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英
通过系统的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综述血药浓度监测在大剂量甲氨蝶呤对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的临床指导作用,发现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密切监测在个体化治疗、治疗效果、临床指导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是具体临床应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保证.血药浓度的监测不仅对于ALL的巩固化疗具有巨大意义,而且在预防白血病脑病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它将促进ALL治疗的发展.
作者:罗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血管瘤作为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及好发部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等待观察、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血管栓塞及硬化剂注射等,亦可以联合应用两种或以上治疗方案,但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案,都有其不良反应.因此,应充分结合血管瘤的大小、部位、生长时期以及治疗成本、不良反应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现对婴幼儿血管瘤的新治疗动态进行介绍.
作者:吴书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结核病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难题,20世纪90年代化疗药物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并一度认为结核病是可以控制并在全球消失的.然而,结核病的近况并不容乐观,甚至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了结核危机,尤其是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致化疗的有效率下降.现就目前结核菌的耐药情况,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机制及关于耐药结核菌快速检测方法、技术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琼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在尿毒症血液透析部分难治性微炎症状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所起作用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12例尿毒症透析患者,近期病情持续进展,符合微炎症状态标准,常规治疗无效,均采用小剂量激素[泼尼松0.5 mg/(kg·d)]试验性治疗1个月.结果 10例病情平稳,各项指标好转,其中1例出现血糖升高,加用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2例因其他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尿毒症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应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小剂量激素效果肯定,使用安全;要注意掌握使用激素的禁忌证.
作者:吴国仲;张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基础及临床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脑钠肽作为一种心功能标志物,临床已应用于评价心力衰竭,近年来脑钠肽在房颤复律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现从脑钠肽的生理学、房颤时的分泌机制及其在房颤电复律、药物复律中的相关研究和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阮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异位骨化是一种软组织内的病理性骨生成,可以导致受累关节功能丧失.异位骨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创伤性脑损伤或脊髓损伤、烧伤、创伤、关节成形术及其他手术、细胞因子、遗传因素和围术期使用的药物等.但是,确切的机制仍未阐明.有假说认为,局部或全身因素失衡诱导的造骨原始细胞在HO的病理过程中起作用.常用的治疗异位骨化的方法有非甾体类药物、双磷酸盐、辐射治疗、手术切除等.
作者:吴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围术期使用甲泼尼龙(MP)对兔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各15只,MP组:暴露脊髓后,用改良Allen′s法打击致伤脊髓,随后关闭切口;模型对照组:改良Allen′s法进行同等势能打击脊髓后关闭切口;空白对照组:暴露脊髓后,不行脊髓打击,直接关闭切口.术后连续7 d使用青霉素40×104 U肌内注射,每日2次,术后饲养4周.于术前1 h,术后12、24、48、72 h分别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NSE.术后7、14、28 d分别取3只动物处死,取损伤段脊髓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脊髓形态改变及神经元改变,免疫组化检测NSE.术后2 h及7、14、28 d分别行改良的Tarlov评分,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MP组和模型对照组血清NSE在急性脊髓损伤后4 h出现明显增高,12 h达到高峰,48 h降至正常(P<0.05).②MP组与模型对照组术前1 h、术后2 h、术后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MP组Tarlov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使用MP可降低急性脊髓损伤后兔血清中NSE浓度,减少损伤脊髓神经元中NSE的释放,从而保护神经元,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邓桂;杜远立;李宁;王华;吴琼亚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孕妇在妊娠期实施早期药物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人民医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就诊的125例患者作为在妊娠期未进行药物干预的对照组,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就诊的175例患者作为在妊娠期进行早期药物干预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方面的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药物干预,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惠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胆管癌是一种胆管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外科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对胆管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从基因水平探索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已发现胆管癌的发生可能由于ras通路、RB通路等多个信号转导通路中多种基因的点突变、缺失和过度表达,同时伴有多个抑癌基因的共同甲基化.而胆管癌的转移与nm23基因和mammaglobin B基因的过表达有密切联系,同时整合素、CD44等也参与了癌转移的过程.
