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民
尾加压素Ⅱ(UⅡ)是早从鱼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的血管活性肽,近来已从人体中克隆出来,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参与许多生物学效应,其中包括收缩/舒张血管,促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纤维细胞增殖及抑制胰岛素分泌等.UⅡ不仅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且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液中UⅡ含量升高,同时有许多研究表明,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
作者:高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围生期生殖道感染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疾病,这里主要是指下生殖道感染,以B组溶血性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细菌性阴道病多见.病因是正常生殖道乳酸杆菌数量的减少,致病菌群失调,导致临床一系列综合征.为了进一步了解妊娠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式及途径,掌握孕妇下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现对近年国内外围生期下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治疗和所致母婴结局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路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CD56是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中的一种,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组密切相关的唾液酸糖蛋白,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CD56与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关系密切,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目前较多应用在小细胞癌、肺癌、甲状腺肿瘤、前列腺癌、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造血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抗肿瘤的研究中.现就CD56在上述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等方面作初步的阐述.
作者:胡碧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分娩镇痛为围生期妇女创造了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理想分娩镇痛的药物要求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婴影响小.舒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因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舒芬太尼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现就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特点,经椎管内不同途径给药行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及对母婴的影响予以综述,以便了解和评价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晏桂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这部分患者的诊断识别能力,防止临床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2010年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50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结果 80例患者中AIDS痴呆综合征5例,结核性脑膜炎15例(包括结核性脑膜脑炎),隐球菌脑膜炎30例,弓形虫脑病20例,脑梗死4例,巨细胞病毒神经根炎3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3例.所有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后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诊断为艾滋病.结论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AIDS患者病情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使患者病死率下降.
作者:陶鹏飞;雷素云;杨欣平;黄石珍;聂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4例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急性颅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0 000 U/kg,1次/d,共用14 d.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8及脑水肿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8炎症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 早期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颅脑出血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程家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与焦虑症有着密切的关联,CAHD患者中焦虑症的发病率较高.焦虑症是CAHD发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被认为是心血管系统的另一种重要危险因素.尽管大量的证据显示,焦虑症是CAHD发病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仍不明确,CAHD伴焦虑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以及治疗焦虑能否降低冠心病的发病以及改善CAHD患者的预后目前也不确定.
作者:阳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趋化因子及受体在炎性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被认为是AS发生早期的关键因素,它与其特异性受体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R2)结合后,趋化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现就MCP-1及CCR2在冠心病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方案予以综述.
作者:苏林丘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适合于高原地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 ~2010年7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资料,对其生活区域、临床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7例分布于平均海拔3400 ~4200 m的地区,其余18例分布于平均海拔1700 ~3500 m的地区;57例无卡介苗接种史;49例患儿发病早期头颅CT和磁共振检查呈阳性结果;合并Ⅰ型肺结核15例,Ⅱ型肺结核27例.治愈41例.好转自动出院29例,其中合并失语7例,癫痫9例,肢体瘫痪8例,智力低下5例.死亡5例.结论 青藏高原牧业区是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高发地区,病死率和致残率也较高;探索实用的早期诊治标准,对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极为重要.
作者:张艳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发病机制仍在探索阶段,目前提及较多的有缺血缺氧和微血栓形成学说、自身免疫学说、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钙超载学说、一氧化碳介导的损伤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兴奋性氨基酸学说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该疾病的发生并非用一个学说可以完全解释,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针对各种可能的发病机制及相应的对因对症支持治疗进行阐述和探讨各种学说和治疗措施进行简介,以方便今后临床工作.
