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白血病研究进展

鄢爱红;万伍卿

关键词:白血病, 急性病, 病因学
摘要: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其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有关.目前,白血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现代实验方法的进步,人类对其发病机制有了逐渐的认识.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皮细胞TLR2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AS)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Toll样受体2(TLR2)通过激活天然免疫,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促进炎症的发展,在AS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AS发展过程中内皮细胞发生功能障碍,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促进AS 的发生、发展.此外,TLR2与内皮细胞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对AS产生影响.

    作者:方玲;刘先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及其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中的应用

    正常情况下,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均存在于正常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17号染色体与15号染色体之间产生移位,从而导致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融合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它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临床关系十分密切.

    作者:周胜玉;蔡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与动脉粥样硬化

    脂联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近几年,人们开始注意到它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症等诸多特性.本文阐述了血管内皮的主要功能及检测方法,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管内皮与脂联素的新研究,阐述二者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王慧群;陈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线粒体凋亡途径与Bcl-2家族蛋白研究进展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能量和代谢的中心,也是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中起关键调节作用的细胞器.Bcl-2家族蛋白是重要的细胞凋亡调节因子,包括抑制和促进细胞凋亡两类功能相反的蛋白质.Bcl-2家族蛋白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对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起调控作用.现就Bcl-2家族蛋白的发现、结构、功能以及其对线粒体介导细胞调亡的作用机制做一下综述.

    作者:李捷萌;陈彦青;刘荣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频电预防兔内置入物感染的实验研究

    术后感染是骨科内置入物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一期行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感染以院内细菌为主,由于感染性生物膜的形成及细菌的耐药性,使治疗相当困难,针对不同的患者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多数感染病例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内置入物,个别病例甚至需要截肢,常常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及身体伤害,故如何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是骨科手术成败的关键.本实验通过动物模型观察高频电治疗仪在预防内置入物术后感染中的效果以探讨其对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谢涛;尚希福;胡飞;李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Visfatin与炎症及胰岛素抵抗研究新进展

    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表达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与内脏脂肪量呈正相关,在内脏脂肪组织丰度极高,在肥胖的发展过程中表达亦升高.而肥胖是一种非感染性、慢性、全身性炎症病理过程,对于visfatin与炎症的关系研究较少.其可能是机体自身平衡而分泌的一个对抗多种致炎(炎症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细胞因子,其对糖代谢和visfatin mRNA的表达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政钊;邓宏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卵泡发育及其调节因素的研究进展

    卵泡发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卵泡由一个居于核心的卵细胞及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所组成.在促性腺激素等的作用调控下,卵泡中颗粒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分化程度不一的颗粒细胞群.颗粒细胞又通过旁分泌和间隙连接的通讯方式控制卵母细胞的生长和成熟,因而卵泡发育是处在一个庞大的调控系统严格控制之下.该文就各影响因素对卵泡发育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卢锦;朱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髌腱痛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髌腱痛,是发生在髌腱的劳损性病变.患者初的主诉为跳跃落地时定位明确的髌腱疼痛,通常位于髌骨下极附近.其损伤的本质并不是炎症,而是髌腱适应张力失败导致的退变.通过患者的跳跃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诊断并不困难.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可较好地显示患病的部位及程度.一般处理包括充分热身、适度的运动量、佩戴护膝及运动后冰敷等.类固醇局部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术、超声、偏心运动疗法等可用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切开或关节镜下清理等,文献中尚不统一,其效果对比也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恒俊;赵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议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并发症及预防

    随着内镜设备的改进及内镜技术的提高,其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近期并发症主要为低氧血症和心脏意外、胰腺炎、穿孔、感染、出血等,远期并发症主要为结石复发、乳头狭窄、胆管炎、胆囊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和(或)慢性胰腺炎、肝脓肿等.如何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发生后怎样采取积极措施和正确治疗仍然是临床研究的课题.

