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问题

马继军

关键词:骨质疏松, 儿童, 发病机制
摘要:骨质疏松症在成人已经是一个明确的临床问题,但在儿科却是一个全新的和不断变化的领域,面临一系列诸如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药物的选择等临床问题和挑战.近,对于儿童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已有很大提高,不论是由于基因突变和酶缺陷所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还是继发于各种疾病、药物及生活方式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都已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该文综述了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问题,包括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候选突变基因及酶缺乏,继发性骨丢失的发病机制,以及可能的诊断、预防或治疗方法.旨在总结小儿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骨问题,提高医师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提供合适的方法来检测、治疗或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特拉唑嗪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特拉唑嗪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石龙博爱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诊治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6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单纯应用前列安栓治疗,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特拉唑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8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5.0%(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评分下降更加显著[(7.8±0.9)分vs(12.6±1.2)分](P<0.01).结论 Ⅲ型前列腺炎患者运用特拉唑嗪联合前列安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单纯应用一种药物治疗相比,临床效果明显更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泽华;陈柳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妇科肿瘤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妇科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肿瘤类型、绝经年龄、术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老年妇科肿瘤发生率与绝经年限(x2=33.15,P<0.01)、绝经年龄相关(x2=12.25,P<0.01),无痛性阴道出血和腹部包块是老年妇科肿瘤常见的临床症状;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合并症较多,占60.3%;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结论 绝经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老年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绝经后阴道出血、腹部肿块是妇科恶性肿瘤出现早的的危险信号.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积极处理术前合并症,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均能顺利完成预期手术.

    作者:何雪莲;王晓银;庄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肝纤维化诊断新进展

    目前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是判定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和判定药物疗效的有效方法,它是有创检查,难以重复,取样误差也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化验室检查、CT、磁共振成像及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这些无创检查迅速地发展起来,有望成为新的诊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无创手段.

    作者:刘梦堃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CD14与肿瘤的相互关系及研究进展

    CD14为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在介导机体免疫应答及炎性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D14的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多种肿瘤的易患性,同时其免疫调节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详细的作用机制仍未明确.该文针对CD14多态性与肿瘤、CD14与肿瘤免疫逃逸、CD14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期望为CD14在抗肿瘤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扶正中药辅助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中医学认为正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因,扶正中药具有益气扶正的功效,不仅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稳定或者缩小瘤体,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配合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西医治疗方法中起着修复机体损伤以及减毒增效的作用,目前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很好的验证.

    作者:侯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类型的临床研究进展

    足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治疗应满足患者在外观以及运动、感觉等功能上的要求,特别是对供区美观及功能上的要求.近些年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常用腓肠神经营养带蒂岛状皮瓣、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踝前皮瓣、外踝上皮瓣以及各种改良微型皮瓣等手术方法.显微外科解剖学的深入研究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给各种皮瓣修复术式提供了主要理论和方法技术.

    作者:谭晋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性白血病遗传学改变的预后分析及微小残留病检测

    随着化疗、靶向治疗等技术的进展,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日益改善,但复发仍是一大难题.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是指患者达血液学完全缓解后体内仍残留106~109/L白血病细胞计数的状态,为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监测MR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异常表达基因有望用于MRD的检测,从而监测复发,提示预后.该文选取WT1(Wilms's tumor-1 gene)、尾型同源盒基因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基因的临床意义予以综述.

    作者:刘以俊;周婧倩;王慧莹;金卢阳;孙婧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小儿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小儿龋齿发病情况,研究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附近幼儿园2~6岁的幼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不同年龄小儿患龋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观察小儿龋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问卷调查统一由母亲完成.结果 本次调查的300例儿童,121例(40.33%)发生龋齿.在单因素分析中给出,龋齿组和非龋齿组在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睡前刷牙四个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为牙龈指数>0(OR=1.684,95% CI 0.553~ 1.377)、变形链球菌(OR =15.476,95% CI 12.233-18.983),睡前刷牙(OR =0.575,95% CI0.312~0.787)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小儿龋齿与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关系密切,性别、牙龈指数和睡前是否刷牙也会影响小儿龋齿的发生.要注意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合理搭配饮食,少吃零食,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作者:王梦醒;赵丽萍;邵若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清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13年2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MM患者68例,其中Ⅰ期22例,Ⅱ期25例,Ⅲ期21例,另外选择同期的正常门诊体检者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法和放免法检测MM患者和对照组血清β2-MG、LDH表达,比较各组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及其与Durie-Salmo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各期MM患者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疾病分期增高,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与DS分期呈正相关(rs=0.587,0.254,P<0.05),血清β2-MG表达水平与LDH表达水平呈正相(rs=0.273,P<0.05).结论 MM患者的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其对MM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传才;陈文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研究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常见于有长期机械通气及氧疗史的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病死率高,存活者预后常遗留高反应性呼吸道疾病、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并发症.BPD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给患儿家庭带来巨大精神及经济压力,不利于我国人口质量提高.该文就BPD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治疗及预后予以综述.

