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静;李永强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病案信息管理发展的趋势.为了使病案管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顺应医学科学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寻求现代管理方法和模武.电子病案将成为未来卫生信息管理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目前电子病案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予以综述.
作者:黄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输尿管病变,所有病例均用64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进行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结果 23例输尿管病变中,肾癌侵及集合系统致对比剂外渗1例,输尿管癌1例,膀胱癌复发侵及输尿管1例,结肠癌复发侵及输尿管及膀胱1例,输尿管结石12例,输尿管结核1例,先天性发育异常5例,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1例.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输尿管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强;巩晓艳;魏秀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在心脏保存中,丹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降低钙超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扩张冠状动脉、抗凝,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保护内皮细胞;抑制细胞凋亡;抗菌消炎等作用,在心脏保存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丹参在心脏保存中的作用机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梁文;曹西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许多心脏病的外科矫治需要利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至今仍缺乏理想的重建材料.异种带瓣管道易钙化衰败,巳被淘汰;同种带瓣管道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但来源非常有限;带瓣牛颈静脉目前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具有研究前途的材料,但其材料处理方法及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龙小毛;林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胃小凹的特征性改变,尤其是D型、E型胃小凹的出现极大地提示胃黏膜萎缩的形成.B型到E型4种基本形态胃小凹与肠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之间呈明显正相关,E型是肠化生的特征性改变.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黏膜萎缩的关键因素.本文综合近几年有关放大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文章,总结既往研究结果,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作者:段东来;张斌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程度病变冠心病患者的肱动脉内径,探讨冠心病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以期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化,定量化指导.方法选取在行冠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造影正常组28例;冠心病组78例.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内经、加压后30、60 s的内径值.结果冠心病组与造影正常组基本资料均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加压后30、60 s的内径值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加压后30 s冠心病的危险分层中的单支、双支、多支病变均有相关性(P<0.05).冠心病患者肱动脉三种状态下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吸烟三级、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肱动脉三种状态下的平均血流速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冠心病组与吸烟1、2级、载脂蛋白及高胆固醇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危险性亦增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越重吸烟级别、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值越大,高密度脂蛋白越低;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检测方法能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方面有所帮助.
作者:刘俊明;黄文军;谢伟;李科;邹琦;赵亮;窦清惠;王明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做了大量研究,对异体肌腱的采取和保存、移植后的实验效果和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本文就异体肌腱移植的历史、异肌腱的保存与处理方法、异体肌腱的免疫排斥反应、异体肌腱移植后的修复方式及移植后的粘连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杜永军;赵胡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可通过降解基底膜,破坏血脑屏障,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激活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炎性反应,引起炎性细胞浸润,通过直接导致持续性的细胞凋亡等机制参与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MMP-2不仅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且其水平增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并形成血栓;血清MMP-2可能对判断脑梗死的病情程度、病损范围和预后具有预测作用,因此MMP-2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MMP-2的活性可能用于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刘丹;刘国荣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基因芯片是近年来出现的分子生物学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检测技术,具有可行性、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成为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分析的重要的技术之一.该技术不仅应用于新基因的发现和基因表达的研究,还被用于疾病的分子分型、病原体检测、物种基因型的鉴别、药物筛选和药理学研究等.本文就基因芯片制作原理、应用方法及在肿瘤病理研究、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赖铭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在肿瘤所导致的死亡中,非小细胞肺癌是常见的原因之一.该病难以早期发现且预后不佳.随着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预测肺癌发生风险、判断预后、选择个体化的佳预防和治疗模式成为可能.本文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分子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洪学;岑洪;胡晓桦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肠黏膜具有选择性渗透吸收营养物质和防御肠道内微生物及致炎园子入侵等屏障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屏障功能使细菌和内毒素局限在肠道内,防止机体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在严重感染、创伤、手术、休克、重症胰腺炎等应激状态或长期进行肠外营养的情况下,肠黏膜发生缺血缺氧损伤,其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肠道细菌易位,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肠屏障功能已成为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肠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对于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璇;吴坚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19例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组17例.局部亚低温组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施子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72 h.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术(SPECT)显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高峰期(发病第4天)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21天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SPECT血流灌注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局部亚低温与常规治疗组两组病灶区平均血流灌注对比,常规治疗组明显低于局部亚低温组(P<0.05),NIHSS评分在常规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患者在入院时,第3天和第7天无明显差异(P>0.05),第14天和第21天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急性期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损伤,保护和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作者:郑坤木;童绥君;马琪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了解牡丹江地区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46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并对阳性株进行了常用6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60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中,支原体阳性202例(43.9%),培养的阳性率为女性42.5%,男性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敏结果显示,单纯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UU合并MH混合感染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高,以强力霉素高,而对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低.结论支原体感染主要由UU引起,女性支原体感染率较男性高.支原体对各种抗生素产生一定的耐药性,药敏结果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参考依据.
