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晏桂华

关键词:分娩镇痛, 舒芬太尼, 临床应用
摘要:分娩镇痛为围生期妇女创造了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理想分娩镇痛的药物要求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婴影响小.舒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因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舒芬太尼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现就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特点,经椎管内不同途径给药行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及对母婴的影响予以综述,以便了解和评价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这部分患者的诊断识别能力,防止临床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2010年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50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结果 80例患者中AIDS痴呆综合征5例,结核性脑膜炎15例(包括结核性脑膜脑炎),隐球菌脑膜炎30例,弓形虫脑病20例,脑梗死4例,巨细胞病毒神经根炎3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3例.所有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后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诊断为艾滋病.结论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AIDS患者病情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使患者病死率下降.

    作者:陶鹏飞;雷素云;杨欣平;黄石珍;聂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椎体成形术,即经皮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增强的手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该手术止痛迅速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早期临床疗效显著.但是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多,术后邻近节段新发骨折也被陆续报道,究竟是因骨水泥的量、注射方式以及椎体骨密度、骨水泥材料特性等生物力学因素造成,还是人体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自然病程,目前尚有许多争议.

    作者:武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肌重构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肌重构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锌、钙依赖性的蛋白水解酶家族,是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介质,MMPs的正常表达及MMPs/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比例适当是维持心肌胶原纤维、心脏结构正常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检测MMPs可能作为一种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非侵入性手段.某些药物及MMPs抑制剂可以阻断MMPs的功能,为心血管疾病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作者:叶玉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MicroRNA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MicroRNAs(miRNAs)是基因表达变化的重要调控者.生理状态下,miRNAs调控心肌细胞分化、心脏形态的形成及心肌细胞凋亡.病理状态下,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均与miRNAs调控有关.一系列miRNAs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多个病理过程,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深入机制研究将对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产生重要意义.

    作者:魏丽萍;许振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与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信号传递

    神经元凋亡是脊髓损伤后二次损伤的关键因素.在脊髓损伤中,凋亡细胞可于受伤脊髓部位甚至周边节段被检测出来,凋亡发生于几乎脊髓所有种类的细胞中.发生于损伤局部的细胞凋亡如何导致神经功能丧失目前仍不明确,但研究已经证实,损伤后脊髓局部多种生物化学信号的出现是导致脊髓内各种细胞凋亡的始动因素.现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脊髓损伤后的凋亡信号传递机制.

    作者:禹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人类补体C8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人类补体C8是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五种成分之一.C8α、C8β与C6、C7、C9具有较强的同源性,而C8γ则属于分泌性蛋白家族成员,具有与小的疏水性配体结合的能力.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的其他补体成分与C8的结合位点大多位于α、β的MACPF结构域.目前,大多数关于补体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补体C3,鉴于补体C8在形成MAC中的重要性,在此就C8的结构与功能予以综述.

    作者:刘丽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93例卵巢肿瘤的手术治疗与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卵巢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3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3例患者中单纯性囊肿51例,实性肿瘤18例,囊实性肿瘤24例;良性肿瘤78例,交界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78例患者术后全部治愈,2例交界性肿瘤及13例恶性肿瘤均临床治愈.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对2例交界性肿瘤及13例恶性肿瘤进行治疗,其中13例进行化疗,2例由于个人原因拒绝化疗.结论 卵巢肿瘤发病多隐匿,不易早期发现,要提高卵巢肿瘤的治愈率,关键是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王利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CD56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CD56是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中的一种,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组密切相关的唾液酸糖蛋白,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CD56与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关系密切,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目前较多应用在小细胞癌、肺癌、甲状腺肿瘤、前列腺癌、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造血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抗肿瘤的研究中.现就CD56在上述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等方面作初步的阐述.

    作者:胡碧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1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对照组单用氟桂利嗪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期峰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收缩期峰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较之单用氟桂利嗪疗效明显增高.

