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LB种植系统临床应用10年效果评价

晋容珍;董洋;王粉珍

关键词:BLB种植体, 存留率, 临床评价
摘要:目的 评价BLB种植系统在国内应用10年以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搜集国内相关文献,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种植体的累积存留率.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6篇,有效植入数目为2677枚,长随访时间为11年,BLB种植系统临床应用5年、10年的累积存留率分别为94.66%和91.16%.结论 BLB种植系统临床应用效果可靠,长期成功率较高,适应证广泛,是一种较理想的种植系统.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尿路结石微创治疗新进展

    小儿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且高复发性疾病.为患儿选择安全有效的方案是治疗的首要目的.临床上常见的有传统开放手术取石、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碎石术、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输尿管软镜取石、药物溶石等治疗手段.目前小儿尿路结石的内镜微创外科治疗已经相当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内镜微创技术因碎石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已基本替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微创内镜新技术将不断完善更新,进一步领跑小儿肾结石治疗前沿.

    作者:孙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CEA检测在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

    肺癌患者经常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但作为肿瘤标志物其在肿瘤的诊断、复发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目前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主要依赖影像学,因此患者需要频繁接触放射线,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尤其是骨髓功能恢复,而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简便、易行、无创的特点,明确其对于肿瘤诊断、治疗的作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文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血清、胸腔积液及肿瘤组织中CEA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黄爱本;王晶;蒋延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常引起心脏和血管系统的损害,因此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五大类,如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等.治疗要遵循降压药物应用的四大原则,根据患者的发病机制和合并症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将血压降到患者能够耐受的合理范围,以大限度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危害.

    作者:郑君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

    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脏性猝死等恶性事件,已是医学界公认的事实,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快速的病情进展、较高的病死率至今困扰临床医师.近年来,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已为许多患者带去福音,然而受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些治疗手段在许多基层医院都无法实施.寻找一种操作简单、费用低、风险小、能够广泛开展的方法依然是医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作者:付珊;张翠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急性脊髓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急性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对其发生机制及有效地治疗策略一直是当今的研究热点.该损伤的机制较多,星形胶质细胞(AS)形成的瘢痕组织是阻碍神经再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在脊髓损伤后AS中的表达显著升高,提示BMPs与脊髓损伤有密切的关系.该文就BMPs信号在脊髓损伤中对胶质瘢痕的影响进行阐述.

    作者:刘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及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前认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急性肺损伤(ALI)中有重要意义,在ALI的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都参与对肺的损伤,使PS减少,同时使PS的功能发生变化;反之PS减少及功能异常又加重肺损伤,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PS替代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增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遇到许多新问题.该文就PS的功能、代谢特点及其在ALI中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李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戊酸雌二醇、米非司酮配伍宫术宁胶棒用于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戊酸雌二醇、米非司酮配伍宫术宁胶棒用于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前的宫颈准备效果.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宝鸡市人民医院妇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生殖器萎缩妇女根据用药不同分为两组,每组80例.A组:术前口服戊酸雌二醇片3 mg/d,连用7d;B组:术前连续口服米非司酮片3d,50 mg/d,取环时两组常规配伍宫术宁胶棒.对比A、B两组取环时的宫颈扩张难易度、术中疼痛反应、取环时间、取环成功率、取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取环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 A组阴道分泌物多、疼痛评分低、扩张宫颈容易,A组取环成功率为93.8%(75/80),B组为92.5%(74/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取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为(3.67±0.59) mm和(3.66±0.56) mm,B组取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为(3.44±0.80) mm和(3.45±0.76) mm;A、B两组取环后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3.46±0.84)d和(3.45±0.82)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戊酸雌二醇、米非司酮两种药物用于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前的宫颈准备效果均切实、可靠.术前配伍宫术宁胶棒扩宫更安全.

    作者:张亚红;黄志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膝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股薄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股薄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应用自体四股股薄肌腱、半腱肌腱重建PCL的手术患者23例,术前和术后进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采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随访6~22个月,平均(10.5±0.5)个月,术前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术后均为阴性;术前Lysholn评分为(47.3±9.6)分,术后为(87.5±5.2)分,术后膝关节功能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股薄肌腱、半腱肌腱重建PCL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

    作者:张凡棋;张兆德;于克迎;高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细粒棘球蚴抗原B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蚴抗原B(抗原B)对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1型糖尿病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20只NOD小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原B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各10只.记录并比较两组小鼠初始/成模后/用药后1、2、3周的体质量和血糖变化值.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10的水平;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胰腺组织中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结果 在用药后3周各组小鼠之间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处理组体质量下降明显;生理盐水处理组血糖上升水平较抗原B处理组高(P<0.0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显示,抗原B处理组IL-2水平较生理盐水处理组低,血清IL-10水平高于生理盐水处理组(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抗原B处理组IL-2 mRNA表达量较生理盐水处理组显著下调,IL-10显著上调(P<0.05).结论 细粒棘球蚴抗原B可以降低IL-2水平,升高IL-10水平,暂可认为使Th1/Th2细胞发生免疫偏移,向着有利于胰岛保护的方向,细粒棘球蚴抗原B可能有预防或治疗1型糖尿病的作用.

