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常规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王正安;李飞燕;徐宁红;奉吉坤

关键词:肺癌, 三维适形放射, 治疗
摘要:目的 比较肺癌常规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两种不同放射治疗方案中靶区及正常组织的受量.方法 应用拓能公司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在20例肺癌患者的CT图像上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然后在CT图像上模拟常规射野照射.总剂量均给60 Gy左右.比较两种计划肺、脊髓等正常组织受量.结果 常规照射和适形放射治疗相比较,肿瘤体积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脊髓的大受照剂量、肺的V20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在靶区覆盖度、靶区适形度上均优于常规照射计划,且能减少肺的受照体积百分比,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常规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比较肺癌常规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两种不同放射治疗方案中靶区及正常组织的受量.方法 应用拓能公司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在20例肺癌患者的CT图像上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然后在CT图像上模拟常规射野照射.总剂量均给60 Gy左右.比较两种计划肺、脊髓等正常组织受量.结果 常规照射和适形放射治疗相比较,肿瘤体积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脊髓的大受照剂量、肺的V20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在靶区覆盖度、靶区适形度上均优于常规照射计划,且能减少肺的受照体积百分比,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正安;李飞燕;徐宁红;奉吉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抗血管生成因子与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是导致全球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痫前期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是其临床表现已证实与血循环中高水平的抗血管生成因子有关,这些抗血管生成因子是由胎盘产生的,包括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可溶性Endoglin(sEng)等.血循环中sFlt1、sEng等抗血管生成因子的水平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已改变,为子痫前期的筛选、预测、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盼盼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CCR2-64I在中国29个民族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检索,调查HIV-1感染相关等位基因CCR2-64I在我国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通过对检索结果的汇总发现,CCR2-64I在中国29个民族群体中的分布存在种族和地域差异,不存在明显地域上的趋势性变化,多数民族突变频率明显高于美国白人和高加索人,与美国黑人和西班牙人比较接近,但多数明显低于亚洲黄种人水平.部分研究结果可靠性较差.

    作者:冯磊;年士艳;张兴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人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GPR14与2型糖尿病

    尾加压素Ⅱ(UⅡ)是早从鱼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的血管活性肽,近来已从人体中克隆出来,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参与许多生物学效应,其中包括收缩/舒张血管,促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纤维细胞增殖及抑制胰岛素分泌等.UⅡ不仅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且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液中UⅡ含量升高,同时有许多研究表明,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

    作者:高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新型抗高血糖药物探索

    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逐步应用于临床.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及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都是通过减少GLP-1在体内的降解,从而达到抗高血糖的目的.2型钠葡萄糖转运子抑制剂是通过增加尿中葡萄糖的排泄而控制高血糖.现就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评价加以综述.

    作者:傅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从中医药类高校生的人格特征看中医的发展

    目的 总结中医药类高校生的群体人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特征与中医发展前景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与中医药类高校生人格特征相关的数据,并对调查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药类高校生大体呈因素F、N高分及因素L、O、Q2得分偏低的特征;行为预测因素中Y1得分偏高,Y3、Y4得分偏低.结论 对于中医的发展而言,中医药类高校生的整体推动作用有所欠缺,其群体人格特征虽与专业性质相符,但仅优于继承,欠缺发扬传承的基本素质.

    作者:韩茹宇;杜文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几种常用特效解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体会

    目的 探讨几种常用特效解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体会.方法 收集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本院急性中毒患者36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 患者住院1 ~20 d,治愈35例,未发生不良反应,总治愈率97.22%,其中有1例金属中毒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12.5%.结论 特效解毒药物应用于临床中不同类型的中毒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杨务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胸痛的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常见方法.但临床仍有不少患者术后有胸痛的症状,PCI术后胸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少部分胸痛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现将综合新近研究进展对PCI术后胸痛的常见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论述.

    作者:何劲松;刘婧;白法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神经突触长时程增强的研究进展

    神经突触在生长发育、可塑性及突触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涉及一个重要的机制: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该机制在学习记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NMDA受体与长时程增强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NMDA受体通过改变受体亚基比例、介导一氧化氮及其酶、影响离子通道的开放状态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介导长时程增强机制的诱导及维持,进而影响神经突触间的信号传递.

    作者:卢玺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CD56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CD56是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中的一种,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组密切相关的唾液酸糖蛋白,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CD56与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关系密切,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目前较多应用在小细胞癌、肺癌、甲状腺肿瘤、前列腺癌、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造血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抗肿瘤的研究中.现就CD56在上述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等方面作初步的阐述.

