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茜茜;廖素杭(综述);余和东(审校)
虽然目前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如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等,但放射性肺炎( RP)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 RP一旦发生,常不可逆转且无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预防和减少 RP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RP 的发生与一些剂量-体积参数、联合化疗或辐射防护剂阿米福汀、放疗前手术、肿瘤位于中下肺、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10)、转化生长因子β1、KL-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吸烟史、慢性肺疾病、肺功能状况及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作者:蒋军(综述);涂彧(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与产科不良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产科收治的GDM患者(孕周在24~28周)122例作为GDM组,对GDM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饮食、体育锻炼等,必要时应用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治疗。选取同期健康妊娠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入组时及终止妊娠前血HbA1c水平,比较两组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①GDM组入组时HbA1c水平为(6.32±0.30)%,对照组HbA1c水平为(5.31±0.60)%,GDM组 Hb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经强化血糖控制治疗后终止妊娠前HbA1c水平下降至(5.84±0.85)%,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5.01±0.68)%(P<0.05)。②GDM组早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5%(14/122)比3.0%(3/100),10.7%(13/122)比3.0%(3/100),13.9%(17/122)比5.0%(5/100),14.8%(18/122)比6.0%(6/100),P<0.05]。③终止妊娠前 HbA1c >6.5%者早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 HbA1c≤6.5%者[26.5%(9/34)比5.7%(5/88),20.6%(7/34)比6.8%(6/88),26.5%(9/34)比9.1%(8/88),32.4%(11/34)比7.9%(7/88),P<0.05或P<0.01]。结论 GDM可增加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的风险,孕期强化血糖控制可有效降低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率。
作者:崔风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早期,人们认为甲状腺激素仅通过核受体改变靶器官基因的转录活性发挥生物学效应,此途径为经典通路的作用机制。近年来发现独立于经典通路与其他信号传递相关的非经典通路,非经典途径的机制及其相关性被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甲状腺激素非经典途径在促血管生成、抗细胞调亡、促进细胞增殖及促进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孟丹;刘小娜(综述);魏立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全身治疗为主,根据疗效选择合适的局部治疗(局部切除、经导管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等),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和灌注成像( PWI)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功能影像方法,其可区别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从微观角度监测细胞密度和肿瘤微循环的改变,定量评价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作者:张辉(综述);柏根基(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动脉粥样硬化( As)作为一种慢性炎性疾病,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同时也是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低氧是造成AS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高原低氧地域辽阔,潜在的成为 As发病率高的国家,因此研究低氧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述在低氧条件下,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等在 As发生中的作用,以期为阐明As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
作者:李红艳(综述);贺学;李旭光;孙正启(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预防的方式有个人维护(包括保持口腔卫生、戒烟、减少一些药物的使用)和临床检查(包括适应证的选择、种植材料的选择、种植后维护)。治疗方案有局部清创、激光治疗、电化学治疗、联合应用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不良反应小,手术治疗能修复骨组织和牙龈组织等软硬组织的缺损。把握好各个方案的适应证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邱茜茜;廖素杭(综述);余和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单肺通气( OLV)期间吸入纯氧能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也会导致吸收性肺不张和氧中毒。虽然OLV期间降低吸入氧浓度会使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在充分评估围术期患者全身情况下,适当降低吸入氧浓度( FiO2)能够减轻肺损伤。该文主要描述 OLV 期间氧中毒肺损伤的机制,介绍近年来OLV期间降低FiO2对肺损伤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彭依(综述);顾连兵(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进入到基因、分子水平。离子通道的改变与 HDCP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该文总结国内外文献,深入分析HDCP与钾通道及水通道关系的相关研究,并探讨了 HDCP 与氯离子通道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HDCP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
作者:任中连(综述);傅晓冬(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90例结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全身化疗组和 TACE 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各45例。全身化疗组给予500 mg 氟尿嘧啶+40 mg顺铂静脉全身给药,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先给予500 mg氟尿嘧啶+40 mg顺铂灌注给药,后使用超液态碘油2~3 mL加羟基喜树碱注射液10 mg。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不良反应和随访情况。结果①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甲胎蛋白及肝内转移灶体积均显著小于全身化疗组[(56±4)μg/L 比(290±25)μg/L,(22±4) cm3比(45±9) cm3,P<0.01];②TACE 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治疗后 CD3+、CD4+、CD4+/CD8+、CD16+CD56+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CD3+、CD4+、CD4+/CD8+高于全身化疗组[(74±10)%比(62±4)%,(44±10)%比(31±7)%,(2.7±0.6)比(1.3±0.4),P <0.01];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全身化疗组2、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TACE 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44.4%比66.7%、26.7%比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可有效预防结肠癌术后肝转移,且可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
作者:商斌;曹成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骨性关节炎(OA)是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是造成老年人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OA将会给我国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然而至今仍缺乏改变OA疾病进程的药物。近些年,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OA从基础及临床层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相关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软骨细胞老化及退变、防止细胞外基质降解等作用。故他汀类药物有望成为改变OA疾病进程的药物。
