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croRNA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魏丽萍;许振坤

关键词:微小RNA,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缺血/再灌注
摘要:MicroRNAs(miRNAs)是基因表达变化的重要调控者.生理状态下,miRNAs调控心肌细胞分化、心脏形态的形成及心肌细胞凋亡.病理状态下,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均与miRNAs调控有关.一系列miRNAs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多个病理过程,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深入机制研究将对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产生重要意义.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分娩镇痛为围生期妇女创造了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理想分娩镇痛的药物要求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婴影响小.舒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因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舒芬太尼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现就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特点,经椎管内不同途径给药行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及对母婴的影响予以综述,以便了解和评价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晏桂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细胞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不利影响,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加.GDM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炎性反应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关系.细胞因子是细胞应对各类刺激而分泌的小分子蛋白,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等,可参与多种炎性反应,可能是促进胰岛素抵抗的一个重要因素,在GDM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细胞因子与GDM的研究有助于了解GDM的发病机制,并为预防和治疗GDM提供理论依据,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

    作者:张莉;张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这部分患者的诊断识别能力,防止临床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2010年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50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结果 80例患者中AIDS痴呆综合征5例,结核性脑膜炎15例(包括结核性脑膜脑炎),隐球菌脑膜炎30例,弓形虫脑病20例,脑梗死4例,巨细胞病毒神经根炎3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3例.所有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后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诊断为艾滋病.结论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AIDS患者病情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使患者病死率下降.

    作者:陶鹏飞;雷素云;杨欣平;黄石珍;聂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研究现状

    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是两种常见的老年病,两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机制.护骨素、基质Gla 蛋白、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骨桥蛋白、氧化脂质等均参与或加速了两者的共同发病.基于两者相似的发病机制,使用他汀类药物、双磷酸盐、护骨素等药物可同时对骨量丢失和动脉硬化起保护作用,这是今后治疗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的一个新思路.

    作者:姚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CD56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CD56是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中的一种,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组密切相关的唾液酸糖蛋白,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CD56与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关系密切,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目前较多应用在小细胞癌、肺癌、甲状腺肿瘤、前列腺癌、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造血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抗肿瘤的研究中.现就CD56在上述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等方面作初步的阐述.

    作者:胡碧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CCR2-64I在中国29个民族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检索,调查HIV-1感染相关等位基因CCR2-64I在我国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通过对检索结果的汇总发现,CCR2-64I在中国29个民族群体中的分布存在种族和地域差异,不存在明显地域上的趋势性变化,多数民族突变频率明显高于美国白人和高加索人,与美国黑人和西班牙人比较接近,但多数明显低于亚洲黄种人水平.部分研究结果可靠性较差.

    作者:冯磊;年士艳;张兴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1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对照组单用氟桂利嗪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期峰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收缩期峰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较之单用氟桂利嗪疗效明显增高.

    作者:赵新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人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GPR14与2型糖尿病

    尾加压素Ⅱ(UⅡ)是早从鱼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的血管活性肽,近来已从人体中克隆出来,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参与许多生物学效应,其中包括收缩/舒张血管,促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纤维细胞增殖及抑制胰岛素分泌等.UⅡ不仅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且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液中UⅡ含量升高,同时有许多研究表明,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

    作者:高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下生殖道感染的治疗与母婴结局

    围生期生殖道感染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疾病,这里主要是指下生殖道感染,以B组溶血性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细菌性阴道病多见.病因是正常生殖道乳酸杆菌数量的减少,致病菌群失调,导致临床一系列综合征.为了进一步了解妊娠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式及途径,掌握孕妇下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现对近年国内外围生期下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治疗和所致母婴结局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路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肌重构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肌重构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锌、钙依赖性的蛋白水解酶家族,是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介质,MMPs的正常表达及MMPs/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比例适当是维持心肌胶原纤维、心脏结构正常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检测MMPs可能作为一种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非侵入性手段.某些药物及MMPs抑制剂可以阻断MMPs的功能,为心血管疾病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作者:叶玉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其受体CCR2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趋化因子及受体在炎性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被认为是AS发生早期的关键因素,它与其特异性受体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R2)结合后,趋化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现就MCP-1及CCR2在冠心病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方案予以综述.

