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辉;程智;白国强;杨磊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进入到基因、分子水平。离子通道的改变与 HDCP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该文总结国内外文献,深入分析HDCP与钾通道及水通道关系的相关研究,并探讨了 HDCP 与氯离子通道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HDCP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
作者:任中连(综述);傅晓冬(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早期,人们认为甲状腺激素仅通过核受体改变靶器官基因的转录活性发挥生物学效应,此途径为经典通路的作用机制。近年来发现独立于经典通路与其他信号传递相关的非经典通路,非经典途径的机制及其相关性被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甲状腺激素非经典途径在促血管生成、抗细胞调亡、促进细胞增殖及促进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孟丹;刘小娜(综述);魏立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缩宫素治疗(20 U,加入500 mL 0.9% NaCl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治疗(200 U,放置于患者直肠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宫缩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及术后24 h 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10±29) mL 比(331±34) mL、(252±33) mL 比(389±45) mL,P <0.01];宫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8±3) min 比(39±5) min,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显著高于对照组[(124±5) g/L比(105±5) g/L,(41±4)%比(36±4)%,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 Hb 及 HCT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对照组为7.5%(3/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剖宫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能有效控制出血,改善子宫收缩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干扰素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 CML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每组60例。患者均给予羟基脲治疗,每日20~60 mg/kg,每周2次,6周为1个疗程,观察Ⅱ组患者在羟基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注射液治疗,(3~5)×106 U/(m2? d),6周为1个疗程。另随机选取6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的血清前列腺素 E2( 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碱性磷酸酶(AL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以及治疗2周及6周后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Ⅰ患者血清中的 PGE2、MMP-2、bFGF、ALP以及IL-6水平分别为(93±26) ng/L、(5.8±1.1)μg/L、(60±18) ng/L、(105±29) U/L、(20.4±6.1) ng/L,观察Ⅱ组分别为(96±25) ng/L、(5.7±1.2)μg/L、(60±17) ng/L、(106±26) U/L、(20.2±6.0) 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1±12) ng/L、(2.7±0.5)μg/L、(33±8) ng/L、(61±13) U/L、(4.8±1.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患者治疗前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Ⅱ组患者治疗后PGE2、MMP-2、bFGF、ALP以及IL-6均显著低于观察Ⅰ组[(52±16) ng/L 比(62±20) ng/L,(2.4±0.5)μg/L比(3.9±0.6)μg/L,(33±7) ng/L比(42±9) ng/L,(62±13) U/L比(76±17) U/L,(5.0±1.2) ng/L比(8.7±2.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干扰素α能有效降低CML患者血清疾病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调节CML患者的血清学表现及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蓉;曾正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Ⅰ组(184例)和Ⅱ组(184例)。Ⅰ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Ⅱ组患者实施PFNA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高于Ⅱ组[(52±7) min比(64±7) min,(139±19) mL比(121±18) mL,(81±17) mL 比(70±15) mL],患肢开始负重时间显著短于Ⅱ组[(16.5±2.6) min比(26.8±3.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Ⅰ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78.8%比63.0%),Ⅰ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Ⅱ组(14.1%比4.9%),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Ⅱ组(5.4%比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身体情况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合并有慢性内科疾病的患者,可选择PFNA 治疗,但晚期并发症多。
作者:王岩民;樊勇;牛伟亚;高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动脉粥样硬化( As)作为一种慢性炎性疾病,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同时也是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低氧是造成AS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高原低氧地域辽阔,潜在的成为 As发病率高的国家,因此研究低氧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述在低氧条件下,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等在 As发生中的作用,以期为阐明As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
作者:李红艳(综述);贺学;李旭光;孙正启(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的特性,使得它们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胃肠道在人体和外界之间形成了一个选择性屏障,允许营养物质、水等通过的同时阻止蛋白和多肽等大分子物质通过。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口服纳米载体的研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具有黏膜黏附力、可逆地打开紧密连接及带有正电荷的特性,已被作为安全有效的肠道吸收促进剂。肠道主要通过跨细胞或细胞旁途径吸收物质,而壳聚糖可促进跨细胞及细胞旁途径的吸收。
作者:孙露银(综述);闫彩凤(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涎腺内镜的发展,对于涎腺疾病的病因人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涎腺内镜治疗技术的应用为涎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在涎腺内镜的帮助下,进一步直观了解到涎腺疾病导管内的病变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内镜可以直接治疗涎石症、涎腺导管狭窄及异物等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涎腺疾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该文主要通过回顾近年来涎腺内镜技术的应用,探讨涎腺疾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杨立(综述);安韦华;沈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胸膜肺母细胞瘤( PPB)是好发于儿童的一种罕见恶性肿瘤,在病史、基因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有一定特点。 PPB常累及胸膜和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复杂的生物学行为,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病理学特点为肿瘤间质内有大量原始小圆细胞及纺锤状细胞,肿瘤组织的上皮细胞为良性呼吸道上皮细胞。该文就近年来 PPB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高欣凤(综述);郭志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下降,人们更加重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相关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主要是PM2.5)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PM2.5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血栓形成,血管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心脏自主调节功能紊乱等也被认为与空气污染物有关。 PM2.5对血压影响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机制是 PM2.5通过直接作用、氧化应激、炎症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继而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受损,终引起血压的变化。
