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蕾;阮政;王新立;郑伟
多普勒超声脐血流S/D比值测定具有操作方便、对胎儿无损害等特点,是估价胎儿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产科高危妊娠的监测中应用广泛.现阐述S/D比值的意义及正常值的范围,并就S/D比值异常的原因及联合胎动、胎心无应激试验、催产素激惹试验及胎儿胎盘生物物理五项评分等方法监测高危妊娠、判断胎儿宫内安危状况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高珊;刘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神经胶质细胞的恶性生长导致胶质瘤,胶质瘤侵袭性强、生长迅速.这种扩散能力与Cl-通道的功能及肿瘤细胞释放谷氨酸有关.Cl-通道可使肿瘤细胞迅速的改变形状与体积,以利于穿越脑神经细胞间狭窄而曲折的缝隙;肿瘤细胞还通过释放谷氨酸来破坏瘤周神经组织,可导致癫痫发作,其兴奋性毒性作用亦可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正常脑组织中用以维持细胞自身稳定作用的离子通道及转运蛋白,同时也与肿瘤细胞异常的生物学特性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王帅;王晶;焦保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卵泡发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卵泡由一个居于核心的卵细胞及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所组成.在促性腺激素等的作用调控下,卵泡中颗粒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分化程度不一的颗粒细胞群.颗粒细胞又通过旁分泌和间隙连接的通讯方式控制卵母细胞的生长和成熟,因而卵泡发育是处在一个庞大的调控系统严格控制之下.该文就各影响因素对卵泡发育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卢锦;朱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临床较常见,其治疗视损伤程度及类型而不同,近年来临床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结果.文章简单地回顾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解剖、功能、损伤机制、诊断与分类,然后对其治疗原则、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并比较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作者:朱和平;杨洪武;沈海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其发病在国际和国内的分布却有很大差异,阐明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研究的危险因素众多,文章就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6个危险因素在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分布差异做一综述.
作者:崔国红;佟伟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表达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与内脏脂肪量呈正相关,在内脏脂肪组织丰度极高,在肥胖的发展过程中表达亦升高.而肥胖是一种非感染性、慢性、全身性炎症病理过程,对于visfatin与炎症的关系研究较少.其可能是机体自身平衡而分泌的一个对抗多种致炎(炎症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细胞因子,其对糖代谢和visfatin mRNA的表达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政钊;邓宏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髌腱痛,是发生在髌腱的劳损性病变.患者初的主诉为跳跃落地时定位明确的髌腱疼痛,通常位于髌骨下极附近.其损伤的本质并不是炎症,而是髌腱适应张力失败导致的退变.通过患者的跳跃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诊断并不困难.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可较好地显示患病的部位及程度.一般处理包括充分热身、适度的运动量、佩戴护膝及运动后冰敷等.类固醇局部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术、超声、偏心运动疗法等可用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切开或关节镜下清理等,文献中尚不统一,其效果对比也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恒俊;赵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眼皮肤白化病是由于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眼、皮肤、毛发黑色素沉着减少或缺乏引起的一类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疾病的总称.根据突变基因的不同,眼皮肤白化病可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眼皮肤白化病1型是由于TYR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功能低下或缺乏引起的眼皮肤白化病类型,国内外对此型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全面,文章就眼皮肤白化病1型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静;张铭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VEGFR-3在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地位.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并证实阻断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结转移.
作者:刘蕾;阮政;王新立;郑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风湿热是一种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咽喉部后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对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尽管其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但链球菌是风湿热的病因已被公认.风湿热的发生与链球菌及其产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免疫反应机制、个体的遗传易感性等三个方面有关,本文主要综述风湿热与链球菌的关系及其二级预防方法.
作者:金道龙;陈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良性的,但具有局部浸润倾向的罕见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特异性较高,目前佳的治疗手段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一些学者主张术后行外放射治疗,或者行放射性滑膜切除术.现对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关节镜下表现,关节镜下治疗,以及诊断和放射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任富继;赵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及磁共振显像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广泛运用,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的白质异常被大量发现,这一改变被称为脑白质疏松症.其一般发生于>60岁的老年人,且通常具有痴呆和脑血管病,甚至无临床症状的老年人中.该文就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像学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穆峰;李小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的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内、体外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其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以此来替代坏死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防治各种缺血性心脏病,减少心肌重构等,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邵华;金秀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基因是首先在细胞凋亡中因一种表达特异的蛋白质而鉴别出来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近年来,在PDCD4基因对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影响,以及对转化和蛋白质翻译的抑制作用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显示,PDCD4基因在肿瘤治疗中作为一种分子治疗靶向的可能性.现对PDCD4基因的表达、结构、功能予以综述.
作者:唐锟;刘小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在医疗保健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乳房形态的保持都越来越重视.乳房下皱襞是乳房的一个重要结构,对于乳房美学以及乳房整形外科手术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它也是乳房外科的重要解剖标志,是乳房整形外科手术测量的一个重要参考点.正确认识乳房下皱襞的组织、解剖,超微结构及形成机制,对隆乳术的术前设计,术中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田田;李英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功能障碍的标志,因其在凝血过程中所发挥的双重作用,使其成为目前研究血栓性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热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遗传因素可能在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否存在相关性的研究正日益增多,从基因水平研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对于其预防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崔亚斌;林发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近年发病有增加趋势.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案甚多,尚未统一,对该病的早期诊治,有望改善预后.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途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笔者在此做一综述.
作者:梁丹;黎万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正常情况下,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均存在于正常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17号染色体与15号染色体之间产生移位,从而导致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融合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它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临床关系十分密切.
作者:周胜玉;蔡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大量的前瞻性研究证明,脑血管病是遗传、环境、个人的生活方式及人体的免疫功能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新研究进展表明,脑血管病与遗传基因易感性有关,遗传基因是脑血管病传统的血管危险因子之外的一个独立因素.现就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张艳萍;张蕴莉;方伯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随访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甲状腺结节>1cm者70例进行随访观察,第1年时6个月复查1次,此后每年复查1次,连续观察6年,同时检测甲状腺功能.结果 甲状腺结节数目增多者7例,63例结节数目无变化.对每位受检者定期监测较大一枚结节,有轻度增大者14例;囊实结节变小者13例,增大者6例,其中增大的囊实结节,经超声短期内观察3~5个月液体自行吸收.37例结节无变化.70例甲状腺功能测定大多在正常范围.结论 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增多或增大都很缓慢,囊实结节可缩小,本组资料尚未发现癌变病例.超声随访对明确甲状腺病变的性质及指导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丽雅;徐京昕 刊期: 2008年第04期