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16INK4A在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中的诊断作用

武玲;宋静慧

关键词:p16INK4a, 非典型鳞状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摘要:目的 探讨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筛查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中的作用.方法 对14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随访组织活检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148例ASCUS中,p16INK4A在经病理学确诊的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Ⅰ、Ⅱ、Ⅲ和浸润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77.3%、91.7%、100%、100%.p16INK4A的表达在宫颈炎与CINⅠ、CINⅡ、CINⅢ级之间,宫颈炎与宫颈鳞癌之间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INK4A在宫颈CIN及以上病变中高表达,对ASCUS可有效地进行分流监测.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CD56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CD56是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中的一种,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组密切相关的唾液酸糖蛋白,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CD56与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关系密切,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目前较多应用在小细胞癌、肺癌、甲状腺肿瘤、前列腺癌、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造血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抗肿瘤的研究中.现就CD56在上述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等方面作初步的阐述.

    作者:胡碧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HPV16E6的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E6(HPV16E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观察40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 E6的表达.结果 HPV16E6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53.3%、82.5%,各组间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在宫颈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E6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宫颈鳞癌发病机制之一.对HPV16E6蛋白的致病机制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揭示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可能用于临床宫颈癌诊断、预防和基因治疗.

    作者:李惠新;雷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这部分患者的诊断识别能力,防止临床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2010年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50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结果 80例患者中AIDS痴呆综合征5例,结核性脑膜炎15例(包括结核性脑膜脑炎),隐球菌脑膜炎30例,弓形虫脑病20例,脑梗死4例,巨细胞病毒神经根炎3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3例.所有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后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诊断为艾滋病.结论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AIDS患者病情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使患者病死率下降.

    作者:陶鹏飞;雷素云;杨欣平;黄石珍;聂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p120ctn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近况

    p120连环蛋白(p120ct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连环蛋白,目前的研究显示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发现p120ctn有异常表达.p120ctn已逐渐被证实与肿瘤的转移过程密切相关,但对p120ctn在肿瘤中的作用尚有一定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p120ctn是肿瘤抑制因子;但也有些人认为它是肿瘤转移的促进因子.现就p120ctn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它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曹洋;周京旭;邓智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分娩镇痛为围生期妇女创造了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理想分娩镇痛的药物要求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婴影响小.舒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因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舒芬太尼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现就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特点,经椎管内不同途径给药行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及对母婴的影响予以综述,以便了解和评价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晏桂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椎体成形术,即经皮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增强的手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该手术止痛迅速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早期临床疗效显著.但是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多,术后邻近节段新发骨折也被陆续报道,究竟是因骨水泥的量、注射方式以及椎体骨密度、骨水泥材料特性等生物力学因素造成,还是人体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自然病程,目前尚有许多争议.

    作者:武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新型抗高血糖药物探索

    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逐步应用于临床.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及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都是通过减少GLP-1在体内的降解,从而达到抗高血糖的目的.2型钠葡萄糖转运子抑制剂是通过增加尿中葡萄糖的排泄而控制高血糖.现就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评价加以综述.

    作者:傅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生长因子对肌腱细胞表型及分化的影响

    目前对于肌腱细胞体外培养的难点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难点为,肌腱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难以维持其表型的表达,继而影响其分化;另外一个难点是,在培养基内添加了大量的胎牛血清,而大量胎牛血清的使用会造成动物-人之间的疾病传播.已有研究显示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生长因子以减少胎牛血清的使用并促进肌腱细胞的分化.本综述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几种肌腱细胞较为重要的表型和分化标志物以及几种维持肌腱细胞表型的生长因子.

    作者:邱轶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脂肪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脂肪组织除了调节能量储存和营养平衡,还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它释放出大量的蛋白激素(脂肪因子)作用于肝脏、骨骼肌、大脑等部位,从而实现对止血、血压、糖脂代谢、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理活动的调节.已有报道脂联素、瘦素、网膜素、内脂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等具有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然而,其他一些脂肪因子,如chemerin、抵抗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等则可能诱导胰岛素抵抗,这些因子表达的增强或减弱,可从不同层面影响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脂肪组织源性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血糖稳态的调节正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作者:陈卓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与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疗效的比较

    目的 观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与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R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40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RP组18例和RRP组2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前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18例行LRP患者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LRP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RR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RR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两组在生化复发率、尿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RP不仅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而且可以达到与RRP相同的控瘤、控尿效果.