    作者:宋继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与TCu380临床避孕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IUD)与TCu380 IUD的临床避孕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要求放置IUD的健康经产妇女200例,分别放置吉妮柔适IUD100例,TCu380 IUD 100例,放置IUD 后1、3、6、12 个月填写月经卡并回院随访.采用生命表法分析续用率、妊娠率.用χ2检验两组的差异性.结果 吉妮柔适组妊娠率、脱落率、疼痛发生率、月经经期、经量、因症取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妮柔适IUD避孕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建梅;张钰;李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沙盘游戏疗法的研究进展

    沙盘游戏疗法的研究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威尔斯、洛温菲尔德和卡尔夫.沙盘游戏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在国外应用于各类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的治疗中,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它在国内还处于引进阶段,其有效性还处于探索时期.在掌握大量有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将沙盘游戏疗法的形成与理论,具体操作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的介绍与阐释.

    作者:张利滨;黄钢;章小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神经阻滞,它通过超声影像学技术来定位目标神经,其大优点是能够实时观察目标区域的解剖结构.该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神经阻滞操作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本文综述了超声辅助神经阻滞技术的理论基础、原理、实施以及在周围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成像特征,为在临床中安全有效应用这一技术提供参考.

    作者:张晋峰;张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受体、p75NTR受体)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神经生长因子通过促进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抗凋亡维持神经细胞存活和增殖、促进损伤区域血管的生成等方面治疗脑损伤.已经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

    作者:袁丽波;席焕久;于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

    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成为患者病情加重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时处理危险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有效抗感染治疗,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延长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林臻;张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

    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后,因为心肌细胞增殖能力极低,坏死心肌有纤维组织替代,终导致心力衰竭.细胞移植或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某种方式,使具有高度复制和高度分化能力的细胞群体或基因到达病变的心肌,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出新的心肌和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和心功能.细胞移植合并基因治疗可能是此领域的革命性进展.尽管机制不详且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但仍然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作者:林美萍;林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ETV6-NTRK3融合基因研究进展

    ETV6-NTRK3融合基因是在研究先天性纤维肉瘤具有的染色体重排t(12;15)(p13;q25)时发现的,它编码的蛋白是通过ETV6转录因子的螺旋-环-螺旋结构域与NTRK3的蛋白酪氨酸激酶结构域连接在一起的.ETV6-NTRK3融合蛋白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底物1连接蛋白与多种信号级联放大相连接.研究发现,一种功能性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和高重复序列的多聚体在ETV6-NTRK3融合基因的致癌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他一些肿瘤如分泌型乳腺癌也表达ETV6-NTRK3融合基因.因此,ETV6-NTRK3融合基因可以表达在多种细胞来源的肿瘤中,这一点比较具有特殊性.

    作者:段衍超;郭农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细胞核因子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核因子是调节肝脏内基因特异性表达的一类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调控网络,精确地控制着肝脏的发育和肝细胞的功能.深入研究肝细胞核因子在胚胎发育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可以为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和寻找更有效的肝癌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作者:郑洁;李进;于树娜;蒋吉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研究进展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其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有关.目前,白血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现代实验方法的进步,人类对其发病机制有了逐渐的认识.

    作者:鄢爱红;万伍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戈谢病与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新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与少见的遗传病戈谢病有关.戈谢病患者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多数发病年龄早,无明显的静止性震颤,对左旋多巴的反应差,也有典型的左旋多巴有反应的帕金森病.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即使是杂合子也有发展为帕金森病的危险,而且帕金森病患者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比普通人群高.在戈谢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病理研究中发现共核蛋白阳性的路易体和包涵体.

    作者:石志鸿;张本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功能障碍的标志,因其在凝血过程中所发挥的双重作用,使其成为目前研究血栓性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热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遗传因素可能在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否存在相关性的研究正日益增多,从基因水平研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对于其预防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崔亚斌;林发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