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颖;张建军
负压型鼓室压图是由于咽鼓管障碍导致中耳负压引起,临床该图形多见于分泌性中耳炎.目前,国内学者对负压型鼓室压图与鼓室积液的临床联系仍存有分歧.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负压型鼓室压图的鼓室峰压、镫骨肌声反射、鼓室图宽度及多频率鼓室导抗测试等多项声阻抗指标,试图探讨负压型鼓室压图与中耳积液的内在联系.
作者:肖娟;罗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表达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与内脏脂肪量呈正相关,在内脏脂肪组织丰度极高,在肥胖的发展过程中表达亦升高.而肥胖是一种非感染性、慢性、全身性炎症病理过程,对于visfatin与炎症的关系研究较少.其可能是机体自身平衡而分泌的一个对抗多种致炎(炎症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细胞因子,其对糖代谢和visfatin mRNA的表达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政钊;邓宏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其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有关.目前,白血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现代实验方法的进步,人类对其发病机制有了逐渐的认识.
作者:鄢爱红;万伍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内镜设备的改进及内镜技术的提高,其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近期并发症主要为低氧血症和心脏意外、胰腺炎、穿孔、感染、出血等,远期并发症主要为结石复发、乳头狭窄、胆管炎、胆囊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和(或)慢性胰腺炎、肝脓肿等.如何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发生后怎样采取积极措施和正确治疗仍然是临床研究的课题.
作者:宋继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其发病在国际和国内的分布却有很大差异,阐明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研究的危险因素众多,文章就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6个危险因素在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分布差异做一综述.
作者:崔国红;佟伟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的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内、体外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其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以此来替代坏死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防治各种缺血性心脏病,减少心肌重构等,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邵华;金秀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是一种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具有无创性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是目前唯一对活体大脑白质纤维走形的一种技术,可以直观的显示颅内病变与白质纤维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原理、扩散张量成像对颅脑肿瘤术前计划制定,以及对颅脑肿瘤、先天性胼胝体发育不全等多种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武艳君;唐光才;韩福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肝细胞核因子是调节肝脏内基因特异性表达的一类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调控网络,精确地控制着肝脏的发育和肝细胞的功能.深入研究肝细胞核因子在胚胎发育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可以为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和寻找更有效的肝癌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作者:郑洁;李进;于树娜;蒋吉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神经阻滞,它通过超声影像学技术来定位目标神经,其大优点是能够实时观察目标区域的解剖结构.该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神经阻滞操作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本文综述了超声辅助神经阻滞技术的理论基础、原理、实施以及在周围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成像特征,为在临床中安全有效应用这一技术提供参考.
作者:张晋峰;张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新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与少见的遗传病戈谢病有关.戈谢病患者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多数发病年龄早,无明显的静止性震颤,对左旋多巴的反应差,也有典型的左旋多巴有反应的帕金森病.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即使是杂合子也有发展为帕金森病的危险,而且帕金森病患者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比普通人群高.在戈谢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病理研究中发现共核蛋白阳性的路易体和包涵体.
作者:石志鸿;张本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而微炎症状态可加剧MHD患者的贫血、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并与其病死率密切相关,故寻找微炎症状态的病因并加以积极控制,对改善MHD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微炎症状态的病因及反映微炎症状态的相关因子,尤其是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作者:李俊;李艳锋;韩晓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术后感染是骨科内置入物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一期行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感染以院内细菌为主,由于感染性生物膜的形成及细菌的耐药性,使治疗相当困难,针对不同的患者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多数感染病例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内置入物,个别病例甚至需要截肢,常常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及身体伤害,故如何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是骨科手术成败的关键.本实验通过动物模型观察高频电治疗仪在预防内置入物术后感染中的效果以探讨其对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谢涛;尚希福;胡飞;李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HBV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基因变异,以实现自身生存的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严重程度以及对抗病毒治疗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聚合酶链反应及其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认识病毒及其变异,包括HBV不同基因区段变异的频率和类型.本文就HBV基因变异、临床意义及其检测方法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耿颖;张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及磁共振显像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广泛运用,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的白质异常被大量发现,这一改变被称为脑白质疏松症.其一般发生于>60岁的老年人,且通常具有痴呆和脑血管病,甚至无临床症状的老年人中.该文就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像学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穆峰;李小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IUD)与TCu380 IUD的临床避孕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要求放置IUD的健康经产妇女200例,分别放置吉妮柔适IUD100例,TCu380 IUD 100例,放置IUD 后1、3、6、12 个月填写月经卡并回院随访.采用生命表法分析续用率、妊娠率.用χ2检验两组的差异性.结果 吉妮柔适组妊娠率、脱落率、疼痛发生率、月经经期、经量、因症取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妮柔适IUD避孕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建梅;张钰;李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功能障碍的标志,因其在凝血过程中所发挥的双重作用,使其成为目前研究血栓性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热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遗传因素可能在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否存在相关性的研究正日益增多,从基因水平研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对于其预防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崔亚斌;林发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目前主要以钼靶、超声作为对乳腺癌的基本筛查手段,CT、磁共振显像、正电子发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PET-CT定位于进一步补充检查.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综合影像学检查方法将成为今后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向.
作者:齐晨晖;陈方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ETV6-NTRK3融合基因是在研究先天性纤维肉瘤具有的染色体重排t(12;15)(p13;q25)时发现的,它编码的蛋白是通过ETV6转录因子的螺旋-环-螺旋结构域与NTRK3的蛋白酪氨酸激酶结构域连接在一起的.ETV6-NTRK3融合蛋白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底物1连接蛋白与多种信号级联放大相连接.研究发现,一种功能性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和高重复序列的多聚体在ETV6-NTRK3融合基因的致癌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他一些肿瘤如分泌型乳腺癌也表达ETV6-NTRK3融合基因.因此,ETV6-NTRK3融合基因可以表达在多种细胞来源的肿瘤中,这一点比较具有特殊性.
作者:段衍超;郭农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能量和代谢的中心,也是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中起关键调节作用的细胞器.Bcl-2家族蛋白是重要的细胞凋亡调节因子,包括抑制和促进细胞凋亡两类功能相反的蛋白质.Bcl-2家族蛋白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对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起调控作用.现就Bcl-2家族蛋白的发现、结构、功能以及其对线粒体介导细胞调亡的作用机制做一下综述.
作者:李捷萌;陈彦青;刘荣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风湿热是一种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咽喉部后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对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尽管其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但链球菌是风湿热的病因已被公认.风湿热的发生与链球菌及其产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免疫反应机制、个体的遗传易感性等三个方面有关,本文主要综述风湿热与链球菌的关系及其二级预防方法.
作者:金道龙;陈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