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胡璟(综述);肖常青;庞翠军(审校)

关键词:2型糖尿病, 二肽基肽酶-4 抑制剂,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摘要: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延缓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 GIP)降解而延长生理性GLP-1作用时间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除此之以外它的众多胰腺外作用逐渐被发现。 DPP-4抑制剂可以安全的单独使用及和与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联合使用,不影响体质量,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性价比较高,在临床上逐渐广泛应用广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又一个有力武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脂肪因子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还是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研究已阐明,脂肪分泌的脂肪因子作为炎性因子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促进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等)的发生、发展。另外,脂肪因子还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参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脂肪因子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认识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孔秀芳(综述);姜林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牙缺失患者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牙缺失患者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实施牙缺失治疗的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不同分为老年组(94例)和非老年组(82例),并在术后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成功率、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植体周牙龈状况较非老年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齿槽骨吸收水平均降低,术后1个月老年组患者的骨吸收水平高于非老年组,之后在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吸收水平的差异逐渐减小。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牙缺失患者的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均较非老年人差,但其对手术成功率影响不明显。

    作者:韩永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医学综述》2014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指标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核心版同类学科47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3292)排名第7位、影响因子(0.409)排名第21位、综合评价总分(54.5)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4)排名第4位,他引率0.96;在2014年扩刊版同类学科129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7065)排名第17位、影响因子(0.808)排名第27位、学科影响指标(0.84)排名第9位,他引率0.98。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术中卵巢功能的保护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既担负着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还承担着延续后代的生育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卵巢疾病日趋增多。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妇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在腹腔镜手术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其卵巢功能,成为了妇科腔镜临床实践中备受重视的关键问题。该文主要总结腹腔镜手术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并概括有效应对卵巢损伤的腹腔镜手术方法。

    作者:王政;邓锁(综述);卢美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应用于正畸牙颌测量的研究进展

    牙颌测量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是诊断儿童及成人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方法,亦可为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CBCT)是一种口腔正畸辅助诊断中的颅颌面影像采集设备,相较于CT,CBCT具有影像精确度高、扫描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以及放射辐射量低等优势。 CBCT在正畸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头影测量分析、定位阻生牙、辅助植入微种植体以及分析牙体和牙弓形态等。

    作者:王璐(综述);陈岩;王建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超声新技术诊断甲状腺癌的应用进展

    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攀升,但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仍是影像诊断的难点。 B 型和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甲状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但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特异性不高。三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幅度提高了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

    作者:闫娜(综述);王伟娟;庄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缩宫素治疗(20 U,加入500 mL 0.9% NaCl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治疗(200 U,放置于患者直肠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宫缩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及术后24 h 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10±29) mL 比(331±34) mL、(252±33) mL 比(389±45) mL,P <0.01];宫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8±3) min 比(39±5) min,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显著高于对照组[(124±5) g/L比(105±5) g/L,(41±4)%比(36±4)%,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 Hb 及 HCT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对照组为7.5%(3/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剖宫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能有效控制出血,改善子宫收缩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脑梗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后循环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为提高本病存活率,需进行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近年来有关后循环的临床治疗与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后循环梗死的中医治疗方法极少,无论是中药还是针灸都缺少相关研究报道。在未来的实践中,有必要对后循环梗死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武曌(综述);肖震心(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olo样蛋白激酶1参与有丝分裂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为细胞周期的关键环节,有丝分裂过程受到严格而精细的调控,随着对有丝分裂调控的探讨与拓展,也逐渐加深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研究发现Polo 样蛋白激酶1( PLK1)参与细胞有丝分裂调控的各环节,该文拟归纳总结 Plk1在有丝分裂中诸如 CDK1-Cyclin B 复合物的激活、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和胞质分裂这些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并描绘 PLK-1在有丝分裂调控中的作用与意义,为进一步深入探讨PLK-1与有丝分裂调控指出可能的发展方向。

    作者:赫玮(综述);高丰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规范三级康复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4±3.6)°比(12.3±2.4)°、(26.6±3.5)°比(22.0±3.5)°,P<0.01];观察组上肢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AM)评分、下肢FAM评分及独立性检测量表(FIM)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6±8)比(22±7)、(27±7)比(22±8)、(58±10)比(44±12),P<0.05或P<0.01]。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0.4)比(0.9±0.4)、(1.07±0.41)比(0.79±0.27)、(1.87±0.21)比(1.55±0.18)、(1.8±0.5)比(1.0±0.3)、(5.0±1.2)比(4.0±1.1),P<0.01]。结论规范三级康复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闫星晨;刘培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通道学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进入到基因、分子水平。离子通道的改变与 HDCP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该文总结国内外文献,深入分析HDCP与钾通道及水通道关系的相关研究,并探讨了 HDCP 与氯离子通道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HDCP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

