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龙;姜爱英;杨晓帆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具有无创伤性优点的新的成像方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神经外科颅内胶质瘤中的应用.DTI技术对于颅内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为颅内胶质瘤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引导.此外,DTI技术与其他磁共振技术的联合应用也有广泛的前景和临床价值.
作者:马芳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内蒙古蒙汉人群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及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287例,其中蒙古族患者117例,汉族患者170例.分别采静脉血1 mL,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 测定所有患者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 全部研究对象中共见FF、ff、Ff 三种基因型.蒙古族糖尿病肾病患者FF基因型频率为37.8%、ff基因型频率为22.2%,Ff基因型频率为40%,而汉族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频率分别为55.1%、9%和35.9%.结论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的糖尿病肾病与VDR 基因FokⅠ多态性有关联性;F等位基因可能是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因素.
作者:常永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脑卒中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脑卒中生存者常伴有躯体和认知障碍,需要长期的照料,但家属通常缺少照顾者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家庭照顾者由于过度的体力透支、社会活动受限而导致健康状况下降.他们需适应、接受教育、情感支持.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以减轻家庭照顾者的负担和压力,方法 包括信息提供、技术指导、情感沟通等,但结论 不一.我国脑卒中人数为世界第一,家庭照顾者需求大,照顾者的健康状况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徐世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脑小血管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较轻,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其通常逐渐进展为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脑小血管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在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争议,且目前大部分工作还停留在初浅阶段,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以期探索更为确切的发病机制,为脑小血管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蒋玉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了解,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近年来,有关神经病理疼痛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自发性疼痛的脑区改变主要表现在前扣带回、前额叶以及丘脑,而前扣带回、双侧壳核、左内侧颞回可能与大脑痛觉处理功能异常(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相关.另外,有研究证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引起大脑结构和化学物质的改变.尽管如此,多数脑功能成像研究结果 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疼痛的病因、分布、症状、个人情感及刺激方式的差异造成的.
作者:谢文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针对恶性肿瘤的外科性手术的治疗策略已趋于成熟,但预后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局部黏着斑激酶(FAK)是一种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是细胞内多个信号转导的枢纽.FAK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抑制FAK的功能可以阻断多条与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大量研究发现,FAK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FAK在胃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刘先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氧不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底物,而且是一类控制特殊基因程序表达的调节信号.细胞对缺氧的适应性反应的关键介质是低氧诱导转录因子家族(HIFs).有研究证实低氧环境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软骨细胞的生存和分化起重要作用,并能促进骨形成.在此总结了近期相关研究,对HIFs在骨形成中的作用加以阐述,旨在说明HIFs在成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保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食管吻合口瘘常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诊断不及时和处理方式不当往往是主要原因.故明确其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及早诊断并正确处理极其重要.对于存在不利因素的患者早期予以处理,可以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以及瘘发生后的病死率.现综合国内外文献,对食管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等予以综述.
作者:刘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针刺镇痛为临床常见缓解疼痛有效方法 之一,它的作用形式多样,就其与人体解剖结构的关系而言,虽然在不同的解剖结构和解剖层次都能发挥镇痛效应,但是针刺在每一解剖结构的目的 不尽相同,由此产生的镇痛效果也不同.通过整理国内人体解剖结构与针刺镇痛的相关文献,将针刺在不同解剖结构产生镇痛效应的目的 和原理进行综述,便于临床更好地的进行针刺镇痛治疗.
