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仲;张璟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管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社区的10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仅进行普通治疗和一般宣教,观察组在上述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膳食运动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经过12个月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干预,观察组血压及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率、适当运动率、自我监测率及遵医行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医院管理干预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达标率,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彭洒;顾铭;叶定村;程昌华;高抚刚;黎菲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医院内感染及获得性感染的常见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之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致其耐药情况日趋严重,特别是多重耐药及泛耐药株的出现,成为临床上治疗棘手的问题.PA的耐药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包括外膜蛋白的缺失或突变;主动外排机制;产生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青霉素结合蛋白和DNA拓扑异构酶的改变;生物被膜的形成等.
作者:吴伟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多维康复方法对脑瘫患儿生存质量影响.方法以2008 ~2010年在本院就诊的60例2 ~6岁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组和多维康复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传统康复与多维康复进行康复治疗,以1年时间为期限,观察其运动疗效、心理疗效、生存质量疗效.心理疗效以PSQ为测评工具,生存质量疗效采用PedsQL4.0评分方法.结果 经过1年治疗观察,多维康复组的运动疗效、心理疗效、生存质量疗效优于传统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维康复治疗能够全面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鸿;张丽荣;徐晶 刊期: 2012年第22期
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肿瘤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ickkopf-1(DKK-1)作为Dickkopf家族中的一员,是经典Wnt信号通路的胞外拮抗剂.目前研究发现,经典Wnt信号通路和DKK-1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抗DKK-1中和抗体BHQ880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已经进入临床Ⅰ/Ⅱ期试验.现就DKK-1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一个新的、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崔素芬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临沂市河东区妇幼保健院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66例确诊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向输卵管妊娠部位注入甲氨蝶呤50 mg;B组(30例)采用单次肌内注射甲氨蝶呤50 m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1周后包块大小、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患者住院时间、输卵管通畅率、月经复潮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治疗1周后包块大小、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患者住院时间、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和肌内注射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前者的疗效更佳,能更好地保留输卵管,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孙志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Th17细胞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新型的CD4 +效应T细胞,该细胞是由天然T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并产生特征性的白细胞介素17效应因子.在自身免疫性、感染性疾病和移植排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T细胞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成分及机制.但是关于其分化调控及其生物学效应目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解答其作用机制将为临床多种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作者:陈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常用的药物之一,但是常伴血压降低,这对心脏储备低下的患者极为有害.丙泊酚的血管效应复杂,在体实验显示,丙泊酚对动静脉循环都有影响.丙泊酚似乎影响血管系统的许多细胞分子过程,如钙信号、内皮功能和交感神经传递等.现探讨丙泊酚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激活的机制,以期为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祁爱花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患病人数逐年上升.高血糖被认为是DN发病的始动因素,微循环障碍是DN典型的微血管病理改变.肾小球系膜细胞是肾小球内非常活跃的固有细胞,在其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若对其与DN微血管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必将为DN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其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新的动力.
作者:杨桢华;陆晓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均经病理证实妊娠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诊断15例(28.30%),剖宫产术中诊断38例(71.70%);10例孕期囊肿直径无变化,5例明显缩小;6例发生并发症,5例异位囊肿破裂,1例异位囊肿扭转;8例行单侧附件切除,余45例行囊肿剥除、粘连分解及病灶电灼术.术后复发4例.结论 妊娠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早期诊断困难,并发症隐匿,应密切观察囊肿的变化,先行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术后应定期随访.
作者:芮红苇;高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大部分肺部疾病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其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是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活性代谢产物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一种分泌型单链蛋白质,为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MCP-1在肺损伤、肺血栓、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肺结核等肺部疾病中发挥重大作用.现就其特点、功能及与这些肺部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林梵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并C3F8填充术(联合术)对于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对16例(16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观察黄斑孔闭合情况.结果 15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高眼压2例,眼底出血1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黄斑裂孔复位率.
作者:蒋一大;胡竹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肝细胞性肝癌(HCC)是全世界高发的恶性肿瘤,而我国发病人数居首位.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及治疗指南仅对早期患者推荐手术治疗,但随着手术技术及围术期护理技术的提高,中晚期HCC行手术治疗也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国内外已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中晚期HCC的治疗新观点.现对HCC手术治疗技术及手术治疗情况的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星;钟鉴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及纹状体,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迄今不明,但大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在P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LRRK2基因突变是家族聚集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PD常见的原因,随后的研究发现,它可能在散发性PD的发病中也起一定作用.现对LRRK2基因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位点突变后导致PD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PD的分子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卢红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血管瘤作为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及好发部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等待观察、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血管栓塞及硬化剂注射等,亦可以联合应用两种或以上治疗方案,但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案,都有其不良反应.因此,应充分结合血管瘤的大小、部位、生长时期以及治疗成本、不良反应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现对婴幼儿血管瘤的新治疗动态进行介绍.
作者:吴书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肿瘤干细胞(CSCs)不仅与肿瘤的启动有关,且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和术后复发相关.近,肝内CSCs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肿瘤起始细胞,其广泛存在于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循环中.肝脏CSCs的特性(如自我更新、无限增生和分化)与肝癌的复发和药物抵抗高度相关,这些都是肝癌治疗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现就CSCs的概念、特征、肝内CSCs的来源、自我更新能力的调控及基于CSCs靶向治疗肝癌的重要策略等进行综述.
作者:雷道雄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方法之一.干体质量是评价透析患者水潴留的重要参数.水潴留可引起血压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生、体内炎性因子失调以及贫血程度加重等不良后果,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因此,应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通过限制透析除水的方法来保护残余肾功能会影响干体质量达标,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需要特别谨慎.
作者:刘旭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配合试验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我院85例5次以上输血(至少2次输血小板)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观察血小板配合性输注的效果.结果 85例多次输血患者发生PTR 15例(17.65%),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9例(60%),成功配型6例(66.67%).结论 血小板抗体可直接导致PTR,配合性输注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作者:朱奕;伍昌林;党鑫堂;李岚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在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中至关重要,这种离子通道的生物物理性质决定伤害感受器对有害刺激的应答和终经历的疼痛水平.钠离子通道可能会影响其他离子通道(如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的激活和失活,改变神经元对刺激的应答,因而钠离子通道是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潜在目标.了解离子通道的表达对控制神经兴奋性、治疗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凌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胆管癌是一种胆管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外科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对胆管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从基因水平探索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已发现胆管癌的发生可能由于ras通路、RB通路等多个信号转导通路中多种基因的点突变、缺失和过度表达,同时伴有多个抑癌基因的共同甲基化.而胆管癌的转移与nm23基因和mammaglobin B基因的过表达有密切联系,同时整合素、CD44等也参与了癌转移的过程.
作者:王琦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急危重疾病、重大手术、器官移植及其引发的病理过程可以对机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有效的药物应用可能会降低各主要器官的损害程度.乌司他丁是从健康成年男性尿液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无免疫原性,可抑制胰酶、溶酶体、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抑制心肌抑制因子的产生,清除氧自由基,稳定溶酶体膜,改善微循环,对全身各主要脏器产生重要的器官保护作用.
作者:孟炜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