    作者:任中连(综述);傅晓冬(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5例妊娠合并甲减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经治疗后51例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观察组),64例患者甲状腺功能仍未达正常指标(对照组)。比较不同孕期孕妇的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和甲状腺激素需求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胎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孕中期、孕晚期TSH水平较孕早期显著升高( P<0.05),产后TSH水平显著下降( P<0.05);孕中期、孕晚期对甲状腺素需求量较孕前显著提高( 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糖代谢异常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和死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孕妇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在妊娠期间要调整甲状腺激素的用药剂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情;牟英辉;高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对不孕不育症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不孕不育症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诊断与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育功能和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73例患者中,妊娠72例,占98.6%,分娩70例,占95.9%,胎儿存活率100.0%;对照组73例患者中,妊娠65例,占89.0%,分娩57例,占78.1%,胎儿存活率100.0%。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与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诊断准确性更高,治疗效果好,预后快,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赵海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 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住院的92例结肠癌患者、52例结肠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结肠癌组、结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CEA、CA199和 CA125,分析比较三组中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值。结果①结肠癌组血清 CEA、CA199和 CA125水平分别为(20.08±4.14) mg/L、(44±19) kU/L、(262.6±43.1) kU/L,结肠良性肿瘤组分别为(3.09±0.58) mg/L、(13±5) kU/L、(7.4±2.6) kU/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9±0.15) mg/L,(12±4) kU/L、(7.4±2.2) kU/L、结肠癌组的血清CEA、CA199和 CA125水平高于结肠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结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EA、CA199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肠癌诊断的灵敏度(87.1%)、准确度(60.4%)、阳性预测值(64.0%)、阴性预测值(36.9%)均较单独检测值高。结论 CEA、CA199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高了结肠癌早期诊断的效率。

    作者:张巨彪;苏秀兰;欧阳晓晖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单肺通气时降低吸入氧浓度对肺损伤的影响

    单肺通气( OLV)期间吸入纯氧能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也会导致吸收性肺不张和氧中毒。虽然OLV期间降低吸入氧浓度会使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在充分评估围术期患者全身情况下,适当降低吸入氧浓度( FiO2)能够减轻肺损伤。该文主要描述 OLV 期间氧中毒肺损伤的机制,介绍近年来OLV期间降低FiO2对肺损伤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彭依(综述);顾连兵(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初诊宫颈癌超声特征及与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初诊宫颈癌超声特征及与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初诊宫颈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入院后3 d内行女性盆腔超声检查,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病变组织内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计数。观察初诊宫颈癌超声声像图特征,多普勒血流特征及不同分期病变间的差异。结果超声声像图显示宫颈形态正常或轻度增厚(Ⅰ期);宫颈不均匀增厚,体积增大(Ⅱ期);宫颈病变累及宫颈管、宫体或宫旁组织(Ⅲ期)。病变回声增强,呈点条状,多普勒技术显示点状血流(Ⅰ期);不均匀回声范围增大,多普勒技术显示点条状及网状血流(Ⅱ期);宫颈病变累及宫颈管、宫体或宫旁组织,多普勒技术显示血流丰富(Ⅲ期)。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间,多普勒超声阻力指数( RI)值、MVD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0.07)比(0.45±0.06),(32.76±6.87)比(31.43±7.43),P >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多普勒超声RI值、MVD值显著低于未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0.41±0.06)比(0.47±0.07),(33.54±7.65)比(28.87±5.77),P <0.01]。随着宫颈癌分期的增加,其 RI 值逐渐降低(Ⅰ期:0.47±0.05;Ⅱ期:0.44±0.06;Ⅲ期:0.39±0.04), MVD 值逐渐升高(Ⅰ期:25.36±5.61;Ⅱ期:30.52±4.72;Ⅲ期:33.51±3.91),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宫颈癌RI值与MVD值间呈显著负相关(r=-0.518,P=0.014)。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宫颈癌病变的特征,随病变分期增加,其声像图及多普勒血流特征存在差异。

    作者:翁亮;柯友森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子宫内膜厚度联合检测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12年11月潍坊市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异位妊娠患者164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异位妊娠组(异位妊娠组,64例),宫内妊娠流产组(宫内妊娠流产组,38例),正常宫内妊娠组(正常宫内妊娠组,62例),采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并测定患者的血清孕酮及β-HCG值,比较3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β-HCG、孕酮水平。结果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0.65±0.30) cm、β-HCG(1846±655) U/L及孕酮(20±3) nmol/L水平明显低于宫内妊娠流产组(1.04±0.32) cm、(2580±1216) U/L、(33±4) nmol/L 及正常宫内妊娠组(1.38±0.19) cm、(3211±1405) U/L、(60±14) nmol/L(P<0.05);在三组中子宫内膜厚度及血β-HCG、孕酮联合诊断的准确率(95.3%、92.1%、9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单项指标判断早期异位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异位妊娠及宫内妊娠中,子宫内膜厚度与孕酮及β-HCG值均呈正相关( P<0.05)。结论血清孕酮及β-HCG值可判定妊娠发生,但对异位妊娠与宫内未形成孕囊的早早孕鉴别较难,配合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判定孕囊的着床部位,对早期鉴别异位妊娠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铭艳;曾杰;谢伟涵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会厌囊肿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东莞市莞城医院收治的64例拟行手术治疗的会厌囊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会厌囊肿评分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手术区域黏膜光滑、平坦,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均少于对照组[(9.4±2.8) min比(12.6±3.7) min,(2.4±1.1) mL比(11.2±3.9) mL,(0.2±0.1) mL 比(12.8±0.8) mL,(1.3±0.7) min 比(4.2±1.6) min,P <0.01];会厌囊肿评分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7±0.3)分比(1.6±0.8)分,P<0.01];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3例(9.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精确切割病变组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周围组织损伤小,近期复发率低,可作为会厌囊肿优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荣兵;谢健生;周灿禄;陈颖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延缓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 GIP)降解而延长生理性GLP-1作用时间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除此之以外它的众多胰腺外作用逐渐被发现。 DPP-4抑制剂可以安全的单独使用及和与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联合使用,不影响体质量,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性价比较高,在临床上逐渐广泛应用广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又一个有力武器。

    作者:胡璟(综述);肖常青;庞翠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09~2013年《医学综述》在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指标与排名情况

    作者:《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