    作者:唐正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食管癌应用三维适形放疗的治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应用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3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毒性反应,生存率、控制率及预后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为0%,部分缓解率为72.22%,总有效率为72.22%;1、2年生存率为75%和44.44%,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1、2年局部控制率为80.56%和52.78%;毒性反应为急性食管反应和急性放射性肺炎.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确切,毒性反应较小,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郝艳坤;杜宇;王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环孢素A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并常累及关节、胃肠道和肾脏.其中,肾脏损害是影响HSP预后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迄今为止,尽管免疫抑制剂已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但对于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尚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关环孢素A治疗紫癜性肾炎已有报道,但尚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该文就环孢素A治疗HSPN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华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80岁以上老年患者胸腔积液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胸腔积液病因分析,探讨高龄患者胸腔积液特点,为病因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0岁以上胸腔积液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分布和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其中45例患者进行了胸腔积液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24例为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慢性心功能衰竭组),21例为正常心功能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结果 120例患者中心功能不全39例,恶性胸腔积液33例,肺炎旁积液21例,结核性胸膜炎9例,其余病因及诊断不明者18例.心功能不全组中胸腔积液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8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慢性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肺炎旁积液是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胸腔积液NT-proBNP升高有助于慢性心功能衰竭诊断.

    作者:郝从均;罗继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靶器官保护策略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肾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靶器官保护策略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91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n=47)加用下列措施进行靶器官保护治疗(肺脏、肠道及肝脏):盐酸氨溴索6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生大黄20 g,水煎成100 mL溶液,分2次口服或胃管鼻饲+还原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d.动态监测氧合指数(PaO2/FiO2)、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的变化,分别评估肺脏、肠道、肝脏及肾脏功能.结果 观察组肾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31.92% vs 45.45%,P<0.05),急性肾衰竭发生率明显下降(17.02% vs 25.00%,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第5~7日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观察组血清Cys-C的变化与PaO2/FiO2的变化呈负相关,与AST、ALT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加强炎症靶器官保护性治疗措施对SIRS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作者:全瑶;张志坚;曹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86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86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单一工作持续时间、辛辣食物摄入、睡床硬度、体质量指数、劳动性质、持续久坐时间、腰部损伤史、家族史、弯腰程度、体育运动等因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体质量指数、持续久坐时间、腰部损伤史、弯腰程度等指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倡导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

    作者:菅新民;周建华;胡亚威;张弦;陈少初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肩周炎的临床康复治疗进展

    肩周炎全称是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五十肩”等,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该文对近5年内临床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主要方法加以概述,分述现代康复和中国传统治疗两大方面,包括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小针刀、护理及针灸、中药、推拿、拔罐、刮痧等方法,以期了解我国肩周炎的临床康复治疗新进展.

    作者:郭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鼻中隔矫正术对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AR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症状与体征、VA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6.7%,高于术后12个月(83.3%)及2年总有效率(83.3%),三个时间段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类症状和总体症状VAS评分,6个月为(3.10±0.41)分、12个月为(3.05±0.33)分、2年为(3.23±0.13)分,均较术前(7.25±1.37)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发生黏膜撕裂,2例出现鼻腔黏连,有2例发生鼻中隔血肿,未发现鼻中隔穿孔及鼻腔干燥等情况.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AR患者能够有效的改善的鼻部症状,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典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华信医院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及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3个月ADL评分、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病死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为(12.6±2.3)分,对照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为(9.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庆贵;胡国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呼吸道病毒分离培养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呼吸道病毒是其主要的致病病原体.近年来,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方法日益广泛,培养法作为病毒检测方法中的“金标准”,也有了多方面的发展.该文综述了传统呼吸道病毒培养法及新兴方法,如病毒离心培养法、Pre-CPE检测、混合细胞培养法及转基因细胞培养法.这些新方法提高了呼吸道病毒培养法的效率及灵敏度,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将促进新型呼吸道病毒的发现.

    作者:蒋荷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同B超检查对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了解经腹B超检查、经阴道B超检查和经腹经阴道联合B超检查方法对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291例,均进行经腹及经阴道B超平行检查,以术后病理和临床表现确证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B超检查方法对不同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和与临床确诊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对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诊断准确率为95.3%,高于单纯经腹、经阴道B超检查的74.4%和79.1%(P<0.05),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对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准确率为96.7%,高于单纯经腹、经阴道B超检查的70.0%和76.7%(P <0.05).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与临床确诊结果符合率为93.8%,高于经腹和经阴道B超检查的83.2%和88.7%(P<0.05).结论 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对几种常见妇科急腹症的诊断效果优于单纯经腹或经阴道B超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文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