作者:何家礼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骨瓣成形术在后颅窝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41例后颅窝病变患者采用骨瓣成形术,手术入路包括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枕下正中入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皮下积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头颅外观美观,未触及颅骨缺损,CT复查显示骨瓣复位良好.结论 后颅窝骨瓣成形术后骨瓣复位保持了解剖层次的完整性,消除了颅骨缺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覃家德;黄玮;廖振南;张济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招飞考生脑电图(EEG)、游离甲状腺素3(FT3)、游离甲状腺素4(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与高考通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300名参加空军招飞考生的EEG,按标准分为具有典型意义正常(225名)、异常(75名)两组;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其血清中FT3、FT4和TSH含量,统计高考通过情况.结果 EEG正常组FT3和FT4(pmol/L)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异常组[(6.2±2.1)pmol/L vs (4.8±1.4)pmol/L,P<0.01;(17.8±3.4)pmol/L vs(14.8±4.3)pmol/L,P<0.05];而TSH含量显著低于异常组 [(3.6±1.7)U/L vs (5.7±2.5)U/L,P<0.05].EEG正常组与异常组间高考通过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EG及血清中FT3、FT4和TSH含量可作为招飞考生高考通过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孙敬翔;杨萱宁;许昌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溶瘤腺病毒是通过基因工程改变部分生物学特性的腺病毒.因其可以复制、增殖,后裂解膀胱癌细胞而成为治疗膀胱肿瘤新的研究方向.为了使其具有更好的特异性、靶向性和安全性,人们进行了从改变单个基因到改变多个基因又到插入特异性启动子构建不同的溶瘤腺病毒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虽然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作者:陈猛;郝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筛查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中的作用.方法 对14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随访组织活检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148例ASCUS中,p16INK4A在经病理学确诊的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Ⅰ、Ⅱ、Ⅲ和浸润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77.3%、91.7%、100%、100%.p16INK4A的表达在宫颈炎与CINⅠ、CINⅡ、CINⅢ级之间,宫颈炎与宫颈鳞癌之间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INK4A在宫颈CIN及以上病变中高表达,对ASCUS可有效地进行分流监测.
作者:武玲;宋静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检索,调查HIV-1感染相关等位基因CCR2-64I在我国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通过对检索结果的汇总发现,CCR2-64I在中国29个民族群体中的分布存在种族和地域差异,不存在明显地域上的趋势性变化,多数民族突变频率明显高于美国白人和高加索人,与美国黑人和西班牙人比较接近,但多数明显低于亚洲黄种人水平.部分研究结果可靠性较差.
作者:冯磊;年士艳;张兴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神经元凋亡是脊髓损伤后二次损伤的关键因素.在脊髓损伤中,凋亡细胞可于受伤脊髓部位甚至周边节段被检测出来,凋亡发生于几乎脊髓所有种类的细胞中.发生于损伤局部的细胞凋亡如何导致神经功能丧失目前仍不明确,但研究已经证实,损伤后脊髓局部多种生物化学信号的出现是导致脊髓内各种细胞凋亡的始动因素.现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脊髓损伤后的凋亡信号传递机制.
作者:禹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常见方法.但临床仍有不少患者术后有胸痛的症状,PCI术后胸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少部分胸痛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现将综合新近研究进展对PCI术后胸痛的常见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论述.
作者:何劲松;刘婧;白法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以人重组TGF-β1蛋白作为抗原,制备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体.方法 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等体积混匀,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血清.饱和硫酸铵盐析法纯化多克隆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blot技术进行抗体特异性检测.结果 成功获得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体,纯化后抗体效价达1:110 000.结论 获得的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满足进一步实验的需要.
作者:郭冉;刘洁婷;吴丹;徐秋玲;初彦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子痫前期是导致全球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痫前期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是其临床表现已证实与血循环中高水平的抗血管生成因子有关,这些抗血管生成因子是由胎盘产生的,包括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可溶性Endoglin(sEng)等.血循环中sFlt1、sEng等抗血管生成因子的水平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已改变,为子痫前期的筛选、预测、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盼盼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遗传因素在人身高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约80%的身高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余20%左右的影响来源于环境因素.目前有关身高的遗传学研究已得到不断的发展,但确切的机制还不明确.现回顾国内外文献,就身高相关的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候选基因关联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简要总结.
作者:蒋旭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