作者:徐建辉(综述);何荣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还是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研究已阐明,脂肪分泌的脂肪因子作为炎性因子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促进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等)的发生、发展。另外,脂肪因子还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参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脂肪因子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认识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孔秀芳(综述);姜林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不孕不育症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诊断与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育功能和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73例患者中,妊娠72例,占98.6%,分娩70例,占95.9%,胎儿存活率100.0%;对照组73例患者中,妊娠65例,占89.0%,分娩57例,占78.1%,胎儿存活率100.0%。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与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诊断准确性更高,治疗效果好,预后快,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赵海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在许多胎儿疾病(包括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先天性心脏病、双胎输血综合征、特发性水肿及胎儿心律失常等)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中,胎儿心功能异常作为一个重要标志已在临床得到证明。超声评价胎儿心脏功能一般是以针对患者进行管理和评价的模式,使其为先天性心脏病提供相对完整、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进行患者咨询,或对胎儿心脏进行介入治疗。该文就超声评价胎儿心脏功能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吴晶(综述);张志坤;吴钟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52例 OSAHS患儿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及低血氧饱和度)、血清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所占百分比变化。结果手术治疗6个月后患儿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较术前均显著降低[(1.7±0.6)次/h 比(8.4±1.3)次/h,(5.0±1.7)次/h比(17.0±2.1)次/h,(24±5) s 比(87±6) s,(30±9) s比(63±11) s,P<0.01],低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显著增高[(91±7)%比(74±13)%](P <0.05);患儿术后1个月IgA、IgG、IgM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CD4 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较术前显著降低[(1327±315) mg/L 比(1635±407) mg/L,(8.8±1.6) g/L 比(11.7±1.7) g/L,(1014±244) mg/L比(1270±379) mg/L,(35±4)%比(39±4)%,P<0.05],而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治疗OSAHS疗效显著,短期免疫指标有所下降,但长期免疫参数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郭俊宇;李泽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肾动脉狭窄( RAS)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之一,RAS引起的高血压多为顽固性,且药物降压效果不好,因此尽早诊断和积极的临床干预,可明显降低心脏等重要器官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并可减少肾萎缩及终末期肾病的发生。超声虽然具有高度的操作者依赖性,但是作为一种无创、低成本且可以广泛应用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已被国内外公认为筛查RAS的首选方法。
作者:段秀芳;付遵峰;陆萍萍(综述);王秀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原发性肝癌( PH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PHC的治疗方法目前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常用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经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射频消融、生物疗法、中医治疗等。近几年PHC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取得明显进展,应用也日益广泛,尤其是生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姚冬雪(综述);秦成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可以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可以起到情报检索与文献计量研究作用;可以节省论文篇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东莞市莞城医院收治的64例拟行手术治疗的会厌囊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会厌囊肿评分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手术区域黏膜光滑、平坦,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均少于对照组[(9.4±2.8) min比(12.6±3.7) min,(2.4±1.1) mL比(11.2±3.9) mL,(0.2±0.1) mL 比(12.8±0.8) mL,(1.3±0.7) min 比(4.2±1.6) min,P <0.01];会厌囊肿评分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7±0.3)分比(1.6±0.8)分,P<0.01];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3例(9.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精确切割病变组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周围组织损伤小,近期复发率低,可作为会厌囊肿优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荣兵;谢健生;周灿禄;陈颖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延缓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 GIP)降解而延长生理性GLP-1作用时间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除此之以外它的众多胰腺外作用逐渐被发现。 DPP-4抑制剂可以安全的单独使用及和与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联合使用,不影响体质量,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性价比较高,在临床上逐渐广泛应用广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又一个有力武器。
作者:胡璟(综述);肖常青;庞翠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 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住院的92例结肠癌患者、52例结肠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结肠癌组、结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CEA、CA199和 CA125,分析比较三组中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值。结果①结肠癌组血清 CEA、CA199和 CA125水平分别为(20.08±4.14) mg/L、(44±19) kU/L、(262.6±43.1) kU/L,结肠良性肿瘤组分别为(3.09±0.58) mg/L、(13±5) kU/L、(7.4±2.6) kU/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9±0.15) mg/L,(12±4) kU/L、(7.4±2.2) kU/L、结肠癌组的血清CEA、CA199和 CA125水平高于结肠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结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EA、CA199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肠癌诊断的灵敏度(87.1%)、准确度(60.4%)、阳性预测值(64.0%)、阴性预测值(36.9%)均较单独检测值高。结论 CEA、CA199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高了结肠癌早期诊断的效率。
作者:张巨彪;苏秀兰;欧阳晓晖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