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易琳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遗传因素参与部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已经获得共识,而且动脉瘤常与某些遗传疾病伴发.但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具体病因仍然是未知的,还没有确认单独的基因可以导致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易感基因鉴定、候补基因分析及染色体基因座的连锁研究等遗传学方面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海婴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鞍区解剖部位深在,毗邻关系复杂,涉及许多重要的组织结构,因而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视力视野下降、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等,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手术并发症成为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只有熟悉鞍区解剖,密切观察术后病情蛮化,才能减少、减轻并发症,有效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徐成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重症患者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疗效却存在较大的争议.现就重症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争议,如目标血糖范围、获益人群、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方案、营养支持方式及药物影响予以综述.强化胰岛素治疗是否对重症患者的预后有改善,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张倩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关于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目前有许多学说,但每种学说都不能完全说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具体机制.厚发性青光眼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全身性及眼部因素,眼部因素包括眼压及非眼压因素.眼压虽然不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惟一园素,但仍然是青光眼主要和稳定的危险因素.另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是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终共同通路,阻断视神经损伤通路和增强视神经存活机制的方法将成为一种重要的青光眼辅助治疗措施,目前这一领域主要包括抗凋亡途径、促红细胞生成素、抗青光眼药物等方面.
作者:刘冠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细胞周期素A基因定位在染色体4q27上,为S期的特征性细胞周期蛋白,并且是一种具有癌基因性质的细胞周期蛋白,是G1期向S期转移的限速因素.细胞周期素A含有一个周期素盒,还含有一个降解盒.参与调节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的作用,在人类多种肿瘤中都过度表达,其过度表达与肝脏、颅脑、血液系统、子宫、软组织等肿瘤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李志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荧光膀胱镜应用于膀胱肿瘤的诊断,以其善于发现微小的、早期扁平型病变的优势,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并且,随着新型光敏剂的问世,假阳性组织研究的深入,以及荧光量化技术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其对膀胱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大幅度的提高,而在其引导下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不仅切除彻底,而且明显减少复发率,节省医疗费用,优化了膀胱肿瘤的诊疗过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赖传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突触核蛋白γ为阴性表达,而在妇科肿瘤组织中,突触核蛋白γ处于高表达水平,它的过表达可能是在转录调控水平上发生的,可以促进卵巢癌和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存在突触核蛋白γ高表达的妇科肿瘤患者,其诊断时的临床分期较晚,容易发生远隔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并且对抗微管类药物(如紫杉醇)易产生耐药性,其预后差.突触核蛋白γ有可能成为提示肿瘤分期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安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激活素A是重要的炎性介质.近年研究表明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时,羊膜、绒毛膜及母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细菌等代谢产物刺激下,可导致激活素A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启动内源性炎性反应,激活素A作为前炎性因子通过细胞因子网络参与母体炎性反应和免疫防御过程调节,在急性期反应阶段同时具有抗炎和促炎活性.激活素A在血清、羊水中的异常表达对早期预测羊膜腔感染有一定价值.
作者:章易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新的大肠检查手段,具备良好的酎受性和安全性,较传统结肠镜检查痛苦小,且无需应用麻醉剂和镇静剂.CCE对于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等疾病有较好的诊断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技术,CCE尚有许多改进空间,但其舒适、安全等特点使其有望推广应用于结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检中,具备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綦盛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腹膜纤维化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长期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多园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促进腹膜血管新生及血管病变,在腹膜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腹膜透析过程中多种因素能促进腹膜局部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园子.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参与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韦永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射频消融(RF)在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巳成为根治性治疗手段,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冷冻消融作为治疗AVNRT的新技术,具有更低的并发症、更少的组织损伤、更小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弥补了RF的不足.目前,冷冻消融已经在大量患者身上证实至少和RF一样安全、有效.现就RF和冷冻消融AVNRT的原理和临床疗效予以综述,重点分析RF的缺点及冷冻消融的优势.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牙囊细胞分泌的集落刺激因子1参与单核巨噬细胞向牙囊的化学趋化及局部募集,并促使其向破骨细胞的横向分化,从而促进磨牙的萌出.这些研究深化了对牙齿萌出调控的认识,在牙齿萌出障碍的病因、治疗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有关集落刺激因子1促磨牙萌出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莫佳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牙周病严重威胁牙齿的健康,中老年人牙周病的发病率很高,由于牙齿支持组织遭破坏,终导致牙齿移位、松动甚至脱落.而成功的正畸治疗,可明显改善牙周组织的健康.随着正畸技术的发展,中老年牙周病正畸已不是禁忌证,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矫治方法.近年来结合骨再生技术的应用,更加扩大了疾病的治疗范围.
