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

赵光标;陈勇;植梧倍

关键词:颈椎病, 颈椎牵引, 颈部康复操训练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仅给予颈椎牵引,观察组采用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每个病例均连续治疗20 d,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颈部残障指数( NDI)、颈肌力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VAS、NDI评分(3.2±1.1)分、(5.8±2.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8±2.3)分,(10.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峰力距、平均功率及关节活动度[(9.7±1.8) Nm,(2.6±0.9) W,(96.2±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8±1.6) Nm,(1.5±0.8) W,(85.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1.8%)高于对照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可改善颈部肌肉群做功能力。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对不孕不育症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不孕不育症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诊断与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育功能和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73例患者中,妊娠72例,占98.6%,分娩70例,占95.9%,胎儿存活率100.0%;对照组73例患者中,妊娠65例,占89.0%,分娩57例,占78.1%,胎儿存活率100.0%。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与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诊断准确性更高,治疗效果好,预后快,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赵海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Fas/FasL系统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

    Fas作为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在细胞凋亡及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Fas系统是目前研究清楚的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系统,主要由 Fas 及其相应配体( FasL)组成。细胞在接收到凋亡信号后,主要经外源性(死亡受体途径)和内源性(线粒体途径)两条途径引发细胞凋亡。此外,Fas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该文概述了 Fas和 FasL的分子特征及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孙建华(综述);李雁(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伴发硬纤维瘤2例并文献复习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而硬纤维瘤是FAP 患者的一种肠外病变。现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FAP 合并硬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探讨FAP 合并硬纤维瘤的发生、发展、诊断以及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晋熙;王程虎;原伟伟;陈贝贝;周一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壳聚糖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吸收的机制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的特性,使得它们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胃肠道在人体和外界之间形成了一个选择性屏障,允许营养物质、水等通过的同时阻止蛋白和多肽等大分子物质通过。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口服纳米载体的研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具有黏膜黏附力、可逆地打开紧密连接及带有正电荷的特性,已被作为安全有效的肠道吸收促进剂。肠道主要通过跨细胞或细胞旁途径吸收物质,而壳聚糖可促进跨细胞及细胞旁途径的吸收。

    作者:孙露银(综述);闫彩凤(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其预后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其预后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8.0~10.0 mmol/L,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则控制在4.4~7.8 mmol/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不良事件以及血清IL-6、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2±8) U/d比(25±6) U/d,15.9%(7/44)比2.4%(1/42),P<0.05],胰岛素应用时间、重症病房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3) d比(12±5) d,(10±4) d比(14±6) d],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3/44)比23.8%(10/42),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水平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8±10)μg/L比(44±14)μg/L,(43±18) mg/L比(87±24) mg/L,P<0.01]。结论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保持较低的血糖控制水平,会缩短重症病房治疗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但是并不会改善患者病死以及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情况,并且还可能增加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作者:魏铭;魏澄;王瑛;万少兵;黄敏;钟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缩宫素治疗(20 U,加入500 mL 0.9% NaCl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治疗(200 U,放置于患者直肠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宫缩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及术后24 h 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10±29) mL 比(331±34) mL、(252±33) mL 比(389±45) mL,P <0.01];宫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8±3) min 比(39±5) min,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显著高于对照组[(124±5) g/L比(105±5) g/L,(41±4)%比(36±4)%,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 Hb 及 HCT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对照组为7.5%(3/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剖宫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能有效控制出血,改善子宫收缩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09~2013年《医学综述》在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指标与排名情况

    作者:《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液HbA1 c水平与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率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与产科不良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产科收治的GDM患者(孕周在24~28周)122例作为GDM组,对GDM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饮食、体育锻炼等,必要时应用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治疗。选取同期健康妊娠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入组时及终止妊娠前血HbA1c水平,比较两组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①GDM组入组时HbA1c水平为(6.32±0.30)%,对照组HbA1c水平为(5.31±0.60)%,GDM组 Hb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经强化血糖控制治疗后终止妊娠前HbA1c水平下降至(5.84±0.85)%,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5.01±0.68)%(P<0.05)。②GDM组早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5%(14/122)比3.0%(3/100),10.7%(13/122)比3.0%(3/100),13.9%(17/122)比5.0%(5/100),14.8%(18/122)比6.0%(6/100),P<0.05]。③终止妊娠前 HbA1c >6.5%者早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 HbA1c≤6.5%者[26.5%(9/34)比5.7%(5/88),20.6%(7/34)比6.8%(6/88),26.5%(9/34)比9.1%(8/88),32.4%(11/34)比7.9%(7/88),P<0.05或P<0.01]。结论 GDM可增加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的风险,孕期强化血糖控制可有效降低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率。

