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足口病212例临床分析

唐先梅;李娟;陈志强

关键词:手足口病, 治疗, 预防
摘要: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防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1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例患儿临床治愈出院,无后遗症;死亡4例,自动出院6例.结论 早期发现危重征象,早诊断、早治疗并进行有效的宣传,多数预后良好.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近年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热点.目前研究结果显示,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有许多.现从癌基因、抑癌基因、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基因、其他基因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更好地研究结肠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唐楠;王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小儿肺炎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和病毒感染组(54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RP、WBC,并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感染组CRP、WBC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CRP、WB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RP、WBC、CRP+WBC三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结论 血清CRP、WBC联合检测对肺炎病原体的鉴别和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提高了细菌性肺炎诊断的准确性和早期检出率.

    作者:刘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与心血管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RAS系统的成员之一,可催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血管紧张素(1-7)[Ang(1-7)],构成[ACE2-Ang(1-7)-Mas]轴,发挥舒血管的生物学效应,同时维持AngⅡ与Ang(1-7)的动态平衡.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RAS系统被激活,ACE2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都发生了改变,对疾病发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就ACE2的特征及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郭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肺放线菌病的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征

    肺放线菌病是一种肺部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病变,临床少见.因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并且该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征象,极易引起漏诊误诊.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已有所改变.通过综合分析临床与影像学征象,往往能够提供一些该病的诊断信息,在此就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予以综述.

    作者:刘雅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观察(附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治疗预后资料.结果 SLE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与无股骨头坏死的对照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激素服用情况及病程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能改善髋关节的疼痛评分及放射学分级.结论 超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沈敏宁;苏定雷;王小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小细胞肺癌和少数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产生和分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ProGRP浓度显著升高.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其他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对可疑肺癌而不能获得病理的患者,ProGRP有助于鉴别诊断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对SCLC患者疗效监测和复发诊断优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作者:蒋安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液稀释对脑氧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血液稀释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液保护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及节血效果确切等优点.血液稀释时动脉血氧含量下降,势必对重要器官的氧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机体主要通过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血液黏度及提高组织的摄氧能力等代偿机制来维持氧供-需平衡.现就不同的血液稀释方法对脑氧供及脑氧耗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沈华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肝脏相关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肝脏疾病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肝病发病率高,目前还无有效的治愈措施.现在治疗终末期肝病理想的方法是原位肝移植,而肝供体缺乏等限制了其应用.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定向分化为肝细胞的特性,因而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成为替代肝移植的佳治疗手段,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和生活质量.肝脏相关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综合治疗可望治愈肝癌和遗传代谢性肝病等肝脏疾病.

    作者:张在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疗进展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影响寰枢椎稳定性的严重损伤,骨折不愈合会造成寰枢关节不稳,甚至脱位,产生高位颈髓压迫,严重者危及生命.然而齿状突骨折在诊断上容易漏诊,分型治疗方法多样,但目前并没有达成一致性的意见.齿状突骨折在治疗上主要分为保守与手术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骨折类型、寰枢关节稳定性、并发损伤、年龄、解剖变异等.现从解剖特点、诊断分型与治疗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临床上齿状突骨折的诊治进展情况,同时就诊治过程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刘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药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 ~12月,我科收治的5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中西药物(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结果 采用中西药联合介入治疗后股骨头区血管数量增多,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中西药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涛;杨美荣;李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脑星形胶质瘤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 探讨小脑星形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小脑星形胶质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28例患者中手术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脑脊液漏3例,其中1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并发颅内感染死亡;一过性后组脑神经麻痹6例,共济失调10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随访3个月至5年,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21例恢复良好,6例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达5年者13例,生存11例,5年生存率84.6%.结论 小脑星形胶质瘤的预后相对较好,提高显微手术治疗技术,减少手术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何飞;李飞;李梅;陈志;林江凯;朱刚;冯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513例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513例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主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97例、剖腹探查组313例、阴性探查组103例(探查后无明显阳性),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性探查占探查病例的24.8%.保守治疗病例中,2例转剖腹探查,占保守病例2.1%,余均治愈出院.腹部开放性刀刺伤以小肠损伤常见,占总病例27.3%,其次为胃损伤占14.2%.结论 腹部开放性刀刺伤病例可结合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腹腔穿刺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保守治疗,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李琳业;任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百草枯属于剧毒类除草剂,中毒后主要导致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其中以肺组织损伤为主.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早期中毒患者多死于多脏器损害,后期多死于肺纤维化.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给予早期清除毒物、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和保护重要脏器等治疗.由于百草枯中毒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寻求其发病机制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李海军;赵兴勤;谷琳琳;田建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加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及诊断的临床意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PA在高血压中发病率为10%左右,因而加强PA的筛查及诊断对降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方法及方案筛查阳性率差异较大,采用不同方法及方案诊断阳性符合率也有所不同,从而导致PA发病率的报道存在较大差异.加强PA筛查及诊断技术和方案的研究是提高PA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政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维生素K3对宫颈癌HeLa细胞mTOR信号转导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感受营养信号、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mTOR可磷酸化核糖体40S小亚基S6K蛋白激酶和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促进蛋白质合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蛋白激酶B/肿瘤抑制因子1 ~2两条信号通路都可调控mTOR 活性,进而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维生素K3是一类化学合成的脂溶性维生素,已有研究表明维生素K3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机制与降低mTOR信号转导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D1的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聂庆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负荷超声心动图的研究进展

    负荷超声心动图是指运动、起搏或药物增加心脏负荷,用超声检测心血管系统对负荷的反应状况,从而反映和诊断心脏疾病.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疾病具有优越性,随着影像学新技术的发展,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提高.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已趋成熟,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病、心功能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研究.

    作者:赵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组织多普勒成像与其他超声技术联合应用的进展

    目前,各种超声技术在诊断心血管疾病及心功能评价上均有各自的优劣性.近年来,组织多普勒成像(TDI)与其他超声检测技术(频谱多普勒、应变率成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肌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的联合应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在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决策及预后评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图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乳腺癌干细胞分离及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干细胞是来源于乳腺干细胞或乳腺上皮细胞祖细胞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致瘤性和分化能力等特性的乳腺癌细胞,其表面抗原预示了乳腺癌干细胞的异质性.同时,不同信号调节通路在乳腺癌调节作用中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乳腺癌干细胞的异质性.现针对近年来乳腺癌干细胞分离研究中其表面标记分子的演化及异质性表现进行分析,从而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振东;刘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进展

    炎症免疫反应是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反应,是由损伤因子引起的组织损伤.临床药理学对炎症免疫反应的研究集中于作用机制方面,而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包括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炎性介质的作用、核因子的功能、活性氧的生成、细胞功能而导致凋亡以及神经内分泌激素的生成等.因许多化学药物在影响炎症免疫反应过程中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而中药的不良反应少,故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已受到广泛的关注.

    作者:周松;刘永刚;张国祥;李芳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围术期主动性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尽管近年麻醉技术及监测手段不断进步,但是术中与术后神经损伤仍是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麻醉医师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证据制订的官方指南,其主要原因是脑缺血机制错综复杂,大多数临床麻醉医师认为对脑缺血高风险患者不仅要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且要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神经系统功能稳定.现根据目前有限的临床证据对围术期如何进行主动性脑保护予以阐述,希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作者:邱良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