作者:陆万里(综述);滕华建;蒋青(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探讨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其预后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8.0~10.0 mmol/L,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则控制在4.4~7.8 mmol/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不良事件以及血清IL-6、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2±8) U/d比(25±6) U/d,15.9%(7/44)比2.4%(1/42),P<0.05],胰岛素应用时间、重症病房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3) d比(12±5) d,(10±4) d比(14±6) d],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3/44)比23.8%(10/42),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水平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8±10)μg/L比(44±14)μg/L,(43±18) mg/L比(87±24) mg/L,P<0.01]。结论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保持较低的血糖控制水平,会缩短重症病房治疗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但是并不会改善患者病死以及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情况,并且还可能增加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作者:魏铭;魏澄;王瑛;万少兵;黄敏;钟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运动视标分辨力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4~8月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收治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作为治疗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且未合并眼部疾病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前后与对照组单眼及双眼静态佳矫正远视力,在双眼佳矫正状态下测定不同水平运动速度的运动视标的分辨能力。结果术前,治疗组15°/s、30°/s、60°/s、90°/s的运动视标分辨力均高于对照组(P <0.01);术后,治疗组15°/s、30°/s、60°/s、90°/s的运动视标分辨力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5°/s、30°/s、60°/s、90°/s的运动视标分辨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治疗组0~15°/s、15~30°/s 及30°/s~60°/s 的视力差值变化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治疗组0°/s~15°/s、15°/s~30°/s及30°/s~60°/s的视力差值变化低于治疗前(P <0.05),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0°/s~15°/s、15°/s~30°/s及30°/s~60°/s的视力差值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可有效提升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运动视标分辨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王梦斐;吉秀祥;王瑞夫;刘毅;李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胸膜肺母细胞瘤( PPB)是好发于儿童的一种罕见恶性肿瘤,在病史、基因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有一定特点。 PPB常累及胸膜和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复杂的生物学行为,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病理学特点为肿瘤间质内有大量原始小圆细胞及纺锤状细胞,肿瘤组织的上皮细胞为良性呼吸道上皮细胞。该文就近年来 PPB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高欣凤(综述);郭志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病程<24 h的脑卒中患者260例,其中16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出血性卒中组,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将26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总胆固醇( TC)水平分为低TC患者组( TC<6.00 mmoL/L)组218例和高 TC 患者组( TC≥6.00 mmoL/L)组42例,再按三酰甘油( TG)水平分为低TG患者组( TG<2.00 mmoL/L)156例和高TG患者组( TG≥2.00 mmoL/L)104例。比较各组受试者血脂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4.26±0.94) mmol/L比(5.91±1.22) mmol/L,(1.67±0.66) mmol/L比(2.60±0.58) mmol/L,(2.84±1.22) mmol/L比(3.50±1.12) mmol/L],出血性脑卒中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SS评分)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28.7±8.8)分比(41.9±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 TC 患者组 SSS 评分显著低于高 TC 患者组[(31±14)分比(4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TG患者组SSS评分显著低于高TG患者组[(30±12)分比(4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较低的脑卒中患者病情较严重。
作者:慈光胜;潘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Ⅰ组(184例)和Ⅱ组(184例)。Ⅰ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Ⅱ组患者实施PFNA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高于Ⅱ组[(52±7) min比(64±7) min,(139±19) mL比(121±18) mL,(81±17) mL 比(70±15) mL],患肢开始负重时间显著短于Ⅱ组[(16.5±2.6) min比(26.8±3.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Ⅰ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78.8%比63.0%),Ⅰ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Ⅱ组(14.1%比4.9%),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Ⅱ组(5.4%比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身体情况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合并有慢性内科疾病的患者,可选择PFNA 治疗,但晚期并发症多。
作者:王岩民;樊勇;牛伟亚;高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输尿管镜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对肾盂肿瘤、胆管结石、尿道损伤等的诊治也有一定疗效。该技术适用于内径较为纤细的各种人体腔道,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规范、熟练操作,其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该文系统回顾了输尿管镜技术的器械发展,介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总结目前输尿管镜技术的主要临床应用范围及相关并发症。
作者:杨洪海;综述崔喆;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于新型抗菌材料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对纳米银颗粒的研究。纳米银材料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性强以及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临床多个专科。但对于纳米银抗菌机制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而且已有研究发现,新型纳米银材料也有一定的毒性,不恰当的或过量的使用会导致银毒性的产生,危及身体健康。
作者:赵永彬(综述);赵亚群(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既担负着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还承担着延续后代的生育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卵巢疾病日趋增多。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妇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在腹腔镜手术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其卵巢功能,成为了妇科腔镜临床实践中备受重视的关键问题。该文主要总结腹腔镜手术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并概括有效应对卵巢损伤的腹腔镜手术方法。
作者:王政;邓锁(综述);卢美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下降,人们更加重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相关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主要是PM2.5)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PM2.5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血栓形成,血管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心脏自主调节功能紊乱等也被认为与空气污染物有关。 PM2.5对血压影响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机制是 PM2.5通过直接作用、氧化应激、炎症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继而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受损,终引起血压的变化。
作者:徐建辉(综述);何荣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重症患者中,急性呼吸衰竭者比例高,初期可经喉插管置入气管保证换气,如需要长期使用呼吸器,推荐行气管切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了患者的安全及保证医疗效率,经皮气管切开术得到发展。研究表明,与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相比,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及手术相关病死率低。经皮气管切开术可直接在患者床边进行,提高效率。现就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发展史,执行步骤、适应证、禁忌证、相关并发症及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比较等进行综述。
作者:王霞(综述);张恒(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