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冬雪(综述);秦成勇(审校)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对人鼻咽癌 CNE-1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鼻咽癌CNE-1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西妥昔单抗组、紫杉醇组、联合用药组,通过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①联合用药组的MTT值(36±7)和迁移能力相对值(21±6),低于西妥昔单组的MTT值(62±10)、迁移能力相对值(55±10)和紫杉醇组的MTT值(59±11)、迁移能力相对值(5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用药组EFGR、MMP-2的mRNA含量分别为(50±14)、(45±11),低于西妥昔单组的(67±18)、(69±16)和紫杉醇组的(60±17)、(6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用药组的 EFGR、MMP-2蛋白含量分别为(43±13)、(36±8),低于西妥昔单组的(69±15)、(64±10)和紫杉醇组(56±14)、(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能够抑制人鼻咽癌CNE-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FGR、MMP-2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王文慧;王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虽然目前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如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等,但放射性肺炎( RP)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 RP一旦发生,常不可逆转且无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预防和减少 RP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RP 的发生与一些剂量-体积参数、联合化疗或辐射防护剂阿米福汀、放疗前手术、肿瘤位于中下肺、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10)、转化生长因子β1、KL-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吸烟史、慢性肺疾病、肺功能状况及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作者:蒋军(综述);涂彧(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牙颌测量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是诊断儿童及成人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方法,亦可为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CBCT)是一种口腔正畸辅助诊断中的颅颌面影像采集设备,相较于CT,CBCT具有影像精确度高、扫描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以及放射辐射量低等优势。 CBCT在正畸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头影测量分析、定位阻生牙、辅助植入微种植体以及分析牙体和牙弓形态等。
作者:王璐(综述);陈岩;王建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仅给予颈椎牵引,观察组采用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每个病例均连续治疗20 d,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颈部残障指数( NDI)、颈肌力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VAS、NDI评分(3.2±1.1)分、(5.8±2.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8±2.3)分,(10.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峰力距、平均功率及关节活动度[(9.7±1.8) Nm,(2.6±0.9) W,(96.2±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8±1.6) Nm,(1.5±0.8) W,(85.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1.8%)高于对照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可改善颈部肌肉群做功能力。
作者:赵光标;陈勇;植梧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可以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可以起到情报检索与文献计量研究作用;可以节省论文篇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动脉粥样硬化( As)作为一种慢性炎性疾病,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同时也是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低氧是造成AS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高原低氧地域辽阔,潜在的成为 As发病率高的国家,因此研究低氧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述在低氧条件下,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等在 As发生中的作用,以期为阐明As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
作者:李红艳(综述);贺学;李旭光;孙正启(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缩宫素治疗(20 U,加入500 mL 0.9% NaCl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治疗(200 U,放置于患者直肠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宫缩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及术后24 h 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10±29) mL 比(331±34) mL、(252±33) mL 比(389±45) mL,P <0.01];宫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8±3) min 比(39±5) min,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显著高于对照组[(124±5) g/L比(105±5) g/L,(41±4)%比(36±4)%,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 Hb 及 HCT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对照组为7.5%(3/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剖宫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能有效控制出血,改善子宫收缩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不同分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向量T环的特征,探讨用 T环作为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2005年12月至2014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有T环向量异常的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 h内有反复静息心绞痛发作患者73例作为高危组,48 h内无而1个月内有静息心绞痛反复发作患者73例作为中危组,总结上述病例心绞痛发作前和发作时心电向量T环在额面、横面、右侧面三个面的状态(参考指标:QRS-T夹角、T环面积、T环形态)及转变。结果高危组或中危组的心电向量T环分别在额面、横面、右侧面三个面的参考指标组内相比较,各个组三个面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高危组和中危组的心电向量 T环在额面或横面或右侧面某一面的图形变换组间比较,在任一面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①高危组额面、横面、右侧面 R-T 夹角大变化量差≥5°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86.3%比12.3%,90.4%比17.8%,83.6%比11.0%,P<0.01);②高危组额面、横面、右侧T环面积大变化量差≥2 mm2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89.0%比8.2%,93.2%比5.5%,86.3%比11.0%, P <0.01);③高危组额面、横面、右侧T环扭结数差≥2个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93.2%比13.7%,95.9%比8.2%,90.4%比17.8%,P<0.01)。结论心电向量 T环是有效评估心血管风险的可考量的指标。
作者:林红;詹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进入到基因、分子水平。离子通道的改变与 HDCP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该文总结国内外文献,深入分析HDCP与钾通道及水通道关系的相关研究,并探讨了 HDCP 与氯离子通道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HDCP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
