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突触核蛋白γ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安娜

关键词:卵巢癌, 突触核蛋白, 复发,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摘要: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突触核蛋白γ为阴性表达,而在妇科肿瘤组织中,突触核蛋白γ处于高表达水平,它的过表达可能是在转录调控水平上发生的,可以促进卵巢癌和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存在突触核蛋白γ高表达的妇科肿瘤患者,其诊断时的临床分期较晚,容易发生远隔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并且对抗微管类药物(如紫杉醇)易产生耐药性,其预后差.突触核蛋白γ有可能成为提示肿瘤分期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未成熟心肌细胞体外培养概要及其应用进展

    未成熟心肌细胞的培养是以新生动物和胚胎的心肌组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酶消化法在体外培养建立的一种实验模型,该模型建立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搏动率和纯化率,在电生理、中药、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已显示其重要意义.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未成熟心肌细胞的培养方法进行着重阐述,并结合心肌细胞的形态生理学、鉴定方法、培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邓莹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于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目前有许多学说,但每种学说都不能完全说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具体机制.厚发性青光眼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全身性及眼部因素,眼部因素包括眼压及非眼压因素.眼压虽然不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惟一园素,但仍然是青光眼主要和稳定的危险因素.另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是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终共同通路,阻断视神经损伤通路和增强视神经存活机制的方法将成为一种重要的青光眼辅助治疗措施,目前这一领域主要包括抗凋亡途径、促红细胞生成素、抗青光眼药物等方面.

    作者:刘冠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未成熟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由于未成熟心脏与成熟心脏在功能、能量代谢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对未成熟心肌进行保护的方法.而未成熟心肌保护技术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小儿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展.现对未成熟心肌的特点、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外源性心脏停搏液对心肌保护的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耒成熟心肌保护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杨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颅内动脉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遗传因素参与部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已经获得共识,而且动脉瘤常与某些遗传疾病伴发.但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具体病因仍然是未知的,还没有确认单独的基因可以导致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易感基因鉴定、候补基因分析及染色体基因座的连锁研究等遗传学方面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海婴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宫颈妊娠的诊疗进展

    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多见于经产妇.有停经及早孕反应,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流血量一般是由少到多,也可为间歇性阴道大流血.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保守治疗成为可能.现就宫颈妊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总结宫颈妊娠的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及子宫动脉介入栓塞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陈晓;邓昌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微小RNA与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Micro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内源性小分子RNA家族,主要作用干基因转录后水平,对生物体诸多生命现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microRNA在卵巢癌中表达异常,提示它可能调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现系统介绍microRNA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分析microRNA与卵巢癌发生、转移和耐药性的关系,为开展卵巢癌中microRNA的表达及功能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王雪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脑脉泰胶囊联合磷酸川芎嗪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脑脉泰胶囊联合磷酸川芎嗪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2例TIA患者随机分成3组:脑脉泰胶囊组患者给予脑脉泰胶囊1.0 g,口服.3次/d;磷酸川芎嗪片组患者给予磷酸川芎嗪片100 mg,口服,3次/d;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脑脉泰胶囊联合磷酸川芎嗪片,用法及用量同上.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脑脉泰胶囊组、磷酸川芎嗪片组和联合用药组有效率分别为64.54%(91/141)、34.15%(56/164)、90.45%(142/157).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佳.结论 脑脉泰胶曩联合磷酸川芎嗪片治疗TIA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张昌欨;陈翠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激活素A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研究进展

    激活素A是重要的炎性介质.近年研究表明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时,羊膜、绒毛膜及母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细菌等代谢产物刺激下,可导致激活素A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启动内源性炎性反应,激活素A作为前炎性因子通过细胞因子网络参与母体炎性反应和免疫防御过程调节,在急性期反应阶段同时具有抗炎和促炎活性.激活素A在血清、羊水中的异常表达对早期预测羊膜腔感染有一定价值.

    作者:章易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儿童哮喘大多是过敏性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惟一针对过敏性疾病的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辅相成,终达到治愈过敏性疾病的目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是近年来提倡的针对过敏性哮喘的新疗法.SLIT确切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国内外研究证实SLIT对儿童哮喘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依从性较好,能预防新的过敏症发生.SLIT可能提供机制填补目前过敏症实验的空白.

