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王晶;焦保华
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其发病在国际和国内的分布却有很大差异,阐明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研究的危险因素众多,文章就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6个危险因素在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分布差异做一综述.
作者:崔国红;佟伟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甲醛是常见的环境污染物,极易挥发,又缓慢释放,常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能对人体各个系统产生损害.近年来研究显示,甲醛可引起雄性生殖器官、组织、细胞发生可逆和不可逆性的病理损害,其毒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血睾屏障、诱发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凋亡等途径造成雄性生殖系统损伤.
作者:张英彪;吴成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受体、p75NTR受体)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神经生长因子通过促进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抗凋亡维持神经细胞存活和增殖、促进损伤区域血管的生成等方面治疗脑损伤.已经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
作者:袁丽波;席焕久;于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术后感染是骨科内置入物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一期行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感染以院内细菌为主,由于感染性生物膜的形成及细菌的耐药性,使治疗相当困难,针对不同的患者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多数感染病例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内置入物,个别病例甚至需要截肢,常常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及身体伤害,故如何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是骨科手术成败的关键.本实验通过动物模型观察高频电治疗仪在预防内置入物术后感染中的效果以探讨其对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谢涛;尚希福;胡飞;李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是肿瘤转移的必要条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是肿瘤血管新生的核心和关键因子.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VEGF能增强肿瘤的血管生成能力及侵袭能力.血清VEGF与肺癌患者的病程进展及生存期相关.非小细胞肺癌血清VEGF 水平能反映肺癌的转移情况,是一种有用的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曹冉华;李云霞;秦毅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成为患者病情加重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时处理危险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有效抗感染治疗,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延长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林臻;张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是一种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具有无创性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是目前唯一对活体大脑白质纤维走形的一种技术,可以直观的显示颅内病变与白质纤维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原理、扩散张量成像对颅脑肿瘤术前计划制定,以及对颅脑肿瘤、先天性胼胝体发育不全等多种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武艳君;唐光才;韩福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VEGFR-3在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地位.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并证实阻断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结转移.
作者:刘蕾;阮政;王新立;郑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热体克蛋白9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重要的蛋白之一,其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调控、维持细胞内多种蛋白的构象和功能,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发现,热体克蛋白90作为伴侣蛋白对肿瘤的恶性转变、生长、增殖及侵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肿瘤治疗中的很有希望的药物作用分子靶点.本文对热体克蛋白90与肿瘤的关系及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蔡志华;卢辉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风湿热是一种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咽喉部后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对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尽管其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但链球菌是风湿热的病因已被公认.风湿热的发生与链球菌及其产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免疫反应机制、个体的遗传易感性等三个方面有关,本文主要综述风湿热与链球菌的关系及其二级预防方法.
作者:金道龙;陈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近年发病有增加趋势.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案甚多,尚未统一,对该病的早期诊治,有望改善预后.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途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笔者在此做一综述.
作者:梁丹;黎万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的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内、体外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其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以此来替代坏死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防治各种缺血性心脏病,减少心肌重构等,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邵华;金秀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随访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甲状腺结节>1cm者70例进行随访观察,第1年时6个月复查1次,此后每年复查1次,连续观察6年,同时检测甲状腺功能.结果 甲状腺结节数目增多者7例,63例结节数目无变化.对每位受检者定期监测较大一枚结节,有轻度增大者14例;囊实结节变小者13例,增大者6例,其中增大的囊实结节,经超声短期内观察3~5个月液体自行吸收.37例结节无变化.70例甲状腺功能测定大多在正常范围.结论 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增多或增大都很缓慢,囊实结节可缩小,本组资料尚未发现癌变病例.超声随访对明确甲状腺病变的性质及指导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丽雅;徐京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灌注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是近年来由于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及灌注软件的开发应用而兴起的一种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初灌注CT应用于肾脏及心肌,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全身多个器官.特别是在颅脑方面,灌注CT诊断早期脑梗死、脑肿瘤以及脑外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特异性,并且实现了CT诊断从单纯的诊断结构异常到诊断功能状态的飞越,灌注CT势必拥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邓小飞;高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肝细胞核因子是调节肝脏内基因特异性表达的一类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调控网络,精确地控制着肝脏的发育和肝细胞的功能.深入研究肝细胞核因子在胚胎发育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可以为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和寻找更有效的肝癌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作者:郑洁;李进;于树娜;蒋吉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卵泡发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卵泡由一个居于核心的卵细胞及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所组成.在促性腺激素等的作用调控下,卵泡中颗粒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分化程度不一的颗粒细胞群.颗粒细胞又通过旁分泌和间隙连接的通讯方式控制卵母细胞的生长和成熟,因而卵泡发育是处在一个庞大的调控系统严格控制之下.该文就各影响因素对卵泡发育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卢锦;朱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其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有关.目前,白血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现代实验方法的进步,人类对其发病机制有了逐渐的认识.
作者:鄢爱红;万伍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后,因为心肌细胞增殖能力极低,坏死心肌有纤维组织替代,终导致心力衰竭.细胞移植或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某种方式,使具有高度复制和高度分化能力的细胞群体或基因到达病变的心肌,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出新的心肌和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和心功能.细胞移植合并基因治疗可能是此领域的革命性进展.尽管机制不详且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但仍然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作者:林美萍;林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基因是首先在细胞凋亡中因一种表达特异的蛋白质而鉴别出来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近年来,在PDCD4基因对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影响,以及对转化和蛋白质翻译的抑制作用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显示,PDCD4基因在肿瘤治疗中作为一种分子治疗靶向的可能性.现对PDCD4基因的表达、结构、功能予以综述.
作者:唐锟;刘小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新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与少见的遗传病戈谢病有关.戈谢病患者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多数发病年龄早,无明显的静止性震颤,对左旋多巴的反应差,也有典型的左旋多巴有反应的帕金森病.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即使是杂合子也有发展为帕金森病的危险,而且帕金森病患者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比普通人群高.在戈谢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病理研究中发现共核蛋白阳性的路易体和包涵体.
作者:石志鸿;张本恕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