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

林臻;张弛

关键词:白血病, 医院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摘要: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成为患者病情加重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时处理危险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有效抗感染治疗,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延长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及其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中的应用

    正常情况下,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均存在于正常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17号染色体与15号染色体之间产生移位,从而导致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融合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它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临床关系十分密切.

    作者:周胜玉;蔡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细胞核因子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核因子是调节肝脏内基因特异性表达的一类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调控网络,精确地控制着肝脏的发育和肝细胞的功能.深入研究肝细胞核因子在胚胎发育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可以为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和寻找更有效的肝癌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作者:郑洁;李进;于树娜;蒋吉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白质疏松症的影像学研究

    随着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及磁共振显像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广泛运用,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的白质异常被大量发现,这一改变被称为脑白质疏松症.其一般发生于>60岁的老年人,且通常具有痴呆和脑血管病,甚至无临床症状的老年人中.该文就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像学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穆峰;李小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的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内、体外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其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以此来替代坏死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防治各种缺血性心脏病,减少心肌重构等,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邵华;金秀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炎性因子IL-6、ICAM-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大量的前瞻性研究证明,脑血管病是遗传、环境、个人的生活方式及人体的免疫功能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新研究进展表明,脑血管病与遗传基因易感性有关,遗传基因是脑血管病传统的血管危险因子之外的一个独立因素.现就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张艳萍;张蕴莉;方伯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眼皮肤白化病1型的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眼皮肤白化病是由于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眼、皮肤、毛发黑色素沉着减少或缺乏引起的一类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疾病的总称.根据突变基因的不同,眼皮肤白化病可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眼皮肤白化病1型是由于TYR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功能低下或缺乏引起的眼皮肤白化病类型,国内外对此型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全面,文章就眼皮肤白化病1型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静;张铭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与动脉粥样硬化

    脂联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近几年,人们开始注意到它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症等诸多特性.本文阐述了血管内皮的主要功能及检测方法,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管内皮与脂联素的新研究,阐述二者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王慧群;陈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热休克蛋白90在防治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热体克蛋白9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重要的蛋白之一,其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调控、维持细胞内多种蛋白的构象和功能,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发现,热体克蛋白90作为伴侣蛋白对肿瘤的恶性转变、生长、增殖及侵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肿瘤治疗中的很有希望的药物作用分子靶点.本文对热体克蛋白90与肿瘤的关系及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蔡志华;卢辉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细胞TLR2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AS)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Toll样受体2(TLR2)通过激活天然免疫,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促进炎症的发展,在AS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AS发展过程中内皮细胞发生功能障碍,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促进AS 的发生、发展.此外,TLR2与内皮细胞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对AS产生影响.

    作者:方玲;刘先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发病机制及诊治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是一种由吸入性变应原引起的免疫介导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仅特应性体征人群暴露于抗原环境中才发病,患者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其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肺功能及免疫学检查无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常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避免抗原是治疗的关键,糖皮质激素疗效明显.本文就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中卫;王良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ETV6-NTRK3融合基因研究进展

    ETV6-NTRK3融合基因是在研究先天性纤维肉瘤具有的染色体重排t(12;15)(p13;q25)时发现的,它编码的蛋白是通过ETV6转录因子的螺旋-环-螺旋结构域与NTRK3的蛋白酪氨酸激酶结构域连接在一起的.ETV6-NTRK3融合蛋白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底物1连接蛋白与多种信号级联放大相连接.研究发现,一种功能性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和高重复序列的多聚体在ETV6-NTRK3融合基因的致癌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他一些肿瘤如分泌型乳腺癌也表达ETV6-NTRK3融合基因.因此,ETV6-NTRK3融合基因可以表达在多种细胞来源的肿瘤中,这一点比较具有特殊性.

    作者:段衍超;郭农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受体、p75NTR受体)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神经生长因子通过促进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抗凋亡维持神经细胞存活和增殖、促进损伤区域血管的生成等方面治疗脑损伤.已经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

    作者:袁丽波;席焕久;于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种危险因素在脑卒中和冠心病之间的分布差异

    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其发病在国际和国内的分布却有很大差异,阐明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研究的危险因素众多,文章就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6个危险因素在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分布差异做一综述.

    作者:崔国红;佟伟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氯离子通道及谷氨酸介导神经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

    神经胶质细胞的恶性生长导致胶质瘤,胶质瘤侵袭性强、生长迅速.这种扩散能力与Cl-通道的功能及肿瘤细胞释放谷氨酸有关.Cl-通道可使肿瘤细胞迅速的改变形状与体积,以利于穿越脑神经细胞间狭窄而曲折的缝隙;肿瘤细胞还通过释放谷氨酸来破坏瘤周神经组织,可导致癫痫发作,其兴奋性毒性作用亦可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正常脑组织中用以维持细胞自身稳定作用的离子通道及转运蛋白,同时也与肿瘤细胞异常的生物学特性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王帅;王晶;焦保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肺癌的相关性

    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是肿瘤转移的必要条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是肿瘤血管新生的核心和关键因子.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VEGF能增强肿瘤的血管生成能力及侵袭能力.血清VEGF与肺癌患者的病程进展及生存期相关.非小细胞肺癌血清VEGF 水平能反映肺癌的转移情况,是一种有用的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曹冉华;李云霞;秦毅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抑癌基因PDCD4:一种新的抗癌治疗靶向基因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基因是首先在细胞凋亡中因一种表达特异的蛋白质而鉴别出来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近年来,在PDCD4基因对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影响,以及对转化和蛋白质翻译的抑制作用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显示,PDCD4基因在肿瘤治疗中作为一种分子治疗靶向的可能性.现对PDCD4基因的表达、结构、功能予以综述.

    作者:唐锟;刘小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房下皱襞的结构特点及其在隆乳术中的应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在医疗保健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乳房形态的保持都越来越重视.乳房下皱襞是乳房的一个重要结构,对于乳房美学以及乳房整形外科手术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它也是乳房外科的重要解剖标志,是乳房整形外科手术测量的一个重要参考点.正确认识乳房下皱襞的组织、解剖,超微结构及形成机制,对隆乳术的术前设计,术中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田田;李英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淋巴管生成及其内皮标记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VEGFR-3在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地位.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并证实阻断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结转移.

    作者:刘蕾;阮政;王新立;郑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沙盘游戏疗法的研究进展

    沙盘游戏疗法的研究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威尔斯、洛温菲尔德和卡尔夫.沙盘游戏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在国外应用于各类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的治疗中,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它在国内还处于引进阶段,其有效性还处于探索时期.在掌握大量有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将沙盘游戏疗法的形成与理论,具体操作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的介绍与阐释.

    作者:张利滨;黄钢;章小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卵泡发育及其调节因素的研究进展

    卵泡发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卵泡由一个居于核心的卵细胞及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所组成.在促性腺激素等的作用调控下,卵泡中颗粒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分化程度不一的颗粒细胞群.颗粒细胞又通过旁分泌和间隙连接的通讯方式控制卵母细胞的生长和成熟,因而卵泡发育是处在一个庞大的调控系统严格控制之下.该文就各影响因素对卵泡发育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卢锦;朱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