    作者:胡碧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分娩镇痛为围生期妇女创造了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理想分娩镇痛的药物要求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婴影响小.舒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因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舒芬太尼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现就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特点,经椎管内不同途径给药行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及对母婴的影响予以综述,以便了解和评价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晏桂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与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信号传递

    神经元凋亡是脊髓损伤后二次损伤的关键因素.在脊髓损伤中,凋亡细胞可于受伤脊髓部位甚至周边节段被检测出来,凋亡发生于几乎脊髓所有种类的细胞中.发生于损伤局部的细胞凋亡如何导致神经功能丧失目前仍不明确,但研究已经证实,损伤后脊髓局部多种生物化学信号的出现是导致脊髓内各种细胞凋亡的始动因素.现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脊髓损伤后的凋亡信号传递机制.

    作者:禹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p120ctn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近况

    p120连环蛋白(p120ct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连环蛋白,目前的研究显示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发现p120ctn有异常表达.p120ctn已逐渐被证实与肿瘤的转移过程密切相关,但对p120ctn在肿瘤中的作用尚有一定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p120ctn是肿瘤抑制因子;但也有些人认为它是肿瘤转移的促进因子.现就p120ctn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它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曹洋;周京旭;邓智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这部分患者的诊断识别能力,防止临床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2010年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50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结果 80例患者中AIDS痴呆综合征5例,结核性脑膜炎15例(包括结核性脑膜脑炎),隐球菌脑膜炎30例,弓形虫脑病20例,脑梗死4例,巨细胞病毒神经根炎3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3例.所有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后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诊断为艾滋病.结论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AIDS患者病情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使患者病死率下降.

    作者:陶鹏飞;雷素云;杨欣平;黄石珍;聂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研究现状

    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是两种常见的老年病,两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机制.护骨素、基质Gla 蛋白、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骨桥蛋白、氧化脂质等均参与或加速了两者的共同发病.基于两者相似的发病机制,使用他汀类药物、双磷酸盐、护骨素等药物可同时对骨量丢失和动脉硬化起保护作用,这是今后治疗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的一个新思路.

    作者:姚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三水地区上尿路结石成分和成石因素代谢变化特点与预防

    目的 分析三水地区上尿路结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成石因素代谢特点并探讨其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62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化学成分,同时进行尿分析,并探讨代谢异常与结石成分的关系.结果 623例上尿路结石中,含钙结石545例,绝大多数为混合成分497例(91.2 %).含草酸钙的545例(87.5%),磷酸钙446例(71.2 %).纯尿酸21例(3.4%),磷酸镁铵47例(7.5%),胱氨酸4例(0.06%).本组研究120例各种类型结石中,均发现了代谢异常,部分结石患者可以合并多种代谢异常.结论 三水地区上尿路结石绝大数为混合成分的草酸钙结石,单一成分少见.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复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邓学斌;卢桂尧;唐照方;练卫东;张泽;黎均越;卢婉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其受体CCR2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趋化因子及受体在炎性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被认为是AS发生早期的关键因素,它与其特异性受体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R2)结合后,趋化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现就MCP-1及CCR2在冠心病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方案予以综述.

    作者:苏林丘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常用麻醉药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心率变异性(HRV)是心脏自主神经均衡性的定量指标,常用于心脏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监测.常用麻醉药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对HRV的影响,使心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张力及其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对机体特别是并发心脏疾病者产生不利影响.围术期HRV分析不但可以监测麻醉药对心脏神经功能的影响,还可以预测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龙海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EEG及血清中FT3、FT4和TSH含量与招飞考生高考通过率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招飞考生脑电图(EEG)、游离甲状腺素3(FT3)、游离甲状腺素4(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与高考通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300名参加空军招飞考生的EEG,按标准分为具有典型意义正常(225名)、异常(75名)两组;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其血清中FT3、FT4和TSH含量,统计高考通过情况.结果 EEG正常组FT3和FT4(pmol/L)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异常组[(6.2±2.1)pmol/L vs (4.8±1.4)pmol/L,P<0.01;(17.8±3.4)pmol/L vs(14.8±4.3)pmol/L,P<0.05];而TSH含量显著低于异常组 [(3.6±1.7)U/L vs (5.7±2.5)U/L,P<0.05].EEG正常组与异常组间高考通过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EG及血清中FT3、FT4和TSH含量可作为招飞考生高考通过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孙敬翔;杨萱宁;许昌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高原地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探讨

    目的 探讨适合于高原地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 ~2010年7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资料,对其生活区域、临床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7例分布于平均海拔3400 ~4200 m的地区,其余18例分布于平均海拔1700 ~3500 m的地区;57例无卡介苗接种史;49例患儿发病早期头颅CT和磁共振检查呈阳性结果;合并Ⅰ型肺结核15例,Ⅱ型肺结核27例.治愈41例.好转自动出院29例,其中合并失语7例,癫痫9例,肢体瘫痪8例,智力低下5例.死亡5例.结论 青藏高原牧业区是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高发地区,病死率和致残率也较高;探索实用的早期诊治标准,对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极为重要.

    作者:张艳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