作者:任中连(综述);傅晓冬(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探讨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其预后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8.0~10.0 mmol/L,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则控制在4.4~7.8 mmol/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不良事件以及血清IL-6、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2±8) U/d比(25±6) U/d,15.9%(7/44)比2.4%(1/42),P<0.05],胰岛素应用时间、重症病房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3) d比(12±5) d,(10±4) d比(14±6) d],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3/44)比23.8%(10/42),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水平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8±10)μg/L比(44±14)μg/L,(43±18) mg/L比(87±24) mg/L,P<0.01]。结论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保持较低的血糖控制水平,会缩短重症病房治疗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但是并不会改善患者病死以及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情况,并且还可能增加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作者:魏铭;魏澄;王瑛;万少兵;黄敏;钟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输尿管镜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对肾盂肿瘤、胆管结石、尿道损伤等的诊治也有一定疗效。该技术适用于内径较为纤细的各种人体腔道,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规范、熟练操作,其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该文系统回顾了输尿管镜技术的器械发展,介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总结目前输尿管镜技术的主要临床应用范围及相关并发症。
作者:杨洪海;综述崔喆;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还是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研究已阐明,脂肪分泌的脂肪因子作为炎性因子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促进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等)的发生、发展。另外,脂肪因子还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参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脂肪因子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认识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孔秀芳(综述);姜林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核心版同类学科47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3292)排名第7位、影响因子(0.409)排名第21位、综合评价总分(54.5)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4)排名第4位,他引率0.96;在2014年扩刊版同类学科129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7065)排名第17位、影响因子(0.808)排名第27位、学科影响指标(0.84)排名第9位,他引率0.98。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5例妊娠合并甲减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经治疗后51例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观察组),64例患者甲状腺功能仍未达正常指标(对照组)。比较不同孕期孕妇的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和甲状腺激素需求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胎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孕中期、孕晚期TSH水平较孕早期显著升高( P<0.05),产后TSH水平显著下降( P<0.05);孕中期、孕晚期对甲状腺素需求量较孕前显著提高( 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糖代谢异常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和死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孕妇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在妊娠期间要调整甲状腺激素的用药剂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情;牟英辉;高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既担负着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还承担着延续后代的生育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卵巢疾病日趋增多。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妇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在腹腔镜手术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其卵巢功能,成为了妇科腔镜临床实践中备受重视的关键问题。该文主要总结腹腔镜手术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并概括有效应对卵巢损伤的腹腔镜手术方法。
作者:王政;邓锁(综述);卢美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肾动脉狭窄( RAS)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之一,RAS引起的高血压多为顽固性,且药物降压效果不好,因此尽早诊断和积极的临床干预,可明显降低心脏等重要器官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并可减少肾萎缩及终末期肾病的发生。超声虽然具有高度的操作者依赖性,但是作为一种无创、低成本且可以广泛应用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已被国内外公认为筛查RAS的首选方法。
作者:段秀芳;付遵峰;陆萍萍(综述);王秀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快。放疗是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定位是放疗的重要步骤,定位是否准确及图像清晰程度直接影响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CT)弥补了 CT 定位困难和 PET 假阳性及定位不精确的不足。该文就 PET/CT 在 NSCLC 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邹蕴(综述);宛红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初诊宫颈癌超声特征及与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初诊宫颈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入院后3 d内行女性盆腔超声检查,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病变组织内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计数。观察初诊宫颈癌超声声像图特征,多普勒血流特征及不同分期病变间的差异。结果超声声像图显示宫颈形态正常或轻度增厚(Ⅰ期);宫颈不均匀增厚,体积增大(Ⅱ期);宫颈病变累及宫颈管、宫体或宫旁组织(Ⅲ期)。病变回声增强,呈点条状,多普勒技术显示点状血流(Ⅰ期);不均匀回声范围增大,多普勒技术显示点条状及网状血流(Ⅱ期);宫颈病变累及宫颈管、宫体或宫旁组织,多普勒技术显示血流丰富(Ⅲ期)。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间,多普勒超声阻力指数( RI)值、MVD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0.07)比(0.45±0.06),(32.76±6.87)比(31.43±7.43),P >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多普勒超声RI值、MVD值显著低于未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0.41±0.06)比(0.47±0.07),(33.54±7.65)比(28.87±5.77),P <0.01]。随着宫颈癌分期的增加,其 RI 值逐渐降低(Ⅰ期:0.47±0.05;Ⅱ期:0.44±0.06;Ⅲ期:0.39±0.04), MVD 值逐渐升高(Ⅰ期:25.36±5.61;Ⅱ期:30.52±4.72;Ⅲ期:33.51±3.91),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宫颈癌RI值与MVD值间呈显著负相关(r=-0.518,P=0.014)。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宫颈癌病变的特征,随病变分期增加,其声像图及多普勒血流特征存在差异。
作者:翁亮;柯友森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比较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和单一臂丛麻醉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收治的5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锁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臂丛麻醉,观察组采用颈臂丛联合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麻醉后观察组的平均心率、平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改变显著低于对照组[(72±4)次/min比(78±5)次/min,(15.2±2.3)次/min 比(16.7±2.1)次/min,(71±6) mmHg(1 mmHg=0.133 kPa)比(79±7) mmHg](P<0.05),但麻醉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颈臂丛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优于单一臂丛麻醉,对生命体征影响更小,是锁骨骨折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巨辉;程智;白国强;杨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重症患者中,急性呼吸衰竭者比例高,初期可经喉插管置入气管保证换气,如需要长期使用呼吸器,推荐行气管切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了患者的安全及保证医疗效率,经皮气管切开术得到发展。研究表明,与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相比,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及手术相关病死率低。经皮气管切开术可直接在患者床边进行,提高效率。现就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发展史,执行步骤、适应证、禁忌证、相关并发症及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比较等进行综述。
作者:王霞(综述);张恒(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