作者:宁振英;苏咏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期间容量切换与压力切换两种呼吸管理模式对术中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L组和P组,L组全麻呼吸管理采用容量切换模式,P组全麻呼吸管理采用压力切换模式,观察术中气腹和体位改变后患者呼吸、循环、血气分析及球结膜的变化情况.结果 L组气腹后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峰压、气道阻力、PETCO2较气腹和体位改变前增加(P<0.05).血压、心率升高(P<0.05).P组气腹后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P<0.05).气道峰压、PETCO2无明显改变.血压、心率基本稳定,与L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组较P组球结膜水肿发生率高(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中压力切换模式呼吸管理较容量切换模式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刘志学;余剑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建构主义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其教学理念、教学目的与传统的教学观有很大的区别,对医学英语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本文简析我国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介绍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探讨建构主义原则指导下的医学英语教学.
作者:刘伟荣;王俊林;常蕾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耍幼儿良性惊厥并轻度胃肠炎是与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相关的一种无热惊厥,胃肠炎症状表现多较为轻微,不伴有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惊厥发生时体温正常或<38℃,多以强直-阵挛为主要发作形式.本病预后良好,无需长期抗惊厥药物治疗.本病的病因及机制的研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路新国;李冰;廖建湘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饮水和饮食预防对各类结石都有疗效,为非特异性预防.而药物预防则应针对结石的不同类型选用适当的药物.大小分子抑制物近年来的研究及相应药物的开发已使尿石复发预防有效率大为提高.鱼油、芭蕉芯提取液、玉米须提取液、酸性黏多糖类物质(如胖大海提取液)等在体外及动物试验中对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为新的防石药物很有前途.预防磷酸钙结石的复发则以维生素A效果较好,别嘌呤醇用于预防尿酸结石,而碳酸氢钠则只对胱氨酸结石有明显预防作用.
作者:肖龙明;何国友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孕妇适度运动,可使肌肉力量保持良好,妊娠和分娩更轻松.胎儿心率无明显改变;还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更有利于产后恢复.依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孕妇有益无害,也不会给胎儿带来危害.
作者:赵学静;李永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反映活体脑神经细胞活动的新兴技术,是目前人们所掌握的惟一无侵入、无创伤、可精确定位的人脑高级功能研究手段.针灸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穴位刺激在长期偏瘫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神奇的疗效,但是针灸治疗机制未能阐明一直影响着针灸的推广应用.本文对磁共振成像在针灸治疗偏瘫的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袁博;郑少钦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真空定量采血管采血不准确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在4 mL真空定量采血管中分别采血1、1.5、2、2.5、3 mL全血,分别检测重组凝血酶原时间(R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4项指标,与标准血量2 mL所得结果对比.结果血量不足时结果比标准的2 mL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血量在>2 mL时部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项质量控制重要的前提是呆血量要准确,如采血量不足或过多时均对所测结果有影响.
作者:何卫恒;龙峰;林兵英;梁绮文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