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桢华;陆晓华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均经病理证实妊娠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诊断15例(28.30%),剖宫产术中诊断38例(71.70%);10例孕期囊肿直径无变化,5例明显缩小;6例发生并发症,5例异位囊肿破裂,1例异位囊肿扭转;8例行单侧附件切除,余45例行囊肿剥除、粘连分解及病灶电灼术.术后复发4例.结论 妊娠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早期诊断困难,并发症隐匿,应密切观察囊肿的变化,先行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术后应定期随访.
作者:芮红苇;高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脂肪移植后脂肪组织颗粒存在高吸收率和低存活率的问题,至今仍无突破性的进展.脂肪干细胞有着来源广泛、含量丰富、分离简单、体外扩增稳定容易,并有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血管形成和多向分化潜能等优势.随着研究的深入,脂肪干细胞辅助一起进行脂肪移植,可以有效预防移植后脂肪组织的萎缩.现对脂肪干细胞辅助的脂肪移植予以综述.
作者:邹雅琴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在尿毒症血液透析部分难治性微炎症状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所起作用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12例尿毒症透析患者,近期病情持续进展,符合微炎症状态标准,常规治疗无效,均采用小剂量激素[泼尼松0.5 mg/(kg·d)]试验性治疗1个月.结果 10例病情平稳,各项指标好转,其中1例出现血糖升高,加用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2例因其他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尿毒症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应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小剂量激素效果肯定,使用安全;要注意掌握使用激素的禁忌证.
作者:吴国仲;张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凝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饮食中维生素K的摄入对华法林治疗的反应有很大影响.高维生素K摄入与华法林初始治疗敏感性差相关,低维生素K摄入与华法林治疗的稳定性差相关.补充维生素K或其他饮食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稳定性.调整饮食维生素K的摄入量替代调整华法林剂量有可能成为调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另一种方法.
作者:潘登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结核病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难题,20世纪90年代化疗药物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并一度认为结核病是可以控制并在全球消失的.然而,结核病的近况并不容乐观,甚至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了结核危机,尤其是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致化疗的有效率下降.现就目前结核菌的耐药情况,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机制及关于耐药结核菌快速检测方法、技术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琼 刊期: 2012年第22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至今尚未明确.现采用文献资料法对P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因素、农业环境暴露尤其是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是较肯定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吸烟、饮绿茶为PD的保护因素;重金属中毒、饮食习惯是可能的危险因素.但PD的预防策略尚不健全.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腺苷钴胺是维生素B12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临床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在眼科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眼底并发症、视神经炎、视神经挫伤、眼外肌麻痹、青光眼.其中,对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是否存在治疗意义尚有争议.近期发现治疗神经麻痹性角膜炎及干眼症有一定疗效.同时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遇光易分解及治疗后期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等不良反应.
作者:董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是指肺炎支原体肺炎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以上,病情未见好转,甚至继续加重者.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咳嗽且合并多系统损害.发病机制考虑与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免疫功能紊乱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等多因素有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及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基础及临床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脑钠肽作为一种心功能标志物,临床已应用于评价心力衰竭,近年来脑钠肽在房颤复律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现从脑钠肽的生理学、房颤时的分泌机制及其在房颤电复律、药物复律中的相关研究和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阮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孕妇在妊娠期实施早期药物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人民医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就诊的125例患者作为在妊娠期未进行药物干预的对照组,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就诊的175例患者作为在妊娠期进行早期药物干预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方面的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药物干预,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惠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调节性T细胞(Treg)通过高表达CD25分子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其功能是通过下调自身免疫应答诱导自身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正常情况下Treg与辅助性T细胞17互相拮抗,保持机体平衡.在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通过增加Treg可减缓病情.通过去除Treg联合疫苗免疫的策略,有助于提高抗感染和抗肿瘤的疗效.因此,在疫苗免疫保护中,对Treg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能够为研制新型疫苗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王娜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胆管癌是一种胆管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外科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对胆管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从基因水平探索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已发现胆管癌的发生可能由于ras通路、RB通路等多个信号转导通路中多种基因的点突变、缺失和过度表达,同时伴有多个抑癌基因的共同甲基化.而胆管癌的转移与nm23基因和mammaglobin B基因的过表达有密切联系,同时整合素、CD44等也参与了癌转移的过程.
作者:王琦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肥胖被认为是骨性关节炎(OA)的高危因素,相关临床数据表明控制或减轻体质量是预防和治疗膝关节OA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并没有循证医学依据来解释控制体质量与膝关节OA发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控制体质量的过程主要对减小膝内收力矩、降低轴向冲量等生物机械因素,以减轻膝关节负荷有重要的意义.现根据国内外文献,就两者发病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朱隽科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并C3F8填充术(联合术)对于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对16例(16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观察黄斑孔闭合情况.结果 15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高眼压2例,眼底出血1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黄斑裂孔复位率.
作者:蒋一大;胡竹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常用的药物之一,但是常伴血压降低,这对心脏储备低下的患者极为有害.丙泊酚的血管效应复杂,在体实验显示,丙泊酚对动静脉循环都有影响.丙泊酚似乎影响血管系统的许多细胞分子过程,如钙信号、内皮功能和交感神经传递等.现探讨丙泊酚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激活的机制,以期为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祁爱花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通过系统的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综述血药浓度监测在大剂量甲氨蝶呤对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的临床指导作用,发现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密切监测在个体化治疗、治疗效果、临床指导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是具体临床应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保证.血药浓度的监测不仅对于ALL的巩固化疗具有巨大意义,而且在预防白血病脑病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它将促进ALL治疗的发展.
作者:罗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及纹状体,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迄今不明,但大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在P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LRRK2基因突变是家族聚集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PD常见的原因,随后的研究发现,它可能在散发性PD的发病中也起一定作用.现对LRRK2基因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位点突变后导致PD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PD的分子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卢红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医院内感染及获得性感染的常见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之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致其耐药情况日趋严重,特别是多重耐药及泛耐药株的出现,成为临床上治疗棘手的问题.PA的耐药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包括外膜蛋白的缺失或突变;主动外排机制;产生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青霉素结合蛋白和DNA拓扑异构酶的改变;生物被膜的形成等.
作者:吴伟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临沂市河东区妇幼保健院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66例确诊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向输卵管妊娠部位注入甲氨蝶呤50 mg;B组(30例)采用单次肌内注射甲氨蝶呤50 m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1周后包块大小、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患者住院时间、输卵管通畅率、月经复潮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治疗1周后包块大小、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患者住院时间、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和肌内注射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前者的疗效更佳,能更好地保留输卵管,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孙志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肿瘤干细胞(CSCs)不仅与肿瘤的启动有关,且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和术后复发相关.近,肝内CSCs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肿瘤起始细胞,其广泛存在于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循环中.肝脏CSCs的特性(如自我更新、无限增生和分化)与肝癌的复发和药物抵抗高度相关,这些都是肝癌治疗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现就CSCs的概念、特征、肝内CSCs的来源、自我更新能力的调控及基于CSCs靶向治疗肝癌的重要策略等进行综述.
作者:雷道雄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