    作者:马香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结肠胶囊内镜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新的大肠检查手段,具备良好的酎受性和安全性,较传统结肠镜检查痛苦小,且无需应用麻醉剂和镇静剂.CCE对于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等疾病有较好的诊断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技术,CCE尚有许多改进空间,但其舒适、安全等特点使其有望推广应用于结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检中,具备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綦盛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术前减黄改善阻塞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术前减黄改善阻塞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机制.方法 检测阻塞性黄疸大鼠(阻塞10 d)-胆管外引流组(ED组)及对照组(SO组)引流的0、1、4、7、10、14 d的肝功能,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组肝组织胆盐输出泵(BSEP)、多药耐药蛋白2(MRP2)、Na+信赖性的牛磺酸/钠共转运蛋白(NTCP)基因的表达.结果 阻塞10 d后ED组MRP2、NTCP基因表达减弱,与SO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SEP基因表达略增强,开放引流后ED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引流后MBP2、NTCP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引流14 d与S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减黄改善阻塞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机制可能是增加单位体积膜转运蛋白表达.

    作者:张清华;胡章林;胡景元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进展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少见的小气道疾病,临床多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和慢性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等,确诊需掌握显微镜下组织病理学特点;典型病例可以根据呼气相高分辨率CT扫描、CT表现的Akira分型结合日本1998年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红霉素小剂量,长期给药疗法疗效确切,但是对于肝功能差,不能持续服用红霉素的患者,小柴胡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良好的效果.临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认识.

    作者:秦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集落刺激因子1促磨牙萌出作用的研究进展

    牙囊细胞分泌的集落刺激因子1参与单核巨噬细胞向牙囊的化学趋化及局部募集,并促使其向破骨细胞的横向分化,从而促进磨牙的萌出.这些研究深化了对牙齿萌出调控的认识,在牙齿萌出障碍的病因、治疗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有关集落刺激因子1促磨牙萌出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莫佳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解放军第309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利用医院药房软件系统提取2009年4月15日至2009年5月15日全部在院133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数据,统计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的种类及其使用率和抗生素的联用情况.结果 抗生素的使用率为76.52%;抗生素联用者占抗生素总人数的27.5%.其中二联占22.3%,三联占3.9%.结论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使用率偏高、用药起点高和联合用药不合理.

    作者:李艳丽;崔挺;刘冬;李倩;于莹莹;冯端浩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关节镜下中老年人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中老年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特点、镜下表现、与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的49例中老年半月板损伤的常规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的患者资料予以综合分析.结果 30.6%患者无明显外伤史,半月板后角损伤占全部患者的42%,关节软骨正常占33%,而Ⅲ°~Ⅳ°软骨损伤占30%,所有患者行半月板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结论 老年人半月扳损伤多无明显外伤史,半月板损伤部位以后角居多,半月板损伤未必发生关节软骨损伤.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或全部切除术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症状改善.

    作者:刘凤岐;鲁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伊曲康唑的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及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对其化学结构、体外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有必要性.现就伊曲康唑在临床、药理以及实验研究方面的新进展予以总结,认为伊曲康唑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药代动力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宾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E2F4对CDK2和CyclinA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转录调控特异性研究

    目的 研究E2F4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和细胞周期素A(Cyclin A)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转录调控活性.方法 扩增并克隆不同片段长度的CDK2和CyclinA启动子序列,E2F4表达质粒序列,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QGY1007),双荧光报告系统检测荧光素酶表达活性,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癌细胞系中CDK2和Cyclin 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双荧光报告系统、卖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在肝癌细胞系中转染E2F4表达质粒组CDK2和CyclinA启动子活性明显低于未转染E2F4表达质粒组,CDK2和CyclinA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E2F4在肝癌细胞系中可以抑制CDK2和CyclinA的转录活性.

    作者:张圆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

    术后恶心呕吐(PONV)有许多危险因素,如女性、不吸烟、手术持续时问延长、挥发性麻醉药与阿片类镇痛药等,而且它们对PONV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危险因素的组合即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对PONV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但是,目前对于PONV危险因素的研究仍然存在某些局限性.PONV的可能危险因素、患者的遗传特性以及门诊患者和儿童群体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作者:王建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比较

    射频消融(RF)在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巳成为根治性治疗手段,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冷冻消融作为治疗AVNRT的新技术,具有更低的并发症、更少的组织损伤、更小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弥补了RF的不足.目前,冷冻消融已经在大量患者身上证实至少和RF一样安全、有效.现就RF和冷冻消融AVNRT的原理和临床疗效予以综述,重点分析RF的缺点及冷冻消融的优势.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种子细胞一直是组织工程研究的焦点.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后,干细胞领域又发现一种新的成体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它可向骨、软骨、脂肪、肌肉、内皮和神经等多种细胞分化.脂肪干细胞由于具有多种优点而逐渐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通过分析脂肪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对这一领域新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作者:李俊刚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