    作者:崔风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酒精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酒精性心肌病( ACM)是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一种特异的心肌病,其起病隐匿,通常发展至心力衰竭时才受到重视。 ACM的发病与心肌内一些组织、细胞及结构的变化有关,其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包括氧化应激、细胞凋亡、钙稳态失衡、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以及自噬等。该文总结相关文献探讨ACM的发病机制,以期为ACM的防治提供干预靶点。

    作者:马旭阁(综述);周立君;赵继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虽然目前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如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等,但放射性肺炎( RP)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 RP一旦发生,常不可逆转且无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预防和减少 RP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RP 的发生与一些剂量-体积参数、联合化疗或辐射防护剂阿米福汀、放疗前手术、肿瘤位于中下肺、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10)、转化生长因子β1、KL-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吸烟史、慢性肺疾病、肺功能状况及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作者:蒋军(综述);涂彧(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对人鼻咽癌 CNE-1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鼻咽癌CNE-1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西妥昔单抗组、紫杉醇组、联合用药组,通过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①联合用药组的MTT值(36±7)和迁移能力相对值(21±6),低于西妥昔单组的MTT值(62±10)、迁移能力相对值(55±10)和紫杉醇组的MTT值(59±11)、迁移能力相对值(5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用药组EFGR、MMP-2的mRNA含量分别为(50±14)、(45±11),低于西妥昔单组的(67±18)、(69±16)和紫杉醇组的(60±17)、(6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用药组的 EFGR、MMP-2蛋白含量分别为(43±13)、(36±8),低于西妥昔单组的(69±15)、(64±10)和紫杉醇组(56±14)、(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能够抑制人鼻咽癌CNE-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FGR、MMP-2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王文慧;王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仅给予颈椎牵引,观察组采用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每个病例均连续治疗20 d,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颈部残障指数( NDI)、颈肌力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VAS、NDI评分(3.2±1.1)分、(5.8±2.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8±2.3)分,(10.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峰力距、平均功率及关节活动度[(9.7±1.8) Nm,(2.6±0.9) W,(96.2±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8±1.6) Nm,(1.5±0.8) W,(85.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1.8%)高于对照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可改善颈部肌肉群做功能力。

    作者:赵光标;陈勇;植梧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单用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PCOS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单用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绥德县医院收治的80例胰岛素抵抗 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连续服用21 d后停药1周,连续口服3个周期)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每次1片,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卵泡刺激素、睾酮、黄体生成素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5±3) U/L比(18±5) U/L,(1.1±0.4) nmol/L比(1.5±0.5) nmol/L,(7±3) U/L 比(10±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4.3±1.2) mmol/L比(6.1±1.2) mmol/L,(16±5) mU/L比(19±7) mU/L,(2.2±0.5)比(3.9±0.6),(22.4±1.9) kg/m2比(24.7±4.6)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所有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均自行缓解和消失。结论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单药治疗相比,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PCOS 患者,不但可有效调节患者的性激素紊乱,而且还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梁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应用于正畸牙颌测量的研究进展

    牙颌测量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是诊断儿童及成人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方法,亦可为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CBCT)是一种口腔正畸辅助诊断中的颅颌面影像采集设备,相较于CT,CBCT具有影像精确度高、扫描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以及放射辐射量低等优势。 CBCT在正畸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头影测量分析、定位阻生牙、辅助植入微种植体以及分析牙体和牙弓形态等。

    作者:王璐(综述);陈岩;王建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胸膜肺母细胞瘤基础研究与诊治进展

    胸膜肺母细胞瘤( PPB)是好发于儿童的一种罕见恶性肿瘤,在病史、基因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有一定特点。 PPB常累及胸膜和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复杂的生物学行为,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病理学特点为肿瘤间质内有大量原始小圆细胞及纺锤状细胞,肿瘤组织的上皮细胞为良性呼吸道上皮细胞。该文就近年来 PPB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高欣凤(综述);郭志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 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住院的92例结肠癌患者、52例结肠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结肠癌组、结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CEA、CA199和 CA125,分析比较三组中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值。结果①结肠癌组血清 CEA、CA199和 CA125水平分别为(20.08±4.14) mg/L、(44±19) kU/L、(262.6±43.1) kU/L,结肠良性肿瘤组分别为(3.09±0.58) mg/L、(13±5) kU/L、(7.4±2.6) kU/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9±0.15) mg/L,(12±4) kU/L、(7.4±2.2) kU/L、结肠癌组的血清CEA、CA199和 CA125水平高于结肠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结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EA、CA199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肠癌诊断的灵敏度(87.1%)、准确度(60.4%)、阳性预测值(64.0%)、阴性预测值(36.9%)均较单独检测值高。结论 CEA、CA199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高了结肠癌早期诊断的效率。