作者:李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种细胞中的核转录因子,受到外界刺激时可被激活进入细胞核参与炎性反应.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包括SUMO1、SUMO2、SUMO3和SUMO4 4个成员.SUMO可以与靶蛋白(如IκB)结合,对其进行SUMO化修饰,间接调控NF-κB转录.近年来研究发现,NF-κB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NF-κB的结构,信号通路及其调控以及与糖尿病肺脏改变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朱贺;陈思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雌激素用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表明,雌激素抗AS的机制大多与其对血管内皮、血管平滑肌、血脂的调节及抗凝血等作用有关.AS的免疫-炎症理论为研究抗AS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雌激素替代疗法尚存在争议,植物类雌激素及中药复方类雌激素应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现就雌激素与AS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玻璃体抽液联合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共3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玻璃体抽液联合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深度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术后随诊10 ~29个月,平均17.5个月.结果 术后1周所有患者手术眼视力改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眼压(14.67±4.12)mm Hg,比术前用平均眼压(21.48±6.85)mm Hg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测中央前房角深度,术前平均为(1.38±0.27)mm,术后(3.22±0.34)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术后前房角宽度均增加,房角开放.结论 玻璃体抽液联合超声乳化可以有效地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刘涛;徐庆斋;杨静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探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临床特点及肺部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甲型H1N1肺炎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对河北省480例甲型H1N1流感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480例患者中455例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61例患者出现咯血;312例患者肺部可闻及啰音.肺CT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的斑片影和磨玻璃影,影像学表现变化以进展-逐渐吸收模式多见.结论 甲型H1N1流感肺部病变多出现于双侧下肺,可表现为单样性或多样性病灶,病变的发展变化过程较为迅速,影像学检查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及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安聪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通过研究发现其发病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甲状腺激素的直接损伤作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近年来提出的氧化应激效应、细胞凋亡、自身免疫性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痉挛也是其发病机制.
作者:孟超;米念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依据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分为机械通气组(23例)和非机械通气组(25例),非机械通气组经治疗后作为缓解期组.另选本院的健康体检者25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四组血清IL-8、TNF-α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且机械通气组明显高于非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IL-8、TNF-α参与了COPD呼吸道炎症的发生、发展,贯穿整个COPD病程始终,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有助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作者:纪颖;王心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研究的不断发展,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领域.虽然临床上一些对EGFR-TKI药物敏感的人群在控制病灶、改善症状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多数患者在服药6 ~12个月后就会出现疾病进展,即产生获得性耐药.目前,多数患者在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在服用中医药.靶向药物结合中医药已成为大多数晚期肺癌患者佳的治疗模式.
作者:张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环境烟草烟雾已经成为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发生儿童哮喘的风险上升.对于已经发展为哮喘的儿童,环境烟草烟雾会影响哮喘控制,包括加重现有哮喘症状,诱发哮喘发作,降低生活质量,影响药物治疗.在此就环境烟草烟雾暴露对儿童哮喘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杨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客观且直观的辨证依据,能反映人体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以及病情的进退,作为脑中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观察指标,舌诊在判断脑中风患者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的预后转归及预防保健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近年舌诊与脑中风的相关研究,从理论、临床特点、实验室研究三方面系统总结阐述了脑中风患者不同病机、不同病性及不同病势下的舌象表现,对脑中风患者的舌诊研究进行概述.
作者:何梦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检测围生期缺氧缺血事件新生儿高压氧治疗前后外周血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及S100B蛋白水平,了解高压氧对围生期缺氧缺血事件新生儿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及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围生期缺氧缺血事件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30例,常规进行高压氧,每日1次,共4 d;对照组30例,患者进舱,常压空气观察相同时间,除高压氧外进行相同的治疗方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浆8-iso-PGF2α、S100B的蛋白含量.结果 外周血8-iso-PGF2α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86.040±29.123)ng/L vs (69.304±25.67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S100B蛋白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能使围生期缺氧缺血事件新生儿机体发生氧化应激,但对其脑损伤状况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张绍芳;邓笑梅;龙隽;罗文燕;刘杰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XMRV是否存在于我国健康献血者和肿瘤患者体内.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243例健康献血者和36例肿瘤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的XMRV RNA,分析XMRV的感染情况.结果 在所检测的279例血液样本中,XMRV RNA均呈阴性,各标本对应的内参引物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hGAPDH)均呈阳性.结论 在所检测的样本中,没有发现XMRV的感染,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讨XMRV在中国的感染状况.
作者:张莎娜;陆颖;王海平;王全立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