作者:王琦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均经病理证实妊娠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诊断15例(28.30%),剖宫产术中诊断38例(71.70%);10例孕期囊肿直径无变化,5例明显缩小;6例发生并发症,5例异位囊肿破裂,1例异位囊肿扭转;8例行单侧附件切除,余45例行囊肿剥除、粘连分解及病灶电灼术.术后复发4例.结论 妊娠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早期诊断困难,并发症隐匿,应密切观察囊肿的变化,先行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术后应定期随访.
作者:芮红苇;高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至今尚未明确.现采用文献资料法对P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因素、农业环境暴露尤其是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是较肯定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吸烟、饮绿茶为PD的保护因素;重金属中毒、饮食习惯是可能的危险因素.但PD的预防策略尚不健全.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患者肝功能和 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症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LC组(69例)和OC组(5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酸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CRP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BA、TBIL、ALT、AST及CRP变化趋势相同,两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对机体损伤较开腹切除小,对肝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智;刘任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非结石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7例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重患者,行床旁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观察胆囊穿刺引流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均获得成功,在术后24 h临床症状缓解.终4例死亡,7例行手术治疗.结论 床旁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对于治疗危重症患者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应急措施.
作者:陈新;宣之东;刘汝海;杨德瑞;韩玉;张庚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并C3F8填充术(联合术)对于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对16例(16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观察黄斑孔闭合情况.结果 15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高眼压2例,眼底出血1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黄斑裂孔复位率.
作者:蒋一大;胡竹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脂肪移植后脂肪组织颗粒存在高吸收率和低存活率的问题,至今仍无突破性的进展.脂肪干细胞有着来源广泛、含量丰富、分离简单、体外扩增稳定容易,并有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血管形成和多向分化潜能等优势.随着研究的深入,脂肪干细胞辅助一起进行脂肪移植,可以有效预防移植后脂肪组织的萎缩.现对脂肪干细胞辅助的脂肪移植予以综述.
作者:邹雅琴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调节性T细胞(Treg)通过高表达CD25分子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其功能是通过下调自身免疫应答诱导自身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正常情况下Treg与辅助性T细胞17互相拮抗,保持机体平衡.在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通过增加Treg可减缓病情.通过去除Treg联合疫苗免疫的策略,有助于提高抗感染和抗肿瘤的疗效.因此,在疫苗免疫保护中,对Treg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能够为研制新型疫苗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王娜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流式细胞术(FCM)是一种可对单细胞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学研究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FCM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回顾FCM的工作原理及发展史,并对其在肿瘤学、免疫学及血液学等医学检验方面的应用进行概括总结,对指导以后的研究工作、理清思路等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鑫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肥胖被认为是骨性关节炎(OA)的高危因素,相关临床数据表明控制或减轻体质量是预防和治疗膝关节OA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并没有循证医学依据来解释控制体质量与膝关节OA发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控制体质量的过程主要对减小膝内收力矩、降低轴向冲量等生物机械因素,以减轻膝关节负荷有重要的意义.现根据国内外文献,就两者发病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朱隽科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多维康复方法对脑瘫患儿生存质量影响.方法以2008 ~2010年在本院就诊的60例2 ~6岁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组和多维康复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传统康复与多维康复进行康复治疗,以1年时间为期限,观察其运动疗效、心理疗效、生存质量疗效.心理疗效以PSQ为测评工具,生存质量疗效采用PedsQL4.0评分方法.结果 经过1年治疗观察,多维康复组的运动疗效、心理疗效、生存质量疗效优于传统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维康复治疗能够全面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鸿;张丽荣;徐晶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临沂市河东区妇幼保健院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66例确诊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向输卵管妊娠部位注入甲氨蝶呤50 mg;B组(30例)采用单次肌内注射甲氨蝶呤50 m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1周后包块大小、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患者住院时间、输卵管通畅率、月经复潮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治疗1周后包块大小、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患者住院时间、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和肌内注射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前者的疗效更佳,能更好地保留输卵管,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孙志芳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