    作者:张巨彪;苏秀兰;欧阳晓晖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皮质激素对COPD及ARDS患者IL-8表达的干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呼吸道常见急症,由于两者以肺部感染作为加重病情发展的诱因,因此在抗感染的同时,基于炎症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求更加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8在炎症反应中作用显著,参与多种炎性细胞的聚集活化。糖皮质激素虽然在治疗方面一直存在争议,但其强大的抗炎作用应用于临床治疗肺部疾病已有近半个世纪。该文主要探讨上述两种肺部疾病患者的IL-8表达,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控制IL-8生成方面的作用。

    作者:金珊珊;陈小岚;刘刚(综述);王兴友(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甲泼尼龙和泼尼松诱导缓解治疗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和泼尼松诱导缓解治疗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 PNS 患儿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泼尼松治疗[2.0 mg/(kg? d)],观察组接受甲泼尼龙治疗[1.8 mg/(kg? 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尿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体液免疫指标等。结果①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②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尿蛋白值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7.2±0.7) mg/(kg? d)比(21.2±2.3) mg/(kg? d),(47.2±6.0) g/L比(32.6±5.2) g/L,P<0.01],同时尿蛋白转阴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6.4±0.8) d比(11.6±1.7) d,P<0.01];③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IgG、C3、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3±1.3) g/L比(6.1±0.9) g/L,(1.27±0.18) g/L比(1.13±0.19) g/L,(0.54±0.08) g/L比(0.39±0.07) g/L](P<0.01)。结论甲泼尼龙可以显著提高PNS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尿蛋白,同时提升血清白蛋白水平,优化体液免疫指标。

    作者:宫晶;薜见珍;王凌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M2.5对血压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下降,人们更加重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相关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主要是PM2.5)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PM2.5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血栓形成,血管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心脏自主调节功能紊乱等也被认为与空气污染物有关。 PM2.5对血压影响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机制是 PM2.5通过直接作用、氧化应激、炎症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继而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受损,终引起血压的变化。

    作者:徐建辉(综述);何荣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我国儿童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 Meta 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中国儿童 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联性。方法以“幽门螺杆菌”“HLA-DQA1”“基因多态性”“儿童”为检索词,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disc)、清华同方( CNKI)系列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VIP)、万方数据库、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全面检索1995年1月至2015年1月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HLA-DQA1与中国儿童Hp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筛选标准的研究以OR值作为效应指标,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1项病例对照研究,共计 Hp感染组445例和正常对照组317例。对11项研究中涉及较多的HLA-DQA1*0101,0102,0103,0104,0201,0301,0302,0401,0501,0601共10个位点进行了Meta分析。经综合分析:①HLA-DQA1*0103和HLA-DQA1*0301可能为中国儿童 Hp感染的易患性基因OR合并及其95%CI 分别为1.77(1.18,2.64),P =0.005;1.80(1.09,2.98),P =0.02;②HLA-DQA1*0104和HLA-DQA1*0302位点存在异质性,按民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为:对于HLA-DQA1*0104,HLA-DQA1*0302位点汉族组间无异质性,而少数民族组仍有异质性,亚组结果显示,HLA-DQA1*0302可能是我国汉族儿童的保护基因[OR合并及其95%CI为0.50(0.26,0.98),P=0.040];HLA-DQA1*0104可能是少数民族儿童感染易患基因[OR合并及其95%CI为2.15(2.13,3.77),P=0.007];③换用模型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除 HLA-DQA1*0104和 HLA-DQA1*0301两位点结论发生改变外,其余位点结论均未发生变化。而剔除小样本后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结论均未发生改变。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果较可靠。结论中国儿童Hp感染可能与HLA-DQA1*0103和 HLA-DQA1*0301位点有关联,未发现其余位点与感染有关。

    作者:张铁民;张天哲;陈银苹;朱红俐;陈晓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