要探讨上述两种肺部疾病患者的IL-8表达,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控制IL-8生成方面的作用。

    作者:金珊珊;陈小岚;刘刚(综述);王兴友(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纳米银的抗菌机制及其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于新型抗菌材料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对纳米银颗粒的研究。纳米银材料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性强以及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临床多个专科。但对于纳米银抗菌机制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而且已有研究发现,新型纳米银材料也有一定的毒性,不恰当的或过量的使用会导致银毒性的产生,危及身体健康。

    作者:赵永彬(综述);赵亚群(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牙缺失患者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牙缺失患者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实施牙缺失治疗的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不同分为老年组(94例)和非老年组(82例),并在术后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成功率、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植体周牙龈状况较非老年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齿槽骨吸收水平均降低,术后1个月老年组患者的骨吸收水平高于非老年组,之后在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吸收水平的差异逐渐减小。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牙缺失患者的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均较非老年人差,但其对手术成功率影响不明显。

    作者:韩永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对不孕不育症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不孕不育症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诊断与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育功能和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73例患者中,妊娠72例,占98.6%,分娩70例,占95.9%,胎儿存活率100.0%;对照组73例患者中,妊娠65例,占89.0%,分娩57例,占78.1%,胎儿存活率100.0%。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与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诊断准确性更高,治疗效果好,预后快,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赵海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壳聚糖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吸收的机制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的特性,使得它们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胃肠道在人体和外界之间形成了一个选择性屏障,允许营养物质、水等通过的同时阻止蛋白和多肽等大分子物质通过。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口服纳米载体的研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具有黏膜黏附力、可逆地打开紧密连接及带有正电荷的特性,已被作为安全有效的肠道吸收促进剂。肠道主要通过跨细胞或细胞旁途径吸收物质,而壳聚糖可促进跨细胞及细胞旁途径的吸收。

    作者:孙露银(综述);闫彩凤(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09~2013年《医学综述》在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指标与排名情况

    作者:《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超声评价胎儿心脏功能的研究进展

    在许多胎儿疾病(包括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先天性心脏病、双胎输血综合征、特发性水肿及胎儿心律失常等)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中,胎儿心功能异常作为一个重要标志已在临床得到证明。超声评价胎儿心脏功能一般是以针对患者进行管理和评价的模式,使其为先天性心脏病提供相对完整、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进行患者咨询,或对胎儿心脏进行介入治疗。该文就超声评价胎儿心脏功能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吴晶(综述);张志坤;吴钟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干扰素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清疾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干扰素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 CML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每组60例。患者均给予羟基脲治疗,每日20~60 mg/kg,每周2次,6周为1个疗程,观察Ⅱ组患者在羟基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注射液治疗,(3~5)×106 U/(m2? d),6周为1个疗程。另随机选取6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的血清前列腺素 E2( 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碱性磷酸酶(AL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以及治疗2周及6周后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Ⅰ患者血清中的 PGE2、MMP-2、bFGF、ALP以及IL-6水平分别为(93±26) ng/L、(5.8±1.1)μg/L、(60±18) ng/L、(105±29) U/L、(20.4±6.1) ng/L,观察Ⅱ组分别为(96±25) ng/L、(5.7±1.2)μg/L、(60±17) ng/L、(106±26) U/L、(20.2±6.0) 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1±12) ng/L、(2.7±0.5)μg/L、(33±8) ng/L、(61±13) U/L、(4.8±1.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患者治疗前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Ⅱ组患者治疗后PGE2、MMP-2、bFGF、ALP以及IL-6均显著低于观察Ⅰ组[(52±16) ng/L 比(62±20) ng/L,(2.4±0.5)μg/L比(3.9±0.6)μg/L,(33±7) ng/L比(42±9) ng/L,(62±13) U/L比(76±17) U/L,(5.0±1.2) ng/L比(8.7±2.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干扰素α能有效降低CML患者血清疾病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调节CML患者的血清学表现及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蓉;曾正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 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住院的92例结肠癌患者、52例结肠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结肠癌组、结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CEA、CA199和 CA125,分析比较三组中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值。结果①结肠癌组血清 CEA、CA199和 CA125水平分别为(20.08±4.14) mg/L、(44±19) kU/L、(262.6±43.1) kU/L,结肠良性肿瘤组分别为(3.09±0.58) mg/L、(13±5) kU/L、(7.4±2.6) kU/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9±0.15) mg/L,(12±4) kU/L、(7.4±2.2) kU/L、结肠癌组的血清CEA、CA199和 CA125水平高于结肠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结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EA、CA199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肠癌诊断的灵敏度(87.1%)、准确度(60.4%)、阳性预测值(64.0%)、阴性预测值(36.9%)均较单独检测值高。结论 CEA、CA199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高了结肠癌早期诊断的效率。

    作者:张巨彪;苏秀兰;欧阳晓晖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术中卵巢功能的保护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既担负着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还承担着延续后代的生育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卵巢疾病日趋增多。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妇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在腹腔镜手术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其卵巢功能,成为了妇科腔镜临床实践中备受重视的关键问题。该文主要总结腹腔镜手术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并概括有效应对卵巢损伤的腹腔镜手术方法。

    作者:王政;邓锁(综述);卢美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内镜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涎腺内镜的发展,对于涎腺疾病的病因人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涎腺内镜治疗技术的应用为涎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在涎腺内镜的帮助下,进一步直观了解到涎腺疾病导管内的病变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内镜可以直接治疗涎石症、涎腺导管狭窄及异物等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涎腺疾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该文主要通过回顾近年来涎腺内镜技术的应用,探讨涎腺疾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杨立(综述);安韦华;沈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5例妊娠合并甲减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经治疗后51例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观察组),64例患者甲状腺功能仍未达正常指标(对照组)。比较不同孕期孕妇的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和甲状腺激素需求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胎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孕中期、孕晚期TSH水平较孕早期显著升高( P<0.05),产后TSH水平显著下降( P<0.05);孕中期、孕晚期对甲状腺素需求量较孕前显著提高( 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糖代谢异常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和死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孕妇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在妊娠期间要调整甲状腺激素的用药剂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情;牟英辉;高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兼症医学

    兼症医学是临床医学在应用诊断、治疗、预防的一种方法学。这方法学强调了“统一同一时体论”在医疗、教学、科研实践上的重要性。统一性强调了共性(整体性),同一时性明确了个性(差异性)。人是由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组成的自身整体的个体,也是宇宙间的独立体,但是必须统一于宇宙。

    作者:刘桂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