    作者:苏林丘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常用麻醉药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心率变异性(HRV)是心脏自主神经均衡性的定量指标,常用于心脏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监测.常用麻醉药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对HRV的影响,使心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张力及其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对机体特别是并发心脏疾病者产生不利影响.围术期HRV分析不但可以监测麻醉药对心脏神经功能的影响,还可以预测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龙海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以人重组TGF-β1蛋白作为抗原,制备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体.方法 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等体积混匀,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血清.饱和硫酸铵盐析法纯化多克隆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blot技术进行抗体特异性检测.结果 成功获得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体,纯化后抗体效价达1:110 000.结论 获得的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满足进一步实验的需要.

    作者:郭冉;刘洁婷;吴丹;徐秋玲;初彦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p16INK4A在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中的诊断作用

    目的 探讨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筛查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中的作用.方法 对14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随访组织活检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148例ASCUS中,p16INK4A在经病理学确诊的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Ⅰ、Ⅱ、Ⅲ和浸润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77.3%、91.7%、100%、100%.p16INK4A的表达在宫颈炎与CINⅠ、CINⅡ、CINⅢ级之间,宫颈炎与宫颈鳞癌之间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INK4A在宫颈CIN及以上病变中高表达,对ASCUS可有效地进行分流监测.

    作者:武玲;宋静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神经突触长时程增强的研究进展

    神经突触在生长发育、可塑性及突触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涉及一个重要的机制: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该机制在学习记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NMDA受体与长时程增强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NMDA受体通过改变受体亚基比例、介导一氧化氮及其酶、影响离子通道的开放状态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介导长时程增强机制的诱导及维持,进而影响神经突触间的信号传递.

    作者:卢玺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三水地区上尿路结石成分和成石因素代谢变化特点与预防

    目的 分析三水地区上尿路结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成石因素代谢特点并探讨其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62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化学成分,同时进行尿分析,并探讨代谢异常与结石成分的关系.结果 623例上尿路结石中,含钙结石545例,绝大多数为混合成分497例(91.2 %).含草酸钙的545例(87.5%),磷酸钙446例(71.2 %).纯尿酸21例(3.4%),磷酸镁铵47例(7.5%),胱氨酸4例(0.06%).本组研究120例各种类型结石中,均发现了代谢异常,部分结石患者可以合并多种代谢异常.结论 三水地区上尿路结石绝大数为混合成分的草酸钙结石,单一成分少见.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复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邓学斌;卢桂尧;唐照方;练卫东;张泽;黎均越;卢婉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高原地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探讨

    目的 探讨适合于高原地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 ~2010年7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资料,对其生活区域、临床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7例分布于平均海拔3400 ~4200 m的地区,其余18例分布于平均海拔1700 ~3500 m的地区;57例无卡介苗接种史;49例患儿发病早期头颅CT和磁共振检查呈阳性结果;合并Ⅰ型肺结核15例,Ⅱ型肺结核27例.治愈41例.好转自动出院29例,其中合并失语7例,癫痫9例,肢体瘫痪8例,智力低下5例.死亡5例.结论 青藏高原牧业区是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高发地区,病死率和致残率也较高;探索实用的早期诊治标准,对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极为重要.

    作者:张艳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肺癌常规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比较肺癌常规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两种不同放射治疗方案中靶区及正常组织的受量.方法 应用拓能公司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在20例肺癌患者的CT图像上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然后在CT图像上模拟常规射野照射.总剂量均给60 Gy左右.比较两种计划肺、脊髓等正常组织受量.结果 常规照射和适形放射治疗相比较,肿瘤体积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脊髓的大受照剂量、肺的V20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在靶区覆盖度、靶区适形度上均优于常规照射计划,且能减少肺的受照体积百分比,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正安;李飞燕;徐宁红;奉吉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发病机制仍在探索阶段,目前提及较多的有缺血缺氧和微血栓形成学说、自身免疫学说、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钙超载学说、一氧化碳介导的损伤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兴奋性氨基酸学说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该疾病的发生并非用一个学说可以完全解释,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针对各种可能的发病机制及相应的对因对症支持治疗进行阐述和探讨各种学说和治疗措施进行简介,以方便今后临床工作.

    作者:何家礼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心肺复苏中呼吸支持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CPR)是挽救心搏骤停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是医学的重要技术之一.CPR技术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持续生命支持三部分.其中呼吸支持在CPR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不同的呼吸支持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条件.所以,了解并掌握不同的呼吸支持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根据CPR的需要采取合理的呼吸支持方法,可有效提高CPR的成功率.

    作者:欧阳后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