    作者:李凤;邢英;伊力多斯·艾合他木夫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NALP3炎性通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又称NLRP3,NALP3炎性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在机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被多种类型的病原体或危险信号所激活,是活化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的分子平台,进而调控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成熟和分泌.近年来,NALP3炎性小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受到关注,该文就NASH中NALP3-caspase-1-IL-1β炎性通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李盼盼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醒脑静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醒脑静治疗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降压药、降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MMP-9的含量.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7.31%和40.38%,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7.2278,P=0.0069),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MMP-9的表达水平分别为(98.53±35.60)%和(120.07±39.7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7.74,P<0.05).结论 醒脑静对脑梗死老年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能有效下调血清中MMP-9的表达水平,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殷萍;魏亚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肩袖损伤的治疗进展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度大的关节,也是参与日常活动中重要的关节之一.肩袖是组成肩关节软组织中重要的结构,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肩袖损伤则是引起肩部疼痛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使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肩袖损伤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疼痛以及恢复肩关节功能.其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由于保守治疗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主要方法.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肩袖修复术、肩峰成形术、肩关节置换术和肌腱转移术等.

    作者:聂博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鱼精蛋白截短体在构建融合蛋白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融合蛋白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病毒感染和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但是其自身也有诸多缺点.鱼精蛋白截短体(tP)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小,具有DNA结合功能,编码序列寡核苷酸的设计与合成比较简单等优点,克服了融合蛋白欠稳定等缺点.因此,tP被用于融合蛋白的构建中,融合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已用于临床前研究,为病毒感染和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邵远;姚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CSM)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一经诊断常需手术治疗.前路手术可直接减压并可较好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尤其近年来前路非融合技术及微创技术迅速发展,更显示出其优越性.因单节段、连续两节段、多节段、非连续节段CSM减压及稳定性重建方式不同,针对其治疗的佳术式也不尽相同.

    作者:张伟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新型外用敷贴制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敷贴法是将中药方剂制成散剂、膏剂或巴布剂,直接敷贴于患处的方法,通过药物渗透入体内,达到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舒经活络、活血祛淤的效果,靶向性好,敷贴法作为中医外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治疗膝骨关节炎(KOA)临床应用方面作用甚广.该文通过对近年来新型外用敷贴制剂治疗KOA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发病现状、中医外治意义、常见新剂型及其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阐述,探讨中医外治治疗KOA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应激状态下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变化

    目的 观察急、慢性应激状态下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东风医院外科住院的31例手术创伤患者为急性应激组,在内分泌科住院的代谢综合征患者31例为慢性应激组,同期在东风医院体检的无内分泌疾病的31例健康查体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8:00、16:00及24:00血清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结果 ①急性应激组患者血清皮质醇、ACTH在不同时点间均升高,且高皮质醇与高ACTH发生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性应激组患者血清皮质醇、ACTH在不同时点间均升高,且皮质醇与ACTH昼夜节律紊乱发生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慢性应激组与急性应激组患者比较,血清皮质醇(8:00、16:00)和ACTH(8:00、24:00)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相关性分析:血清皮质醇与ACTH在急、慢性应激组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急性应激组患者HPA分泌亢进,慢性应激组患者HPA分泌昼夜节律紊乱.

    作者:周晓莉;饶一武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临床急症,其危害较大,尤其心脏和脑易遭受损害.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还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快速、准确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碳氧血红蛋白、心肌酶、肌钙蛋白和C反应蛋白、血常规、N末端前脑钠肽、乳酸、胃泌素、醛固酮、血浆D-二聚体、脑电图、头CT或头颅磁共振成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了解预后.

    作者:李宝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真菌球型鼻窦炎的研究进展

    真菌球型鼻窦炎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一种,多见于免疫状态正常者,为真菌性鼻窦炎常见的类型,多发病于一侧上颌窦.鼻腔、鼻窦局部阻塞是真菌球型鼻窦炎发病的主要原因,CT鼻窦扫描检查是目前较为准确的检查方法,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功能性鼻窦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该文介绍真菌球型鼻窦炎的发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抗原丧失免疫耐受,从而导致了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易患性和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一些学者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目前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和临床表现,对于治疗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炎采用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采用熊去氧胆酸和皮质激素治疗,对于终末期建议采用肝移植治疗.

    作者:康运凯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胸腔镜辅助下环抱式接骨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环抱式接骨器在多发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胸腔镜辅助下接骨器手术治疗的36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在胸腔镜辅助下行肋骨骨折处切开复位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及伤口负压引流球.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胸廓外观正常,连枷胸消失,无一例出现反常呼吸,术后第1日复查X线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骨折处对位对线满意,呼吸运动正常,疼痛消失快,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9d,随访36例,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1~16(11.6±1.3)个月,患者均无排斥反应.结论 胸腔镜辅助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获得满意的效果,胸廓塌陷得以矫正,改善呼吸功能,有效弥补了传统开胸创伤大的不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郭文炜;李永强;徐驰;杨鲸蓉;曾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