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宇文;蒋卫平
目前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房功能的方法很多,包括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构型指标等.心肌应变率成像是组织速度成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可作为评价心房局部心肌功能新的量化指标,但其本身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斑点追踪技术是一项崭新的测量应变及应变率的方法,为临床心房功能的评价和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张静秋;倪锐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正虚是其发生发展的基础,益气扶正法作为恶性肿瘤的中医治则不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稳定或缩小瘤体,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配合手术、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方法的同时可以修复机体气血津液损伤,起到减毒增效作用,已在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多种癌症中得到较好验证.
作者:张林;丁治国;滕占庆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胎盘功能缺陷被认为是导致子痫前期发病的起始因素.胎盘蛋白13(PP13)是新发现的特异性高表达于胎盘的蛋白之一,对于维持妊娠起着重要作用.胎盘PP13表达的减少可能致胎盘浅植入并参与子痫前期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近来许多研究发现,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孕早期血清PP13显著降低,认为其可作为子痫前期的早期筛查标志物.
作者:曾小燕;颜建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十二指肠间质瘤是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肿瘤,临床非常少见,多见于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症状无特异性,出血为常见症状,主要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早期诊断困难,终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CD117阳性率高,特异性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可以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和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转移的十二指肠间质瘤可选择格列卫新辅助靶向治疗方法.
作者:张国祥;王毅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的积聚与中心性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而体内脂肪组织的分布受到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等类固醇激素影响.这些激素可能通过部位特异性受体分布、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脂肪细胞因子分泌的调控,影响人体脂肪组织的积聚和分布.循环中或组织局部的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可能通过调控糖脂代谢,参与代谢综合征产生.
作者:张丽;李晓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编码产物,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在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具有调节摄食、能量代谢、生殖、造血、免疫等生理功能,参与炎性反应、损伤修复等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瘦素与人体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深入研究瘦素的生物学活性及对人体多种疾病的作用机制,可为防治人体某些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或途径.
作者:孙颖;翁山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很高.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具有安全性高、全身不良反应小、有效浓度高等优点.目前关节腔内研究的主要有糖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生物制剂、透明质酸以及中药制剂等.有文献报道,三氧化二砷可促进RA 滑膜细胞凋亡,有望为RA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刘红;高锦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胃癌合并卵巢转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也是导致女性胃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胃癌卵巢转移多见于40~50岁绝经前妇女,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胃癌的逆行性淋巴道转移.胃癌卵巢转移的诊断要点包括既往或同时的胃癌病史和发现双侧卵巢实性肿瘤.治疗以根治性切除原发瘤和转移灶为主,并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胃癌卵巢转移多预后不良,根治性手术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作者:王红涛;许庆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近年来,世界各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肥胖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评价方法包括:瘦素、脂联素、Ghrelin、视黄醇-结合蛋白4等脂肪细胞因子和结合蛋白的测定,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微小模型分析的频繁采样静脉血糖耐受试验、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比值等生化评价方法.然而,对于儿童,由于许多生化指标分布的正常数据还没有建立,故而没有特异的切点值可用来准确诊断胰岛素抵抗.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多种方法综合考虑.
作者:姜丽红;刘戈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各种原因造成的重症脑功能损伤早期进行脑功能评估,对判断预后及临床救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观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神经影像技术对昏迷预后的判断缺乏特异性,且敏感性差.而动态脑电图监测可以对昏迷患者脑功能动态变化和治疗效果进行监测,是判断预后和脑死亡的重要指标.目前较为常用的三种脑电图分级标准为Lavizzari分级标准、Synek分级和Young分级标准.脑电图及其分级标准在不同病因的重症脑功能损伤的预后评估中均有很好的准确率和相符性.
作者:李鸿;张玉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同时,随着检查手段更新,接受早期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多.保留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性功能及盆底自主神经功能,适当缩小手术范围,并采用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可达到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并成为宫颈癌手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钟柏冰;李水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超声波可以通过生物学效应作用于人体及动物的器官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甚至细胞因子,引起它们的变化乃至损伤,这种变化与超声辐射时间及强度成正比.诊断超声引起组织细胞的凋亡是近期效应、是可逆的,并且分子水平的损伤具有累积效应.孕期是器官组织、细胞的敏感时期,易受到外界影响,所以孕期超声检查要尽可能使用低剂量的原则.
作者:刘安;雷彩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性髋关节疾患的标准手术方法之一,在解除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创新界面材料的使用增加了关节面的耐磨性,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微创手术的发展,使手术创伤越来越小,疗效更加明显;而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人工全髋置换术将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者:罗宇文;蒋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神经病变是尿毒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神经病变复杂,牵涉到大脑、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生殖器等内脏及肌肉组织.其检测主要有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及神经传导电生理,而后者是客观的.尿毒症患者即使行血液透析治疗仍有较高的病死率,现认为主要与中分子范围的神经毒素潴留有关.目前尿毒症神经病变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主要依靠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清除中分子毒素效果差.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及血浆吸附治疗均对神经病变有效.
作者:张敏;韦真理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对儿童锌缺乏监测的意义,以及PA水平与儿童体内锌含量的关系.方法对292例门诊体检无感染及肝炎儿童进行血清PA及锌检测.根据锌含量将儿童分为锌正常组(254例)、轻度缺锌组(26例)、中度缺锌组(7例)和重度缺锌组(5例),比较各组血清PA和锌检测的结果.结果以锌<11.6 μmol/L、PA<125 mg/L为阳性判定标准,锌正常组儿童血清PA阳性率为5.9%,锌缺乏组儿童PA阳性率为78.9%,两组PA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缺锌组儿童血清PA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缺锌组儿童PA阳性数为19例,中度缺锌组儿童为6例,重度缺锌组儿童为5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A是儿童锌缺乏的一个很有价值的监测指标,与儿童血清锌水平存在相关性.
作者:杨洪亮;苏咏梅;宋其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已占全球恶性肿瘤的首位.传统筛查方法早期诊断能力差,血肿瘤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理想,将成为肺癌筛查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肺癌学肿瘤标志物有肿瘤释放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血浆激肽释放酶、肿瘤相关循环RNA等.现就当前一些备受关注的血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肺癌的价值等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祝晋芳;孙月雯;冯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科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脑瘫的康复中,中医传统疗法已受到广泛重视.中医药治疗脑瘫一般从整体调节出发,注重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渗透,采用中医针灸、推拿、穴位注射及药浴等疗法,在促进脑细胞的功能代谢、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及促进肌肉和神经末梢的功能活动等方面取得良好的进展,并有效地提高了脑瘫康复质量.
作者:张健;赵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松塔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松塔中含有萜类、木质素类、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具有重要的药物开发前景.现就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予以综述,以期对松塔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吕小满;胡艳芬;刘光明;彭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当阴道生态环境改变和阴道免疫功能失衡,使正常阴道内的菌群失衡或感染致病病原体时,即发生细菌性阴道病.细菌性阴道病与许多严重的妇产科并发症有直接关系,并可加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随着电子及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其病原学研究、检验效能的提高以及治疗措施的改进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
作者:迟博;徐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X线平片通常不能显示肋软骨损伤,超声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急需做出诊断和处理的急诊患者价值有限,多层螺旋CT以其扫描层薄、扫描速度快等技术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扫描,又因其图像分辨率高,且有丰富的图像后处理软件,可清楚地显示肋软骨的形态与结构,并且能准确定位肋软骨损伤,是目前无创伤性显示肋软骨和诊断肋软骨损伤的佳方法.
作者:张秀虹;么恩亮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