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金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预后不好,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血管外科学的发展和先进仪器的发明,临床中对DVT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多种方法联合治疗DVT效果更佳,已为临床认可.但如何寻觅一套综合有效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刘亮;金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评价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方法众多,但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前景.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能敏感直观地反映室壁运动状态,为精确评价左心室室壁运动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则可以一条或多条独立取样线在2维超声心动图图像上任意旋转取样,并以M型曲线显示取样部位运动情况,提供了另一种评价方法,两种技术有互补作用.
作者:徐伟;吴国祥;陈良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近年来,青光眼的研究焦点已转向神经保护.各种以不同的神经保护药物为基础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神经保护治疗能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针对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的不同机制及靶点已开发出多种不同来源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保护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发挥作用,部分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有望进入临床使用.
作者:林莉;王玮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前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管重建术已成为治疗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先进术式.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开展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瘢痕不明显,术中显露清晰,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很好的远期效果等优点.
作者:龙涤;方富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大量研究表明成年海马齿状回存在神经发生,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位于海马门区与颗粒细胞层间的下颗粒带,其终生保持着增殖分化的能力.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受到生活环境、生长因子、应激及学习和记忆等多种因素的调控.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产生的新的神经元可能与学习、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周艳玲;马燕;刘能保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从生物测量的角度,对影响前房角宽度的解剖因素加以识别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AS-OCT,Visante,Carl Zeiss Meditec,USA),对入选的研究对象行眼前节成像及生物测量.运用相关关系分析找出与房角开放距离相关的解剖参数,并建立参数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果 研究对象共计212例212眼,其中女性179例(84.4%),男性33例(15.6%),年龄平均(60.6±8.94)岁.经统计学分析,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如下:房角开放距离=-0.377+0.310×中央前房深度-0.395×500 μm虹膜厚度+0.236×晶体突度-0.033×瞳孔直径-0.222×虹膜膨隆高度.结论 前节各解剖参数之间相互关联.中央前房深度、500μm虹膜厚度、晶体突度、瞳孔直径、虹膜膨隆高度直接影响了房角的宽度.
作者:王冰松;王宁利;雷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乳腺与甲状腺同属于激素应答性器官,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致病危险因素,乳腺癌患者多并发甲状腺形态学改变,甲状腺功能低下可促进乳腺癌的发病,而甲状腺功能亢进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尽管甲状腺病变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已有一定深入,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却仍不十分清楚,尚有众多问题需深入探讨.
作者:张立;吴万敏;刘志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尿酸(UA)浓度变化的意义以及TNF-α、 IL-6与UA的相互关系.方法 90例肥胖患者根据糖脂代谢紊乱程度分为代谢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肥胖合并T2DM组、单纯肥胖组各30例,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UA.结果 肥胖各组TNF-α、IL-6、U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NF-α、IL-6、UA水平在单纯肥胖组、肥胖合并T2DM组、MS合并T2DM组呈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IL-6水平与U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MS的程度相关,其与胰岛素抵抗并存,可引起UA浓度的升高.
作者:丁俊蓉;许华强;赵晓燕;郭建华;周益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近年来,第2代冠状动脉药物支架逐渐开始在临床使用.第2代药物支架在结构方面较第1代支架有了明显的改进.该文对CYPHER SELECT+、Firebird 2TM、Endeavor、 XINECEⅤTM、COSTAR等几种第2 代药物支架在临床应用中的新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周远林;肖践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解耦联蛋白2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脏、肝、肾、胰等多种组织中.解耦联蛋白2参与能量代谢、凋亡、活性氧的生成等过程,并同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局部缺血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肥胖及2型糖尿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研究对解耦联蛋白2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邵雪;高继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近年发现的调控细胞低氧适应性变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它通过调控其靶基因的转录,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缺氧适应反应.新近研究发现,HIF-1及其相关因子与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HIF-1及其相关因子在子痫前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了解子痫前期的发病原因及该病的预防、预测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淦蓓;胡继芬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因其患病率及术后复发率高,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有关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新文献,就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免疫机制、角膜缘干细胞移行机制、细胞凋亡与增生异常机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麦月华;杨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心肌坏死标志物诊断指标能弥补心电图漏诊,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目前应用价值高的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CK-MB主要对AMI后早期再梗死有诊断价值,cTnI特异性较高,Mb适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临床证明任何单项检测结果都有误诊和漏诊的可能,而三项联合检测则更有助于早期、准确地诊断,为AMI患者尽早获得抢救争取时机.
作者:王婵;何劲松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催乳素(PRL)浓度、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阴道分娩组(140例)和剖宫产组(127例)产妇产前及产后24、48 h的PRL浓度,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48 h泌乳量及出生后72 h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①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产前PRL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48h阴道分娩组PRL浓度均高于剖宫产组(P<0.01);②阴道分娩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剖宫产组(P<0.01);产后24、48 h阴道分娩组乳汁充足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1);③新生儿体质量72 h下降≤9%的例数,阴道分娩组多于剖宫产组;体质量72 h下降≥10%的例数,剖宫产组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 阴道分娩产妇PRL浓度高、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多、新生儿体质量丢失少,优于剖宫产.
作者:张秀萍;梁桂梅;薛筱蕾;王芳;阿日孜古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胰腺囊性肿瘤在胰腺肿瘤中所占比例较低,其中极少数为恶性.其性质临床上很难确定.根据临床特点及预后,可将其分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两类.该文对此两类胰腺肿瘤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并指出常规行胰腺B超和CT检查是早期发现胰腺囊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在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作者:孙桂森;谷川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神经肽Y(NPY)是一种在肾血管和肾小管周围分布较多的神经肽,可直接收缩血管,也可增强交感神经递质的缩血管作用和抑制舒血管物质的舒张效应,间接发挥收缩作用;近年发现,肾脏交感神经自身也可通过NPY的Y1、Y2受体来增强肾血管对生理水平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作用.NPY受体目前已发现6种,其中Y1、 Y2和 Y5受体均可参与调节肾功能,分别产生调节水、电解质的排泄、利尿及收缩血管等作用,影响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作者:陈乃清;郑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肾移植作为终末期肾病的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取肾手术入路在近20年有了很大的进展.初始时是采取开放式活体取肾作为肾移植的手术方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腹腔镜下取肾替代了传统的开放式活体取肾.而今,经自然腔道内镜下手术的提出又使得经自然腔道取肾逐渐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成为外科医师的新宠,其中经阴道供肾切取术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然而,由于各种手术设备及操作技术尚未完善等各方面原因,将经阴道供肾切取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
作者:赖文文;陶文强;黄文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自体动静脉造瘘是首选通路,但因手术血管选择不当,造瘘失败比较常见.对造瘘血管进行术前评价,以选择合适血管尤为重要.血管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的术前评价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已成为术前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术前血管超声应用规范、评价标准等进行综述,以总结血管超声在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海港;祝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联合笑气吸入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自然分娩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将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导乐陪伴联合笑气吸入分娩镇痛116例为笑气组,导乐陪伴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120例为椎管组,不实行导乐陪伴也不用分娩镇痛12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 椎管组镇痛效果优于笑气组和对照组、笑气组产程时间短于椎管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笑气组产程时间短,椎管组镇痛效果满意,因此,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选择何种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用.
作者:滕平;许强;柴光兰;孙风艳;连文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这对IFI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真菌常规检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早期快速诊断的迫切需求,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真菌特异性抗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改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中日趋重要,将为更加快速、高质量筛选临床标本提供可能.
作者:张菁 刊期: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