    作者:赵新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ACI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组予奥拉西坦4.0 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7 d.检测血清hsCRP、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14天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7、14天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第7、14、30、90天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ACI患者炎性反应,改善缺损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克波;余颖;马振亮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肺癌常规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比较肺癌常规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两种不同放射治疗方案中靶区及正常组织的受量.方法 应用拓能公司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在20例肺癌患者的CT图像上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然后在CT图像上模拟常规射野照射.总剂量均给60 Gy左右.比较两种计划肺、脊髓等正常组织受量.结果 常规照射和适形放射治疗相比较,肿瘤体积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脊髓的大受照剂量、肺的V20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在靶区覆盖度、靶区适形度上均优于常规照射计划,且能减少肺的受照体积百分比,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正安;李飞燕;徐宁红;奉吉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p120ctn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近况

    p120连环蛋白(p120ct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连环蛋白,目前的研究显示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发现p120ctn有异常表达.p120ctn已逐渐被证实与肿瘤的转移过程密切相关,但对p120ctn在肿瘤中的作用尚有一定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p120ctn是肿瘤抑制因子;但也有些人认为它是肿瘤转移的促进因子.现就p120ctn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它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曹洋;周京旭;邓智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从中医药类高校生的人格特征看中医的发展

    目的 总结中医药类高校生的群体人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特征与中医发展前景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与中医药类高校生人格特征相关的数据,并对调查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药类高校生大体呈因素F、N高分及因素L、O、Q2得分偏低的特征;行为预测因素中Y1得分偏高,Y3、Y4得分偏低.结论 对于中医的发展而言,中医药类高校生的整体推动作用有所欠缺,其群体人格特征虽与专业性质相符,但仅优于继承,欠缺发扬传承的基本素质.

    作者:韩茹宇;杜文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抗血管生成因子与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是导致全球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痫前期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是其临床表现已证实与血循环中高水平的抗血管生成因子有关,这些抗血管生成因子是由胎盘产生的,包括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可溶性Endoglin(sEng)等.血循环中sFlt1、sEng等抗血管生成因子的水平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已改变,为子痫前期的筛选、预测、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盼盼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人身高差异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遗传因素在人身高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约80%的身高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余20%左右的影响来源于环境因素.目前有关身高的遗传学研究已得到不断的发展,但确切的机制还不明确.现回顾国内外文献,就身高相关的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候选基因关联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简要总结.

    作者:蒋旭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常用麻醉药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心率变异性(HRV)是心脏自主神经均衡性的定量指标,常用于心脏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监测.常用麻醉药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对HRV的影响,使心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张力及其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对机体特别是并发心脏疾病者产生不利影响.围术期HRV分析不但可以监测麻醉药对心脏神经功能的影响,还可以预测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龙海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胸痛的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常见方法.但临床仍有不少患者术后有胸痛的症状,PCI术后胸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少部分胸痛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现将综合新近研究进展对PCI术后胸痛的常见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论述.

    作者:何劲松;刘婧;白法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与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疗效的比较

    目的 观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与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R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40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RP组18例和RRP组2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前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18例行LRP患者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LRP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RR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RR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两组在生化复发率、尿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RP不仅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而且可以达到与RRP相同的控瘤、控尿效果.

    作者:黄昆;朱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人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GPR14与2型糖尿病

    尾加压素Ⅱ(UⅡ)是早从鱼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的血管活性肽,近来已从人体中克隆出来,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参与许多生物学效应,其中包括收缩/舒张血管,促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纤维细胞增殖及抑制胰岛素分泌等.UⅡ不仅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且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液中UⅡ含量升高,同时有许多研究表明,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

    作者:高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分娩镇痛为围生期妇女创造了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理想分娩镇痛的药物要求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婴影响小.舒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因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舒芬太尼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现就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特点,经椎管内不同途径给药行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及对母婴的影响予以综述,以便了解和评价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晏桂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