    作者:黄昆;朱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CCR2-64I在中国29个民族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检索,调查HIV-1感染相关等位基因CCR2-64I在我国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通过对检索结果的汇总发现,CCR2-64I在中国29个民族群体中的分布存在种族和地域差异,不存在明显地域上的趋势性变化,多数民族突变频率明显高于美国白人和高加索人,与美国黑人和西班牙人比较接近,但多数明显低于亚洲黄种人水平.部分研究结果可靠性较差.

    作者:冯磊;年士艳;张兴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以人重组TGF-β1蛋白作为抗原,制备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体.方法 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等体积混匀,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血清.饱和硫酸铵盐析法纯化多克隆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blot技术进行抗体特异性检测.结果 成功获得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体,纯化后抗体效价达1:110 000.结论 获得的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满足进一步实验的需要.

    作者:郭冉;刘洁婷;吴丹;徐秋玲;初彦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几种常用特效解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体会

    目的 探讨几种常用特效解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体会.方法 收集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本院急性中毒患者36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 患者住院1 ~20 d,治愈35例,未发生不良反应,总治愈率97.22%,其中有1例金属中毒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12.5%.结论 特效解毒药物应用于临床中不同类型的中毒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杨务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常用麻醉药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心率变异性(HRV)是心脏自主神经均衡性的定量指标,常用于心脏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监测.常用麻醉药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对HRV的影响,使心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张力及其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对机体特别是并发心脏疾病者产生不利影响.围术期HRV分析不但可以监测麻醉药对心脏神经功能的影响,还可以预测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龙海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神经突触长时程增强的研究进展

    神经突触在生长发育、可塑性及突触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涉及一个重要的机制: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该机制在学习记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NMDA受体与长时程增强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NMDA受体通过改变受体亚基比例、介导一氧化氮及其酶、影响离子通道的开放状态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介导长时程增强机制的诱导及维持,进而影响神经突触间的信号传递.

    作者:卢玺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从中医药类高校生的人格特征看中医的发展

    目的 总结中医药类高校生的群体人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特征与中医发展前景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与中医药类高校生人格特征相关的数据,并对调查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药类高校生大体呈因素F、N高分及因素L、O、Q2得分偏低的特征;行为预测因素中Y1得分偏高,Y3、Y4得分偏低.结论 对于中医的发展而言,中医药类高校生的整体推动作用有所欠缺,其群体人格特征虽与专业性质相符,但仅优于继承,欠缺发扬传承的基本素质.

    作者:韩茹宇;杜文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细胞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不利影响,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加.GDM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炎性反应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关系.细胞因子是细胞应对各类刺激而分泌的小分子蛋白,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等,可参与多种炎性反应,可能是促进胰岛素抵抗的一个重要因素,在GDM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细胞因子与GDM的研究有助于了解GDM的发病机制,并为预防和治疗GDM提供理论依据,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

    作者:张莉;张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颅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颅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4例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急性颅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0 000 U/kg,1次/d,共用14 d.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8及脑水肿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8炎症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 早期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颅脑出血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程家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人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GPR14与2型糖尿病

    尾加压素Ⅱ(UⅡ)是早从鱼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的血管活性肽,近来已从人体中克隆出来,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参与许多生物学效应,其中包括收缩/舒张血管,促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纤维细胞增殖及抑制胰岛素分泌等.UⅡ不仅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且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液中UⅡ含量升高,同时有许多研究表明,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

    作者:高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p16INK4A在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中的诊断作用

    目的 探讨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筛查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中的作用.方法 对14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随访组织活检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148例ASCUS中,p16INK4A在经病理学确诊的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Ⅰ、Ⅱ、Ⅲ和浸润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77.3%、91.7%、100%、100%.p16INK4A的表达在宫颈炎与CINⅠ、CINⅡ、CINⅢ级之间,宫颈炎与宫颈鳞癌之间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INK4A在宫颈CIN及以上病变中高表达,对ASCUS可有效地进行分流监测.

    作者:武玲;宋静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