作者:郭奕 刊期: 2010年第08期
Tenascin-W是Tenascin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黏附抑制因子.正常组织中不表达Tenascin-W,因此Tenascin-W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更具有广泛的前景.Tenascin-W能促进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细胞的迁移,以此干预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在肿瘤新生血管也检测到了Tenascin-W,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癌细胞的黏附,加速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了肿瘤的侵袭转移,加速了肿瘤细胞的恶性进展.
作者:杨丽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小儿厌食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喂养不当为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摄食调控机制紊乱、血清瘦素减少、锌缺乏、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等有关.从中医角度分析,脾胃虚弱是产生厌食的重要因素.在指导合理喂养的基础上,治疗小儿厌食症中医方法有辨证施治、外治法、中成药治疗;西医可从补充锌刺、服用促进胃动力药、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来治疗.自制方剂或辨证施治加用锌剂治疗、微生态制刺与四磨汤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张健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由于未成熟心脏与成熟心脏在功能、能量代谢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对未成熟心肌进行保护的方法.而未成熟心肌保护技术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小儿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展.现对未成熟心肌的特点、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外源性心脏停搏液对心肌保护的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耒成熟心肌保护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杨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红细胞中的一种含铁的复合变构蛋白,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结合而成,其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妊娠早、中、晚期母体血红蛋白浓度异常与某些妊娠并发症及各种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现综述近几年孕期血红蛋白浓度和妊娠关系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明确妊娠期母体血红蛋白浓度异常与某些妊娠并发症及异常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参考孕期血常规结果来诊治相关疾病和改善母婴结局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王婧;陈卓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中老年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特点、镜下表现、与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的49例中老年半月板损伤的常规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的患者资料予以综合分析.结果 30.6%患者无明显外伤史,半月板后角损伤占全部患者的42%,关节软骨正常占33%,而Ⅲ°~Ⅳ°软骨损伤占30%,所有患者行半月板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结论 老年人半月扳损伤多无明显外伤史,半月板损伤部位以后角居多,半月板损伤未必发生关节软骨损伤.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或全部切除术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症状改善.
作者:刘凤岐;鲁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D44不同剪接体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9例病理分期为Ⅰ~Ⅳ级喉癌样本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CD44不同剪接体在喉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克隆的CD44剪接变异体有123 bp,包含一个完整的阅读框,可变剪接区只有变异型剪接外显子6.喉癌组织中CD44 v6基因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Ⅲ~Ⅳ期的喉癌组织中CD44 v6基因表达率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CD44 v6基因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的喉癌组织,其CD44 v6基因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 v6基因表达率与肿瘤T分级无关(P>0.05).结论 CD44 v6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影响预后的因子之一.CD44 v6的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对CD44 v6的检测不仅能预测患者的预后,还可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直接提供信息.
作者:别国梁;林功标;李志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循证医学是一种新的医学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医学教育模式.面对21世纪新形势下的传染病学教学特点,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形成以问题为中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医学生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将大大提高传染病学教学的效果和医学生的能力.
作者:游晶;韦嘉;杨微波;李武;张禄;晁春梅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