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萍;张蕴莉;方伯言
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神经阻滞,它通过超声影像学技术来定位目标神经,其大优点是能够实时观察目标区域的解剖结构.该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神经阻滞操作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本文综述了超声辅助神经阻滞技术的理论基础、原理、实施以及在周围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成像特征,为在临床中安全有效应用这一技术提供参考.
作者:张晋峰;张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ETV6-NTRK3融合基因是在研究先天性纤维肉瘤具有的染色体重排t(12;15)(p13;q25)时发现的,它编码的蛋白是通过ETV6转录因子的螺旋-环-螺旋结构域与NTRK3的蛋白酪氨酸激酶结构域连接在一起的.ETV6-NTRK3融合蛋白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底物1连接蛋白与多种信号级联放大相连接.研究发现,一种功能性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和高重复序列的多聚体在ETV6-NTRK3融合基因的致癌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他一些肿瘤如分泌型乳腺癌也表达ETV6-NTRK3融合基因.因此,ETV6-NTRK3融合基因可以表达在多种细胞来源的肿瘤中,这一点比较具有特殊性.
作者:段衍超;郭农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内镜设备的改进及内镜技术的提高,其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近期并发症主要为低氧血症和心脏意外、胰腺炎、穿孔、感染、出血等,远期并发症主要为结石复发、乳头狭窄、胆管炎、胆囊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和(或)慢性胰腺炎、肝脓肿等.如何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发生后怎样采取积极措施和正确治疗仍然是临床研究的课题.
作者:宋继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所有的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即慢性肾衰竭(CRF),均引起内环境紊乱、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能有效纠正CRF所致的钙磷紊乱、骨代谢紊乱、维生素D3缺乏,也不能阻止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不能阻止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其发病机制、病因、临床分型诊断及治等研究状况简要综述.
作者:曾丽花;李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多普勒超声脐血流S/D比值测定具有操作方便、对胎儿无损害等特点,是估价胎儿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产科高危妊娠的监测中应用广泛.现阐述S/D比值的意义及正常值的范围,并就S/D比值异常的原因及联合胎动、胎心无应激试验、催产素激惹试验及胎儿胎盘生物物理五项评分等方法监测高危妊娠、判断胎儿宫内安危状况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高珊;刘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在医疗保健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乳房形态的保持都越来越重视.乳房下皱襞是乳房的一个重要结构,对于乳房美学以及乳房整形外科手术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它也是乳房外科的重要解剖标志,是乳房整形外科手术测量的一个重要参考点.正确认识乳房下皱襞的组织、解剖,超微结构及形成机制,对隆乳术的术前设计,术中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田田;李英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风湿热是一种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咽喉部后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对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尽管其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但链球菌是风湿热的病因已被公认.风湿热的发生与链球菌及其产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免疫反应机制、个体的遗传易感性等三个方面有关,本文主要综述风湿热与链球菌的关系及其二级预防方法.
作者:金道龙;陈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术后感染是骨科内置入物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一期行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感染以院内细菌为主,由于感染性生物膜的形成及细菌的耐药性,使治疗相当困难,针对不同的患者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多数感染病例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内置入物,个别病例甚至需要截肢,常常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及身体伤害,故如何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是骨科手术成败的关键.本实验通过动物模型观察高频电治疗仪在预防内置入物术后感染中的效果以探讨其对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谢涛;尚希福;胡飞;李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卵泡发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卵泡由一个居于核心的卵细胞及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所组成.在促性腺激素等的作用调控下,卵泡中颗粒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分化程度不一的颗粒细胞群.颗粒细胞又通过旁分泌和间隙连接的通讯方式控制卵母细胞的生长和成熟,因而卵泡发育是处在一个庞大的调控系统严格控制之下.该文就各影响因素对卵泡发育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卢锦;朱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正常情况下,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均存在于正常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17号染色体与15号染色体之间产生移位,从而导致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融合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它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临床关系十分密切.
作者:周胜玉;蔡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的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内、体外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其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以此来替代坏死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防治各种缺血性心脏病,减少心肌重构等,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邵华;金秀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受体、p75NTR受体)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神经生长因子通过促进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抗凋亡维持神经细胞存活和增殖、促进损伤区域血管的生成等方面治疗脑损伤.已经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
作者:袁丽波;席焕久;于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管钙化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很常见,其过程与骨形成相似,是有组织的主动调节过程,涉及许多促进和抑制钙化因素.其中骨形成蛋白在血管钙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骨形成蛋白2和骨形成蛋白7与血管钙化的可能相关作用是目前研究多的.
作者:周进;陈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是一种检测体内组织、细胞生化代谢水平的无创性方法,它在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中有着重要价值.尤其是当一些因素(如合并有放射治疗后改变等)使常规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时,1H-MRS提供的代谢信息能提高对肿瘤残存和复发的诊断准确性,有待逐渐成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常规检查的一部分.该文对1H-MRS定量颅内肿瘤代谢物的方法及技术予以综述.
作者:赵芝弘;吴仁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功能障碍的标志,因其在凝血过程中所发挥的双重作用,使其成为目前研究血栓性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热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遗传因素可能在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否存在相关性的研究正日益增多,从基因水平研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对于其预防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崔亚斌;林发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是一种由吸入性变应原引起的免疫介导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仅特应性体征人群暴露于抗原环境中才发病,患者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其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肺功能及免疫学检查无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常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避免抗原是治疗的关键,糖皮质激素疗效明显.本文就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中卫;王良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肝细胞核因子是调节肝脏内基因特异性表达的一类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调控网络,精确地控制着肝脏的发育和肝细胞的功能.深入研究肝细胞核因子在胚胎发育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可以为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和寻找更有效的肝癌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作者:郑洁;李进;于树娜;蒋吉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HBV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基因变异,以实现自身生存的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严重程度以及对抗病毒治疗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聚合酶链反应及其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认识病毒及其变异,包括HBV不同基因区段变异的频率和类型.本文就HBV基因变异、临床意义及其检测方法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耿颖;张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VEGFR-3在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地位.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并证实阻断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结转移.
作者:刘蕾;阮政;王新立;郑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临床较常见,其治疗视损伤程度及类型而不同,近年来临床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结果.文章简单地回顾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解剖、功能、损伤机制、诊断与分类,然后对其治疗原则、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并比较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作者:朱和平;杨洪武;沈海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